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6 04: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賴沛臻
研究生(外文):Lai, Pei-Chen
論文名稱:地方文化農產包裝設計創作研究–以屏東縣崁頂鄉紅豆產品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ing and Creating the Packaging Design for 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 A case Study of Red Bean of Kanding, Pingtung
指導教授:吳彥霖吳彥霖引用關係薛淞林薛淞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u, Yen- LinHsueh, Sung-Ling
口試委員:蘇小夢
口試委員(外文):Su, Hsiao-Meng
口試日期:2016-06-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方設計學院
系所名稱: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其他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6
中文關鍵詞:視覺設計包裝設計地方農特產品牡丹鄉紅豆
外文關鍵詞:Visual DesignPackaging DesignLocal Agricultural ProductsMundan Red Be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3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紅豆是台灣重要的雜糧作物之一,為高屏地區重要之秋裹作栽培作物,近年來嘉南地區亦有栽培,因氣候與環境因素非常適合紅豆生長,進而利用稻田裡作種植,為高屏及嘉南地區重要特產之一。 隨著時代的進步,國內、外地方特色產業(OTOP)備受各國重視及矚目。趨勢的牽引,政府推動了「一鄉鎮一特色」(OTOP)的政策,如何創造出文化創意產業之價值亦是政府推動主要重點之一。50年代的農業社會裏,崁頂鄉民跟隨著毗鄰的腳步開始於稻田休耕的空檔期間嘗試栽種紅豆,意外發現土質的肥沃讓採收的紅豆個個飽滿不虛、鬆軟綿密。然而紅豆在市場銷售裡規模甚小,雖然成功種植出來,在價格上卻容易受到中盤商侷限及操控,進而壟斷鄉民的通路藉此壓低成本,使得鄉民辛苦的耕作換來不合理的利潤。
本研究針對屏東縣崁頂鄉之農產品「紅豆禮盒」作為研究創作的出發點,依據政府推動「一鄉鎮一特色」之概念研究與創作。試圖在創作過程中透過「商品行銷」的手法、「包裝設計」的元素與「品牌策略」、「創新」之概念加以整合,使其農產品兼具地方特色充分呈現文化創意產業的意象、振興地方經濟的發展,產生多元化行銷的方向。
「心之穀」是神醫作者李時珍對紅豆的暱稱,這美麗浪漫的暱稱對於青年男女來說充滿著相思的意味,而外表的紅色更令人心情愉悅,其效果兼具養生及療效的作用,是東方民族喜愛的食材之一,紅豆食品亦是年節喜慶時吉利的象徵。本研究企圖以相思之情與喜悅之心為創作發想,其包裝的代表性、完整的精緻度、美觀與實用性都是此次創作的動力主軸。將「商品+文化=產業價值」分成二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首先採用「文獻調查法」,蒐集歷年來消費者對紅豆的認知與喜愛的程度設為參考點延續發展、研究創作。第二階段進行「田野調查法」,分析市售中的包裝,擷取設計元素中的色彩、造型、圖像及包裝型式,採取其優、缺點進一步整合,歸納出包裝的「相同點」與「相異點」,充分運用紅色的喜悅結合創新的手法融入於包裝,創造具有象徵性的包裝。例如:年節伴手禮、結婚小禮品。
研究結果企圖以上述之結論,將鄉民們的努力藉由品牌形象的架構,讓具有代表性質的「心之穀」,在銷售通路中不再是規模小、價格被任意操控的農產品,藉此將農產品的價值隨著行銷的策略創造出屬於鄉民們的銷售平台,平衡鄉民們合理的利潤是此次創作預期的目標。
Red bean is an important crop in Taiwan, and a very important autumn planting grain in Pingtung area, it’s also planted in Chiayi area due to suitable climate and environment for the recent years, furthermore,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roduct planted in rice fields in Pingtung and Chiayi area.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the times, many countries take it very important and pay highly attention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products with local characteristics (OTOP). Drawn by the agricultural trend, the Government promotes "One Town One Product" (OTOP) policy, how to create the value of creative cultural industries is also one of the major focuses of the policies promoted by Government. In 1960s, following the step of nearby townships villagers, the villagers of Kanding township tried to plant and grow red bean in the rice field during the fallow period, unexpectedly, they found the fertile soil makes red beans round and soft. However, the sales of red beans is very few in the market, although the villagers grow the red bean successfully, the price of red bean tends to be limited and controlled by the wholesalers, and still more, the wholesalers monopolize sales channels of distribution of the red bean to lower their costs, so that making unreasonable profits to villagers although they work hard in their field.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 in research and creation of “One Town One Product” policy promoted by government, the study is based on the starting point for the creation and research, and is focusing on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red bean gift box” of Kanding, Pingtung. To enhance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with local features and fully present the image of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to vitalize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o develop multiple marketing strategy, we try to use the method of "commodity marketing", adopt and integrate the element of "package design" and concepts of "brand strategy" & "innov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Xinzhi Gu” (heart of crops) is the nickname of the red beans named by Shih-zhen Lee, the author of “The Divine Doctor”, the beautiful and romantic nickname is the same meaning of lovesickness for young men and women, and the red color of the appearance even makes people feel good and happy, it is effect for both health and efficacy, and is one of the favorite food ingredients of Oriental peoples, red beans food is also a symbol of lucky in New Year celebrations. The study is developed from combing missing emotion and joyful emotion for the creation, the typical package, perfectly refinement, beauty and practicality are the creative motivations. To divide "products + cultural = industrial value" into two phases. In the first phase, we adopt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view" to collect consumer’s cognitions and favors toward the red bean over the years, and extend the research and cre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results. In the second phase, we conduct the method of "Field Study” to analysis the packaging design of commercial products, choose the color, shape, image and packaging type from the design elements, and furthermore integrate & sort the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by indicating its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thus with combination of concept of joyful red and innovative techniques to create symbolic package designs like New Year souvenirs and wedding gifts.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search result of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s is to increase sales and avoid manipulation of the price of the typical agricultural product "Xinzhi Gu" by framing brand image through the villagers’ hard working, then take this opportunity to create the value of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comply with the marketing strategy, and achieve the expected target of balancing the reasonable profits for the villagers by forming a sales platform which belongs to the village peoples.
誌 謝 Ⅰ
中文摘要 Ⅱ
英文摘要 Ⅲ
目 錄 Ⅴ
表 目 錄 Ⅷ
圖 目 錄 Ⅸ
一、緒論 1
1.1設計創作之研究背景 1
1.2設計創作之研究動機 1
1.3設計創作之研究目的 2
1.3.1.2
1.3.2.2
1.3.3.2
1.4設計創作之研究方法與步驟 2
1.4.1文獻探討法 3
1.4.1.1資料蒐集 3
1.4.1.2文獻分析 3
1.4.2田野調查法 3
1.4.2.1實地探訪 3
1.4.2.2資料蒐集 3
1.5設計創作流程圖 4
1.6設計創作之研究範圍與限制 5
1.6.1地方特色 5
1.6.2包裝形式 5
1.6.3色彩搭配 5
1.6.4色彩意涵 5
二、文獻探討 6
2.1崁頂鄉之現況分析 6
2.1.1崁頂鄉的沿革概說 6
2.1.2崁頂鄉的地理環境 7
2.1.2.1地理位置 7
2.1.2.2毗鄰 7
2.1.2.3地質土壤 8
2.1.2.4氣候 8
2.1.3崁頂鄉的產業發展 9
2.1.4崁頂鄉的交通運輸 10
2.1.5崁頂鄉的紅豆概說 10
2.1.6崁頂鄉之田野調查 10
2.1.6.1田野調查之過程與經歷 10
2.1.6.2田野調查之收割過程與器具 13
2.2包裝設計分析概況 (一) 16
2.2.1台灣伴手禮排行榜 16
2.3包裝設計分析概況 (二) 20
2.3.1台灣OTOP產品設計獎 20
2.4小結 28
三、文化創意產業與包裝設計探討 30
3.1文化創意產業 30
3.1.1文化創意產業的定義 32
3.2文化與設計 34
3.3地方特色 35
3.4伴手禮的定義 36
3.5五感體驗的概念 37
3.6包裝設計 38
3.6.1包裝 38
3.6.2包裝設計之基本定義 38
3.6.3包裝設計之基本要素 39
3.6.4包裝設計之視覺要素 39
3.6.5包裝設計之意象 40
3.7品牌形象 41
3.8小結 41
四、創作流程與步驟 42
4.1視覺形象規劃之概念 42
4.2品牌識別設計 42
4.2.1傳統文化 43
4.2.2樸拙與親切 43
4.2.3溫暖與活力 43
4.3品牌命名與背景由來 43
4.3.1品牌的命名 44
4.3.2品牌的定位 44
4.3.3品牌的遠景 44
4.3.4品牌的特質 44
4.4創作規劃與執行 46
4.4.1品牌商標設計之過程 46
4.4.2品牌商標設計之分析 48
4.4.2.1品牌商標設計之造型 48
4.4.2.2品牌商標設計之色彩 48
4.5包裝設計 48
4.6伴手禮盒包裝設計結構發展 49
4.6.1伴手禮盒包裝設計結構草圖發展 49
4.6.1.1包裝設計造型結構草圖發展(一) 49
4.6.1.2包裝設計造型結構草圖發展(二) 50
4.6.1.3包裝設計造型結構草圖發展(三) 51
4.6.1.4包裝設計造型結構草圖發展(四) 52
4.6.1.5包裝設計造型結構草圖發展(定稿) 53
4.7伴手禮盒包裝設計結構示意圖(一) 54
4.7.1單品包裝設計結構圖 54
4.7.2單品包裝設計結構分析 57
4.7.2.1造型 57
4.7.2.2色彩 58
4.7.2.3材質 58
4.7.2.4預期效應 58
4.8伴手禮盒包裝設計結構示意圖(二) 59
4.8.1組合式包裝設計結構圖 59
4.8.2組合式包裝設計結構分析 61
4.8.2.1造型 61
4.8.2.2色彩 63
4.8.2.3材質 63
4.8.2.4預期效應 63
4.9傳統農業包裝盒之圖案設計 64
4.9.1傳統農業基本特徵之圖片意象概況 64
4.9.2傳統農業基本特徵之圖片完稿意象 65
4.9.3傳統農業包裝盒之圖案設計 66
4.9.4傳統農業包裝盒之圖案設計解析 67
4.10傳統採收紅豆基本特徵之圖片意象 68
4.10.1傳統採收紅豆包裝盒之圖案設計 70
4.10.2傳統採收紅豆包裝盒之圖案解析 71
4.11婚禮小物 72
4.11.1婚禮小物包裝設計結構定稿 72
4.11.2婚禮小物包裝設計結構圖 72
4.11.3婚禮小物包裝設計結構分析 75
4.11.3.1造型 75
4.11.3.2色彩 76
4.11.3.3材質 76
4.11.3.4預期效應 76
五、結論與建議 77
5.1研究結論 77
5.2案例分析結論 78
5.3後續研究與建議 78
六、參考文獻 80
中文部分 80
英文部分 81
網頁部分 81

中文部份:(依作者姓氏筆劃多寡排列)
王嘉驥(2004),〈創意的絕對價值V.S產品的相對價值-視覺藝術創作與產業的結盟〉,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編) ,《文化創意產業實務全書》,台北市:商周出版:城邦文化發行,p.273-277。
王炳南(1994),《商品包裝設計》,台北市:藝風堂出版社,p.12。
朱如幸 ( 2002 ),《地方特產包裝設計對品牌形象之影響》,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p.10。
朱陳春田(1996),《包裝設計》,台北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p.12。
何明泉、蔡子瑋(1995),《產品意象語言研究-以本土性意象為例》,成功大學學報第三十卷,p.99-113。
李河(1998),《文化是一個故事-畫說哲學》,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p.9-11。
李麗華(2004),《新東陽創意包裝產品設計》,設計,6月號,p.12-13。
吳振榮(2012),《台灣節氣意象伴手禮概念包裝設計創作》,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p.11-13。
吳振榮(2012),《台灣節氣意象伴手禮概念包裝設計創作》,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p.19。
吳振榮(2012),《台灣節氣意象伴手禮概念包裝設計創作》,國立台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p.29。
林榮泰(2005),〈文化創意˙設計加值〉,《藝術欣賞》,7月號,p.6,台北市:台灣藝術大學。
林幸蓉(2000),《傳統及本土設計資源之應用》,台灣工藝季刊第二期。
官政能(1994),《企業產品的文化理念》,〈產品設計與包裝雜誌,第55 期〉,p.46-55。
周澄瑋(2005),《文化創意產業之包裝設計形象塑造》,銘傳大學設計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p.22-23。
周慈菁(2009),《uni咖啡品牌形象建立之視覺設計與應用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p.20。
周素娥(1999),《包裝設計管理》,技術與材料,包裝工業雜誌社,p. 16-19。
耿鳳英(2005),《文化品牌與地方風格之建立:以日本吉普立美術館為例》,博物館學季刊,第19卷,第4期,p.23-31。
許杏蓉(1996),《探討包裝範圍》,台灣美術,第8卷,第3期,p.41-47。
許杏蓉(2003),《現代商業包裝學》,台北市:視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19-22。
許毓容(2005),《主題式意象轉化於文化商品造形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p.16。
馮久玲(2002),《文化是好生意》,台北市:城邦文化發行,p.185。
賀預惠(2011),《台灣文創的新亮點》,台灣工藝季刊,p.26-31。
張光民(2008),《DESIGN設計》,台北市:台灣創意設計中心,第140期,p.27。
楊仲民(2009),《以創新手法詮釋伴手禮包裝設計—以淡水地區特產包裝為例》,私立銘傳大學設計創作研究所碩士論文,p.14。
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博士論文,p.40。
楊敏芝、辛晚教(2001),〈文化產業與都市發展互動意涵〉,《亞太四域發展論壇論文集》,台北市: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p.71-81。
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第140期,p.135-136,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龍冬陽(1982),《商業包裝設計》,台北市:檸檬黃文化事業公司,p.56-58。
龍冬陽(2006),《視覺傳達藝術卷:形象包裝-台灣藝術經典大系》,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p.12。
潘江東(2009),〈台灣伴手禮的習俗及未來發展〉,《中華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第15卷,第4期,p.4-10。
陳其南 ( 2001 ),〈文化政策研究的發展〉,《典藏今藝術》,第102期,p.104,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
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市: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p.156。
陳威羽 ( 2002 ),《產品意象統合策略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p.18。
陳佩君(2005),《地方文化商品之參與式研究創思研究-以草屯的稻草商品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p.18。
陳美瑜(2003),《航空公司品牌定位研究-以台灣飛往美洲航線與歐洲航線之FIT旅客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碩士論文,p.5。
顏惠芸、林榮泰 (2012),〈從文創產業的感質商品到商業模式的設計加值〉,《藝術學報》,91:p.127-152
鄧成連(1992),《現代商品包裝設計》,台北市:新形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p.34。
蘇明如(2004),《解構文化產業》,高雄市:春輝出版社,p.26。
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即包裝中心(1974),《包裝技術大全的13輯-包裝圖案設計》,中華民國工業設計即包裝中心,台北市。
英文部份:
Davis, S .(1995),A Vision for the Year 2000: Brand Asset Manag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12(4), p.65-82.
Garnham, N. (1979),Contribution to a political economy of mass communication, Media Culture and Society , p.123-146.
Joan, Ockman. (1993),Architecture Culture 1943-1968: A Documentary Anthology.New York:Rizzoli.
Rettie Ruth & Carol Brewer(2000),The verbal and visual components of package design, the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Vol.9, p.56-70.
Schmitt, B.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15(1-3), p 53-67.
網頁部份: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6%87%E5%8C%96#.E5.AE.9A.E7.BE.A9
維基百科:內政部臺灣行政區域圖-屏東縣崁頂鄉。
崁頂鄉行政區劃圖:http://www.pthg.gov.tw/TownKto/Default.aspx。
崁頂鄉位置圖: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5%B4%81%E9%A0%82%E9%84%89
OTOP台灣地方特色網:https://www.otop.tw/。
台灣伴手禮排行榜top20:
http://www.6pe8.com/%E5%8F%B0%E7%81%A3%E4%BC%B4%E6%89%8B
%E7%A6%AE%E6%8E%92%E8%A1%8C%E6%A6%9Ctop20.html。
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
行政院文建會「挑戰 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取自網頁:http://cca.gov.tw,瀏覽日期2015.10.05。
行政院文建會「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取自網頁:http://cca.gov.tw,瀏覽日期2015.10.12。
文化創意產業推動組織(2003),文化創意產業專屬網站:
http://www.cci.org.tw/portal/plan/what.asp,流覽日期2015.10.27。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