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2.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2 22: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月瓊
研究生(外文):CHANG,YUEH-CHIUNG
論文名稱:高中體育班學生生涯決定模式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n a Senior High School
指導教授:吳翠鳳吳翠鳳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TSUI-FENG
口試委員:廖鴻圖郭明煌林建福吳翠鳳
口試委員(外文):LIAW,HORNG-TWUGUO,MING-HUANGLIN,JIANN-FUWU,TSUI-FENG
口試日期:2016-05-0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電算機學門
學類:電算機一般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5
中文關鍵詞:體育班生涯決定質性研究
外文關鍵詞:Athletic ClassCareer Decision-MakingQualitative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5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體育班制度為國家培養很多優秀運動員,然體育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須兼顧課業與訓練,也就此展開不同於一般生的學習歷程。許多研究指出投身於體育訓練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面臨許多困境與挑戰,其中不僅有沉重的課業壓力,也開始對生涯發展進行探索與決定。體育學生在進入下一學習階段、生涯轉換及生涯退出時多有生涯決定之需求,對他們來說,每一次面臨的生涯決定都影響著接下來的學習與生活,甚至未來的工作。故生涯決定是體育學生生涯發展最重要的議題之一。
本研究以質性訪談方式訪問十位體育班學生,目的在探討高中體育班學生之生涯決定歷程,依文獻探討設計訪談大綱,並以Carney(1990)的分析性抽象五階梯方法分析所得資料,整理歸納出二十六個概念及二十個命題。研究結論為高中體育班學生加入訓練原因為興趣、能力、升學考量及家人影響。就讀期間困境包括課業學習、專長訓練與人際關係,學習過程窄化生涯發展,產生生涯困境,透過學生因應調適之信念與方法順利渡過。生涯決定過程影響因素包括個人、家庭與環境等因素交互影響,隨外界不同事件與個人內在發展,無法確知最後決定之關鍵因素,各因素重視比重及影響結果均因人而異。學生對自身能力與興趣的探索,有助於擴展生涯選擇,其生涯決定模式發展為非線性路徑,過程重於結果,是一動態過程。藉由這些面向探討,建議升學制度與設置體育班學校及相關單位運用不同策略協助學生適應以及提供生涯決定所需資訊。
In Taiwan, senior high school athletic class system has helped the country to train a lot of athletes. Also the students who study under the system have different high school life than other students. They are not only have to study hard to prepare for the oncoming test for college but also have to deal with the intensive sport training. Many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in this area had indicated that because of those intensive demands the students who study in the athletic classes have to deal with more challenges and stress than other students. For those students, making a career decision is very important since that they have to decide whether or not they want to continue the training and if not whether they are capable of catching up with their fellow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interviews with ten students who are currently studying in the athletic class. The data collected from the interview will be further analyzed using Carney’s(1990)analytical methods of five abstract steps and derived to twenty-six concepts and twenty discussion points. From analyzing the data, the researcher have explored with those interviewees the reasons why they have chosen to study in the class, during the time that they are studying, in what aspects of their life, have cause them distress, and what are the factors that are influencing them when they are trying to make a career decision and why and how those factors have been influencing them. The researcher also have emphasized that the intensive training has caused some of the students feel that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continue to be an athlete after they went into the college because they do not have time to explore their interests and to catch up with their fellow students in their academic performance. Hence, they are or not capable enough to choose a career other than being an athlete. The students’ personality, their family, and their environment play important roles when they are trying to make a decision about their career. We cannot know in advance the determent factor since in each case it is different.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process of athletic class students is a non-linear path. The things we can do to help them make the decisions to assist them to know better about their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From the result, the researcher has advised the people and organizations that are working with those students should consider using different strategies to help those students to adjust and gain the information that they need when they are trying to make a career decision.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錄 III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3
1.3 研究範圍 4
1.4 研究程序 4
1.5 論文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 學校適應 6
2.2 高中體育班升學管道 12
2.3 體育生生涯發展相關研究 14
2.4 生涯決定相關理論與研究 18
2.5 小結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3.1 研究方法與對象 25
3.2 研究工具與流程 26
3.3 資料蒐集與編碼 28
3.4 研究信賴度 30
3.5 研究倫理 31
第四章 資料分析與討論 33
4.1 受訪者基本資料編碼 33
4.2 訪談資料分析編碼 34
4.3 訪談結果分析 37
4.4 小結 77
第五章 結論與未來研究 81
5.1 結論與建議 81
5.2 未來研究 85
參考文獻 86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93
附錄二:訪談家長同意書 94
附錄三:訪談大綱 95
附錄四:文本檢核表 96
附錄五:A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97
附錄六:B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99
附錄七:C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02
附錄八:D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04
附錄九:E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07
附錄十:F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10
附錄十一:G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12
附錄十二:H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14
附錄十三:I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18
附錄十四:J受訪者訪談內容編碼 120
附錄十五:理論化內容與受訪者理論化編碼對應表 123
[1]王丁林、鄧建中,「運動員之生涯規劃」,亞東學報,第29期,第341-346頁,2009年。
[2]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心理衛生與適應(第二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3]王光輝,「台中縣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4]王鍾和、李勤川、陽琪譯,「適應與心理衛生」,大洋出版社,1991年。
[5]江柏緯,「高中體育班學生升學意願與其影響因素之研究」,體育大學體育推廣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6]何宜純,「高中生人格特質、學校生活適應與其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7]吳芝儀,「生涯輔導與諮商」,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0年。
[8]吳芝儀、李奉儒,「質的評鑑與研究」,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9]吳春秋,「臺北市高中職運動選手學校適應與生涯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立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10]吳聖乾,「我國高中職射箭隊選手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研究」,體育大學競技與教練科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1]李坤培,「高中體育班實施成效評估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第8卷,第1期,第33-46頁,2006年。
[12]李敏嘉,「高中學術性向資優生生涯決定與生涯輔導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13]李貴美,「高中體育班轉學生學校適應、因應策略與轉學因素之研究-以新北市某高中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14]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生涯輔導」,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15]林淑馨,「質性研究理論與實務」,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16]金樹人,「生計發展與輔導」,天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17]柯依妏,「高中原住民資優學生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資賦優異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18]洪子晴,「臺灣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影響因素之探討」,成大體育學刊,第43卷,第1期,第43-55頁,2011年。
[19]洪立,「大學體育科系學生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阻隔之研究」,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學系碩士論文,2003年。
[20]洪宜綾,「臺北市高中職聽覺障礙學生學校適應之探究」,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21]洪煌佳,「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之因素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第 2期,第15-26頁,2010年。
[22]洪煌佳,「優秀學生運動員運動退出意圖之社會因素探究」,中華體育季刊 ,第30卷,第1期,第1-7頁,2016年。
[23]洪煌佳、唐慧媛,「生涯十字路口的徘徊:臺灣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選擇現況」,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第1卷,第2期,第17-24頁,2011年。
[24]荊永琴,「高中職學生生活智能、學校適應與遭受霸凌行為之關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25]高淑清,「質性研究的18堂課-首航初探之旅」,麗文文化有限公司 ,2008年。
[26]張芬芬,「質性資料分析的五步驟:在抽象階梯上爬升」,初等教育學刊,第35期,第87-120頁,2010年。
[27]張芬芬譯,「質性研究資料分析」,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05年。
[28]張春興,「張氏心理學辭典」,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
[29]張祐慈,「優秀女子桌球選手生涯發展之質性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0]張添洲,「生涯發展與規劃」,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31]教育部體育署,「體育運動政策白皮書」,取自http://law.sac.gov.tw/wSite/np? ctNode=226&mp=11&idPath=214_226,2013年。
[32]教育部體育署,「學校體育統計年報」,取自http://law.sac.gov.tw/wSite/ct? xItem= 14767&ctNode=248&mp=11,2015年。
[33]許瑞蘭,「國中生依附關係、人際問題解決態度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34]郭家齊,「高中職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適應及相關因素之研究-以特殊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樣本資料分析」,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35]郭蓓蓉,「臺北市高中生生涯自我概念、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36]陳又琪,「運動績優保送大學非體育科系女性排球選手學校適應與生涯發展之敘說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7]陳向明,「社會科學質的研究」,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38]陳怡帆,「游泳運動績優生就讀體育/非體育科系學校適應之個案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39]陳玫玟,「臺北市高職補校學生生涯決定程度與生涯輔導需求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1994年。
[40]陳建彰 、吳俊鴻,「優秀運動員選擇升學管道與職涯規劃之探討:以2011年青少年桌球國手為例」,交大體育學刊,第10期,第13-24頁,2015年。
[41]陳逸政、李欣靜、陳建樺,「運動選手生涯規劃之策略與探討」,淡江體育,第12期,第48-53頁,2009年。
[42]鈕文英,「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雙葉書廊有限公司,2015年。
[43]黃小熒、楊宗文、陳靜玲,「運動員生涯轉換之個案研究-運動員的守護天使」,海峽兩岸體育研究學報,第9卷,第1期,第57-70頁,2015年。
[44]黃玉枝,「國中資優學生輿普通學生學習風格及學校適應之比較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碩士論文,1991年。
[45]黃志維,「臺灣地區學校體育班制度初探」,臺南大學體育學報,第8期,第11-19頁,2013年。
[46]黃彥翔、王瓊霞、彭國平,「雲嘉地區高中職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對升學意向與職涯規劃之影響」,運動休閒管理學報,第11卷,第2期,第33-42頁,2014年。
[47]黃盈傑,「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發展狀況與生涯輔導需求之質化研究」,淡江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48]黃虹薰,「台北地區高中生父母教養方式、生涯自我概念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49]黃崇儒、余雅婷、洪聰敏,「檢視大學運動員的生涯轉換:生涯發展模式之觀點」,大專體育學刊,第16卷,第2期,第192-201頁,2014年。
[50]黃惠瑄,「高中資賦優異學生生涯自我效能、生涯發展及生涯決定相關因素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51]黃逸懷、闕湘潓、邱于筑、吳芝儀,「系統理論在青少年生涯決定與探索之應用」,諮商與輔導,第357期,第45-49頁,2015年。
[52]黃鈺萍,「影響技專校院美容美髮科系學生生涯決定因素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53]塗大慶,「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態度與生涯發展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54]楊承勳,「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未來升學意願相關研究-以臺北市高中體育班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2年。
[55]楊家鑫,「高中學校合球運動績優生生涯發展與生涯阻礙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56]詹敏邑,「高中籃球選手運動員認同與生涯發展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4年。
[57]趙莉霞,「高雄市公立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決定現況分析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
[58]劉志偉,「高中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自我效能與生涯發展準備度之研究-以北部地區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3年。
[59]劉志偉、倪子翔,「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12期,第151-162頁,2013年。
[60]歐聰俊,「城市與鄉村高中體育班學生學習適應與升學意願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15年。
[61]潘淑滿,「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62]黎美玉,「家庭系統分化、共依附特質與高中生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63]蕭智仁,「體育班學生升學壓力與生活適應之研究探討-以雲林縣高中為例」,臺北巿立體育學院運動技術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64]謝雅棻,「高中職獨生子女學生知覺父母支持、生涯自我效能、自我認定與生涯決定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
[65]韓楷檉,「我國空中大學學生生涯輔導需求及其輔導方案建構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66]簡君倫,「大學生性格類型、生涯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之相關研究」,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心理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2010年。
[67]羅明屏,「臺北市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社會支持、學習適應與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68]Zehra Certel, Duygu Aksoy, Erkan Çalışkan, Tennur Yerlisu Lapa, Mehmet Ali Özçelik, and Gülsün Çelik, “Research on Self-Esteem in Decision Making and Decision-Making Styles in Taekwondo Athletes”, Procedia-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 Vol. 93, pp. 1971-1975, 2013.
[69]Suzanne Cosh and Phillip J. Tully, ““All I Have to Do Is Pass”: A Discursive Analysis of Student Athletes' Talk About Prioritising Sport to the Detriment of Education to Overcome Stressors Encountered in Combining Elite Sport and Tertiary Education”,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Vol. 15, No. 2, pp. 180-189, 2014.
[70]Nadine Debois, Aurélie Ledon, and Paul Wylleman, “A Lifespan Perspective on the Dual Career of Elite Male Athlete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Vol. 21, pp. 15-26, 2015.
[71]L. Kristine Dobson, Michael K. Gardner, A. J. Metz, and Paul A. Gore Jr. ,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s and Values in Career Decision Making: The Need for an Alternative Method of Measuring Value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Vol. 22, No. 1, pp. 113-122, 2014.
[72]L. Fraser, G. Fogarty, and M. Albion, “A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Transition to Retirement from Elite Sport: Athletic Identity, Life Satisfaction and Career Indecision”,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 12, pp. e174, 2010.
[73]L. Fraser and G. Fogarty, “An Investigation of Athletic Identity, Career Choices and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Australian Elite Athletes”,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Vol. 14, pp. e84-e85, 2011.
[74]Pianpian Guan, Alessandra Capezio, SimonLloyd D. Restubog, Shari Read, Jennifer Ann L. Lajom, and Min Li, “The Role of Traditionality in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Support,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Adaptability”,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Vol. 94, pp. 114-123, 2016.
[75]Maureen O’Neill, Bill Allen, and Angela M. Calder, “Pressures to Perform: An Interview Study of Australian High Performance School-Age Athletes’ Perceptions of Balancing Their School and Sporting Live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 Health, Vol. 2, No. 3, pp. 87-93, 2013.
[76]Christopher D. Slaten and Thomas W. Baskin,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Peer and Family Belongingness on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Young Adults: A Path Analytic Approach”,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Vol. 22, No. 1, pp. 59-74, 2014.
[77]Janja Tekavc, Paul Wylleman, and Saša Cecić Erpič, “Perceptions of Dual Career Development among Elite Level Swimmers and Basketball Player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Vol. 21, pp. 27-41, 2015.
[78]Hui Xu, Zhi-Jin Hou and Terence J. G. Tracey, “Relation of Environmental and Self-Career Exploration with Career Decision Making Difficulties in Chinese Students”, Journal of Career Assessment, Vol. 22, No. 4, pp. 654-665, 2014.
電子全文 電子全文(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王丁林、鄧建中,「運動員之生涯規劃」,亞東學報,第29期,第341-346頁,2009年。
2. [11]李坤培,「高中體育班實施成效評估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第8卷,第1期,第33-46頁,2006年。
3. [18]洪子晴,「臺灣大專學生運動員生涯規劃影響因素之探討」,成大體育學刊,第43卷,第1期,第43-55頁,2011年。
4. [21]洪煌佳,「影響高中體育班學生的生涯發展之因素研究」,休閒與社會研究,第 2期,第15-26頁,2010年。
5. [22]洪煌佳,「優秀學生運動員運動退出意圖之社會因素探究」,中華體育季刊 ,第30卷,第1期,第1-7頁,2016年。
6. [23]洪煌佳、唐慧媛,「生涯十字路口的徘徊:臺灣高中職體育班學生生涯選擇現況」,休閒觀光與運動健康學報,第1卷,第2期,第17-24頁,2011年。
7. [40]陳建彰 、吳俊鴻,「優秀運動員選擇升學管道與職涯規劃之探討:以2011年青少年桌球國手為例」,交大體育學刊,第10期,第13-24頁,2015年。
8. [41]陳逸政、李欣靜、陳建樺,「運動選手生涯規劃之策略與探討」,淡江體育,第12期,第48-53頁,2009年。
9. [46]黃彥翔、王瓊霞、彭國平,「雲嘉地區高中職體育班學生就讀動機、學習滿意度對升學意向與職涯規劃之影響」,運動休閒管理學報,第11卷,第2期,第33-42頁,2014年。
10. [49]黃崇儒、余雅婷、洪聰敏,「檢視大學運動員的生涯轉換:生涯發展模式之觀點」,大專體育學刊,第16卷,第2期,第192-201頁,2014年。
11. [51]黃逸懷、闕湘潓、邱于筑、吳芝儀,「系統理論在青少年生涯決定與探索之應用」,諮商與輔導,第357期,第45-49頁,2015年。
12. [59]劉志偉、倪子翔,「我國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之探討」,輔仁大學體育學刊,第12期,第151-162頁,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