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22: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周佑政
研究生(外文):Yu-Cheng Chou
論文名稱:太陽花學運後台灣新興政黨的形成與發展-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的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ising Parties in Taiwan after the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The Cases Studies on the New Power Party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指導教授:曾建元曾建元引用關係邱榮舉邱榮舉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石振國陳宏銘
口試日期:2015-10-1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4
中文關鍵詞:太陽花學運選舉制度選舉策略時代力量黨社會民主黨
外文關鍵詞: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Electoral SystemElection StrategyNew Power PartySocial Democratic Par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28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選擇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其形成背景、組黨過程、與太陽花學運之關係,及兩黨現有的組織架構及近、遠程的發展策略。另也探討此兩政黨對2016年立委選舉之選舉策略,再由選舉結果檢視此兩政黨初期發展策略的成效。
  政黨的出現乃源自政治體系內的社會危機,當人民的權利意識開始提高,對政治事務的參與期望也相對提高,人民普遍參與需求或政府參與權的擴大,都可能影響政治權力的再組合。政黨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利益匯聚」,當政治體制內的主要政黨,無法反映或表匯社會內部某些聲音或利益,其自然會尋求或創造新政黨來代表或反映。
  2012年起,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發生連串重大抗爭,如士林文林苑都更案、反媒體壟斷事件、大埔案、洪仲丘事件及2014年太陽花學運。台灣部分民眾認為,體制外的社會運動及體制內的政黨,已無法改革政治弊端,時代力量黨、社會民主黨等新興政黨於是誕生。
  台灣現行立法委員選制有利於大黨,小黨候選人要勝選非常不容易。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對於2016立委選舉的選舉策略不同,時代力量黨採取「候選人中心」的選舉策略,社會民主黨則採取「議題中心」的選舉策略。而選舉結果,時代力量黨獲得五席,社會民主黨未取得席次,兩政黨的選舉策略迥異,亦造就選舉結果的成敗不同。


The paper’s main research targets are the New Power Party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It’ll probe the background of their establishment, process of party establishment and their relations to the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the two parties’ current organizational framework, and their plans for development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s. It’ll also probe the two parties’ election plans for the 2016 Legislative Election and view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development plans based on the election results.
Political parties originate from the social crises within the political system. When people’s awareness of their rights start to rise, their willingness to participate in political matters also rise. When people’s need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affairs or their right to government participation expands, it may affect the reconfiguration of governmental powers. The main function of political parties is interest aggregation. When the main political party within the governmental system cannot reflect or represent the voices or benefits of some within the society, they’ll naturally search or create new political parties to represent them or reflect their needs.
Starting in 2012, there were some major conflicts that happened under Kuomintang’s rule in Taiwan, such as: Wenlin Yuan Shilin District Urban Renewal Project, The Anti-Media Monopoly Movement, The Anti-Eviction Dapu Rally, The Death of Army Conscript Hung Chung-chiu, and the 2014 Sunflower Student Movement. Some people believe that the social movement outside of the system and the political party within the system can no longer reform the corruption within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New Power Party,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and other new political parties were born.
The current electoral system for legislators benefit large parties, therefore candidates of small parties have great difficulties in winning elections. New Power Party and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differed in their election strategies of the 2016 Legislative Election. New Power Party utilized the candidate-oriented strategy, whil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utilized issue-oriented strategy. In the end, New Power Party was able to win five seats, while the social democratic party won none. The different election strategies of the two parties resulted in different election result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研究架構 20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26
第二章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與新興政黨之關係 29
第一節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之過程與重大事件 29
第二節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產生之根本性因素 40
第三節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之階段性成果與後續影響 44
第四節 三一八太陽花學運與組黨運動之關係 48
第三章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之形成與組織 55
第一節 政黨之定義、起源與功能 55
第二節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之形成 60
第三節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之組織結構 70
第四章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之基本主張與發展策略 85
第一節 台灣的立委選制與競選策略 86
第二節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之基本主張 89
第三節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之競選策略 99
第四節 時代力量黨、社會民主黨與其他政黨的選舉合作 126
第五章 結論 13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38
第二節 時代力量黨與社會民主黨未來發展評析 141
第三節 未來研究建議 143
參考文獻 145
壹、中文文獻 145
貳、英文文獻 153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
一、專書
王業立,2011,《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
王絮語,2013,《政治狂瀾的浪花:台灣第三勢力研究》,北京:九州。
包宗和,2001,〈政黨結盟重組的原因及其影響〉,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
朱浤源主編,2001,《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
李美華等譯,2004,Earl Babbie原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
何明修,2005,《社會運動概論》,台北:三民。
何明修,2014,〈公民社會對抗帝國2.0〉,收錄於《反抗&台港共鳴》,台北:台灣新社會智庫。
林水波,2006,《政黨與選舉》,台北:五南。
邱榮舉,2002,《學術論文寫作研究》,台北:翰盧。
吳文程,1996,《政黨與選舉概論》,台北:五南。
吳東野,2001,〈論政黨的合作與結盟:德國的發展經驗〉,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
晏山農、羅慧雯、梁秋虹、江昺崙,2015,《這不是太陽花學運:318運動全記錄》,台北:允晨。
馬起華,1992,《民權主義與民主憲政》,台北:正中。
游清鑫,2001,〈從黨派內部選舉結盟的經驗評估在野聯盟的選舉合作〉,收錄於蘇永欽主編:《政黨重組:台灣民主政治的再出發?》,台北:新台灣人基金會。
陳明通、林繼文,1998,〈台灣地方選舉的起源與國家社會關係轉變〉,收錄於陳明通、鄭永年主編《兩岸基層選舉與政治社會變遷---哈佛大學東西方學者的對話》,台北:月旦。
陳文俊譯,Earl Babbie原著,2007,《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雙葉。
陳陸輝、游清鑫、黃紀主編,2009,《2008年總統選舉:論二次政黨輪替之關鍵選舉》,台北:五南。
彭懷恩,1994,《台灣政黨政治》,台北:風雲論壇。
葛永光,2000,《政黨政治與民主發展》,台北:空大。
楊日青、李培元、林文斌、劉兆隆譯,Andrew Heywood原著,2009,《Heywood''s政治學新論》,台北:韋柏。
葉至誠、葉立誠,1999,《論文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
蔡學儀,2003,《解析單一選區兩票制》,台北:五南。
錢永祥等譯,韋伯(Max Weber)原著,2001,《學術與政治韋伯選集(I)》,台北:遠流。
謝復生,1992,《政黨比例代表制》,台北:理論與政策雜誌社。

二、期刊與學位論文
王世義,2007,《台灣立法委員選舉制度對政黨政治之影響》,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業立,1995,〈單記非讓渡投票制的政治影響:我國民意代表制度的探討〉,《選 舉研究》,2(1):147-167。
王業立,1999,〈單一選區兩票制與選舉制度改革〉,《新世紀智庫論壇》,6:69-79。
王業立,2005,〈台灣憲政運作之回顧:政治制度的影響〉,「憲政回顧與憲法修改」圓桌討論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所籌備處主辦,2005年3月12日。
王鼎銘,2003,〈複數選區下的棄保效應:民調與選區資料的觀察比較〉,《理論與政策》,17(1):87-106。
王鼎銘、郭銘峰、黃紀,2008,〈選制轉變過程下杜弗傑心理效應之檢視從日本眾議院選制變革的經驗來觀察〉,《問題與研究》,47(3):1-28。
石振國,2003,《政黨趨同之研究:國民黨與民進黨的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江炳倫,1991,〈政黨與政黨體系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2:109-135。
江大樹,1992,〈當前民主國家選舉制度制度評介〉,《民主制度設計》,台北:國策中心。
何敏豪,2006,《台灣團結聯盟的興起與發展-對2004年總統大選影響之研究》,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學程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何明修,2013,〈公民運動與公民不服從:兩條晚近台灣社會運動的路線〉,《新社會雙月刊》,30:19-22。
林水波,2001,〈政黨選舉合作的政治分析〉,《立法院院聞》,29(12):34-55。
林水波,2010,〈政治弔詭及其管理─以發展第三勢力為例〉,《政策研究學報》,4:1-18 。
邱榮舉、王保鍵、謝欣如,2006,〈論台灣客家族群與政治代表性問題〉,「2006國際客家學研討會」,台北:台灣大學客家研究中心主辦,2006年10月29日。
唐富靈,2009,〈「第三黨」在美國政治進程中的作用-以美國大選為背景〉,《理論界》,2009(12):212-213。
徐維遠,2012,《相對多數決制下為何小黨能生存?-英國與日本的比較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論文。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台灣政黨政制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台灣民主季刊》3(2):63-86。
盛杏湲,2010,〈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穩定與變遷:定群追蹤資料的應用〉,《選舉研究》,17(2):1-33。
盛杏湲、黃士豪,2006,〈台灣民眾為甚麼討厭立法院?〉,《台灣民主季刊》,3(3):85-128。
游清鑫,1996,〈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3(1):137-177。
陳陸輝,2000,〈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選舉研究》,7(2):109-141。
陳宜中,2007,〈公民不服從與自由民主:倒扁紅潮下的一些省思〉,《思想》,4: 41-61。
孫云、文勝武,2009,〈台灣政壇「第三勢力」的發展空間分析-一種公共選擇的視野〉,《台灣研究集刊》,2009(3):23-29。
許雅文,2003,《議題型政黨的生存與發展—以德國綠黨與台灣新黨為例》,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俊達,2001,《台灣新生政黨的發展與策略:以親民黨為例》,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端,2002,〈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下的選民策略投票〉,《東吳政治學報》,13:37-75。
黃忠正,2012,〈論世代正義〉,《思與言》,50(3):185-209。
黃昭展,2005,《選舉制度改革與台灣團結聯盟的發展》,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院高階公共政策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黃國虹,2011,《台灣第三勢力之空間分析》,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建元、邱毓興,2013,〈台灣第七次修憲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的論爭〉,《中華行政學報》,13:123-136。
曾柏文,2014,〈太陽花運動:論述軸線的空間性〉,《思想》,27:129-148。
蔡韻竹,2009,《國會小黨的行動策略與運作》,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博士論
文。
蔡學儀,2002,〈國會改造之選舉制度方案比較〉,《選舉研究》,9(2):117-150。
鄭敦仁譯,許文英著,2004,〈民主台灣之政黨:比較觀點〉,《台灣民主季刊》,1(1):27-40。
鄭夙芬、陳陸輝、劉嘉薇,〈2004年總統選舉中的候選人因素〉,《台灣民主季刊》,
2(1):31-70。
薛永華,2002,《新黨的發展與衰退-歷史研究途徑的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怡靖、黃紀,2010,〈單一選區兩票制下的一致與分裂投票—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的探討〉,《台灣民主季刊》,7(3):1-43。
蘇子喬,2010,〈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的配套思考〉,《政治科學論叢》,44:35-74。

三、報章與網路資料
《聯合報》,2014年3月21日〈第4天了 反服貿學生三訴求 促馬王中午前回應〉,A1版。
《聯合報》,2014年3月23日,〈馬今上午10點上火線 為服貿釋疑〉,A1版。
《聯合報》,2014年3月29日,〈馬江 分進合擊說明立場〉,A1版。
《聯合報》,2014年3月29日,〈兩要角上電視 林飛帆:馬才是少數〉,A2版。
《聯合報》,2014年3月30日,〈馬回應不贊成退回服貿〉,A1版。
《聯合報》,2014年4月7日,〈王出招「先立法再協商」〉,A1版。
《聯合報》,2014年4月7日,〈退場?林飛帆:島嶼漸天光〉,A2版。
《聯合報》,2014年4月8日,〈太陽花開 24天謝幕 轉守為攻 出關播種 學生周四退出立院〉,A1版。
《聯合報》,2014年4月11日,〈林飛帆:占國會只是前言 下一章在社會展開〉,A3版。
《聯合晚報》,2014年3月23日,〈Day 6 上火線 不設前提 馬願對話〉, A1版。
《自由電子報》,2014年3月23日,〈學生團體提32字箴言4大訴求 批馬跳針〉,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973652,2015年5月7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4年3月31日,〈50萬黑潮怒吼 退回服貿〉,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766655,2015年5月7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4年9月28日,〈公民組合成立 年底選後組黨〉,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17281,2015年5月12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5年,1月26日,〈「時代力量」建黨 號召10萬人支持〉,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50629,2015年5月19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5年,3月30日,〈社民黨成立 提五大政見〉,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67319,2015年5月19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5年6月18日,〈民進黨11選區不提名 禮讓第三勢力〉,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89036,2015年6月5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5年8月9日,〈進軍國會 台獨行動黨、時代力量將合作〉,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05109,2015年8月11日檢閱。
《自由電子報》,2015年8月11日,〈獨派促「台灣」入黨名 時代力量:黨員大會討論〉,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paper/905599,2015年8月11日檢閱。
《蘋果日報》,2015年8月10日,〈台獨行動黨暫不組黨 宣布支持時代力量〉,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810/666608/,2015年8月11日檢閱。
《新頭殼》,2014年2月28日,〈組公民組合 林義雄要讓國民黨國會不過半〉,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2-28/44818,2015年5月11日檢閱。
《新頭殼》,2014年3月3日,〈公民組合發起宣言:快樂參政〉,http://newtalk.tw/news/view/2014-03-03/44885,2015年5月11日檢閱。
《新頭殼》,2015,1月22日,〈公民組合難組合 范雲林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鼎銘,2003,〈複數選區下的棄保效應:民調與選區資料的觀察比較〉,《理論與政策》,17(1):87-106。
2. 王鼎銘、郭銘峰、黃紀,2008,〈選制轉變過程下杜弗傑心理效應之檢視從日本眾議院選制變革的經驗來觀察〉,《問題與研究》,47(3):1-28。
3. 江炳倫,1991,〈政黨與政黨體系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報》,62:109-135。
4. 林水波,2001,〈政黨選舉合作的政治分析〉,《立法院院聞》,29(12):34-55。
5. 林水波,2010,〈政治弔詭及其管理─以發展第三勢力為例〉,《政策研究學報》,4:1-18 。
6. 盛杏湲,2010,〈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穩定與變遷:定群追蹤資料的應用〉,《選舉研究》,17(2):1-33。
7. 游清鑫,1996,〈選舉制度、選舉競爭與選舉策略﹕八十四年北市南區立委選舉策略之個案研究〉,《選舉研究》,3(1):137-177。
8. 陳陸輝,2000,〈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選舉研究》,7(2):109-141。
9. 陳宜中,2007,〈公民不服從與自由民主:倒扁紅潮下的一些省思〉,《思想》,4: 41-61。
10. 黃秀端,2002,〈單一選區與複數選區相對多數決制下的選民策略投票〉,《東吳政治學報》,13:37-75。
11. 黃忠正,2012,〈論世代正義〉,《思與言》,50(3):185-209。
12. 曾建元、邱毓興,2013,〈台灣第七次修憲立法委員選舉制度改革的論爭〉,《中華行政學報》,13:123-136。
13. 曾柏文,2014,〈太陽花運動:論述軸線的空間性〉,《思想》,27:129-148。
14. 蔡學儀,2002,〈國會改造之選舉制度方案比較〉,《選舉研究》,9(2):117-150。
15. 蘇子喬,2010,〈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的配套思考〉,《政治科學論叢》,44:3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