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毛晉平 (2005)。中學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感的關係。中國臨床心理學雜誌,13(4),458-459。
白慧如 (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何若維(2011)。老人靈性健康與宗教旅遊意願相關性探討(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天主教輔仁大學,新北市。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
吳佳蓁 (2013)。醫療志工靈性健康與死亡態度之探討-以嘉義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吳庶深、黃麗花 (2001)。生命教育概論。台北市:學富文化。
吳清基 (1991)。班級教室管理,載於高雄市教育局(主編),教室經營,(頁33-45)。高雄:高雄市教育局。
呂嘉偉(2008)。青少年靈性健康與自尊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李俊湖 (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及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李昱平 (2005)。高雄縣高級中等學校學生靈性健康與生命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李智揚(2009)。高雄縣國小教師生命態度、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杜明勳 (2003)。談靈性。護理雜誌,50(1),81-85。周上智 (2013)。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北市。林仕章 (2008)。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共有體驗創意教學的認知及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彥伶 (2007)。不同人口變項大學生之靈性安適、社會興趣及幸福感的差異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思伶 (2006) 。新科學的系統觀對推動校園生命教育的啟示。研習資訊,23(4),5-13。林美宏 (2014)。新北市國小敎師生命態度與生命教育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惠娟 (2008)。國民小學教師宗教信仰與生命教育教學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台中市。林惠煌 (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進材 (2001a)。國小教師教學效能的理論與實際。高雄市:復文。
邱秀娥(2001)。國民小學教師生命教育相關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侯睿章 (2005)。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施勉如、林儷蓉 (2015)。宗教活動涉入、靈性健康與家庭滿意度之研究─以台北真理堂為例。家庭教育雙月刊,57,14-25。
柯克昌 (2006)。高雄市國小教師生命教育理念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洪永泰 (2013)。抽樣。載於陳陸輝(主編),民意調查新論(119-122頁)。臺北市:五南。
洪賢明(2004)。國民中學生命教育實施現況及目標達成滿意度之初探—以新竹市國民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洪櫻純 (2012)。老人靈性健康的阻力與助力分析:成功老化觀點。生命教育研究,4(1),83-108。凌靜芬(2013)。新北市國民小學99~102年度生命教育實施現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孫志麟 (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孫志麟 (1996)。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教育心理研究,18,165-192。
孫志麟(2002)。知識管理在學校組織的運用。教育研究月刊,99,42-52。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2)。台北:寰宇出版社。
徐進文 (2007)。國民小學校長服務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徐薇婷 (2009)。國小教師靈性特質與生命教育教學效能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紐則誠 (2002)。從生命教育看「生死學」(下)。空大學訊,278,156-160。馬家玉 (2014)。高齡者參與氣功研修活動對靈性健康促進之研究-以太極門高齡師兄姊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張俊紳 (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 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美玲 (2007)。高雄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靈性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淑美(主譯) (2007)。生命教育─推動學校的靈性課程(原作者:J.P. Miller)。台北市:學富文化。
張淑美、陳慧姿(2008)。高雄地區高中教師靈性健康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生死學研究,7,89 -138。張淑美、蔡淑敏(譯)(2007)。學校為何存在?美國全人教育之發展(原作者:R. Miller)。台北市:心理。
張淑萍 (2008)。屏東縣國小教師角色壓力與靈性健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104,25-31。張賢坤 (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14)。103年師資培育統計年報。05/2/2016 引自http://depart.moe.edu.tw/ED2600/News.aspx?n=C6A181E8F32C2BBA&sms=EA1FA0326D3BA142
莊耀嘉(1982)。人本心理學之父---馬斯洛。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
許文雄 (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美鈴 (2012)。高屏地區原住民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師教學校能與學校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福濱(2000)。生命教育的倫理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3-36)。台北市:寰宇。
陳德光 (2001)。生命教育的宗教學基礎初探。教育資料集刊,26,59-79。陳慧姿 (2013)。高中教師靈性健康、寬恕與主觀幸福感量表的編製及其預測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 。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慧姿(2007)。高中教師靈性健康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慶餘(2004)。癌末病人本土化靈性照顧模式。臺灣醫學,8(5),664-671。陳錫琦(2009)。生命與健康之融匯---靈性教育。國民教育,50(2),7-13。陳錫琦、劉佩瑜 (2011)。大學生靈性健康之研究-以某大學學生為例。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研究所。
曾志朗(1999)。生命教育―教改不能遺漏的一環。載於李遠哲(主編),享受生命-生命教育(1-7頁)。臺北市:聯經。
曾煥棠 (2001)。社會關懷教育與生命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6,131-152。程菁秀(2014)。靈性健康與死亡態度相關研究-以某大學學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馮莉雅 (2002)。影響國中教師教學效能相關因素之研究。文藻學報,16,123-142。黃于哲 (2011)。屏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策略、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黃向吟(2008)。中高齡者靈性成長歷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黃明慧(2012)。稅務人員工作壓力與靈性健康之探討-以彰化縣地方稅務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黃政傑(1993)。課程教學之變革。台北市: 師大學苑。
黃國城(2009)。成人參與一貫道活動對其智慧與靈性健康影響之研究─以發一崇德道場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黃鳳玉 (2010)。護理人員靈性健康與靈性照顧行為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臺南市。黃德祥(2000)。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241-253)。台北市:寰宇。
黃德祥、吳沐馨(2015)。臺灣生命教育之發展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251,5-14。葉又慈(2007)。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佳文 (2007)。臺灣地區公立高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詹棟樑 (2004)。生命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劉淑娟(1999)。老年人的靈性護理。護理雜誌,46(4),51-56。鄧運林 (2001)。認識生命教育。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叢集(頁21-27)。台北市:心理。
鄭石岩 (2002)。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頁23-49)。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嘉琪 (2007)。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情緒勞務、工作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鄭蕙芬 (2010)。臺灣地區參與康樂輔導活動之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蕭宏恩 (2006)。由馬里旦的存有直觀論護理的靈性照護。哲學與文化,33(9),49–61。蕭雅竹 (2003)。護生靈性健康與實習壓力、憂鬱傾向及自覺健康狀態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蕭雅竹、簡麗瑜、李香君(2009)。靈性健康促進之策略觀點。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2(4),435-450。謝文綜 (2003)。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的態度與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蘇子文 (2008)。屏東縣國小教師生命教育態度與生命教育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蘇峰賢(2007)。國小教師對生命教育實施態度之調查研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縣。 二、英文部分
Armor, D., Conry-Oseguera, P., Cox, M., King, N., McDonnell, L., Pascal, A., Pauly, E., & Zellman, G. (1976). Analysis of the school preferred reading program in selected Los Angeles minority school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130243)
Ashton, P. T., Webb, R. B., & Doda, N. (1983). A study of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 ED231834).
Bandur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W. H. Freeman and Company
Bandura, A. (1986). Social foundations of thought and action: A Social-cognitive theory. Englewood Cliffs,NJ: Prentice-Hall.
Banks, R. L., Poehler, D. L., & Russell, R. D. (1984). Spirit and human-spiritual interaction as a factor in health and in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Education, 15(5), 16-19.
Berman, P., McLaughlin, M., Bass, G., Pauly, E. & Zellman, G. (1977). Federal programs supporting educational change. Vol VII: Factors affect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inuation.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 ED140432).
Devine, D., Fahie, D., & McGillicuddy,D. (2013). What is ‘good’ teaching?Teacher beliefs and practices abouttheir teaching. Irish EducationalStudies, 32(1),83-108. doi: 10.1080/03323315.2013.773228
Eilberg, R. A. (2006). Facing life and death. Journal of Jewish CommunalService, 81(3), 157-166.
Ewles, L. & Simnett, I. (2004). Promoting Health---A Practical Guide. London: Bailliere Tindall.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Hage, S. M. (2006). A closer look at the role of spirituality in psychology training Programs.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7(3), 303–310.
Hahn, D. B. & Payne, W. A. (2003). Focus on health (6th ed.). Boston, MA: McGraw-Hill.
Highfield, M. F. (1992). Spiritual health of oncology patients: Nurse and patient perspectives. Cancer Nursing, 15(1), 1-8.
Moberg, D. O. (2010). Spirituality research :Measuring the immeasurable Perspectives on Science and Christian Faith, 62(2), 99-114.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 ED 351056).
Narayanasamy, A. (2004). The puzzle of spirituality for nursing: A guide to practical assessment.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 13(19), 1140-1144.
Purdy, M., &; Dupey, P. (2005). Holistic flow model of spiritual wellness. Counseling and Values, 49(2), 9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