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尼爾森(2014)。尼爾森中國自由行旅客來台消費研究。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9月24日。取自: http://www.nielsen.com/content/dam/nielsenglobal/tw/docs/mainland-chinese-tourists-report-2014ch.pdf
Agoda(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取自:http://www.agoda.com/zh-tw/city/hualien-tw.html?asq=twwjGXg9O9XsDc5FDCgy%2btC1uvelgy58Lou31%2fSqwlI%3d。
Agoda(2016b)。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01月10日。取自:http://www.agoda.com/zh-tw/country/taiwan.html?type=1&device=c&network=g&adid=75763005872&rand=12716709378012049026&expid=&adpos=1t1&site_id=1732641&tag=41460a09-3e65-d173-1233-629e2428d88e&url=http://www.agoda.com/zh-tw/country/taiwan.html&gclid=CPG5jrzqjc0CFQJwvAodSlYElA&cklg=1。
booking(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取自:http://www.booking.com。
booking(2016b)。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01月10日。取自:http://www.booking.com
大魚(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取自:http://www.fishtrip.cn/taiwan/hualian/?utf8=%E2%9C%93&start_day=&end_day=&low_cost=&high_cost=&sort=2&name=&clear_day=&page=。
大魚(2016b)。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01月10日。取自:http://www.fishtrip.cn/taiwan/taidong/?utf8=%E2%9C%93&start_day=&end_day=&low_cost=&high_cost=&sort=2&name=&clear_day=&page=。
內政部移民署(2001)。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觀光活動許可辦法。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4日。取自: https://www.immigration.gov.tw/immigr-law/cp.jsp?displayLaw=true&lawId=8a8a99f138ddce8c0138eb759c610263
內政部移民署(2013)。陸客來臺自由行不可以從事的活動。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4日。取自: http://tst.org.tw/law/123.pdf
王伯文(2005)。民宿體驗、旅遊意象、遊客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王志剛、謝文雀(1995)。消費者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王美慧、陳瑞龍、葉陳錦(2006)。民宿旅客之消費行為探討-以花蓮地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9(4),1-30。王雅芳(2010)。體驗行銷、顧客滿意度與消費價值之研究-以大型量飯店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王資閔(2006)。民宿住房之空間認知因素對消費者接觸經驗與購買決策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台灣旅宿網(2015)。各縣市民宿營運報表。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4日。取自: http://taiwanstay.net.tw/Report/ReportView?nid=homeReport_statistics&sno=13&selCase=1&cityType=&legalType=1&y1=2014&m1=1&y2=2014&m2=12&nr=false
外交部(2015)。外國人免簽證暨落地簽證規定。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0日,取自:http://www.boca.gov.tw/content?mp=1&CuItem=32
交通部觀光局(2001a)。民宿管理辦法。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0 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law/law_d.aspx?no=130&d=39
交通部觀光局(2001b)。合法民宿專用標識。線上檢索日期:2015 年10月20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File/200710/homestay_law.htm
交通部觀光局(2002)。南庄地區民宿概況調查與分析報告。台北:交通部觀光局。
交通部觀光局(2011)。陸客來臺自由行得從事活動一覽表。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9月18日,取自:http://www.immigration.gov.tw/public/Attachment/1761594688.pdf
交通部觀光局(2014)。中華民國103年來臺旅客消費及動向調查報告摘要。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4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x?no=133
交通部觀光局(2015a)。近十年觀光外匯收入及國人國內旅遊收入及觀光總收入。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9月18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15
交通部觀光局(2015b)。近十年來臺旅客及國民出國人次變化。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9月18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15
交通部觀光局(2015c)。近十年來臺主要客源國旅客成長趨勢。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9月18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15
交通部觀光局(2015d)。陸客來臺觀光大事紀。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10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63
交通部觀光局(2015e)。陸客來臺自由行47個開放城市列表。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15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public/public.aspx?no=331
交通部觀光局(2015f)。103年12月暨全年觀光市場概況概要。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0月24日。取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release_d.aspx?no=136&d=5571
交通部觀光局(2015g)。2015年12月全台民宿相關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01月10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228
交通部觀光局(2016)。2016年04月全台民宿相關統計。線上檢索日期:2016年05月10日,取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onth.aspx?no=228
自在客(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取自:http://taiwan.zizaike.com/search//a14-b10-o7-c2905/?。
自在客(2016b)。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01月10日。取自:http://taiwan.zizaike.com/search//a14-b10-o7-c2683/?。
何郁如、湯秋玲(1989)。墾丁國家公園住宿現況之研究。戶外休憩研究,2(1),51-62。
吳忠宏、林士彥、王嘉麟(2006)。森林遊樂區遊客環境屬性與忠誠度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3(1),42-56。吳明隆(2008)。SPSS 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 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市:五南
吳玟琪(2005)。台北縣烏來風景區民宿遊客之動機與滿意度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吳靜玉、戴嘉玟、陳宏安(2004)。民宿服務系統對消費者體驗與顧客忠誠度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呂星璜(1993)。民宿業者經營歷程與休閒運動涉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宋貞宜(2008)。民宿遊客住宿動機及滿意度之研究-以苗栗縣南庄鄉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東大學,台東縣。
李世昌、林聰哲(2009)。遊客對農業型民宿遊憩認知與遊憩體驗之研究-以松柏嶺地區為例。休閒事業研究,7(2),71-86。
沈青慧(1995)。半自助旅遊產品之消費者行為研究—定點旅遊為實證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沈進成、王伯文(2005)。民宿體驗對遊客意象及忠誠度影響關係研究-以奮起湖地區民宿為例。旅遊管理研究,4(2),195-213。
沈進成、王伯文、陳正興(2005)。遊客體驗對忠誠度之中介影響變數之研究-以奮起湖地區民宿為例。生物與休閒事業研究,3(2),85-109。
沈進成、蔡鳳兒(2005)。遊客體驗意象影響滿意度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2005健康休閒暨觀光餐旅產官學研討會張貼之論文,立德管理學院,臺南市。
辛宗霖(2013)。大陸地區人民來臺觀光政策之研究:從「團進團出」到「個人旅遊」(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金門大學,金門縣。周義隆(1993)。國人出國自助旅行目的地選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林于晴(2014)。民宿業創業與人力資源管理之研究-以花蓮民宿個案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士傑、吳宗瓊、陳文軒、邱仲宏(2006)。民宿消費者口碑傳播之研究-互動品質、服務品質、滿意度之關係。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台灣休閒遊憩學會研討會張貼之論文,中華觀光管理學會與台灣休閒遊憩學會,新北市。
林有德(1982)。景園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
林志築(2008)。民宿選擇動機對顧客價值及忠誠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林宜甲(1998)。國內民物經營上所面臨問題與個案分析-以花蓮縣瑞穗鄉舞鶴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林梓聯(2001)。台灣的民宿。農業經營管理會訊,27,3-5。
林淑真(2008)。民宿投宿動機、期望、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古坑地區民宿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林舜涓、蔡佳燕、邱莉文(2007)。由住宿體驗提高顧客之行為意向-以花蓮民宿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2,73-92。
林經富、劉秀端、林經鈞(2008)。郊山登山者之動機、體驗與利益之調查研究。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6,81-98林韶怡(2012)。探究台灣民宿創業中的身體知識:風格化知識的創造歷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 中文視窗版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侯錦雄、李素馨(2007)。鄉村觀光的住宿序列與體驗性市場。觀光研究學報,13(2),101-115。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施秋靜(2012)。民宿遊客特性、住宿動機、滿意度、重宿意願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胡凱傑(2003)。應用服務品質量表與知覺價值模式探討旅客再消費意願之影響因素:以汽車客運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徐光輝(1998)。臺灣休閒農業之消費者行為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徐瓊信、陳榮文(2010)。休閒渡假民宿遊客住宿體驗、期望與滿意之研究-以馬公地區為例。島嶼觀光研究,3(3),63-87。高崇倫(1998)。遊客對國營休閒農場遊憩環境體驗之研究-以武陵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張力中(2005)。體驗觀點、知覺價格、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以東南亞國際觀光旅館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本初、謝郁婷、鄭怡華(2008)。民宿經營管理之研究-以台南縣白河鎮為例。觀光餐旅評論,2(1),71-91。張孝銘、高俊雄(2006)。花蓮秀姑巒溪泛舟遊客冒險性運動觀光參與行為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10(3),27-40。張佩婷、朱明毅(2012)。民宿遊客住宿動機、住宿體驗與滿意度之研究-以宜蘭豐綠民宿為例。休閒保健,7,75-81。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第417 頁。台北:東華書局。
張桂嘉(2007)。銀髮族目的地意象及其忠誠度之研究-以滿月圓森林遊樂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臺中市。張偉雄、吳滿財、林子堯(2014)。以業者觀點探討特色民宿之另類住宿體驗。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3(1),193-207。張彩芸(2002)。海外連線看民宿。東海岸評論,167,14-17。張博文(2007)。飯店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信任及再宿意願關係之探討—以飯店之特約廠商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張鈞易(2008)。主題民宿消費者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墾丁地區主題民宿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餐旅學院,高雄市。張鈺禾(2006)。體驗行銷、品牌形象、顧客價值、顧客滿意度與消費者購後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臺中市。莊修田、葉佳琪(2008)。遊客對民宿印象與再宿意願關係研究-以「A 田庄」為例。設計學研究,11(1),47-69。莊琬琳、林宗良(2013)。民宿業服務品質對遊客再住宿意願之影響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3),78-88。
莊順全(2005)。從體驗行銷觀點探討民宿遊客投宿動機與住宿體驗(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莊筱敏、劉素里(2008)。民宿旅客特性與需求之研究-以花蓮地區為例。臺灣觀光學報,5,33-48。莊麗薇(2006)。自助旅行、觀光與文化想像:以台灣的自助旅行論述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許順旺、朱蘭平、黃韶顏(2011)。南庄地區民宿之旅遊意象、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相關研究—以實際體驗為干擾變項。輔仁民生學誌 ,17(2),1-24。郭永傑(1991)。山地民宿村莊之計畫理念與營運計畫。農業委員會休閒農業經營手冊,106-111。
郭殷豪、李婕禎、王富全、倪薇筠(2009)。探討遊客選擇宜蘭民宿之因素。北台灣學報,32,135。
陳宏斌、胡俊傑、林世能(2007)。茶園觀光客之旅遊體驗品質、旅遊體驗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4),107-123。
陳依婷、許惠珠、胡惟喻(2008)。雪山隧道通車後是否能夠提高宜蘭地區觀光住宿效益?-以遊客住宿行前期望、滿意度及再宿意願為例。中華技術學院學報,39,167-179。
陳宗玄、林靜芳(2006)。清境地區民宿遊客滿意度與再宿意願之研究。旅遊管理研究,6(1),21-44。
陳勁甫、古素瑩(2006)。海外自助旅行者動機、知覺價值與市場區隔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9(4),1-22。陳思倫、宋秉明、林連聰(1995)。觀光學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用書。
陳甦彰、陳俊宏、李淑梅(2009)。澎湖地區民宿的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忠誠度之關係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4(4),178-198。
陳舒煒、陳明璋(2007)。體驗行銷對顧客忠誠影響之研究-以居家用品店為例。2007年長榮經營與管理研討會張貼之論文,長榮管理學院。
陳照旗(2002)。北海道歐風民宿。台北市:上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墀吉、掌慶琳、談心怡(2001)。國內民宿之經營及發展現況之探討-以九份風箏博物館為例。休閒旅遊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63-283,中華民國遊憩學會。
彭百顯(2009)。中國觀光客對台灣觀光發展的整體觀察。新世紀智庫論壇,45,84-91。曾煥玫(2000)。女性自助旅行者的旅行經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項退結(1989)。西洋哲學辭典。臺北:華香園出版
黃小娟、王信文(2011)。綠色行銷與住宿意願之研究-以農村民宿再生為例。水保技術,4,199-207。黃彥翔、王克武、許宇中(2013)。 自行車道騎乘者遊憩動機、車道設施滿意度、遊憩體驗與休閒效益關係之研究。運動與遊憩研究,7(4),74-88。塩田正志、長谷政弘(1994)。觀光學(初版)。日本東京都:同文館出版株式會社。
楊永盛(2003)。遊客對宜蘭地區民宿評價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楊政樺、李佳如(2006)。以 Rasch 模式衡量 FIT 旅客進行海外旅遊之阻礙因素。2006 年中華觀光管理學會暨臺灣休閒遊憩學會聯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523-537,中華觀光管理學會暨臺灣休閒遊憩學會。
楊政樺、陳光華、李佳如(2007)。模式探討自助旅行者之海外旅遊阻礙感認知。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2(1),1-26。楊原芳(2004)。內在休閒動機、認真型休閒特性與最適體驗關係之研究:以高爾夫運動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楊家彥(2002)。危機也是轉機-淺論臺灣休閒農業的發展。台灣經濟研究月刊,25(1),81-85。
葉承欽、張宏生(2013)。台灣民宿業消費者認知與滿意度之研究。2013 年全國觀光休閒事業管理與發展論壇暨研討會,1-13,德霖技術學院。
葉陳錦(2005)。民宿旅客之消費行為探討以花蓮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縣。葉惠仁、呂季芳(2014)。顧客滿意度、服務品質及外在因素對消費者再宿意願之探討—以寶來地區觀光溫泉旅館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2(2),155-172。葉源鎰、王婷穎(2001)。高雄地區國際觀光旅館之關係品質與顧客再宿意願之相關性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4(4),77-101。葉龍泰、何虹穎、黎郁君、陳筱青、鄭富元(2010)。「城市民宿旅客之消費者行為探討」。稻江學報,5(1),114-129。
董孟修(2015)。自由行陸客民宿體驗之研究-以花蓮「好客民宿」為例。島嶼觀光研究,8(3),1-22。廖榮聰(2003)。民宿旅客投宿體驗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監察院(2013)。監察院 102 年度專案調查研究報告。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9月18日, 取自:http://www.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8%AA%BF%E6%9F%A5%E5%A0%B1%E5%91%8A/103/103000019%E8%A7%80%E5%85%89%E7%AB%B6%E7%88%AD%E5%8A%9B.pdf
褚麗絹、劉秀端、林經富(2007)。休閒民宿消費者之住宿動機與體驗關聯性研究。管理實務與理論研究,1(2),89-109。
劉秀端(2007)。休閒民宿消費者住宿動機、體驗、休閒利益與忠誠度關聯性之研究-以南投地區民宿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劉明盛、謝雯如、姚惠文、張玉芷、曾于庭、王薇雁(2012)。以精緻化Kano二維模式探討渡假飯店體驗行銷之研究-以墾丁福華渡假飯店為例。嘉南學報,38,249-263
劉明德、吳碧珠(2014)。建構住宿者期望之民宿意象。觀光休閒學報,20(2),205-240。
劉博文(2014)。以EKB模式探討民宿遊客消費行為-南投清境地區民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臺科技大學,臺中市。歐聖榮、姜惠娟(1997)。休閒農業民宿旅客特性與動機之研究。觀光研究學報,3(1),1-14。
歐聖榮、劉曉琪(2002)。民眾對園藝產業活動之動機與體驗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5(4),75-92。
潘正華(1994)。台灣農村地區發展休閒農業於農牧用地上興建民宿之法令可行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大學,臺北市。蔡佳燕(2007)。影響民宿遊客行為意向因素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臺中市。蔡侑霓(2008)。南投縣國姓鄉民宿旅客投宿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蔡依珊(2009)。民宿旅遊動機與意象對再宿意願影響之研究:以墾丁地區民宿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鄧之卿、陳麗貞、楊舒涵、蕭淑華(2003)。農村民宿市場及旅客特性之研究。農業推廣學報,20,81-101。鄭仲(2006)。大陸人民對台灣之旅遊意象與旅遊意願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鄭政宗、左如芝、龔聖雄(2005)。旅館服務與住客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台中永豐棧麗緻酒店為例,觀光新紀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1-41。
鄭健雄(2004)。民宿經營之道。農業經營管理會訊,27,6-9。鄭健雄、吳乾正(2004)。渡假民宿管理。台北:全華科技圖書。
鄭詩華(1992)。農村民宿之經營及管理。戶外遊憩研究,5(3/4),13-24。鄭麗萍(2008)。中國大陸人民來臺觀光之藍海策略(未出版碩士論文)。環球技術學院,雲林縣。
蕭登元、莊中銘(2014)。大陸旅客赴台自助旅行民宿接待之研究。中華管理評論國際學報,17(2),1-24。螞蜂窩(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01月10日。取自:http://www.mafengwo.cn/hotel/25340/。
螞蜂窩(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取自:http://www.mafengwo.cn/hotel/s.php?sKeyWord=%E8%8A%B1%E8%93%AE。
駱貞穎 (2002)。空間的流動與符號的消費—走向旅遊的社會(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戴旭如(1993)。台灣民宿農莊之規劃與經營管理-從嘉義農場之個案說起。台灣經濟,197(5),69-77。
薛景慈、 康桓甄、 何若絜(2008)。澎湖民宿消費者住宿決策因素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3(3),168-185。
謝佩珊、陳成業(2009)。體驗行銷策略模組、體驗價值、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劍湖山世界為例。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8(1),25-34。謝旻成(1998)。由德國民宿空間居住體驗探討台灣農村傳統三合院住宅發展民宿空間調整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臺北市。謝金燕(2003)。宗教觀光吸引力、滿意度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高雄佛光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韓選棠、顧志豪(1992)。休閒農業發展中民宿建築類型之選擇研究。農業工程學報,38(3),38-55。
羅惠斌(1995)。觀光遊憩區規劃與管理。臺北:固地文化。
嚴如鈺(2003)。民宿使用者消費型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攜程網(2016a)。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2月24日。取自:http://inn.ctrip.com/inn/hualien6954。
攜程網(2016b)。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01月10日。取自:http://inn.ctrip.com/inn/taitung3848。
龔筱媖(2007)。民宿特色與遊客住宿偏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臺北市。
Abbott, L. (1995). Quality and competi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40.
Adler, J. (1985). Youth on the road: Reflections on the history of tramp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2(3), 335-354.
Anastiasi, L. (1988). Psychological Testing(6th ed.). Macmillan Publishing, New York.
Arimond, G., & Elfessi, A. (2001). A clustering method for categorical data in tourism market segment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39(4), 391-397.
Backer, J. (1987). The role of the environment in marketing services: The consumer perspective, in J.A. Czepeil, C. A. Congram, and J. Shanahan (eds.), The Services Challenge: Integrating for Competitive Advantage, 79-84. Chicago, IL: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Baker, D. A., & Crompton, J. L. (2000). Quality,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3), 785-804.
Bhote, K. R. (1996). Beyo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customer loyalty: The key togreater profitability. NY: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Bitner, M. J. (1992). Services capes: The impact of physical surroundings on customers and employees. Journal 01 Marketing, 56(2), 57-71.
Bread, J. G., & Ragheb, M. G. (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rian, M., & Craig, J. (1990). The Psychology of Consumer Behavior.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Cai, L., & Hobson, P. (2004). Making hotel brands work in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10(3), 197-208.
Cohen, E. (1972). Towards a sociology of international tourism. Sociological Research, 39(1), 164-182.
Crompton, J. L. (1979). Motivations for pleasure vac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6(4), 408-424.
Daugherty, P. J., Stank, T. P., & Ellinger, A. E. (1998). Leveraging logistics/distribution capabilities: The effect of logistics service on market share.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 19, 335-351.
Dawson, C. P., & Brown, T. L. (1988). B&Bs: A matter of choic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9(1), 17-21.
Dick, A. S., & Basu, K. (1994). Customer loyalty: Toward an integrated conceptual framework.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2(2), 99-113. doi:10.1177/0092070394222001
Driver, B. L., & Toucher, R. C. (1970). 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 of planning. Element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12(1), 9-31.
Engle, J. E., Blackwell, R. D., &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Chicago: The Dryden Press.
Filiautrault, P., & Ritchie, J. R. B. (1980). Joint purchasing decisions: A comparison of influence structure in family and couple decision-making unit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7(2), 131-140.
Fodness, D., & Murray, B. (1997). Tourist information search.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3), 503-523.
Fornell, C., Johnson, M. D., Anderson, E. W. Cha, J. & Bryant ,B. E. (1996). The American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dex: Nature, purpose, and findings. Journal of Marketing, 60(4), 7-18.
Frederick, N. (2000). Loyalty: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in the new era of Internet marketing. NY: McGraw-Hill Company,Inc.
Gnoth, J. (1997). Tourism motivation and expectation formation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4(2) , 283-304.
Goossens, C. (2000). Tourism information and pleasure motivation.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7(2), 301-321.
Heskett, J. L., Sasser, W. E., Jr., & Hart, C. W. (1989) . Service breakthrough. NewYork: The Fress Press.
Holbrook, B. M., & Hirschman, E. C. (1982). Hedonic consumption: Emerging concepts, methods and proposi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46(2), 92-101.
Holbrook, M. B. (2000). The millennial consumer in the texts of our times: Experience and entertainment. Journal of Macro Marketing, 20(2), 178-192.
Jenkins, R. L. (1978). Family vacation decision-making.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16(4), 2-7.
Jones, T. O., & W. E. Sasser (1995). Why satisfied customers defec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73(6), 88-99.
Kim, J., & Mueller, C. W. (1978). Introduction to factor analysis: What it is and how to do it.Beverly Hills, CA: Sage.
Kotler, P., & Gary, A. (1999).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8th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Kozak, M.(2002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ourist motivations by nationality and destina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3(3), 221-232.
Kozak, M. (2002b). Destination benchmarking.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9(2), 497-519.
Loker-Murphy, L., & Pearce, P. L. (1995). Young budget travelers: Backpackers in Australia.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2(4), 819-843.
Manning, R. E. (1985). Diversity in a demorcracy:Expanding the recreation opportunity specturm. Leisure Science, 7(4), 377-399.
Parr, D. (1989). Free independent travelers. Unpublished Master of Applied Science Thesis, Lincoln College, University of Canterbury, New Zealand.
Pearce, P. L. (1990). Farm tourism in New Zealand: A social situation Analysi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7(3), 337-352.
Pine, B. J., Π & Gilmore, J. H.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Reichheld, F., & Sasser, W. E., Jr., (1990). Zero defections: Quality comes to servi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68(3), 105-111.
Ross, G. F. (1993). Destination evaluation and vacation preferences.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3), 477-489.
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1), 53-67.
Selnes, F. (1993).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 of product performance on brand reputation, Satisfaction and loyalty.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7 (9), 19-35.
Smith, W. A. (2003). Does B&B management agree with the basic ideas behind experience management strategy.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9(3), 233-247.
Snepenger, D., Meged, K., Snelling, M., & Worrall, K. (1990). In-formation search strategies by destination-naïve tourists.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9(1), 13-16.
Wang, K. C., Hsieh, A. T., & Huan, T. C. (2000). Critical service features in group package tour: An exploratory research. Tourism Management, 21(2), 177-189.
Wilensky, L., & Buttle, F. (1988). A 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hotel benefit bundles and choice trade off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ospitality Management, 7(1), 29-41.
Yamamoto, D., & Gill, A. (1999). The implementation of 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in tourism: Some guidelines. Tourism Management, 15(6), 110-115.
Yoon, Y., & Uysal, M. (2005). An examination of the effects of motivation and satisfaction on destination loyalty: A structural model. Tourism Management, 26(1), 45-56.
Zane, B. (1997). The B&B guest:A comprehensive view. The Cornell Hotel and Restaurant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38(4), 69-75.
Zeithaml, V. A., Berry, L. L., & Parasuraman, A., (1996). 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 Journal of Marketing, 60 (April), 31-46.
Zhang, G., Song, R., & Liu, D. (2010). Annual report China outbound tourism development 2009/2010 Beijing. China: Profil Ver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