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書籍】
黃孟嬌(譯)(2008)。敘事治療的工作地圖(原作者:Michael, W.)。台北:張老師。
易之新(譯)(2000)。敘事治療-解構並重寫生命的故事(原作者:Jill.F., & Gene.C.)。台北:張老師。
何善欣(譯)(2009)。亞斯伯格症(原作者:Attwood, T.)。台北:健行。
宋馨蓉(譯)(2009)。零極限-創造健康、平靜與財富的夏威夷療法(原作者:Vitale, J., & Len, I. H.)。台北:方智。
李開敏、林方皓、張玉仕、葛書倫(譯)(1995)。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三版)(原作者:Worden, J. W.)。新北:心理。
周國平(2009)。安靜的位置。北京:北京理工大學。
林仁和(2002)。社會心理學。新北:揚智。
南玉祥(譯)(2013)。夢的解析(原作者:Sigmund,F.)。台北:海鴿。
洪慧芳(譯)(2013)。脆弱的力量(原作者:Brown, B.)。台北:馬可孛羅。
張文哲、洪光遠、邱發忠、蘇文賢(譯)(2012)。普通心理學(原作者:Zimbardo, P. G., Johnson, R. L., & McCann, V.)。台北:學富。
許添盛(2008)。你可以喊暫停。新北:賽斯。
華姿(2008)。在愛中行走:德蕾莎修女傳。新北:上游。
隋芃(譯)(2013)。死過一次才學會愛(原作者:Moorjani, A.)。台北:大雁。
葉朗(1996)。現代美學體系。台北:書林。
葉新雲(1999)。尼采作品選讀。台北:誠品。
董曉黎(譯)(2008)。植物帝國:七大經濟綠寶石與世界權力史(原作者:Musgrave, T. & Musgrave, W)。台北:序曲。
方治華等(譯)(2008)。擁抱你的內在小孩(原作者:Thomas ,O. Trove, M. D, &Gitte, D. T.)。台北:自由。
劉滌昭(譯)(2011)。內在小孩(原作者:Vitale, J., & Len, I. H.)。台北:方智。
潘吉星(1994)。中國造紙史話。新北:臺灣商務。
鍾思嘉(2010)。情緒管理。新北:心理。
蘇克(譯)(1990)。尋求靈魂的現代人(原作者:Jung, C. G.)。台北:遠流。
沈文玉(譯)(2008)。情緒藝術:喚醒內在力量,與和諧共舞(原作者:Capacchione, L)。台北:生命潛能。
陸洛、高旭繁(2012)。心理學。台北:紅葉。
李俊毅(譯)(2004)。割腕的誘惑(原作者:Steven,L.K.)。台北:心靈工坊。
【學術期刊】
沈清松(1993)。從現代到後現代。台北哲學雜誌社,4,4-25。吳恭瑞(2008)。藝術的創造力初探。書畫藝術學刊,4,175-202。【網路資料】
陳長益(2015)。內在語言。取自:
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696/
國家教育研究院(2015)。艾瑞克森人格發展論。取自:
http://pedia.cloud.edu.tw/Entry/Detail/?title=%E8%89%BE%E7%91%9E%E5%85%8B%E6%A3%AE(E._Erikson)%E4%BA%BA%E6%A0%BC%E7%99%BC%E5%B1%95%E8%AB%96&search=%E6%95%99%E8%82%B2
自由時報(2015)。網路霸凌殺人藝人楊又穎輕生。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874162
台灣藝術治療協會(2016)。什麼是藝術治療。取自:
http://www.arttherapy.org.tw/arttherapy/post/post/data/arttherapy/tw/what_is_art_therapy/
生活文摘(2016)。佛說看清一個人何必揭穿他。取自:
http://www.ilife99.com/?p=18534
蘇湘婷(2016)。發現內在小孩。取自:
http://www.reangel.com/05-Read.php?LI=8
曾啟雄(2016)。黑與白。取自:
http://market.cloud.edu.tw/content/senior/art/nt js/html/westl/page6.htm
陳東元(2016)。水彩紙的歷史。取自:
http://www.taiwanartist.tw/watercolor.material/paper01.htm
自然療癒花園(2016)。敘事治療。取自:
http://everything4luv.pixnet.net/blog/post/28920512-%E6%95%98%E4%BA%8B%E6%B2%BB%E7%99%82-(narrative-therapy)
周志建(2016)。敘事治療與現實治療之比較。取自:
http://blog.xuite.net/joe.chou/twblog/116197289-%E6%95%98%E4%BA%8B%E6%B2%BB%E7%99%82%E8%88%87%E7%8F%BE%E5%AF%A6%E6%B2%BB%E7%99%82%E4%B9%8B%E6%AF%94%E8%BC%83
MBA智庫百科(2016)。弗洛伊德的人格結構理論概述。取自:
http://wiki.mbalib.com/zh-tw/%E5%BC%97%E6%B4%9B%E4%BC%8A%E5%BE%B7%E7%9A%84%E4%BA%BA%E6%A0%BC%E7%BB%93%E6%9E%84%E7%90%86%E8%AE%BA
百度百科(2015)。表徵。取自: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baike.baidu.com/view/645814.htm&prev=search
維基百科(2015)。水彩紙。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B4%E5%BD%A9%E7%B4%99
維基百科(2015)。代針筆。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B%A3%E9%87%9D%E7%AD%86
維基百科(2016)。紙。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A%B8
維基百科(2016)。圖像。取自:
https://translate.google.com.tw/translate?hl=zh-TW&sl=zh-CN&u=https://zh.wikipedia.org/zh-tw/%25E5%259B%25BE%25E5%2583%258F&prev=search
維基百科(2016)。語言。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AA%9E%E8%A8%80
維基百科(2016)。後現代主義。取自: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0%8E%E7%8E%B0%E4%BB%A3%E4%B8%BB%E4%B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