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研究院等(2010)。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內容。2010 年11月6
日,取自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網頁http://teldap.tw/
江志浩(2009)。以多元智能角度探討互動式電子白板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
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處(2010)。數位出版產業概況。檢索日期:2013 年 8月 2 日。
取自:http://0rz.tw/rcNxy
何冠慧(2009)。掀開教科書發展的新篇章—談電子教科書的發展、特色與展望。教
科書研究,2(2)。
吳志鴻(2011)。臺北市國小教師使用國語科電子教科書之調查研究。臺北市立教育
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正華(2009)。教科書趨勢發展與研究。教科書研究,2(2),115。
呂正華(2009)。電子教科書發展趨勢與數位出版計畫。教科書研究,2(2),112-118。
呂正華(2010)。從數位出版產業發展看電子教科書。師友月刊,516,20-25。呂劍英(2009)。國三學生的學習風格與自然科學習興趣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李宗薇(2009)。電子教科書的時代已來臨。教科書研究,2(2)。
卓文龍(2003)。國中自然與生活科技教學對於學生學習興趣之影響—以「車禍」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物理學系,彰化。
周淑卿(2008)。豈是「一本」能了?-教科書概念的重建。教科書研究,1(1),29-47。林俊瑩、吳裕益(2007)。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階段線性模式
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3(4),107-144。
林俊瑩、黃毅志(2008)。影響臺灣地區學生學業成就的可能機制:結構方程模式的
探究。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8(1),45-88。
林炳銓(2004)。企業e 化對組織績效的影響。中興大學技資中心技術通訊,20,15-31。
林淑真(2002)。國中學生班級氣氛知覺、學習態度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國文科
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莉雯(2008)。臺北縣三重市國民小學國語科教師教學媒體使用情況之調查研究。
臺北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燕珍(2008)。正規教育之數位學習方案。載於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主編),
2008 數位學習白皮書(39-42 頁)。桃園: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經濟部工業
局、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辦公室。知識通訊評論(2009)。電子教科書新時
代。取自http://k-review.com.tw/2009/05/01/786
唐潔(2005)。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幾點思考。檢索日期:2009/10/5。網址:
http://www.ejzc.com/show.asp?ArticleID=2335。
張春興(2000)。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紹勳、張紹坪、林秀娟(2002):SPSS for Windows。松崗出版社。
教育研究月刊(2012):第 216 期。周祝瑛、劉豫敏,雲端教育。教育部(2001)。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臺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評鑑指標。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教育部(2007)。提升鄉鎮地區教師資訊融入教學應用能力暨國民中小學校長資訊教
育研討工作坊實施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振興經濟擴大公共建設投資資訊服務業擴大公共建設計畫-建置中
小學優質化均等數位教育環境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8)。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 2008-2011。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9)。教育部「電子書包實驗教學試辦學校暨輔導計畫」開跑。取自
http://www.edu.tw/news.aspx?news_sn=2813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
郭重吉(1997)。迎接二十一世紀的科學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 33, 3-11。陳文心(1992)。布魯納的「學習興趣」教育觀點述評。現代教育,28,頁157-162。陳宗麟(2004)。體育課學習歷程價值取向對國中生創造力影響之研究—以探究教育
為例。台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柏州(2010)。電子教科書新趨勢。師友月刊,516,36-40。
陳偉慈(2010)。淺談電子教科書之發展。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91。
陳偉慈(2011)。大高雄地區國小教師使用電子教科書的態度與意願之研究。國立屏
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2004):教學原理。師大書苑。
黃惠娥(2004)。科學史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之科學本質、科學態度及科學興趣之
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黃萬益(1975)。國小學生學習適應問題之研究。新竹師專學報,2,頁184-256。楊國揚(2011)。中小學電子教科書發展與品質保證機制(2011 年 10 月 5 日)。
取自http://tw.search.yahoo.com/r_ylt=A8tUwYyL2a5RdXMANjBr1gt. _y
Lu=X3oDMTE2aTM5amZkBHNlYwNzcgRwb3MDMQRjb2xvA3R3MQR2dGlkA1ZJUFRX
DBFNDU2/SIG=129p40u6e/EXP=1370442251/**http%3a//lms.tmue.edu.tw/
sys/read_attach.php%3fid=26806
楊國揚(2011)。我國教科書編審制度之演進與發展。教師天地,171(4),58-62。楊國揚(2012)。培養 21 世紀能力的重要推手。師友月刊--教科書數位化的未來,542,9-13。
楊國樞(2001)。興趣與志業。台北:東華。
楊國樞、林碧峰、李美枝、劉君業、林邦傑譯(1978):行為統計學。台北:環球書社。
楊裕灝(2001)。高中學生對生態課程興趣的探討。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資策會 FIND網站(2007)。南韓預計投入 6,000萬美元,積極推動小學電子教科書。
取自 http://www.find.org.tw/find/home.aspx?
賈馥茗(1991)。教育心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廖信、郝宗瑜、張簡碧萱(2010)。國小教科書數位化出版之探討-以康軒出版社為例。
中華印刷科技年報,439-449。
數位出版觀察家(2009)。英國電子教科書融入高等教育的觀察報告。取自
http://www.wordpedia.com/b2bepaper/no008/index.htm
數位出版觀察家(2009)。英國電子教科書融入高等教育的觀察報告。取自
http://www.wordpedia.com/b2bepaper/no008/index.htm
蔡佩珊(2010)。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日本電子教科書之推動現況。取自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
4225&lid=479
蔡婉真(2009)。個人特質與團隊成員互動對學習成效之衝擊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
學碩士論文。
鄧鈞文(200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教科書市場機制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盧家慶(2010)。電子書的下一波藍海市場。檢索日期:2013 年 8 月 2 日。取自:
http://0rz.tw/HUndq
盧家慶(2010)。數位典藏與學習電子報-電子書的下一波藍海市場。取自
http://newsletter.teldap.tw/news/InsightReportContent.php?nid=3914&lid=435
蕭佳純、董旭英、饒夢霞(2009)。以結構方程式探討家庭教育資源、學習態度、班
級互動在學習成效的作用。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4(2),135-162。
賴美秀(1993)。父母的性別角色、兒童的性別角色與兒童的自尊和同儕接納度的關
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薛光宏(2014)。運用雲端運算服務 YouTube 影音平台對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影響之
研究:以國中三年級理化科為例。私立樹德科技大學資訊工程系碩士論文。
戴嘉亨(2002)。使用網際網路動態媒體對提升高中物理學習興趣之探討—以幾何光
學為例。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學系碩士論文
謝琇玲(2000)。青少年心理學。高雄:麗文。
蘇錦麗、黃曙東(2010)。學生學習成果評估機制-原則、指標與規範。評鑑雙月刊,26,52-55。
英文部分
Absolute Software.(2013).Realizing the promise of digital textbooks. Retrieved from
http://www.eschoolnews.com/files/2013/04/AbsoluteDIGTEXT2_Final.pdf
Bosworth, D. (1994). Truancy and Pupil Performance. Educational Economics,
2(3),243-264.
Brown, S.D., Lent, R.W. & Larkin, K.C. (1989). “Self-efficacy as a Moderator of
Scholastic Aptitude – Academic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35(1), 64-75.
Bruner,J.S.(1961).The act of discovery.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31,21-32
Collette, A. T., & Chiappetta, E. L. (1994). Science instruction in the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Davias, K. S. (2002). Advocating for equitable science-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girls
in an urban city youth club and the roadblocks faced by women science
educato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9 (2), 151-163.
Dewey,(1913).Interrest and effort in education.Cambridge.MA:Riverside Press.
Falk, H. (2003). Electronic Campuses. Electronic Library, 21(1), 63-66.
Frumkes, L. A.(1996). Design and meterials for an electronic textbook for first-year
russia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Seattle,WA.
Gibbs, G. & Habeshaw, T. (1993). Preparing to teach: an introduction to effective
teaching in higher education (p.95). Bristol: Technical & Educational Services
Hong, J.C., Hwang, M.Y., Chen, Y.J. (2013). Using the saliency-based model to design a
digital archaeological game to motivate players’ intention to visit the digital
archives of Taiwan’s natural science museum. Computers & Education 66 (2013)
74–82 24-28.
Hwang, G.J., Shi, Y.R. and Chu, H.C. (2011). A concept map approach to developing
collaborative Mindtools for context-aware ubiquitous learning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Volume 42, Issue 5, pages 778–789,September 2011
Kim,..H-YJ.&,Jung,.-Y(2010).H. SouthdigitalKoreanextbopojectkComputers. In
the Schools,27(3-4),-265247.
MaryBeth, W. (1997). College and Class Status: The Effect of Social Class Background
on College Impact and Outcome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tion. Chicago IL, March
McFall, R. (2005). Electronic textbooks that transform how textbooks are used
[Electronic version]. The Electronic Library, 23(1), 72-81.
McFall, R., Dershem, H., & Davis, D. (2006). Experiences using a collaborative
electronic textbook: Bringing the “guide on the side” home with you. In
Proceedings of the 37th SIGCSE technic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science
education (339-343). Houston, Texas: ACM SIGCSE ’06. Retrieved Sep. 7,
2011, from http://portal.acm.org/citation.cfm?id=1124706.1121448&coll
=GUIDE&dl=GUIDE
Porter, P. L.(2010). Effectiveness of electronic textbook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Capella, Minneapolis, MN.
Vallis, K. & Williamson, P. (2009). Build your own board: Brightboards offer a
cost-effective alternative to interactive whiteboards. Learning &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37(1), 18-20.
Williams, R. L., & Cothrel, J. (2000). Four smart ways to run online communities.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41(4), 81-91. 134.
WiseGeek(2012). What are digital textbook. Retrieved from
http://www.wisegeek.com/what-are-digital-textbooks.htm
Ypsilandis, G. S. (2002). Feedback in distance education. Computer Assisted Language
Learning, 15, 167–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