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0:0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建璋
研究生(外文):Jian-Zhang Lin
論文名稱:「三限六不」政策形成之研究(2008-2011)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Formation of Taiwan’s Policy of“Three Restrictions and Six Prohibitions”Toward Mainland Chinese Students(2008-2011)
指導教授:周繼祥周繼祥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高朗席代麟
口試日期:2016-06-17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綜合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5
中文關鍵詞:三限六不文本分析政策過程修法體例陸生政策
外文關鍵詞:Three Restrictions and Six Prohibitions PolicyTextual AnalysisPolicy processAmending typethe policy of mainland china student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3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以系統論的觀點來分析我國陸生政策中關於「三限六不政策」形成,發現深受政治、及教育整合的環境因素影響。然由於兩岸政治因素的干擾,加上政府大陸政策的不確定性,而產生了諸多問題。
政治因素主要受到立法院生態及政黨輪替等重大政治事件發生變化所影響,公元2000至2008年民進黨的執政之下,開放陸生赴台就學議題受到壓制。但之後因少子化問題與國內大專院校招生不足的問題浮現,凸顯政策失靈的現象,改變政治系統的政策偏好。2008 年馬英九就任中華民國第十二任總統後,並朝開放陸生政策赴台就學來做規劃,但為了營造修法的有利環境及對於強調社會公平屬性的保護政策,不得不推出「三限六不」的政策妥協。卻也產生了例如不平等、是否讓路生納入健保…問題。
教育因素則是在少子化問題與國內大專院校招生不足之下,造成必須思考開拓境外招生來源的課題。但在招收陸生的配套措施方面,亦成為影響「三限六不政策」的主要環境因素。
本研究利用歷史結構途徑將政策的形成分為政策問題與政策議程形成、行政措施、修法行動等三個時期,政府、立法委員、社會團體等三個主要參與者在各時期中透過主要行動與策略,影響政策之形成,而有不同的政策產出,復經過反饋再度進入政治系統內,經過這些過程,最後在2010年取得共識後完成「三限六不政策」的修法,並輔以文本分析與對學者專家的訪談,解析「三限六不政策」之形成。本研究發現:團體決策、官僚決策及立法院的政治議價等,分別為三個時期主要的決策模式,而主要參與者在不同的決策模式下,對政策形成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力。


This research with a systematic viewpoint is aimed to analyze the formation process of “Three Restrictions and Six Prohibitions Policy”。The findings reveal the process has been so much influenced by politics, and integr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 education。Moreover,it has brought many issues du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political factors and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olicy between both sides of the straits。
Political factors have been mainly influenced by major political affairs , such as the ecology of Legislative Yuan and the takeover of political power. From 2000 to 2008,under the execution of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the issue of Taiwan accepting mainland students was inhibited in that period of time.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insufficiency of the new students in recruitment for colleges have gradually severed,which have highlighted malfunctions in policy,lead the policy preference of political system modified. However, it came to a new model after Ma Ying-Jeou has been elected as the president of ROC in 2008。The government has opened universities to mainland students and has formally offered admission to mainland students for sdudy,which emphasizes the social equity of the protection policy so as to construct advantageous environment of the lawmaking. Therefore,the government has to introduce“Three Restrictions and Six Prohibitions Policy” for compromise。However,it has brought many issess due to the inequity and whether the mainland students have the right to attend Pension Insurance system。
Educational factors are mainly on low birth rate and insufficiency of the new students in recruitment for colleges that have to considered how to expand the sources from overseas recruitment。Besides,in the supporting measures on accepting mainland students is also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of“Three Restrictions and Six Prohibitions Policy”。
This research makes use of the historical-structure approach to divide the policy process into three periods, as policy issues & policy agenda formation, administrative measures and law amendments. In addition,it is supported by inclusive of textual analysis and interviews。The government, legislators and thesocial group are three main participants, who output different policies through the main action and strategy to exert influence on the policy process. Then through feedback process, they enter into the political system. Finally,with all these processes, they have reached a consensus in 2010, and completed the amendment of“Three Restrictions and Six Prohibitions Policy”. The findings of this research include: group decision-making, bureaucrat decision-making and Legislature’s political negotiation, which are respectively served as the main decision-making modes in three periods. Under the different decision-making mode, the main participant has certain varied degree of influence on policy formation.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主要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重要概念界定與文獻回顧 8
第四節 研究途徑與研究方法 12
第五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限制 17
第二章 三限六不政策形成的背景 18
第一節 三限六不政策緣起 18
第二節 兩岸教育交流現況 23
第三節 國內因素探討 28
第三章 政策議題形成時期 34
第一節 政策問題 34
第二節 政府之態度與行動 41
第三節 大專院校與民間團體之行動與策略 45
第四章 行政措施產出時期 50
第一節 立法議程的設定與政策方向的轉變 50
第二節 行政措施的內容 54
第三節 決策模式與主要參與者的行動與策略 57
第五章 政策合法化時期 62
第一節 修法行動的社會共識─教育部與陸委會的結論 62
第二節 政策合法化的完成 65
第三節 主要政策參與者之行動與策略 69
第六章 結 論 74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74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展望 78
參考文獻 83
壹、中文 83
貳、英文 89
附錄一 : 訪談大綱 90
附錄二 : 訪談稿重點彙整 92





壹、中文
一、專書
丘昌泰,1999,《公共政策:當代政策科學理論之研究》,台北:巨流。
丘昌泰,2002,《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包宗和、吳玉山/主編;高朗、張五岳、吳秀光、冷則剛、石之瑜、明居正、袁易/合著,《爭辯中的兩岸關係理論(2版)》,台北:五南。
田麗虹,2003,《兩岸關係的決策分析-解析行政立法關係下的大陸政策》。新北市:新文京開發。
任德厚,1995,《政治學》,台北:三民。
朱志宏,1995,《公共政策》,台北:三民。
何卓飛,2012,〈展現教育軟實力─陸生來臺就學政策〉。載於吳清基(主編)《開創教育新境界:教育政策與願景》,臺北市:師友月刊雜誌。
吳重禮(2004)。〈公共政策與政治〉,陳義彥(主編),《政治學上》,頁39-66。臺北:五南出版社。
周祝瑛,2009,《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台北:三民。
林水波,2007,《公共政策析論》,台北:五南。
林水波與張世賢,1997,《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翁明賢,2010,《解構與建構: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研究(2000-2008)》,台北:五南。
楊景堯,2012,《兩岸文教交流與思考2009-2011》,台北,麗文。
葉家興、藺桃、賈士麟、黃重豪,2013,《陸生元年》,台北:秀威。
戴曉霞,2000。高等教育的大眾化與市場化。台北:揚智。
羅傳賢,1996,《立法程序與技術》,台北:五南。
嚴國樑,2014,《教育政策合法化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二、期刊論文
王仕圖與官有垣,1999,「社會政策過程中行政科層與國會互動之研究:以1997 年社會救助法之修訂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3 卷1 期:141~176。
江明修與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學報,4 期:153~192。
翁興利,1996,「立院新結構與議程設定」,中國行政評論,5 卷2 期:73~88。
翁興利、官有垣、施能傑、鄭麗嬌,1999,「公共政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恆鈞,2001,「團體在決策過程中的運作分析模式」,政治科學論叢,15 期:241~264。
曾坤生,2002,〈市場化: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發展的必然選擇〉。載於戴曉霞、莫家豪、謝安邦主編,《教育教育市場化:台、港、中趨勢之比較》。台北:高等教育。
游美惠,「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方法與應用》,2000 年 8 月,第八期,頁:26-40。
楊玉惠、宋雯倩,2011,大陸地區學歷採認辦法立法沿革及相關配套,國家菁英期刊;80-109
三、專書譯著
(美)瓊斯著,李丹陽譯,2010,《再思民主政治中的決策制定︰注意力、選擇和公共政策》,北京大學出版社。
Deborah Stone著,朱道凱譯,2007,《政策弔詭:政治決策的藝術》,台北:群學。
陳恆鈞、王崇斌、李珊瑩等編譯(Charles E. Lindblom、Edward J.woodhouse 原著),2001,最新政策制定過程,台北:韋伯。
四、編著論文
吳秀玲、王智盛,2012,陸生來台政策之評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公共政策與法律中心委託研究案。
周祝瑛、楊景堯,2012,《國際交流中之「兩岸化」議題。收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 教育願景2020 》乙書,頁51~81。台北,學富。
劉興漢、周祝瑛等,2000,《大陸高等學校招收臺生制度之相關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臺北市:國立政治大學。
五、學位論文
江青錦,2011,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政策-立法院之政策論證,台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
李曉萍,2009,「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政策與機制(2008-2012)」,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柯正峰,2000,「我國邁向學習社會政策制定之研究─政策問題形成、政策規劃及政策合法化探討」,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俊,2002,「利益團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財團法人國際唱片業交流基金會的個案」,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六、研討會論文
劉勝驥,2009,大陸學歷採認與大陸生來臺就學之政策研究,台灣政治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
劉慶中、林立生、羅栩淳(2011)。〈開放陸生來台就學政策之發展〉,「屏東教育大學與廣州大學兩岸教育政策學術研討會」。
盧宸緯、周繼祥,2012,兩岸教育交流的發展與前瞻,黃金十年兩岸關係的展望學術研討會。
七、政府委託計畫
朱志宏與謝復生,1989,利益團體參與政治過程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八、官方出版品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0)。〈兩岸條例修正〉,《總統府公報》華總一義字第09900223401號。
陳志柔,2008, 20年來兩岸文化教育交流現象。收於游盈隆編,《近二十年兩岸關係的發展與變遷》。臺北:海基會出版。
九、統計資料庫
教育部(2015)。〈103年大專校院境外學生概況〉。
十、報紙與網路資料
自由時報,「中生是否應加入健保?外國健保制度的觀察」,2015年12月18日,http://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1543906 ,2016年3月7日檢索。
馬英九:僑生、外籍生都能用健保,為何陸生不可以?2015年10月28日,http://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9848 ,2016年3月7日檢索。
力挺陸生納保,馬英九:台灣人不要太小氣,2016年1月29日,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21571 ,2016年3月7日檢索。
「我們要像文明國家」,馬英九:讓陸生納保是我們賺到,2016年3月20日檢索。http://www.setn.com/News.aspx?NewsID=131705 ,2016年3月8日檢索。
聯合報,「首屆陸生將畢業 「三限六不」可望解禁」,2015年6月8日, http://udn.com/news/story/9/953881-%E9%A6%96%E5%B1%86%E9%99%B8%E7%94%9F%E5%B0%87%E7%95%A2%E6%A5%AD-%E3%80%8C%E4%B8%89%E9%99%90%E5%85%AD%E4%B8%8D%E3%80%8D%E5%8F%AF%E6%9C%9B%E8%A7%A3%E7%A6%81 ,2016年3月19日檢索。
中國時報,「投書-三限六不 陸生心底的那道坎」,2015年6月12日,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612001093-260310 ,2016年3月27日檢索。
經濟日報,「打通陸生來臺就學管道建立制度」,2011 年 10 月 10 日,版 A16。
中國時報,朱芳瑤,「招陸生私校寧戰死不願憋死」,中國時報,2009 年 10 月 30 日,版 A22。
聯合報,李志德。「採認大陸學歷月內啟動作業」,2008 年 5 月 28 日,版 A14。
自由時報,林曉雲。「立委提案確保防弊陸生才能來」,自由時報,2008 年 11 月 11 日,版A2。
聯合報,陳智華。「開放陸生, 學者:要有配套」。聯合報,2008 年 9 月 20 日,版 C6。
鳳凰博報,「又一次溫水煮青蛙-從台灣的陸生限制談起」,2011 年 4 月 12 日。http://big5.ifeng.com/gate/big5/blog.ifeng.com/article/11830606.html。2016年3月28日檢索。
大紀元時報,「中華民國馬英九總統接受美國「華盛頓郵報」專訪」,2008 年 12
月 15 日。http://www.epochtimes.com/b5/8/12/16/n2364355.htm。 2016年3月28日檢索。
讀者文摘,「吸引陸生來台就學,招生宣傳加把勁」,2011年10月30日。http://www.readersdigest.tw/article/6211/。2016年3月29日檢索。
聯合新聞網,「朱高正:促大陸民主,台灣勿妄自菲薄」,2012 年 6 月 8日。http://udn.com/NEWS/MAINLAND/MAI1/7146263.shtml。2016年3月30日檢索。
旺報,「陸生輔導機制,各校鬆緊有別」,2011 年 8 月 3 日。http://www2.isu.edu.tw/upload/31/38/20110803/20110803-001.pdf。2016年3月31日檢索。
旺報,「吳清基:盼不修法盡量放寬」,2011 年 12 月 21 日。http://news.chinatimes.com/mainland/11050506/112011122100171.html。2016年3月31日檢索。
楊景堯,「開放陸生來台不能回頭」,2011 年 12 月20 日。http://blog.yam.com/yangchingyao/article/45698506。2016年4月2日檢索。
中央廣播電臺網站,「打造台灣為東亞高教重鎮。教長:正確可行」,2011
年 9 月 28 日。http://news.msn.com.tw/news2348317.aspx。2016年4月3日檢索。
陳德華,「高等教育機構的退場」,2010 年 9 月 16 日。http://pics1.yamedia.tw/28/attachfile/4/6/6/664003/1/14cc4f593a4088.pdf。2016年4月6日檢索。
國際財經,文化月刊,張婕「中生來台怎放行,台灣關鍵的抉擇」,2010 年 6月 。http://fund.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taiwannews/2111/127471680075791002001.htm。2016年4月6日檢索。
臺灣時報,孫麗菁、張添福。「吳清基提「三限六不」爭陸生來台」,2010 年 5 月12 日。http://www.twtimes.com.tw/html/modules/tinyd1/index.php?id=15。2016年4月8日檢索。
聯合報,施靜茹。「醫界:反對開放大陸學歷」,2009 年 5 月 5 日。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192768#ixzz1gzrJm1e。 2016年4月8日檢索。
中廣新聞網,「開放陸生:三大校長團體籲盡速修法」,2009 年 5 月 13 日。 http://giving.ntu.edu.tw/website/print.asp?postsn=277。2016年4月9日檢索。
ETtoday政經新聞。「陸生「三限六不」擬放寬。綠:台灣學生如何過?」,2012年 2 月 26 日。http://www.ettoday.net/news/20120226/27738.htm#ixzz1pT8V9Yo1。 2016年4月9日檢索。

十一、其他官方或非官方文件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國家安全機密系所不得招收陸生」,2011 年 1 月11 日。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4206。2016年4月9日檢索。
教育部電子報,廖高賢、朱俊彰。「教育部針對開放招收陸生及採認大陸學歷相關規劃說明」,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567 。2016年4月2日檢索。
陸委會網站,「政府大陸政策重要措施(2011 年 02 月)」,2011年9月13日。http://www.mac.gov.tw/ct.asp?xItem=93270&ctNode=7106&mp=1 。2016年3月30日檢索。
教育部網站,「大專校院概況(99 學年度)」,2011年9月20日。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b0013/u.xls。2016年3月28日檢索。
貳、英文部分
Dye, Thomas R. 1995. Understanding Public Policy.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ingdon, J. W. (2011).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Update Edition, with an Epilogue on Health Care (2nd Edition), Glenview: Longman Classics in Political Science.
Sabatier, Paul A. and Hank C. Jenkins-Smith. 1993.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Boulder, CL:Westview Press.
Heineman,Robert. 1990. The World of the Policy Analyst. New Jersey: Chatham House Publishers, 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