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史料
1.〔周〕尹文,〈尹文子〉,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2.〔周〕尹喜,〈一宇篇〉,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3.〔漢〕宋衷注,《世本》,北京:中華書局,1985。
4.〔漢〕班固,〈弈旨〉,收錄於〔唐〕歐陽詢等奉敕撰,《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店,1969。
5.〔漢〕馬融,〈圍棋賦〉,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6.〔漢〕桓譚,〈新論〉,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7.〔漢〕許慎,《說文》,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8.〔漢〕揚雄,〈方言〉,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9.〔漢〕黃憲,〈機論〉,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10.〔漢〕劉歆,《西京雜記》,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11.〔晉〕陳壽,《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4。
12.〔晉〕張華,〈博物志〉,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13.〔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箋疏》,臺北:華正書局,1984。
14.〔梁〕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15.〔梁〕蕭子顯,《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16.〔梁〕蕭統編,〔唐〕李善注,《文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7.〔唐〕皮日休,〈原弈〉,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18.〔唐〕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5。
19.〔唐〕李昉,《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66。
20.〔唐〕李昉,《太平御覽》,臺北:商務印書館,1975。
21.〔唐〕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
22.〔唐〕李淳風等註釋,《孫子算經》,收錄於〔清〕鮑廷博校刊本,《知不足齋叢書》,臺北:興中書局,1964。
23.〔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收錄於〔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5。
24.〔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25.〔唐〕姚思廉,《梁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26.〔唐〕姚思廉,《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
27.〔唐〕馮騺,《雲仙雜記》,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冊669。
28.〔唐〕歐陽詢等編,《藝文類聚》,臺北:新興書店,1969。
29.〔唐〕魏徵,令狐德棻,《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2。
30.〔唐〕薛用弱,《集異記》,收錄於〔宋〕李昉,《太平廣記》,北京:中華書局,1995。
31.〔唐〕蘇鄂,《杜陽雜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
32.〔後晉〕劉昫等,《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
33.〔宋〕方勺,《泊宅編》,北京:中華書局,2012。
34.〔宋〕王之道,《相山集》,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6。
35.〔宋〕王安石,《王荊公詩注》,成都:巴蜀書社,2000。
36.〔宋〕王明清,《揮麈錄》,北京:中華書局,1961。
37.〔宋〕王明清,《摭青雜說》,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38.〔宋〕王栐,《燕翼詒謀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39.〔宋〕王禹偁,《小畜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冊1086。
40.〔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錄》,北京:中華書局,1981。
41.〔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北京:中華書局,2012。
42.〔宋〕江少虞,《宋朝事實類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3.〔宋〕朱熹,《朱子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4.〔宋〕朱熹《點校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3。
45.〔宋〕沈括,《夢溪筆談》,收錄於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第2編,第3冊。
46.〔宋〕吳自牧,《夢粱錄》,收錄於《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
47.〔宋〕李格非,《洛陽名園記》,收錄於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8,第3編,第1冊。
48.〔宋〕李逸民,《忘憂清樂集》,成都:蜀蓉棋藝出版社,1987。
49.〔宋〕李覯,《李覯集》,北京:中華書局,2011。
50.〔宋〕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51.〔宋〕何薳,《春渚紀聞》,北京:中華書局,2007。
52.〔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收錄於《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
53.〔宋〕周密,《武林舊事》,收錄於孟元老等,《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
54.〔宋〕周密,《齊東野語》,北京:中華書局,1997。
55.〔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臺北:世界書局,2009。
56.〔宋〕范正敏,《遯齋閑覽》,收錄於〔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前集》,臺北:世界書局,2009。
57.〔宋〕洪皓,《松漠記聞》,收錄於金毓紱主編,《遼海叢書》,瀋陽:瀋陽書社,1985。
58.〔宋〕洪邁,《夷堅志》,北京:中華書局,2006。
59.〔宋〕耐得翁,《都城紀勝》,收錄於《東京夢華錄‧外四種》,臺北:大立出版社,1980。
60.〔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北京:中華書局,2002。
61.〔宋〕張耒,《明道雜志》,收錄於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第2編,第7冊。
62.〔宋〕張丰撰,李逸安等點校,《張丰集》,北京:中華書局,2005。
63.〔宋〕張端義,《貴耳集》,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64.〔宋〕張靖,《棋經十三篇》,北京:中華書局,2012。
65.〔宋〕畢仲游,《西臺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冊1122。
66.〔宋〕陸游,《渭南文集》,收錄於《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灣商務印書館,1983。
67.〔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北京:中華書局,1983。
68.[宋]歐陽修等,《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
69.〔宋〕歐陽修,《歸田錄》,北京:中華書局,2006。
70.〔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北京:中華書局,2001。
71.[宋]薛居正等,《舊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6。
72.〔宋〕程大昌,《演繁露》,收錄於朱易安、傅璇琮等主編,《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6,第4編,第9冊。
73.〔宋〕葉紹翁,《四朝聞見錄》,北京:中華書局,2010。
74.〔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北京:中華書局,1984。
75.〔宋〕楊億,《楊文公談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76.〔宋〕樓鑰撰,顧大朋點校,《樓鑰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0。
77.〔宋〕劉攽,《貢父詩話》,收錄於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臺北:源流文化公司,1982。
78.〔宋〕羅泌,〈路史後記〉,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79.〔宋〕蕭良幹、張元忭,《紹興府志》,收錄於〔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80.〔宋〕釋文瑩,《湘山野錄》,北京:中華書局,1984。
81.〔宋〕釋文瑩,《玉壺清話》,北京:中華書局,1984。
82.〔宋〕蘇軾,《商刻東坡志林》,收錄於《全宋筆記》,鄭州:大象出版社,2003,第1編,第1冊。
83.〔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北京:中華書局,1983。
84.〔元〕脫脫等,《宋史》,北京:中華書局,1986。
85.〔明〕佚名,《集事淵海》,收錄於〔清〕張英,《淵鑑類函》臺北:新興書局,1960。
86.〔明〕董斯張,《廣博物志》,臺北:新興書局,1972。
87.〔清〕徐松輯,《宋會要輯稿》,北京:中華書局,1957。
88.〔清〕阮元審定、盧宣旬校,《重刊宋本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
89.〔清〕張英淵,《淵鑑類函》,臺北:新興書局,1960。
90.〔清〕陳夢雷《古今圖書集成》,臺北:鼎文書局,1985。
91.丁傳靖,《宋人軼事彙編》,臺北:源流文化公司,1982。
92.中華書局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6。
93.汪榮寶撰,陳仲夫點校,《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
94.車吉心總主編,《中華野史》,山東:泰山,2000。
95.張昭焚,《歷代棋聲詩韻選集‧北宋篇》,臺中:因材施教出版社,2009。
96.張昭焚,《歷代棋聲詩韻選集‧南宋篇》,臺中:因材施教出版社,2009。
97.陳尚君輯校,《全唐詩補編》,北京:中華書局,1992。
98.唐圭璋編,《全宋詞》,北京:中華書局,1964。
99.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
100.曾棗莊、劉琳主編,《全宋文》,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
101.曾棗莊主編,《中華大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9。
102.〔宋〕竇儀等撰,薛梅卿點校,《宋刑統》,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103.蔡中民,《圍棋文化詩詞選》,成都:蜀蓉出版社,1989。
104.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北京:北京大學,1988。
105.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7。
二、中文專書
1.于左,《玩在宋朝》,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王雲五主編,永瑢等同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3.史良昭,《枰聲局影—中國博弈文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
4.史良昭,《博弈遊戲人生》,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
5.戈春源,《賭博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0。
6.朱南銑,《中國象棋史叢考》,北京:中華書局,1987。
7.朱銘源,《中國棋藝》,臺北:正中書局,1991。
8.朱瑞熙等,《宋遼西夏金社會生活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9.成恩元,《敦煌棋經箋証》,成都:蜀蓉棋藝出版社,1990。
10.杜亞泉,《博史》,上海:開明書局,1933。
11.宋會群,苗雪蘭,《中國博弈文化史》(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0)
12.何云波,《圍棋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何云波,《弈境:圍棋與中國文藝精神》,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14.李之亮,《宋兩淮大郡守臣易替考》,成都:巴蜀書社,2001。
15.周揚波,《宋代士紳結社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8。
16.胡廷楣,《境界—關於圍棋文化的思考》,上海:上海人民圖書館,1999。
17.徐家亮,《中國古代棋藝》,北京:商務印書館,1991。
18.陳祖源,《圍棋規則演變史》,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7。
19.郭雙林,蕭梅花,《中國賭博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6。
20.張如安,《中國圍棋史》,北京:團結出版社,1997。
21.陶晉生,《北宋士族:家族、婚姻、生活》,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01。
22.楊蔭深,《中國游藝研究》,臺北:世界書局,1984。
23.趙之云,《圍棋詞典》,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9。
24.歐陽光,《宋元詩社研究叢稿》,廣州:廣州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5.劉善承,《中國圍棋史》,成都:成都時代出版社,2007。
26.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北京:中華書局,1997。
27.〔日〕島田虔次著,蔣國保譯,《朱子學と陽明學》,西安:陝西大學出版社,1986。
三、中文期刊
1.王海虎,〈從《棋經十三篇》看宋朝圍棋〉,《文博考古》1(北京:2013),頁134-135。
2.王健、唐永幹,〈論圍棋的起源與發展〉,《南京體育學院學報》13:1(南京:1999),頁72-75。
3.王鋒,〈論圍棋的起源、演變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西安體育學院學報》16:2(西安:1999),頁17-19。
4.朱瑞熙,〈宋朝的休假制度〉,《學術月刊》5(上海:1999),頁87-94。
5.何云波,〈圍棋與義理:思想史視野中的宋代圍棋詩歌〉,《中國韻文學刊》6:3(湘潭:2013),頁65-70。
6.何云波,〈《忘憂清樂集》與北宋東京的圍棋記憶〉,《漢語言文學研究》4:4(開封:2013),頁78-83。
7.宋會群,〈圍棋起源新証〉《韶關學院學報》23:8(韶關:2002),頁74-79。
8.李宗山,〈棋枰史話〉,《故宮文物》19:7(臺北:2001)。
9.賴永大,〈唐代弈棋文化探微〉,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系所碩士論文,2008。10.馬淨,〈圍棋朔源〉,《文史知識》8(北京:1984),頁78-81。
11.陳家弘,〈「大裨聖教」或「牧豬奴戲」?宋代博弈文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2012。12.楊曉國,〈論陵川棋子山與圍棋起源〉,《學術論壇》2(南寧:1993),頁18-22。
13.齊東方,〈中國古代圍棋棋具考〉,《歷史文物》8:8(臺北:1998),頁54-65。
14.葉亞金、姚平、潘雯雯,〈《棋經十三篇》的圍棋觀〉,《浙江體育科學》22:6(杭州:2000),頁54-56。
15.盧慶濱,〈唐宋圍棋詩歌的雅與俗〉,收錄於王次澄、郭永吉,《雅俗相成:傳統文化質性的變易》(桃園:中央大學出版中心,2010),頁215-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