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中華民國物流協會(1996),物流新世紀,中華民國物流協會,台北。
毛國荃 (2002)。供應鏈中製造廠商對第三方物流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四項產業為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王坤山(1998)。物流自動化程度、制度化程度與物流績效關係研究-低溫物流業為例。大葉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王孔政、謝堯宏、劉慶國、李政煌(2005)。物流業B to C業務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國內四家物流公司為例,國立清華大學,2005決策分析研討會。
日本物流協會(1991)。物流革新(錄影資料),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行政院主計處(2001)。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7版,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吳思華 (1999)。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吳士傑 (2010)。支援物流中心人員與作業管理之員工工作績效推估與趨勢解析模式。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博士論文。
吳錦宗 (2002)。以交易成本理論探討第三者物流的經營策略-以日用百貨產業為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邱智宏 (2003)。以化妝品品牌商物流委外評估程序之實證研究-以台灣LT公司個案為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邱淑真 (2006)。以C2C觀點探討宅配公司與通路商之結盟模式。東華大學全球運籌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邱皓政 (2000)。社會與行為科學的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解析,台北:五南出版社。
孟祥民 (2005)。第三方物流業服務價值重要性及顧客滿意度之研究-以臺灣電子業為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洪政仁 (2003)。宅配服務之顧客滿意度研究-以台中市都會區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洪瑞英(2004)。國際觀光旅館顧客導向、服務品質、顧客價值與顧客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發表於永續發展管理研討會(6)
徐國慶 (2002)。構建決策支援系統模擬物流派車策略之研究-以王屋科技為例。交通大學運輸科技與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徐國勝(2000)。顧客對優良商店(GSP)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私立長榮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高瑞新 (2006)。以「PZB服務品質缺口模型」探討警察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高雄港務警察局為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孫紹逸 (2004)。物流配送服務品質之研究-以高科技產業為例。高學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陳柏翰 (2012)。以Kano-IPA建構醫藥物流服務品質之改善模式。德明財經科技大學物流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陳帝宏 (2005)。汽車貨運業顧客滿意度之研究。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籌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陳文龍 (2010)。國軍人員對藥品衛材撥補管理工作之滿意度研究-以北部地區受補單位為例。立德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郭國良 (2002)。零售商選擇物流中心影響因素之探索性研究-以便利商店及量販店為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黃宏彬 (2000)。供應鏈下探討主要層級之物流外包準則及相關性分析。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運輸與倉儲營運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黃思明(1994 December)。台灣物流業者的類型與核心管理技術,台北,物流管理系列學術研討會論文集,p124-135。
黃俊英 林震岩(1994)。SAS精析與實例,台北,華泰書局
張楊全 (2002)。醫院物流配送作業之心模式-台大醫院結合院外語院內物流之無償配送。台灣大學管理學院商學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張福榮(2000)。物流管理(初版),台北,五南初版社
曾吉延 (2006)。郵局窗口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宜蘭責任中心局為例。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鄉世昌 (2002)。多準則評估方法應用於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國內宅配業為例。淡江大學運輸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鄉盈如 (2003)。店鋪、網路與宅配之服務傳送品質。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鄉怡靜 胡學誠 莊煥銘(2010)。以顧客角度探究國內3C連鎖商店的服務接觸機能,輔仁管理評論(Vols.17, 1 p79-102)。
經濟部商業司(2000)物流經營管理實務,台北,經濟部
趙偉智 (2007)。宅配業電子化服務品質與關鍵資訊之探討。明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趙義隆 (2011)。物流中心的策略定位,物流管理系列學術研討會暨座談會
鄭淑玲 (2000)。我國物流中心採用作業基礎成本制度之影響因素與效益認知之研究。淡江大學會計學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鄭宴任 (2011)。以PZB服務品質缺口模型探討宅配服務品質之研究-以台南縣新營郵局責任中心為例。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
劉金珊 (2003)。台灣宅配廠商策略配適之個案研究。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盧郁欣 (2002)。物流公司顧客服務能力、商業自動化程度與關係結構與委託企業物流績效之研究。長榮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衛南陽(1996)。顧客滿意學(初版),台北,牛頓出版社
鍾隆浩 (2000)。我國物流業通路結構與經營模式之研究。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未出版的碩士論文。魏依玲 池惠婷(2001)。物流產業分析-物流在電子商務下之發展契機,台北,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蘇雄義 (1998)。企業物流導論,台北:華泰書局。
蘇雄義 (2000)。物流與運籌管理:觀念、機能與整合,台北:華泰書局。
蘇雄義 (1999)。應用管理研究-方法與實證,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蘇隆德(1996 July)。企業的物流思維,中國生產力中心授課講義
David Simchi-Levi, Philip Kaminsky Edith Simchi-Levi(2001),供應鏈之設計與管理:觀念、策略、個案(蘇雄義譯),台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公司。
二、英文部份
Cardozo, R. N. (1965),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Vol.2, pp.244-249.
Clifford F. Lynch, 2000, "Logistics Outsourcing - A Management Guide",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Donald J. Bowersox, Edward W. Smykay, Bernard J. LaLonde (1968),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Logistics problems of the firm Mac-millan, N.Y.
Edward M. Miller, (1977), Risk, Uncertainty, and Divergence of Opinion, Th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32, No. 4 (Sep., 1977), pp. 1151-1168
Howard & Sheth, (1969) , The theory of buyer behavior, John Wiley & Sons.
Hempel, Donald (1977). Consumer Satisfaction with the Home Buy-ing Process: Conceptualization and Measurement,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James F. Engel, Roger D. Blackwell, Paul W. Miniard. (1995), Con-sumer behavior, Fort Worth : Dryden Press, 8th ed
Kotler., P. (199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8thed, London: Prentice-Hall
Lalonde, B. J. and Zinszer, P. H. (1976). Customer Service: Meaning and Measurement, 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pp. 281
.
Mentzer J.T., Flint D. J. and Kent J.L.,(1999), Developing A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Vol.20, No.1, pp. 9–32
Mentzer, J.T., Gomes, R. and Krapfel R. E.Jr., (1989), Physical Dis-tribution Service: A Functional Marketing Concept?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Vol.17, No.1 pp.53-62
Oliver, R. L. (1981),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atisfaction processes in retailing setting, Journal of Retailing, Vol. 57, No.3, pp. 25-48.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1985),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Services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49, Spring, 33-46.
Parasuraman, A., Berry, L.L., and Zeithaml, V.A.,(1990),Five Imper-atives for Improving Service Quality,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Vol. 31(3), Summer, pp.29-38
Parasuraman, A., V. Zeithaml, and L. Berry (1985), A Conceptual Model of Service Quality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Future Research: Journal of Marketing, Vol. 49, No. 3, pp. 41-50.
Peter Drucker, (1950), The New Society: The Anatomy of Industrial Order, New York, Harper & Brothers.
Peter, J. P. & Olson, J. C. (1990),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 Richard D. Irwin Inc., 5-6.
Paul R. Murphy & Richard F. Point, ( 2000), Third-Party Logistics: some user ver sus provider perspective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Vol. 21, No. 1,
Pfaff, Martin (1977) The Index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Measure-ment Problem and Opportunity, Marketing Science Institute; pp.24-27
Solomon M.R., (1991), Consumer Behavior: Buying, Having and Being, Boston: Allyn and Bacon
Woodside, A. G., Frey, L. L. and Daly, R. T., (1989), Linking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9(4), 5-17.
Zeithaml, V. A., Parasuraman, A. &. Berry, L. 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Retailing, 64, 1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