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1、 書籍、期刊、雜誌
王曉慧(2000):高雄市國小學生家庭文化環境、英語學習方法與英文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王連生(2003)。親職教育-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王秀梅(2010)。國小學生家庭閱讀環境、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立志、楊憲明(2010)。不同文本呈現模式對學習障礙學生閱讀理解之影響。「2010特殊教育與科際整合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方子華(2004)。國小學生家庭閱讀活動、學校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古秀梅(2005)。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閱讀態度、閱讀行為與國語科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田興蓉(2003)。數學遊戲對國一學生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連珠(1992)。閱讀發展釋疑之一:兼談家庭閱讀活動。載於台中師範學院主編:幼兒教育年刊,5,109-126。
李素足(1999)。臺中縣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童閱讀動機的探討。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坤珊、郭恩惠(2001)。閱讀四季:親子閱讀指導手冊。臺北:教育部。
李佩芬(2011)。25招,克服晨讀瓶頸。親子天下雜誌,2011年3月號,108-111。
李惠芬(2013)。國小四、五年級學童知覺班級閱讀環境與閱讀動機和閱讀理解之關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余美玉(2014)。讀報教學方案對國小五年級學生閱讀理解、批判思考及時事新知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武典、林繼盛(1985):加強家庭聯繫對兒童學習效果與家庭氣氛的影響。教育心理學報,18,97-115。
吳訓生(2001)。國小低閱讀理解能力學生閱讀理解策略教學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報,15,177-215。
吳宜貞(2002)。家庭環境因素對兒童閱讀能力影響之探討。教育心理學報,34(1),1-20。
吳明隆(201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新北:易習。
林清江(譯)(1981)。O. Banks著。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
林建平(1995)。國小學童的閱讀動機、理解策略與閱讀成就之相關研究。臺北市 師範學院學報,26,267-294。
林文寶(2000)。臺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 會。
林見瑩(2002)。高雄縣國民小學六年級學童課外讀物閱讀情況之調查研究。國立 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鐘(2002)。屏東縣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學童閱讀興趣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 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慧娟(2008)。國小二年級幼童家庭語文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林玉文(2011)。電子橋樑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國立 台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林祐全(2012)。從閱讀動機探討電子書閱讀器之情緒設計因素。國立交通大學, 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璟芳(2012)。運用概念構圖於國小讀報教育對閱讀理解效應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林家宏(2013)。網路多媒體融入國小五年級自然科教學對閱讀動機與學習成效之 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周新富(1999):國中生家庭背景、家庭文化資源、學校經驗與學習結果關係之研 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周芷誼(2006)。閱讀環境與學童閱讀態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一所國小五年級 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洪月女(譯)(1998)。Kenneth S. Goodman著。談閱讀。臺北市:心理。
洪蘭、曾志朗(2001)。兒童閱讀的理念-認知神經心理學的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38,1-4。
施能宏(1999)。淺談兒童的閱讀理解。國教輔導,38(5),19-23。
胡永崇(2001)。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上),179-218。
柯華葳、程小為、蘇建文(1991)。發展心理學。臺北:心理。
柯華葳(1993)。語文科的閱讀教學。載於李咏吟(主編),學習輔導,307-349。臺北:心理。
柯華葳(1999)。閱讀能力的發展。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3,82-119。 台北:心理。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雜誌。
柯華葳、詹益綾(2007)。國民小學(二至六年級)閱讀理解篩選測驗使用手冊。 台北: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柳雅梅(2007)。平衡閱讀教學對國小學童英文閱讀能力及閱讀動機之影響。師大學報,52(1),133-157。
高蓮雲(1992)。國小學童休閒閱讀現況之研究。初等教育學刊,創刊號,43-96。
高連雲(1992)。國小學童運用圖書館及課外書實況之研究。 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學報,23,189-234。
唐建雄(2005)。高職學生家庭環境學習動機與生涯期望及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郝明義、朱衣(譯)(2003)。Mortimer J. Adler & Charles Van Doren 著。如何閱讀一本書。台北:台灣商務。
涂金堂(1999)。閱讀理解的推論歷程之研究。教育研究,7,129-141。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東華。
張真華(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行為之研究-以臺北縣蘆洲地 區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張靖如(2012)。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四年級新住民學生閱讀動機及自我概念影 響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博士班,碩士論文。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21,10-19。
陳翠華(1996)。國小學生家庭環境、心理特質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 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怡如(2003)。兒童圖畫書閱讀行為與其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 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靜慧(2004)。分享式閱讀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童識字能力以及閱讀動機之影響。 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陳怡君(2007)。高中身心障礙學生知覺的家庭功能、學校支持、希望感與人際適 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迺珊(2009)。國小閱讀護照成效評估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行政所,碩士論文。陳秋霞(2010)。臺北市國小學生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凱琳(2014)。網路世代閱讀引導影響學生閱讀動機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 理學系,碩士論文。許雅惠(2002)。知識經濟時代的識讀素養:國際識讀調查的議題與趨勢。社教雙 月刊,50,50-57。
許麗鈞(2010)。家庭閱讀環境、學校閱讀環境與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能力與閱讀 動機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莊佩玲(2002)。不同閱讀教學方法對國小學生閱讀動機及班級閱讀氣氛影響之比 較研究。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德祥(1999)。親職教育。臺北市:偉華。
黃馨儀(2002)。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量表之編製與相關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 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敏秀(2002)。學前一般兒童與發展遲緩兒童閱讀行為及其家庭閱讀環境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黃家瑩(2006)。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高 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程蘊嘉(2005)。激發孩子創造力-親子閱讀。全國新書資訊月刊,76,11-16。
馮秋萍(1998)。臺灣地區國小五、六年級兒童課外閱讀行為:以國立政治大學附 設實驗學校為例。淡江大學,教育資料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曾世杰(1996)。閱讀障礙:研究方法簡介。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 2,323-369。臺北市:心理。
楊國樞(1981)。生活素質的心理學觀。中華心理學刊,22(2),11-24。
楊雅淇(2012)。Rasch模式檢核「閱讀動機量表」之心理計量特性。國立屏東教 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趙維玲(2002)。Booktalk 對國小學童閱讀動機和閱讀行為之成效探討。臺南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齊若蘭(2002)。哪個國家學生閱讀能力最強。天下雜誌,263,52-59。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2003)。閱讀:新一代知識革命。台北:天下。
劉珮雲、簡馨瑩、宋曜廷(2003)。國小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相關研究。教 育研究資訊,11(6),135-158。
蔡育妮(2004)。繪本教學對國小一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影響。屏東師 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美蓉(2005)。學校和家庭閱讀環境與國小學童閱讀動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蔡依芳(2010)。閱讀動機量表的信效度研究-以Wigfield 的閱讀動機量表為例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鳳錦(2011)。閱讀起步走推廣計畫實施情形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以台北市一 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賴清標(1992)。如何安排有益兒童學習的家庭環境。幼兒教育年刊,5,71-79。
賴保禎(1994):家庭環境診斷測驗。台北:心理。
賴苑玲(2006)。國小六年級學童之家庭、班級及學校圖書館閱讀環境與其閱讀態 度之研究。社會科教育研究,11,47-86。
謝美寶(2003)。國小學生閱讀態度、家庭閱讀環境與閱讀理解能力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應冬梅(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家庭閱讀環境、閱讀行為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戴秋華(2013)。屏東地區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閱讀環境、閱讀行為與閱讀理解能 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蘇宜芬(2004)。閱讀理解的影響因素及其在教學上的意義。教師天地,129, 21-28。
羅慶文(1995):閱讀態度與理解關係之探討。研習資訊,12(6),34-38。
2、 研究報告
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2012年3月26日)。2012年兒童使用3C產品現況調查報告。取自:http://www.children.org.tw/news/ advocacy_detail/346,檢索日期:2015年05月02日
柯華葳、詹益綾、張建妤、游婷雅(2009)。臺灣四年級學生閱讀素養(PIRLS 2006 報告)。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閱讀與學習研究室。2009年3月9日,第二版,取自:
http://www.dorise.info/DER/download_PIRLS2006/PIRLS_2006_National%20 Report(2nd%20Edition).pdf(檢索日期:2015.1.30)
促進國際閱讀素養研究(PIRLS)(2010年10月)。PIRLS 2006台灣報告書。取自http://lrn.ncu.edu.tw/Teacher%20web/hwawei/PIRLS_home.htm(檢索 日期:2014.3.22)
教育部(2013 年3月)。教育部推廣閱讀情形報告。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6/716421/02%E7%B0%A1%E5%A0%B1%E6%AA%94_%E6%95%99%E8%82%B2%E9%83%A8%E9%96%B1%E8%AE%80%E6%8E%A8%E5%8B%95%E6%83%85%E5%BD%A2%E5%A0%B1%E5%91%8A(%E9%99%A2%E6%9C%83%E5%A0%B1%E5%91%8A)103_0311ok.pdf(檢索日期:2014.3.16)
PISA國家研究中心(2008)。PISA閱讀素養應試指南。台南市:國立台南大學。取自http://pisa.nutn.edu.tw/pisa_tw.htm(檢索日期:2015.2.2)
3、新聞文章
推動中小學閱讀 教部 : 5年投入近14億【綜合】(2007年11月29日)。台灣立報。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26374 。(檢索日期:2014.3.16)
二、英文部分
1、 書籍、期刊、雜誌
Baker, L., & Wigfield, A. (1999). Dimens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and their relations to reading activity and reading achievement. Reading Research Quarterly, 34(4), 452-477.
Bloom, B. (1964). Stabiluty and Change in Human Characteristic.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racken, S. S., & Fischel, J. E. (2008). Family reading behavior and early literacy skills in preschool children from low-income backgrounds. Early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19(1), 45-67.
Chall, J. S. (1996). Stages of reading development (2nd ed.). Fort Worth, Tex: Harcourt Brace Collage.
Csikszentmihalyi, M. (1978). Intrinsic rewards and emergent motivation. In Lepper & D.Green (Eds.), The hidden costs of reaward: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Motivation, 205-216, Hillsdale, NJ: Erlbaum.
Gambrell, L. B. (1996). Creating classroom cultures that foster reading motivation. The Reading Teacher, 50(1), 14-25.
Gambrell, L. B., Codling, L. B., & Palmer, B. M. (1996). Elementary Students Motivation to Read. (Reading Research Report No.52) Athens, GA: NRRC.
Gambrell, L. B., Palmer, B .M., Codling, R. M.,& Mazzoni, S. (1996). Assessing motivation to read. The Reading Teacher, 49(7), 518-533.
Guthrie, J. T. (1991). Reading interests. The Reading Teacher, 34, 984-986.
Guthrie, J. T., & Wigfield, A., (1997). Reading engagement:Motivation Readers Through Instruction(1-12).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Guthrie, J.T., & Wigfield, A. (2000). Engagement and motivation in reading. Handbook of Reading Research , 3, 403-422,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Guthrie, J. T., Schafer, W. D., & Huang, C. (2001). Benefits of opportunity to read and balanced instruction on the NAEP.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94(3), 145- 162.
Hannon, P. (1995). Literacy, Home, and School: 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Teaching Literacy with Parents.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Hatt, F. (1976) . What Does the Reader Want.The Reading Process : 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and Description. Lonon: Clive Bingley.
Hindman, A. H., Connor, C. M., Jewkes, A. M., & Morrison, F. J. (2008). Untangling the Effects of Shared Book Reading: Multiple factors and their associations with preschool literacy outcomes.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 23(3), 330-350.
Kazdin, A. E. (1975). Characteristics and trends in 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Journal Applied Bebavior Analysis, 8, 332.
Kush , J. C., & Watkins, M. W. (1996). Long-term stability of children’s attitude toward reading.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9(5), 315-319.
Matsala, J. L., Sweet, A.P., & Guthrie, J. T. (1996). How children’s motivation relate toliteracy development. The Reading Tercher, 49(8), 660-663.
Mayer, R. E. (1987). Educational Psychology: A Cognitive Approach.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Michael, M., & Susan, H. (1988). Reluctant readers : The librarian’s greates challenge. The Book Report, 1/2, 18-21.
Nebor, J. N. (1986). Parental Influence and Involvement on Reading Achievement.ED 286150.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1-13.
Patrick, G. T. W. (1916). The Psychology of Relaxation. New York: Houghton-Mifflin.
Pearson, P.D., & Johnson, D. D. (1978).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New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Skinner, B. F. (1974). About Behaviorism. New York: Vintage Books.
Wigfield , A. (1997). Reading motivation: A domain-specific approach to motivation.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32, 59-68.
Wigfield, A.&Guthrie, J. T. (1997a). Reading Engagement:Motivation Readers Through Integrated Instruction. Newark. DE: International Reading Association.
Wigfield, A. & Guthrie, J. T. (1997b). Relations of children’s motivation for reading to the amount and breadth of their reading.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9(3), 420-432.
2、研究報告
Plowden Report (1967). Children and Their Primary School. A Report of the Central Advisory Council for Education. London: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