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06: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惠玲
研究生(外文):Huei-ling Wu
論文名稱:判斷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以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investigation of related factors in judging the plot if it is significant to form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The case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Gender Equality Board of Education in Kaohsiung
指導教授:施俊名施俊名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Ming Shi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樹德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人類性學研究所
學門:其他學門
學類:其他不能歸類之各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8
中文關鍵詞: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校園性騷擾情節重大
外文關鍵詞:Ggender Equality Board of Education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the significant plo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74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在調查學校性平委員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之知
識、態度及行為現況,並探討不同背景的性平委員於判斷之知識、態度及行為上的差異,以瞭解其判斷所考量之相關因素,俾得歸納出一未來可供判斷依循之參考標準。本研究以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為研究對象,有效樣本共計388 人,採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收集,使用工具包括「個人基本資料調查表」、「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知識、態度及行為之問卷調查表」,調查所得資料以SPSS 14.0 電腦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卡方考驗等方式進行分析。
研究發現如下:
一、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平委員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就知識而言,於「實體法」尚屬充足,於「程序法」仍顯不足;就態度而言,大多適任;就行為而言,於僅存在被害學生指述而缺乏其他相關佐證之事件,難以判斷是否成立性騷擾。
二、部份不同背景變項的性平委員,於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之知識上,有顯著差異。
三、部份不同背景變項的性平委員,於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之態度上,有顯著差異。
四、部份不同背景變項的性平委員,於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之行為上,有顯著差異。
最後研究者依據上述研究結論加以討論,並提出對教育行政主管機關、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及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The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study what were the situations that they had knowdge, attitude and how they acted when the commissioners of Schools Gender Equality Board of Education judged the plot if it was significant to form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We wanted 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of that they had knowdge,attitude and how they acted when the diffent background of the commissioners of Schools Gender Equality Board of Education judged the plot if it was significant to
form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Therefore we could realize the related factors that they considered when they judged. And we found a standard for reference if it is necessary that they judge in the future. We asked 388 participants about the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Gender Equality Board of Education in Kaohsiung. We used questionnaires to obtain the related references. By way of analyzing the related references of questionnaires, we found the results that it was not enough about procedure law in knowedge that the commissioners of the public and private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schools Gender Equality Board of Education had in Kaohsiung. Some differences were found that they had knowdge, attitude and how they acted when they whom had some diffent background judged the plot if it was
significant to form sexual harassment on campus. Finally we realized the relatedfactors that they considered when they judged. And we got a standard for reference to
provide that they judge in the future.The reference could benefit schools in Kaohsiung.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and aven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were discussed.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0
第一節 性騷擾法制化之發展 ............................. 10
第二節 校園性騷擾概念相關之探討 ....................... 26
第三節 判斷校園性騷擾事件在調查程序難題上相關之探討 ... 30
第四節 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事件在成立及情節重大與否難題上
相關之探討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 4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 54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 56
第一節 性平委員的背景資料 ............................. 56
第二節 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平委員判斷師對生校園性騷擾
事件情節重大與否知識、態度、行為之現況 .......... 60
第三節 不同背景的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平委員判斷師對生
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知識之差異分析 ........ 76
第四節 不同背景的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平委員判斷師對生
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態度之差異分析 ........ 91
第五節 不同背景的高雄市公私立高中職學校性平委員判斷師對生
校園性騷擾事件情節重大與否行為之差異分析 ....... 10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38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38
第二節 結論 ........................................ 151
第三節 建議 ........................................ 156
參考文獻 ............................................ 163
一、中文部分 ......................................... 163
二、外文部分 ......................................... 168
附錄 ............................................... 169
附錄一:專家內容效度調查問卷 ........................... 169
附錄二:正式問卷 ....................................... 18

一、中文部分
王純娟(1998)。從美國的性騷擾定義談起-為台灣社會找尋一個性騷擾的定義。輔導季刊,34(3),22-32。
王睿甄(2010)。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委員對校園性騷擾及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本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王麗容(1999)。性別歧視、性騷擾和性侵害的社會建構。兩性平等教育季刊,8,12-15。
王麗容、李怡青(1999)。校園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檢視。兩性平等教育季刊,8,16-29。
李金芳(2006)。台中縣國民中學教育行政人員性別平等教育認知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教育大學,彰化市。
李欣怡(2013)。實施性別平等教育對校園同儕性騷擾因應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大學,台北市。
吳志光(2010)。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及處理之正當法律程序及實務困境(上)。環球法學論壇,8,1-31。
吳志光(2011)。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事件調查及處理之正當法律程序及實務困境(下)。環球法學論壇,10,16-52。
吳志光(2016)。教師性騷擾情節非屬重大與變更身分之關聯性/北高行 104訴276 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88,181-187。
吳景欽(2010)。性侵害案件中以被害人供述為唯一證據的正當性探討。軍法專刊,56(2),122-139。
吳娟娟(2006)。台南地區高中職女學生性騷擾知覺、態度與因應行為關係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人類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庚(2005)。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市:三民。
周佳宥(2014)。教育主管機關為適法性監督之審查義務/最高行 103 判431判決。台灣法學雜誌,261,179-184。
柯今尉(2009)。性別平等教育法在大專校院實施現況之研究-以校園性騷擾事件之處理為範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胡田野(2004)。美國性騷擾法律制度及其借鑑意義。河北法學。22(6),123-125。
高鳳仙(2001)。性騷擾之法律概念探究。法令月刊。52(4),253-254。
高鳳仙(2005)。性騷擾防治之立法過程與規範內容解析。性暴力防治法規-性侵害、性騷擾及性交易相關問題。台北市:新學林。
高鳳仙(2016)。性侵害及性騷擾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郭玲惠(2000)。男女工作平等法理與判決之研究。台北市:五南。
許月馨(2008)。國小教師性別意識與校園性騷擾防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許友容(2014)。性騷擾防治法敵意環境性騷擾與言論自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許育典(2012)。當教師工作權遇到學生自我實現權-釋字第七○二號解釋的憲法疑義。月旦法學雜誌,211,71-87。
許禎元(2007)。學校內校務會議的建立與職責析辨-兼論各種功能委員會。學校行政雙月刊,51,214-221。
莊坤龍(2000)。工作場所性騷擾防治工作之研究-美國民權法與我國立法草案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台北市。
黃曬莉、畢恆達(2002)。當西方菁英碰上本土原生:校園中性騷擾的定義與申訴案件處理之社會文化脈絡。女學雜誌,13,91-139。
陳嘉慧(2001)。校園性騷擾防治法制之研究一以美國民權法~1972 年教育增修條文第九章關於學校責任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私立中原大學,中壢市
陳芝安(2006)。大專院校校園性騷擾申訴程序探討一性別平等教育法之觀點(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台南市。
陳秋文(2013)。台北市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組織與運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
陳青蕙(2000)。台北市萬華區國民小學教師與學童家長對於兒童性侵害防治知識、態度、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曾台芸(2001)。國小教師對實施兩性平等教育之意見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曾孆瑾(2012)。政策的概念、機制與執行間的掙扎與平衡:以性騷擾防治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文賢(2012)。校園執行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政策困境之研究-以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楊美真(2006)。台中縣國小教師性別角色態度與實踐性別平等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台中市。
楊逸升(2013)。性騷擾防治與矯治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台南市。
焦興鎧(2006)。我國校園性騷擾防治機制之建構-性別平等教育法相關條文之剖析。台北大學法學論叢。62,44。
劉默容(2005)。美國反性別歧視就業法與我國兩性工作平等法之比較與案例分析。全國律師。9(2),40-60。
劉雅菁(2009)。國小教師對校園性侵害或性騷擾防治法令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趙政揚(2011)。性騷擾的刑罰化及界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鄭津津(1998)。美國工作場所性騷擾相關法制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1,233-265。
駱東平(2014)。性騷擾糾紛解決機制研究。北京市:人民。
蔣駿(2013)。透視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事件之團體盲思。中華行政學報。12,103-121。
簡安茹(2007)。桃園縣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盧映潔(2003)。德國工作場所性騷擾法制介紹。中正法學集刊。14,349-394。
羅燦煐(2005)。政策面VS 執行面:校園性侵害及性騷擾防治之政策分析、現況檢視及實務芻議。國家政策季刊,4(1),101-140。
蕭昭君(2014)。性別權力與校員性騷擾。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黃淑玲、游美惠主編)。高雄市:巨流。
蕭如婷(2011)。性騷擾行為再犯預防課程發展:國中小校園現場的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韓宏杰(2007)。我國校園性騷擾處理相關法制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市。
鍾宛蓉(2014)。學校,請你這樣保護我。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性霸凌防治暨應對指南。台北市:五南。
蘇芊玲(2001)。台灣推動兩性平等教育的回顧與前瞻。兩性平等教育季刊,14,13-18。
蘇芊玲(2014)。《性別平等教育法》:我的認識、思考與想像。婦研縱橫,101,24-30。
蘇麗淑(2011)。學校性騷擾的基本知識。諮商與輔導。303,19-22。
性別工作平等法(2016 年5 月18 日)。
性別平等教育法(2013 年12 月11 日)。
性騷擾防治法(2009 年1 月23 日)。
教師法(2014 年6 月18 日)。
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防治準則(2012 年5 月24 日)。
台灣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性騷擾防治法,101,簡,471(2012 年9 月5 日)。
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台灣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性騷擾防治法,99,簡,757(2010 年12 月16 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台灣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性別工作平等法,99,簡,590(2011 年2 月24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性別平等教育法, 101 ,判, 592(2012 年7 月5 日)。取自http://fyjud.lawbank.com.tw/index.aspx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有關教育事務,101,判,458(2012 年5 月17 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有關教育事務,103 ,判,431 (2014 年8 月14 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高雄高等行政法院裁定。不予續聘,101,訴,299(2012 年12 月11 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有關教育事務,101,判,458(2012 年5 月17 日)。取自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教育部(2016 年4 月13 日)。2006 年至2010 年「校園性騷擾事件調查屬實統計表」。取自
https://www.gender.ey.gov.tw/gecdb/Stat_Statistics_Category.aspx?fs=jw0bIEF4
6cR1iPSYA35XlQ%3D%3D&cs1=ZN2Sf6Mn0R8WyawzJDgrGg%3D%3D
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702 號解釋(2012 年7 月17 日)。取自
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_01.asp?expno=702
二、外文部分
Baker, D. D., Terpstra, E.D., Cutler, D. B.(1990). Perceptions of sexual harassment: A re-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The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4(4),409-416.
Birdeau, Danielle R., Somers, Cheryl L., & Leniham, Genie O.(2005). Effects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on college students’ identification of sexual harassment.Education, 125(3), 496-510.
Foulis, D., & McCabe, M. p.(1997). Sexual harassment: Factors affecting attitudes and perception. Sex Roles, 37(9/10), 773-798.
Kennedy, M. A., & B. B. Gorzalka.(2002). Asian and Non-Asian Attitudes Toward Rape, Sexual harassment, and Sexuality. Sex Roles, 46(7/8), 227-238.
Mayekiso, T. V., bhana, K.(1997). Sexual harassment: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of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 of Transkei.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27(4),
230-24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