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21: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孟芳
研究生(外文):Meng-Fang Tsai
論文名稱:以中日同字詞教學為主之中級華語口語教材設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Design of Intermediate-Level Teaching Material for Spoken Mandarin Chinese with an Emphasis on Chinese-Japanese Homographs
指導教授:竺靜華竺靜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g-hua Chu
口試委員:彭妮絲蔡宜妮
口試日期:2016-07-2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華語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0
中文關鍵詞:同形詞同字詞華語教學華語教材中級口語教材
外文關鍵詞:Homograph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Teaching MaterialIntermediate-LevelSpoken Course Materia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4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目前華語教材雖然已有一定的規模,並持續成長,但國別化的單一語言技能教材並不多見。日籍學習者普遍來說口語表達能力較弱,日本當地現有的針對提升口語能力設計的教材數量不多,且內容仍不夠完善。中日同字詞是日籍學習者開始學習華語即無法避免接觸的,有些詞帶給其學習上的便利,有些詞則造成其使用上的偏誤及困擾。中日同字詞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多為習得方面的偏誤研究,雖亦有研究者提出教學建議或是教材編寫建議,然而目前尚未有專門針對中日同字詞習得設計的教材。
為了幫助日籍學習者學習華語時發揮其懂漢字的優勢以減少運用的偏誤,同時提升口語能力,本文探討中日同字詞的類型、數量與常見的偏誤,再分析現有之華語口語教材,進而提出針對中日同字詞習得設計教材之理念,並研發同字詞教材之雛型,最後提出教學建議,期望能讓日籍學習者發揮所長,減少偏誤,持續而深入地學習。
本文設計以中日同字詞習得為主之中級華語口語教材,預計可編入1160個同字詞,約佔總數的三分之一。依照同字詞的三大類型將教材分成三個部分,讓學習者專注於單一類型,避免太過龐雜的分類造成混淆及誤用;並結合華語口語教材之設計巧思,幫助學習者理解詞義,練習於有意義的語境下運用。期望學習者透過本教材,提升同字詞對華語學習的正面效益,降低負面影響,增進口語表達能力。

Currently the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has reached a certain scale in quantity and has a continual growing, however, the teaching material for a specific language skill for a specific country is still rare. Japanese-spoken learners generally have a weakness in oral expression capability in Chinese and in Japan the local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aiming at the enhancing of oral expression capability is neither much in quantity nor comprehensive in content. In Chinese learning the Chinese-Japanese homographs are inevitable for the Japanese-spoken learners, some of them bring certain convenience in learning while others cause errors and confusions in the usage. There are certain research outcomes of the Chinese-Japanese homographs and most of them are the study of the errors in the learned, and some researchers proposed recommendations in the class teaching or teaching material editing, however, there is no teaching material focusing on the design of the Chinese-Japanese homographs.
In order to help the Japanese spoken learner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 of understand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s to reduce the errors in the usage and to enhance the oral expression capability, the article aims to exploit the category, quantity, and the frequent errors of the Chines-Japanese homographs, to analyze the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and to come up with a model design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focusing on the learning of the Chinese Japanese homographs. The findings help to develop the prototype of the Chines Japanese homographs teaching material, and to propose the teaching recommendations, expecting to help the Japanese spoken learners to make full use of their strong points and reduce the mistakes and to have continual in-depth learning.
The article designs the intermediate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based on the Chinese-Japanese homographs, editing of 1160 homographs, about one third of the total homographs. The teaching material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based on the three categories of the homographs so as to lead the students to focus on one category at one time in order to avoid the confusions or mistakes may arise due to the sophisticated classification. It is also incorporating the skillful design of the spoken Chinese teaching material to help the learners understand the actual meaning of the phrase and practice in the meaningful spoken environment, with the hope to enhance the positive learning effects by the learning of the Chinese-Japanese homographs and to reduce the negative impact, targeting at the promoting of the oral expressing capability.

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 3
第四節 名詞釋義............................................................................................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中日同字詞的界定與分類................................................................ 5
第二節 中日同字詞之常見偏誤分析.......................................................... 15
第三章 華語口語教材分析........................................................................................ 23
第一節 華語教材編寫原則........................................................................ 23
第二節 《發展漢語─中級口語》............................................................... 29
第三節 《爾雅中文:溝通─任務型中級漢語口語》............................... 39
第四節 《快樂學漢語・説漢語〈中級〉-中國語會話》......................... 47
第五節 三份華語口語教材綜合分析........................................................ 52
第四章 以中日同字詞教學為主之中級口語教材設計............................................ 59
第一節 應用中日同字詞之教材編寫原則.................................................. 59
第二節 教材的製作流程與架構.................................................................. 66
第三節 教材的教學單元設計...................................................................... 75
第五章 以中日同字詞教學為主之中級口語教材設計理念與教學建議.............. 129
第一節 同字同義詞.................................................................................. 129
第二節 同字異義詞.................................................................................. 135
第三節 同字近義詞.................................................................................. 138
第四節 教學建議...................................................................................... 142
第六章 結語.............................................................................................................. 145
參考文獻 ...................................................................................................................... 147
附錄一 新HSK 一至六級詞彙漢日同形詞(二字詞)一覽表樣張....................... 152
附錄二 《發展漢語─中級口語》(Ⅰ)冊第8 課....................................................... 153
附錄三 《發展漢語─中級口語》(Ⅱ)冊第3 課....................................................... 166
附錄四 《溝通─任務型中級漢語口語》上冊第6 單元......................................... 178
附錄五 《溝通─任務型中級漢語口語》下冊第14 單元....................................... 203
附錄六 《快樂學漢語・説漢語〈中級〉-中國語會話》第5 課........................... 226
附錄七 同字同義詞篇單元內容樣張........................................................................ 237
附錄八 同字異義詞篇單元內容樣張........................................................................ 238
附錄九 同字近義詞篇單元內容樣張........................................................................ 240

一、中文文獻(依出版時間排序)
(一) 專書
趙建華主編:《對外漢語教學中高級階段功能大綱》(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9)。
劉珣:《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顧海根:《日本語概論》(臺北:三省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
黃力游、林翠芳:《日漢同形異義詞詞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4)。
趙金銘主編:〈中日漢字詞綴比較與詞彙教學〉《對外漢語詞彙及詞彙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趙金銘:〈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臺北市: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
(二) 期刊論文
趙福全:〈日漢同形詞的錯情剖析〉,《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第4期(1980年10月)。
趙福堂:〈關於中日同形詞的比較研究〉,《日語學習與研究》第4期(1983年10月),頁94-96。
呂必松:〈對外漢語教學概論講義〉(續五),《世界漢語教學》第3期(1993年),頁59-76。
曲維:〈中日同形詞的比較研究〉,《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第6期(1995年6月),頁34-37。
朱瑞平:〈日語漢字詞對對日漢語教學的負遷移作用例析〉,《語言文字應用》第S1期(2005年9月),頁12-14。
鄭通濤、方環海、張涵:〈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趨勢〉,《海外華文教育》第1期(2010年2月),頁1-18。
李冰:〈中日同形詞比較研究—以《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甲級詞為中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第6卷第4期(2008年7月),頁43-49。
李祿興、王瑞:〈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的特徵和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學會》(2008年),頁836 - 841。
鄭通濤、方環海、張涵:〈國別化: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趨勢〉,《海外華文教育》(2010年),頁1-18。
孫雁雁:〈對外漢語口語教材編寫與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第8卷第3期(2010年5月),頁23-29。
何寶璋、羅雲:〈漢語國別化教材編寫新嘗試:Routledge 現代漢語課程〉,《海外華文教育》第3期(2010年),頁23-30。
羅春英、張燕軍:〈對外漢語教材編寫的對象國適應性問題研究_基于美國大學權威性漢語教材編寫特點的分析〉,《中國高教研究》第2期 (2014年),頁95-99。
劉海燕:〈漢語教學國別化涉及的要素分析——以日本漢語教學為例〉,《國際漢語學報》第2期 (2014年),頁220-231。
劉弘、蔣內利:〈近十年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特點與趨勢分析〉,《國際漢語教學研究》第1期(2015年),頁55-62。
(三) 學位論文
樸點熙:《七種漢語教材選詞分析》(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課程與教學論專業碩士論文,2000年),頁21。
萬玲華:《中日同字詞比較研究》(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博士論文,2004年),頁11。
甘瑞瑗:《國別化”對外漢語教學用詞表”制定的研究:以韓國為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對外漢語教育專業博士論文,2005年),頁12。
郭潔:《對日漢語詞彙教學研究─漢日同形詞偏誤分析與對策》(廈門:廈門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2008年),頁53。
曹瑞泰:《日語漢字詞與對日漢語教學研究:高頻正遷移漢字詞之對日漢語教學新途徑》(廈門:廈門大學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碩士論文,2008年),頁131。
加納剛:《日籍學習者學習漢語詞彙之難點─中日同形詞使用偏誤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頁66。
吳驍婷:《日本學生漢語詞語偏誤分析及教學對策》(上海:復旦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0年),頁16-24。
何靜姝:《對外漢語初級口語教材練習分析與課堂實踐》(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頁35。
薛坤:《對外漢語口語教材語境設置研究》(西安:陝西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頁48。
黃曉君:《日語母語者學習漢日同形詞偏誤分析與教學對策》(長春:吉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頁15-28。
內田淳:《漢語教學中的漢日同形詞考察報告》(哈爾濱:黑龍江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1年),頁56。
馮英:《日本留學生漢日同形詞學習負遷移情況調查研究》(廣州:暨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頁17。
張捷楠:《日語漢字詞對日本學生學習漢語正負遷移及其策略研究》(長春:吉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頁16-18。
蘇弘:《日本「快樂學漢語說漢語」系列漢語會話教材的考察》(廣州:中山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頁2。
李嶠:《漢日同形詞對比及對日漢語詞彙教學策略》(哈爾濱:黑龍江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2年),頁8。
廉紅紅:《日語漢字詞對日本留學生漢語學習的負遷移研究》(湘潭:湘潭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頁24-44。
王亞妮:《漢日同形詞對日本學生漢語學習的負遷移調查研究》(蘭州:蘭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頁23。
菊地良介:《漢日同形詞的偏誤分析及對日漢語教學》(呼和浩特:內蒙古師範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頁41-60。
曹永馨:《中日同形詞對比及其教授法研究》(濟南:山東師範大學日語語言文學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頁25-33。
王蓓華:《漢語的日語借詞與對日漢語教材編寫建議》(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頁9。
楊柳青:《基於漢語做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漢日同形詞對比研究》(瀋陽:瀋陽師範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碩士論文,2013年),頁30。
張佩珊:《基于新HSK詞匯的漢日同形詞對比分析及對日漢語教學對策》(長春:吉林大學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論文,2014年),頁9-12。
(四) 教材
路志英:《發展漢語─中級口語》(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趙雷、趙建華、高岳:《溝通─任務型中級漢語口語》(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村上公一:《快樂學漢語・説漢語〈中級〉-中國語會話》(東京:株式會社早稻田インターナショナル 國際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事業本部,2014年4月),教材使用說明頁。
(五) 網路資料(依擷取時間排序)
中國國家漢語辦公室,〈新HSK水平考試大綱〉,取自:http://www.chinesetest.cn/index.do,2015年2月25日。
二、日文文獻(依出版時間排序)
(一) 專書
日本文化廳編:《日本語教育研究資料:中国語と対応する漢語》(東京:大蔵省印刷局,1978)。
上野恵司、魯曉琨:《おぼえておきたい日中同形異義語300》(東京:光生館,1995)。
王永全、小玉新次郎、許昌福:《日中同形異義語辭典》(東京:東方書店,2007)。
郭明輝、磯部祐子、谷內美江子:《日中同形異義語1500》(東京:國際語學社,2011)。
(二) 期刊論文
曹櫻:〈同形詞について〉,《大阪工業大学紀要—人文社会篇》第48卷第1期(2003年10月),頁11-3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