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7 08: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政原
論文名稱:研析中國大陸收養法制與兩岸收養之法律適用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Study on Adoption Law and Conflict of Laws between Mainland China and Taiwan
指導教授:王泰銓王泰銓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TAI-QUAN
口試委員:王泰銓曾育裕蕭忠仁
口試委員(外文):WANG,TAI-QUANZENG,YU-YUXIAO,ZHONG-REN
口試日期:2016-06-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吳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收養
外文關鍵詞:Adoption La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5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中國大陸與我國之收養法制雖均係源自中國古代收養制度,且兩者法律都保護合法之收養關係、維護收養關係當事人權利,但在具體規定中,兩者還存有諸多差異,其法律衝突集中在實質要件、形式要件、收養之效力及收養關係之解除等。
我國於1930年制定之民法親屬編,導進歐陸制度之收養契約觀,另外也維持傳統之習慣制定了遺囑養子、指定繼承人之制度,同時對收養契約之成立採取放任的態度,以致無法保障養子女之利益。1985年民法親屬編修正時,將加強對於未成年人、非婚生子女及養子女權益之保護列為修正重點之一,廢止遺囑養子制度,導進收養認可制,透過國家之監督與干涉以確保養子女之利益。2007年民法親屬編進行大幅度之修正,此次修正仍以養子女利益之保障為基本精神,強調法院於收養成立之認可與合意收養終止之認可或為判決終止收養時應依養子女之最大利益為之。
中國大陸雖然自政權成立以來即承認收養制度,然而並無收養制度之完整明文規定,直到1991年12月29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收養法》,中國大陸之收養制度始有正式且完整的明文規範。
中國大陸與我國關於收養之規定本來就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加上目前我國與中國大陸間分治之政治現實,因國際上目前尚缺乏承認此種法律衝突之案例,是以兩岸法律衝突之定位,即有「國際私法說」與「區際私法說」之爭議。中國大陸司法實務對於涉臺案件之準據法,係依《中華人民共和國涉外民事法律關係適用法》,而我國關於涉陸案件準據法之依據,則為1992年7月31日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之「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兩者對於兩岸法律衝突之定位不盡相同。
本文主要討論中國大陸收養法制之立法沿革及收養關係之成立要件、法律效力與收養關係之解除等,並輔以我國民法相關規定進行比較及研析兩岸收養法律之適用,藉此說明兩岸收養法制之同殊。

The adoption regulations of the Main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are both from the ancient period, both based on protecting the legal adoptive relationship, and both ensuring the parties’ adoptive right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ifferences, like the essence, the statutory form, the statute and the rescission, between the Mainland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within the realistic adoptive regulations.
The Family Law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promulgated in 1930. It included the concept imported from Continental Law System that the adoption was recognized only by contract, as well as adopting child by the will and appointing heir to maintain the Chinese tradition. However it did not regulate how the contract must be specified. Therefore the interest of adopted child could not be protected appropriately.
The Family Law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first amended in 1985. The major amendments were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 for the minors, illegitimate children and adopted children, as well as abolishing the adoption by will. The importing of new concept that the adoption should be recognized and approved by the court was the other important part. It constructed the system to ensure the interest of adopted children by way of the nation’s supervision.
In 2007, the Family Law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was re-amended. The amendments are not only still maintaining the concept of protecting the interests of the adopted children, but also strengthened the concept that the court’s approve of the adoption o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adoption under mutual consent should consider all the conditions and the visiting reports by the social workers and then dec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minor child.
Although Mainland China recognized the adoption concept since its regime established, the legislations and regulations about the adoption had not been stipulated until the sev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held on December 29, 1991 promulgated the Adopt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asically the laws about adoption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are different in some extent. As the special political situations between Taiwan and Mainland, and no precedent to solve such conflict of laws, there are disputes between the framework of International Private law or the framework of Inter-Regional Jurisdiction. In addition, handling the concerning legal matters in Taiwan must be based on the 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 enacted on July 31 by Legislative Yuan, while it must be based on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Choice of Law for Foreign-related Civil Relationships in mainland. The concept for the conflict of laws is different too.
The main regarding of this essay not only the legislative history,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s well as the statute and the rescission of the adoptive relationship within the Adopt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but also the stating of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the Family Law of the Civil Code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Adopting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
壹、 歷史與文獻分析法
貳、 規範與比較分析法
參、 綜合歸納法
第二章 收養法制沿革
第一節 收養制度變遷
第二節 中國大陸收養法制沿革
壹、 中國大陸政權成立(1949年10月1日)到《婚姻法》正式施行(1981年1月1日)
貳、 1980年《婚姻法》生效(1980年1月1日)至1992年《收養法》生效(1992年4月1日)
參、 從1992年《收養法》生效(1992年4月1日)1998年《收養法》修正案實施(1998年4月1日)
肆、 1998年《收養法》修正案實施(1999年4月1日)迄今
第三節 我國收養法制沿革
第三章 收養關係成立
第一節 收養之基本原則
壹、 中國大陸之收養基本原則
貳、 我國之收養基本原則
第二節 收養成立實質要件
壹、 中國大陸收養成立實質要件
貳、 我國收養成立實質要件
參、 中國大陸與我國收養成立實質要件之異同
第三節 收養成立形式要件
壹、 中國大陸收養成立形式要件
貳、 我國收養成立形式要件
參、 中國大陸與我國收養成立形式要件之異同
第四節 收養無效及撤銷
壹、 中國大陸收養無效
貳、 我國收養無效及撤銷
參、 中國大陸與我國收養無效及撤銷之異同
第四章 收養法律效力
第一節 中國大陸收養法律效力
壹、 養父母與養子女間,產生擬制父母子女關係
貳、 養子女與養父母的近親屬間形成擬制直系或旁系血親關係
參、 養子女與本生父母之權利義務關係
肆、 養子女之稱姓
第二節 我國收養法律效力
壹、 收養效力發生之時點
貳、 親子關係之發生
參、 親屬關係之發生
第三節 中國大陸與我國收養法律效力之異同
第五章 收養關係解除
第一節 中國大陸收養關係解除
壹、 協議解除
貳、 訴訟解除
第二節 我國收養關係解除
壹、 合意終止
貳、 判決終止
參、 死後之終止
肆、 終止之效力
第三節 中國大陸與我國收養關係解除之差異
第六章 兩岸收養之法律適用
第一節 前言
壹、 收養準據法之認定
貳、 兩岸法律適用之爭議
第二節 涉臺收養案件法律適用
壹、 法律規定
貳、 學說爭論
第三節 涉陸收養案件法律適用
壹、 法律規定
貳、 學說爭論
第七章 結論


壹、書籍
一、王泰銓,當前兩岸法律問題分析,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6月初版
二、王泰銓、陳月端,兩岸關係法律,大中國國書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1月初版。
三、王泰銓,中國法律通論上冊,新學林出版,2009年10月初版。
四、王麗萍,婚姻家庭法律制度究研,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初版。
五、史尚寬,親屬法論,史吳仲芳、史光華出版,1980年4版。
六、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大陸現行民法制度及未來發展趨勢, 2011年12月。
七、李永然,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之兩岸民事事件合意管轄應有定位,收於國際法理論與實踐(一)─劉鐵錚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9月初版。
八、吳竹群主編,親屬與繼承法,浙江大學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
九、巫昌禎主編,婚姻與繼承法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修訂第2版。
十、巫昌禎主編,婚姻家庭法新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7月初版。
十一、沈娟,中國區際衝突法研究,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5月初版。
十二、沈娟主編,國際私法,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8月初版。
十三、宋豫、陳葦,中國大陸與港、澳、台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重慶出版社,2002年6月初版。
十四、林秀雄,親屬法講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7月初版。
十五、林俊益,跨海收養—詳解海峽兩岸收養制度,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9月初版。
十六、林益山,國際私法與實例解說,國立台北大學法學叢書,2004年12月第4版。
十七、林菊枝,親屬法新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初版。
十八、胡長清,中國民法親屬論,臺灣商務印刷股份有限公司,1986年11月5版。
十九、高鳳仙,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12版。
二十、程維榮、袁奇鈞著,婚姻家庭法律制度比較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初版。
二十一、陳棋炎, 黃宗樂, 郭振恭,民法新屬新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9月第10版。
二十二、陳智慧、李學蘭編,婚姻、收養、監護與繼承─親屬法原則與實務,復旦大學出版社,1997年6月初版。
二十三、彭南元,兒童及家事法專題研究,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1月初版。
二十四、黃進,區際法律衝突,永然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10月初版。
二十五、楊大文主編,婚姻家庭法學,復旦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初版。
二十六、楊大文,親屬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4月第4版。
二十七、齊湘泉主編,「涉外民事關係法律適用法」,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初版。
二十八、蔣月、何麗新編,婚姻家庭與繼承法,廈門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4版。
二十九、劉素萍主編,婚姻法學參考資料,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年1月初版。
三十、蔣新苗,國際收養法律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初版。
三十一、蔣新苗,海峽兩岸收養法律衝突的解決路徑,收於2007年兩岸國際私法研討會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初版。
三十二、蔡輝龍,論海峽兩岸親屬法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11月初版。
三十三、劉蕙瑜,兩岸收養法律衝突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碩論文,2008年7月。
三十四、劉鐵錚、陳榮傳,國際私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8月修訂5版。
三十五、戴東雄,民法親屬修正後之法律疑問,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3月初版。
三十六、戴炎輝、戴東雄著,親屬法,自版,2002年8月。
三十七、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親屬法,自版,2010年9月。

貳、期刊
一、于飛,海峽兩岸新夫妻財產製法律衝突及其解決,臺灣研究集刊,2003年第2期。
二、王志文,兩岸三地民事法律適用問題之研究,收於國際私法論文集─慶祝馬教授漢寶七秩華誕,五南出版有限公司,1996年9月初版。
三、王泰銓,申論涉台民商事案件的法律適用問題,台商張老師刊物,2012年12月,第170期。
四、王重陽,從國際私法選法規則對兩岸收養案件之分析,政大法學評論,2006年12月第94期。
五、林秀雄,遺產繼承人,月旦法學教室,2003年6月第8期。
六、林秀雄,論我國收養法之修正,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12月第151期。
七、林益山,兩岸收養法制之比較評析與衝突解決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2010年4月第18期。
八、金曉峰,兩岸海運直航法律適用問題研究,收於2008-2009中國海事審判年刊,法律出版社,2010年7月初版。
九、吳光平,涉陸民事法律關之準據法,德明學報,2003年12月第22期。
十、劉京蓮,「一國兩制」下中國區際法律衝突解決路徑辨析,一國兩制研究 2011年11月第14期。
十一、蔣新苗,海峽兩岸在收養制度方面衝突及其解決途徑探討,台灣研究季刊,2000年9月第3期。
十二、戴東雄,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新修正,司法週刊,2007年6月14日第13242期。
十三、戴東雄,論民法親屬編修正內容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2007年8月第147期。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