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6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6 18: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智勝
研究生(外文):HUANG, CHIH-SHENG
論文名稱:以非線性U型曲線探討人力資本與創新資本對企業經營績效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Nonlinear U-shaped Impacts of Human Capital and Innovative Capital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指導教授:古永嘉古永嘉引用關係呂姿瑩呂姿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OO, YEONG-JIALU, TZU-YING
口試委員:吳怡芳梁世安呂姿瑩古永嘉洪儒瑤
口試委員(外文):WU, YI-FANGLIANG, SHIH-ANLU, TZU-YINGGOO, YEONG-JIAHUNG, JU-YAO
口試日期:2016-04-2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學系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6
中文關鍵詞:人力資本創新資本經營績效非線性迴歸
外文關鍵詞:Human CapitalInnovative CapitalCorporate PerformanceNonlinear Regres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9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0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係探討企業之人力資本與創新資本對企業經營績效之非線性U型影響。本研究選取471家台灣上市櫃公司之電子類股為研究對象,研究期間為2005至2014年度選取有效觀察值3,764筆,以非線性U型曲線之迴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及假說檢定。
本研究顯示當年度、累計兩年度及累計三年度之人力資本變數及創新資本變數對企業經營績效指標均具非線性U(倒U)型顯著影響。惟對應不同之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ROE、EPS及Tobin’s Q)於當年度、累積兩年度及累積三年度之非線性U型或倒U型之顯著影響程度不同。
本研究顯示當企業調整人力資本變數時,累積兩年度及累積三年度之人力資本變數其對企業經營績效指標(以ROE為例)具非線性U型顯著影響。故企業對人力資本之調整應有中長期規劃,並應注意特定區間之人力資本變數將使企業經營績效指標達到最低點,調整時應朝U型之兩端調整,俾以改善企業經營績效指標,避免落入負面循環。
本研究顯示當企業調整創新資本變數時,當年度、累積兩年度及累積三年度之創新資本變數對企業經營績效指標(以ROA及Tobin’s Q為例)均具非線性倒U型顯著影響。故企業對創新資本變數之調整應有合理且適度之資源配置,因合理且適當之創新資本變數調整才能使企業經營績效指標達到極大化,過度與不足之創新資本變數調整將無助於改善企業經營績效指標。

This study intends to investigate the nonlinear U-shaped impacts of human capital and innovative capital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annual data consists of 471 firms and a total of 3,764 observations, ranging from 2005 to 2014, of listed TSE/OTC technological firms. The anlytical statistical methods of nonlinear regression models are applied. The research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The human capital, in current year, past two years or past three years, demostrates a nonlinear (reversed) U-shaped relationship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dicating a moderate investment on human capital is necessary for maxim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The innovative capital, in current year, past two years or past three years, also demostrates a nonlinear (reversed) U-shaped relationship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indicating a moderate investment on innovative capital is necessary for maximing corporate performance.

目 錄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論文架構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台灣電子產業概況 7
第二節 智慧資本之定義與分類 14
第三節 人力資本之定義 16
第四節 創新資本之定義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1
第二節 資料來源 21
第三節 變數定義 24
第四節 分析方法 28
第四章 實證分析 33
第一節 敘述統計分析 33
第二節 人力資本及創新資本對企業經營績效之非線性U型迴歸分析 3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49
第二節 管理意涵 50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52
參考文獻 54
附錄 58

圖 次
圖 1 1 全球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佔率 2
圖 1 2論文架構圖 6
圖 2 1台灣半導體產業發展歷程 8
圖 2 2台灣液晶顯示器產業發展歷程 9
圖 2 3 富豪汽車VOLVO XC90中控台車載系統 11
圖 2 4台灣發光二極體元件產業發展歷程 12
圖 2 5全球電子產業發展歷程與趨勢 13
圖 2 6 SKANDIA NAVIGATOR MODEL 14
圖 3 1研究架構圖 21
圖 3 2研究選取之標的公司ROA分布圖 22
圖 3 3研究選取之標的公司ROE分布圖 23
圖 3 4研究選取之標的公司EPS分布圖 23
圖 3 5研究選取之標的公司TOBIN’S Q分布圖 24
圖 4 1 樣本公司之ROA走勢圖 34
圖 4 2樣本公司之ROE走勢圖 35
圖 4 3樣本公司之EPS走勢圖 36
圖 4 4樣本公司之TOBIN'S Q走勢圖 37
圖 4 5企業經營績效指標EPS與當年度人力資本變數PER曲線圖 39
圖 4 6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ROE、RPS及TOBIN’S Q與當年度創新資本變數RDR曲線圖 41
圖 4 7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E與累積兩年度人力資本變數CPER2曲線圖 42
圖 4 8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及TOBIN'S Q 與累積兩年度創新資本變數CRDR2曲線圖 44
圖 4 9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及ROE與累積三年度人力資本變數CPER3曲線圖 46
圖 4 10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ROE及TOBIN’SQ與累積三年度創新資本變數CRDR3曲線圖 47

表 次
表 1 1 台灣近年來人才流失之原因調查 3
表 1 2歷年工業及服務業受僱員工薪資統計 4
表 2 1智慧資本分類表 16
表 2 2人力資本之衡量變數 18
表 2 3創新資本之衡量變數 20
表 4 1觀察值敘述統計分析表 33
表 4 2當年度人力資本及創新資本變數對企業經營績效指標之非線性U型迴歸分析 38
表 4 3累計兩年度人力資本及創新資本變數對企業經營績效指標之非線性U型迴歸分析 41
表 4 4累計三年度人力資本及創新資本變數對企業經營績效指標之非線性U型迴歸分析 44

附 錄
附錄 一 樣本選取公司 58
附錄 二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與人力資本變數PER曲線圖 63
附錄 三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E與人力資本變數PER曲線圖 63
附錄 四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EPS與人力資本變數PER曲線圖 64
附錄 五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TOBIN’S Q與人力資本變數PER曲線圖 64
附錄 六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A與創新資本變數RDR曲線圖 65
附錄 七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ROE與創新資本變數RDR曲線圖 65
附錄 八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EPS與創新資本變數RDR曲線圖 66
附錄 九 企業經營績效指標TOBIN’S Q與創新資本變數RDR曲線圖 66


ㄧ、中文參考文獻
台灣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2015),台灣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前三季財務報告。
行政院主計總處,103年12月暨全年薪資與生產力統計結果,2015年2月26日發布。
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國情統計通報(第106號),2016年6月7日發布。
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國情統計通報(第209號),2015年11月9日發布。
行政院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國情統計通報(第223號),2015年11月27日發布。
行政院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0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2007年9月12日發布。
李宗黎、林蕙真(2008)。財務報表分析-理論與應用。二版。台北市:証業出版社。
林大容譯(1999)。智慧資本:如何衡量資訊時代無形資產的價值。初版。台北市:麥田出版。
林文政等(2007)。台灣資訊電子產業之企業人力資本、薪資與組織績效之關聯性研究-薪資中介效果之檢驗。東吳經濟商學學報。59,57-100。
林秀足(2006)。智慧資本投入、產出與價值動因對企業價值之關聯-以IC設計產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管理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金鐵英等(2012)。台灣上市電子公司智慧資本評價方法之研究。財金論文叢刊,17,20-42。
凌雅慧、李承潔(2014)。智慧資本交互作用與組織績效關係之研究。中原企管評論,12(1),1-34。
郭凌華、李啟華(2014)。智慧資本與經營績效之關係:策略的調節作用。輔仁管理評論,21(2),85-110。
郭敏華(2009)。財務報表分析:評價應用。三版。台北市:智勝文化出版社。
陳逸民(2013)。新興AMOLED顯示面板撘配IGZO背板技術與智慧型顯示裝置逐漸興起。光連雙月刊,106,60-69。
溫士賢(2003)。研發、廣告與人力支出和企業價值之關係性探討-以台灣上市上櫃企業為例。國立臺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碧玫(2001)。智能資本之衡量-以國內資訊電子產業為例。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詹文男等(2015)。面對紅色供應鏈崛起之因應策略。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2015年8月17日發行。
管宣寧(2014)。智慧資本與企業價值之關係-以家族企業為調節變數。銘傳大學會計學系碩士論文。
蕭文龍(2009)。多變量分析最佳入門實用書:SPSS+LISREL。 二版。台灣: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戴錦周、何玉蘭(2011)。智慧資本對企業財務績效影響之探討-以台灣上市(櫃)半導體產業為例。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學報,15,55-74。
二、英文參考文獻
Berzkalnea, I. & Zelgalve, E. (2014).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company valu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10, 887- 896.
Bosworth, D. & Rogers, M. (2001). Market Value, R&D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Large Australian Firms. Economic Record. 77(239), 323–337
Chang, William S. & Hsieh, Jasper J. (2011).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Value Creation-Is Innovation Capital a Missing Lin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6(2), 3-12.
Edvinsson, L. & Malone, M. S. (1997). Intellectual capital: realizing your company's true value by finding its hidden roots. New York: Haper Collins.
Edvinsson, L. (1997). Develop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t Skandia. Long Range Planning, 30(3), 366–373.
Faggian, A., Comunian, R. & Li, Q. C. (2014). Interregional migration of human creative capital: The case of “Bohemian graduates”. Geoforum, 55, 33-42.
Gogan, M. (2014). An innovative model for measur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24, 194-199.
Mention, A. L. & Bontis, N. (2013).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performance within the banking sector of Luxembourg and Belgium.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14(2), 286-309.
Nuryaman (2015). The Influence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The Firm's Value with The Financial Performance as Intervening Variable.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211, 292-298.
OECD (1996). The Knowledge-base economy.
Ohlson, J. (1995). Earning, Book Values and Dividends in Equity Valuation,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1(2), 661-687.
Ornek, A. S. & Ayas, S. (201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llectual Capital, Innovative WorkBeha vior and Business Performance Reflection.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95, 1387-1395.
Petrash, G. P. & Bukowitz, W. R. (1997). Visualiz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Knoldege. Chemtech, 27(10), 6-10.
Ulrich, D. (1998). Intellectual Capital = Competence x Commitment Intellectual Capital = Competence x Commitment. 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9, 15-26.
Yıldıza, S., Meydanb,C. & Günerc, M. (2014). Measurement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Components through Activity Reports of Companies.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09, 614-621.
Zlate, S. & Enache, C. (2015). The Interdependence Between Human Capital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in Higher Education.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180, 136-143.
三、網路參考資料
DIGITIMES中文網。 Tobin’s Q比率理論。取自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id=0000385055_FPQL32DE6EETZ54STRUY0#ixzz43kBLBWkd。
Schlender, B. & Jobs, S. (1998). The Three Faces Of Steve In this exclusive, personal conversation, Apple's CEO reflects on the turnaround, and on how a wunderkind became an old pro. November 8, 1998. Retrieved from http://archive.fortune.com/magazines/fortune/fortune_archive/1998/11/09/250880/index.htm
天下雜誌編著。志氣,為未來而戰:台灣人才大調查:薪資太低 台灣人才外流關鍵因素。天下雜誌33週年獻禮。取自http://topic.cw.com.tw/taiwantalent/officeal/survey.aspx
台灣證券交易所。2015年09月台積電日收盤價及月平均收盤價。取自http://www.tse.com.tw/ch/trading/exchange/STOCK_DAY_AVG/genpage/Report201509/201509_F3_1_8_2330.php?STK_NO=2330&myear=2015&mmon=09
富豪汽車公司(2016)。Volvo XC90。取自http://www.volvocars.com/tw/cars/new-models/all-new-xc90/apple-carplay
楊智家(2016)。全球Android智慧型手機市佔率緩步成長。取自http://www.digitimes.com.tw/tw/showimg.asp?source=0000456887_K6B9X8F4735D7A8OZAJJM&filename=456887-4-ZAJJM.png&sourcetype=1
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2016台灣半導體產業可望穩定成長。取自https://mic.iii.org.tw/micnew/IndustryObservations_PressRelease02.aspx?sqno=418
維基百科(2016)。AlphaGo。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AlphaGo
劉美君(2016)。沈默的Cash Cow-2016年台灣大型TFT LCD面板產業發展分析。取自http://ieknet.iek.org.tw/BookView.do?domain=68&rptidno=166722858
蘇孟宗等(2014)。台灣電子產業回顧與展望。2014年12月22日。取自https://www.itri.org.tw/chi/Content/NewsLetter/Contents.aspx?SiteID=1&MmmID=5000&MSid=62130251353016136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