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01.84) 您好!臺灣時間:2023/10/05 10: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定國
研究生(外文):Ding-Kuo Chen
論文名稱:微聚焦現代都市人的疏隔創作論述
論文名稱(外文):Give Close attention to the Alienation and Estrangemen That modern people Tend to neglect
指導教授:郭博州郭博州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Bor-Jou Kuo
口試委員:郭博州袁金塔何堯智
口試委員(外文):Bor-Jou KuoChin-Taa YuanYao-chih Ho
口試日期:2016-01-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中文關鍵詞:都市疏離隔閡
外文關鍵詞:metropolisestrangebarri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文摘要
人類生命的存在「房子」扮演著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房子是每天居住的溫暖歸巢,現代都市化的鋼筋水泥建築,和我們的環境是那麼緊扣在一起,每寸土地,每棟房子,相連的間距如此狹窄,而我們卻和左鄰右舍的關係是如此的陌生,此般的情景正在你我的生活蔓延開來,曾幾何時我們開始忽略生活週遭的人事物,透過自家或工作場所的窗戶,看向戶外的景致,慢慢地也不再注意路上的一些微小事物、電線杆、牆上的水泥質感或路邊的一草一木。
隨著人口的增加、經濟的繁榮、工作繁忙、家庭的因素人們的感情逐漸疏遠,人之所以疏離是因為有所隔閡,當隔閡產生情感無法交流時,便會日趨加深隔閡,房屋密集蓬勃發展奠定了都市基礎,但是卻也像是一道道豐厚的牆阻擋,將都市人們的情感分割。「我們的居住空間是如此的親近,關係卻又是如此的疏離」,為〈萬字書城市地圖〉所希望傳達的主軸。








關鍵字詞:都市、疏離、隔閡

Abstract
The Creation Description in Microfocus on the Isolation of Modern Metropolis The existence of human being’s life “house” acts as the indispensable role. House is the warm homing where we live in everyday. The building made by reinforced concrete in modern metropolis is so close to our living lives. Although the distance between every inch of land and house is narrow, our relationship with neighbors is so unfamiliar. This kind of condition is now affecting us. It was not very long ago, we started to ignore everything in our lives. Through the window from home or working place, we gradually do not care about the little thing around us, such as people walking on street, the poles, texture of cement from walls, and every tree and bush.
With the growth of population, economic prosperity, pressure of work, and family factors; it is little by little that people’s feeling are estranged from each other because of the barrier. If the barrier appeared and feelings can not exchange, it will drive that barrier deeper day by day. The house with its serried of arrangement laid the foundation of the city, however, it seemed like the thick walls isolated us. It made our relationship separable. “Our living space is so close, but our relationship is so unfamiliar this is the main concept that “萬字書城市地圖” city map of words book” hopes to transmit.

Key words: metropolis, estrange, barrier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創作動機……………………………………………………………………...1
第二節 創作目的…………………………………………………………………....2
第三節 名詞解釋……………………………………………………………….…….…3
第二章 探討相關學理與藝術作品………………………………….…….4
第一節 都市生活型態…………………………………………...……………..4
第二節 疏離感與人際關係……………………………………….…………..10
第三節 與創作相關之藝術作品…………………………………….………11
一、 陳其寬作品強調多重視角的實現…………………….……11
二、 徐冰《文字寫生》系列是直觀的文字轉換…………14
三、 黃致陽探討自然形象美學的價值………………………….16
第三章 創作的觀點與方法實踐………………………………………………20
第一節 精神化的轉換………………………………………………………....22
第二節 創作過程與媒材的選用…………………………………………….24
第三節 冊頁的佈局與構成…………………………………………………...25
一、 創作參考街道的設計……………………………………….....25
二、 引自群眾聚集的空拍照……………………………………....26
三、 佈局內部的格子構成……………………………………….....28
第四節 創作過程……………………………………………………………......29
第四章 作品賞析……………………………………………………………………...31
第五章 結論………………………………………………………………………….....69
第一節 創作的梳理與心得…………………………………………………...69
第二節 展場後記及未來展望………………………………………………..70
參考文獻……………………………………………………………………………….......74

圖目錄
圖1-1 陳定國。(2013)。蘆洲街景。攝影。………………………………………...……1
圖2-1陳其寬。(1952)。〈街景〉。水墨。………………………………………………...13
圖2-2陳其寬。(1952)。運河。水墨。………………………………………………...…...13
圖2-3徐冰。(1999)。《文字寫生素描本》。水墨。……………………………………15
圖2-4徐冰。(1999)。《文字寫生素描本》。水墨。……………………………………15
圖2-5黃致陽。〈Zoo-北京生物〉。北京工作室。……………………………….……….18
圖2-6黃致陽。(2001-2002)。〈生物風景〉。攝影。…………………………….18
圖2-7黃致陽。(1992)。〈花非花〉。墨、壓克力顏料、木刻版畫。…19
圖2-8黃致陽。(1992)。〈花非花〉。墨、壓克力顏料、木刻版畫。…19
圖3-2陳定國。(2010)。〈紅色記憶遠遠長〉。水墨。…………………………….20
圖3-1陳定國。(2012)。〈一線天〉。水墨。……………………………………………..20
圖3-3陳定國(2010)。〈靜謐城市〉水墨。……………………………………………....21
圖3-4 陳定國。(2013)。草稿。水墨。……………………………………….…………...22
圖3-5冊頁。……………………………………………………………………………................24
圖3-6代針筆。…………………………………………………………………………................24
圖3-7上海外灘跨年空拍。……………………………………………………………............27
圖3-8太陽花學運。……………………………………………………………………..............27
圖3-9〈萬字書城市地圖〉繪製所使用輔助工具。………………………..…………….29
圖3-10〈萬字書城市地圖〉過程紀錄。…………………………………………………......30
圖3-7創作所消耗之針筆。……………………………………………………………............30
圖5-1<萬字書城市地圖>展場樣貌。………………………………………..………......70
圖5-2<萬字書城市地圖>佈展情形。…………………………………………….….......71
圖5-3<萬字書城市地圖>多樣的呈現形式。…………………………………….….....72
圖5-4陳定國、林依樺。<城市沙灘>(城市渣)(2015)咖啡渣咖啡豆盆景73

參考文獻
一、中文圖書:
薛益忠,《都市地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2006。
章英華,蔡勇美主編,《臺灣的都市社會》,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77。
編者:Renald V. Urick 譯者:沙亦群,《疏離感-個人問題?社會問題?》,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1974。
L.E. Harrison and S.P. Huntington著,李振昌等譯,《為什麼文化很重要》臺北市:聯經,2003。
林信華,《社會學與生活》,臺北市:五南圖書,2008。
A.Giddens著,鄭武國譯,《第三條路:社會民主的更新》,台北:聯經,1999。
J.Slevin著,王樂成等譯,《網際網路與社會》,台北:弘智,2002。
F.Webster著,馮建三譯,《資訊社會理論》,台北:遠流,1999。
賈寇博,《城市大街 : 景觀街道設計模式與原則》,台北:地景2006。
林信華,《社會學與生活》,臺北市:五南,2008。
張汝倫,《意義的探究:當代西方釋義學》,台北新店市:谷風,1988。
町村敬志,《都市的社會學:會顯露表象的時刻》,新北市:群學,2013。
周梅雀,《社會學槪論》,台中:華格那,2013。
鄭惠美,《空間造境陳其寬》,台北:雄獅,2004。
胡懿勳,《陳其寬築意繪》,台北:史博館,2008。
潘襎,《陳其寬東西美術交會的水墨畫先知》,台北:藝術家,2007。
池澤寬,《都市街道景觀》台北:地景,1996。
蘇毓德,《從城市形態學觀察臺北城市發展的形態與道路之互動關係》,台北:詹氏,2006。
徐訏,《無題的問句徐訏先生新詩》,香港:夜窗,1993。
鄭晃二,《城意市象街道是生活劇場簡簡單單就是美》,台北:田園城市文化,2007。
王秀雄,《藝術批評的視野》,台北:藝術家,2006。
黃致陽,《黃致陽1988-2008》,台北:典藏藝術家庭,2008。
蔡昭儀,《家中的小城市臺灣製造第十四屆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臺灣館》,台中:台灣美術館,2014。
苟彩煥,《美學與藝術生活》,新北:新文京開發,2013。
徐冰,《從天書到地書》,台北:誠品股份有限公司,2014。
二、論文:
洪文慶,2007,《陳其寬繪畫中的建築空間美學》,台中:東海大學美術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三、電子資料:
徐冰工作室(2009) 。《文字寫生》系列。
http://www.xubing.com/index.php/chinese/texts/wen_zi_xie_sheng/(2015年3月20日)瀏覽。
王嘉驥(2015)。《賦形與顯靈─關於黃致陽形象美學的探討》(2015年5月16日)瀏覽。http://www.itpark.com.tw/people/essays_data/7/286
維基百科(2014)。(2015年5月25日)瀏覽。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E%90%E5%86%B0
伊通公園(2015)。黃致陽,創作自述。(2015年5月16日) 瀏覽。http://www.itpark.com.tw/artist/index/91
四、報紙:
《經濟日報》,(台灣)。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