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官方資料
(一) 司法院大法官釋憲意見書
吳庚大法官,釋字第407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吳庚、蘇俊雄、城仲模大法官,釋字第414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
林子儀大法官,釋字第617號解釋部分不同意見書
林子儀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許玉秀大法官,釋字第61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
許宗力大法官,釋字第644號解釋協同意見書
彭鳳至大法官,釋字第588號解釋一部協同意見書
蘇俊雄大法官,釋字第407號解釋不同意見書
(二) 歐洲人權法院判決
ECHR, Handyside v. the United Kingdom, Judgement of 7 Dec. 1976 (no. 5493/72).
ECHR, Müller and others v. Switzerland, Judgement of 24 May. 1988 (no. 10737/84).
(三) 美國法院判決
Schenck v. United States, 249 U.S. 47 (1919).
United States v. One Book Called “Ulysses,” 5 F. Supp. 182 (1933).
Roth v. United States, 354 U.S. 476 (1957).
Butler v. Michigan, 352 U.S. 380 (1957).
Manual Enterprises v. Day, 370 U.S. 478 (1962).
Jacobellis v. Ohio, 378 U.S. 184 (1964).
Mishkin v. New York, 383 U.S. 502 (1966).
Memoirs v. Massachusetts, 383 U.S. 413 (1966).
Ginsberg v. New York, 390 U.S. 629 (1968).
Brandenburg v. Ohio, 395 U.S. 444 (1969).
Miller v. California, 413 U.S. 15 (1973).
Paris Adult Theatre I v. Slaton, 413 U.S. 49 (1973).
Young v. American Mini Theatres, Inc., 427 U.S. 50 (1976).
Smith v. United States, 431 U.S. 291 (1977).
FCC v. Pacifica Foundation, 438 U.S. 726 (1978).
Renton v. Playtime Theatres, Inc., 475 U.S. 41 (1986).
Pope v. Illinois, 481 U.S. 497 (1987).
Sable Communications v. FCC, 492 U.S. 115 (1989).
Reno v.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521 U.S. 844 (1997).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v. Reno, 31 F. Supp. 2d 473 (E.D. Pa. 1999).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v. Reno, 217 F. 3d 162 (3d Cir. 2000).
Ashcroft v.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535 U.S. 564 (2002).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v. United States, 201 F. Supp. 2d 401 (E.D. Pa. 2002).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v. Ashcroft, 322 F. 3d 240 (3d Cir. 2003).
United States v.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539 U.S. 194 (2003).
Ashcroft v. 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542 U.S. 656 (2004).
(四) 加拿大法院判決
R v. Butler [1992] 1 S.C.R. 452.
(五) 英國法院判決
Regina v. Hicklin, L.R. 3 Q.B. 360, at 371 (1868).
二、中文文獻
(一) 書籍
王皇玉,刑法總則,初版,2014年12月
李震山,多元、寬容與人權保障─以憲法未列舉權之保障為中心,二版,2007年9月
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修訂五版,2006年11月
法治斌、董保城, 憲法新論,四版,2010年9月
陳子平,刑法各論(下),初版,2014年11月
許玉秀,犯罪階層體系及其方法論,春風煦日論壇─刑事法叢書系列6,2000年9月
許育典,憲法,初版,2006年10月
韓忠謨,刑法各論,增補一版,2000年9月
盧映潔,刑法分則新論,增訂七版,2013年9月
(二) 期刊
李仁淼,網際網路與表現自由─自表現自由的觀點,思考網路色情資訊規制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03期,2003年12月,頁138─165李念祖,禁止猥褻言論的定義魔障,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9期,2006年12月,頁52─54
李聖傑,妨害性自主第二講:性行為與性的行為,月旦法學教室,第21期,2004年7月,頁90─97林子儀,言論自由之理論基礎,收錄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初版,1999年9月,頁1─60
林子儀,言論自由與內亂罪─「明顯而立即危險原則」之闡釋,收錄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初版,1999年9月,頁197─228
林子儀,言論自由導論,收錄於:李鴻禧主編,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初版,2002年12月,頁103─180
林志潔,誰的標準?如何判斷?,月旦法學雜誌,第145期,2007年6月,頁80─95
林志潔,散布猥褻物品罪與性道德的刑法規制─簡評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9期,2006年12月,頁74─78
林東茂,猥褻的概念,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2期,2003年1月,頁77─82
法治斌,定義猥褻出版品:一首變調的樂章?,收錄於氏著,法治國家與表意自由─憲法專論(三),初版,2003年5月,頁247─265
段重民,網路色情的刑事責任─從我國與美國的法律談起,法令月刊,第59卷第12期,2008年12月,頁68─83范國勇,強姦犯罪問題與被害人創傷症之探討,警學叢刊,第31卷第3期,2000年11月,頁69─95高榮志,活跳跳的色情世界、死板板的釋字六一七,全國律師,第11:5期,2007年5月,頁38─54陳子平,刑法第二三五條散布猥褻物品罪之合憲論與違憲論(下)─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與日本實務及學說,月旦法學雜誌,第157期,2008年6月,頁182─201陳銘祥,虛擬色情,真實犯罪─網際網路上的色情相關活動與其法律規範上的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83期,2002年4月,頁210─217許玉秀,妨害性自主之強制、乘機與利用權勢─何謂性自主?,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2期,2003年1月,頁16─36
許育典,多元文化國下色情管制的憲法正當性—以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動物戀網頁案為例,東吳法律學報,第17卷第2期,2005年12月,頁50─86許宗力,比例原則之操作試論,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初版,2007年1月,頁119─140
許宗力,談言論自由的幾個問題,收錄於:李鴻禧主編,台灣憲法之縱剖橫切,初版,2002年12月,頁239─268
許宗力,違憲審查程序之事實調查,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二),初版,2007年1月,頁41─74
張陳弘,去類型化猥褻性言論之理論建構─美國法之比較研究,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3期,2012年9月,頁74─98
黃品慈、吳聖彥、湯舒寧,我國法律應用於網路色情案例之分析,中華傳播學會2011年會論文,2011年7月,頁1─27
黃榮堅,刑法妨害風化罪章增修評論,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1999年8月,頁81─92黃榮堅,棄權又越權的大法官釋字第六一七號解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89期,2006年12月,頁55─73
廖元豪,我的色,她的情,干你什麼事?─法律憑什麼管色情,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9期,2005年4月,頁1─3
劉靜怡,一個自由主義女性法學者的憲法反思:錯亂「淨化」價值觀下的情色言論規範框架曾否改變?,律師雜誌,第313期,2005年10月,頁38─60劉靜怡,性言論與性管制─從歐洲人權法院的經驗看我國釋字第六一七號及釋字第六二三號解釋,收錄於:林鈺雄、顏厥安主編,人權之跨國性司法實踐─歐洲人權裁判研究(二),初版,2008年10月,頁301─349
劉靜怡,從美國聯邦最高法院Reno v. ACLU判決談網路內容規範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月旦法學雜誌,第32期,1998年1月,頁99─114劉靜怡,猥褻性言論與表現自由,月旦法學教室,第32期,2005年6月,頁52─61劉靜怡,誰怕網路色情?言論自由、資訊科技與女性主義的三邊對話,台灣法學會學報,第19期,1998年11月,頁91─168
錢世傑,網際網路色情資訊防範措施之相關問題探討,全國律師,第2:11期,1998年11月,頁28─49盧映潔,由強吻案談起─論我國刑法第二二四條強制猥褻罪之猥褻行為的界定,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2期,2003年1月,頁94─100
盧映潔,強制猥褻與性騷擾「傻傻分不清楚」─評最高法院九十七年度第五次決議,月旦法學雜誌,第171期,2009年8月,頁215─228盧映潔,裸照風波,月旦法學教室,第51期,2007年1月,頁18─19羅文輝、吳筱玫、向倩儀、劉蕙苓,網路色情對青少年性態度與性行為的影響,中華傳播學會2007年會論文,2007年7月,頁1─34
(三) 學位論文
林孟瑤,網際網路色情犯罪與刑事偵查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12月林佳儀,猥褻、性與道德─由晶晶書庫案之爭議談起,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林春琪,論刑法第二百三十五條猥褻性言論規制的相關問題─以網路女性裸露自拍為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月林清堯,由法律與倫理觀點論刑法散布猥褻物品罪之處罰基礎,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洪殷琪,網路色情資訊管制與分級制度之研究,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6月高榮志,德沃金(Ronald Dworkin)「唯一正解」之理論與實踐─從「晶晶書庫案」的「猥褻」爭議談起,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張必昇,猥褻概念的解構與性自主概念的重構─以性羞恥感為核心,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
(四) 網路資源
廖元豪,全無章法的「猥褻可禁論」─亂抄美國憲法實務的結果,發表於:探討刑法第235條法律座談會,台灣性別人權協會主辦,2006年6月
http://www.lawtw.com/article.php?template=article_content&area=free_browse&parent_path=,1,1648,&job_id=105691&article_category_id=1580&article_id=45880(最後瀏覽:2016年2月17日)
劉靜怡,網路色情的分析與規範:從台灣現行管制模式的粗暴與失焦談起,中央研究院台灣社會問題學術研討會,1999年12月
http://www.ios.sinica.edu.tw/ios/seminar/sp/socialq/liu02.htm(最後瀏覽:2016年3月15日)
三、英文文獻
(一) 書籍
ALASTAIR MOWBRAY, CASES, MATERIALS, AND COMMENTARY ON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rd ed. 2012).
ALSTAIR A. GILLESPIE, CHILD PORNOGRAPHY (Routledge, 1st ed. 2011).
ERIC BARENDT, FREEDOM OF SPEECH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2007).
FREDERIC P. MILLER, AGNES F. VANDOME, JOHN MCBREWSTER, FEMINIST VIEWS ON PORNOGRAPHY (Alphascript Publishing, 2011).
LAWRENCE LESSIG, CODE AND OTHER LAWS OF CYBERSPCE (Basic Books, 1st ed. 1999).
MARGARET C. JASPER, THE LAW OF OBSCENITY AND PORNOGRAPH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nd ed. 2009).
(二) 期刊
Catherine A. MacKinnon, Not a Moral Issue, 2 YALE L. & POL’Y REV. 321 (1984).
Catherine A. MacKinnon, Pornography, Civil Rights, and Speech, 20 HARV. C.R.-C.L. L. REV. 1 (1985).
David A. J. Richards, Free Speech and Obscenity Law: Towards a Moral Theory of the First Amendment, 123 U. PA. L. REV. 45 (1974).
Earl F. Murphy, The Value of Pornography, 10 WAYNE L. REV. 655 (1964).
Elissa P. Benedek & Catherine F. Brown, No Excuses: Televised Pornography Harms Children, HARV. REV. PSYCHIATRY, 1999 NOV-DEC 7(4).
Joel Feinberg, Pornography and the Criminal Law, 40 U. PITT. L. REV. 567 (1979).
Lawrence Lessig, Reading the Constitution in Cyberspace, 45 EMORY L. J. 869 (1996).
Lawrence Lessig, The Zones of Cyberspace, 48 STAN. L. REV. 1403 (1996).
Michael Flood, The Harm of Pornography Exposure Among Children and Young People, 18 CHILD ABUSE REV. 384 (2009).
Patty Chan, Safer (Cyber)Sex with .XXX: The Case for First Amendment Zoning of the Internet, 39 LOY. L.A. L. REV. 1299 (2006).
Russell B. Weekes, Cyber-Zoning a Mature Domain: The Solution to Preventing Inadvertent Access to Sexually Explicit Content on the Internet?, 8 VA. J. L. & TECH. 4 (2003).
(三) 網路資源
English version of the German Criminal Code, available at: http://www.gesetze-im-internet.de/englisch_stgb/englisch_stgb.html#p1639 (last visited: 02/19/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