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4)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07: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江榜貴
研究生(外文):Chiang, Pang-Kuei
論文名稱:國中學生家庭狀況與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atus and Internet Use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蔡存孝蔡存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ay, Tswn-Syau
口試委員:蔡存孝楊志強邱國欽
口試委員(外文):Tsay, Tswn-SyauYang, Chih-ChiangChiou, Kuo-Ching
口試日期:2016-06-24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亞洲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7
中文關鍵詞:國中學生家庭狀況網路使用行為
外文關鍵詞: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Family StatusInternet Use Behavi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1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學生家庭狀況與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現況,透過國中學生的個人背景與家庭背景對網路使用行為進行探究,以瞭解各變項之相關性。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國中學生家庭狀況與網際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一百零四學年度在苗栗縣某國中就學的七、八、九年級全體學生,共得有效問卷 280 份。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等方法進行資料分析,獲得以下主要結果:1.國中學生的網路年資以四~五年為最多,八成以上擁有智慧型手機,九成以上的家裡擁有上網設備,九成五以上在自己家裡上網。2.上網時段大多數在放假日,每週上網時數以 2~5 小時為最多數,六成以上的學生每天上網。3.上網的主要動機目的有七成三是為了休閒、無聊,網路活動的類型排名第一的是「上網路社群」。4.不同性別的國中學生,在「上網時段」、「每週上網頻率」、「網路使用設備」、「上網動機目的」、「網路活動類型」上有顯著差異。5.不同年級,在「每週上網時數」、「每週上網頻率」、「網路使用設備」上有顯著差異。6.不同網路年資,在「上網時段」、「每週上網時數」、「每週上網頻率」、「網路使用設備」、「網路活動類型」上有顯著差異。7.家長上網頻率不同的國中學生,在「每週上網時數」、「每週上網頻率」、「網路使用設備」、「上網動機目的」上有顯著差異。8.家長網路管教態度不同,在「上網時段」、「每週上網時數」、「每週上網頻率」、「網路使用設備」上有顯著差異。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各項具體建議。
This study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amily statu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behavior of using internet. By doing the research on these students and their family background as well as their internet use behavior, the correlation among a number of variables can be clarified.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method was used in this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status and internet use behavior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questionnaire was adopted as a research tool to collect data. The subjects were students studying in one of the junior high schools in Miaoli County. All of the students in the school were included and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in the school year of 2015. The usable number of responses was 280. Then,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through statistical methods such a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hi-square tes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Most of the junior high students had four or five years of internet experience; out of these students, more than 80% possessed smart phones and more than 90% had internet facility at home. More than 95% used the internet at their homes.
2. Most of them got on the internet on holidays and the average time they spent on the internet was 2~5 hours per week. More than 60% of the students surfed the internet every day.
3. 73% of the students used the internet in order for recreation. The online activity ranked first was the access to the internet communities.
4.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rfing time, the frequency of weekly internet use, internet facility, reasons of internet use, and online activities.
5. The students of various grad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rfing hours per week, the frequency of weekly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 facility.
6. Students with various internet experienc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rfing time, surfing hours per week, the frequency of weekly internet use, internet facility, and online activities.
7. Students whose parents had various frequency of internet us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fing hours per week, the frequency of weekly internet use, internet facility and reasons of internet use.
8. Students whose parents had various attitudes toward internet use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urfing time, surfing hours per week, the frequency of weekly internet use, and internet facilit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offered.
目 錄
頁次
摘 要 I
ABSTRACT II
目 錄 IV
表 目 錄 VI
圖 目 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6
第三節 研究問題 7
第四節 名詞釋義 8
第二章 文獻回顧 9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 9
第二節 家庭背景變項 14
第三節 網路使用行為及其研究現況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9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1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1
第五節 研究程序 45
第六節 資料分析 4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49
第一節 學生個人背景與家庭背景之描述分析 49
第二節 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描述分析 56
第三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上之相關性分析 63
第四節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的學生在網路使用行為上之相關性分析 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6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1
參考文獻 118
附錄 124
問卷 124


表 目 錄
頁次
表 2-3-1 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整理 27
表 4-1-1 學生個人背景資料分析表 51
表 4-1-2 學生家庭背景資料分析表 54
表 4-2-1 學生上網地點現況分析表 56
表 4-2-2 學生上網時段現況分析表 57
表 4-2-3 學生每週上網時數現況分析表 58
表 4-2-4 學生每週上網頻率現況分析表 59
表 4-2-5 學生網路使用設備現況分析表 60
表 4-2-6 學生上網動機目的現況分析表 61
表 4-2-7 學生網路活動類型現況分析表 62
表 4-3-1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網路使用行為相關性顯著之分析總表 63
表 4-3-2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上網地點分析表 64
表 4-3-3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上網時段分析表 66
表 4-3-4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每週上網時數分析表 69
表 4-3-5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每週上網頻率分析表 72
表 4-3-6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網路使用設備分析表 75
表 4-3-7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上網動機目的分析表 78
表 4-3-8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對網路活動類型分析表 81
表 4-4-1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網路使用行為相關性顯著之分析總表 82
表 4-4-2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上網地點分析表 83
表 4-4-3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上網時段分析表 86
表 4-4-4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每週上網時數分析表 90
表 4-4-5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每週上網頻率分析表 93
表 4-4-6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網路使用設備分析表 97
表 4-4-7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上網動機目的分析表 100
表 4-4-8 不同家庭背景變項對網路活動類型分析表 104


圖 目 錄
頁次
圖 1-1-1 全國地區上網率及人數推估 2
圖 1-1-2 不同年齡民眾電腦及網路使用狀況 3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30


A.中文
a.期刊文章:
吳立偉、王崇昱、江欣茹。(2014)。你今天Facebook了嗎?影響社群媒體持續使用意圖之探索。「東海管理評論」,第十六卷第一期:35-72。
呂振祺、涂國守、蔡英德。(2005)。國中生的網路使用行為對網路素養、學習自我效能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國中生為例。「數學與科學教育E-Journal電子學刊」,第二期:23-32。
湯燕如、楊崇宏、林建宏、蔡賢亮、周照偉。(2012)。偏鄉地區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第三期:245-268。
黃連興、許毓華、許天維。(2014)。影響學生學業成就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相關研究──以桃園縣一所國小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數理科技類」,第二十八卷第一期:1-22。
b.專書: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林惠玲、陳正倉。(2014)。基礎統計學-觀念與應用。台北市:雙葉書廊。
楊世瑩。(2014)。SPSS 22 統計分析嚴選教材。台北市:碁峰資訊。
c.未出版之論文:
王文玲。(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吳昱蒨。(2010)。「桃竹苗地區國小藝術才能資優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生活適應及學習適應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啟豪。(2013)。「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雅惠。(2012)。「從沉浸理論探究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生的網路使用行為」。明道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沈惠萍。(2010)。「高雄市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沈聖傑。(2009)。「高雄縣市國小學生網路使用參與動機及休閒效益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
周柏宏。(2011)。「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家庭及個人因素之研究」。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林英輝。(2013)。「新北市國立板橋高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健康體適能之關係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林祐瑩。(2011)。「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亞洲大學光電與通訊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偉傑。(2008)。「馬祖地區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胡瑞原。(2006)。「高中女生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嘉芳。(2009)。「國小高年級學生的親子關係、網路使用行為與學業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院教學專業發展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佩庭。(2008)。「臺東縣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動機與網路成癮之調查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教育科技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佩珮。(2011)。「台南市國民中學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網路素養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教學碩士論文。
陳怡君。(2011)。「臺北市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網路沈迷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在職碩士班論文。
陳國文。(2007)。「高中學生族群網路使用行為、成癮及戒減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陳榮財。(2006)。「國中學生網路素養與網路態度相關之研究-以苗栗縣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工業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瀚。(2011)。「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之研究-以屏東鄉村地區國中生為例」。美和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麗娟。(2008)。「高中職學生網路使用動機、使用行為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宜蘭縣為例」。佛光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湯燕如。(2011)。「國中生人格特質與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士珍。(2010)。「人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同儕關係與網路霸凌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
黃玉蘋。(2003)。「國中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關係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班。
楊易蕙。(2005)。「國小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人際關係、自我概念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劉娩寧。(2012)。「基隆市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家庭人際互動態度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劉雁婷。(2010)。「國小學童之網路使用行為、父母管教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高雄市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雅文。(2010)。「國小高年級學生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學業成就之研究」。中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政宇。(2009)。「高中數理資優生網路使用行為調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蔡佩純。(2008)。「台北地區高中生身體意象與網際網路使用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綺兒。(2002)。「影響台北市國小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戴奇華。(2010)。「使用虛擬社群青少年人格特質、網路使用行為、生命態度與網路成癮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資訊科學系碩士論文。
戴紋妤。(2011)。「青少年網路使用行為與休閒效益之探討-以嘉義市高中職學生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學生事務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薛世杰。(2002)。「國中男、女生的網路遊戲使用時間與使用動機、自我效能、人格特質、學業成就、人際關係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佩育。(2009)。「國小高年級學童網路使用行為與自我概念、人際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簡曉柔。(2014)。「國中生網路使用行為與資訊能力之相關研究」。康寧大學數位應用學系碩士論文。
d.網上資料: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4a)。「2014 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TWNIC網路使用調查網站。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20 日,自http://www.twnic.net.tw/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14b)。「2014 台灣無線網路使用狀況調查報告」。TWNIC網路使用調查網站。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2 日,自http://www.twnic.net.tw/
吳翠珍。(2008)。「2008 全國青少年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台北:富邦文教基金會。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18 日,自http://www.fubonedu.org.tw/
吳翠珍。(2009)。「2009 年全國兒童媒體使用行為調查報告」。台北:富邦文教基金會。擷取於 2015 年 7 月 22 日,自http://www.fubonedu.org.tw/
柯慧貞。(2014)。「103 年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2 日,自http://www.edu.tw/
柯慧貞。(2015)。「104 年學生網路使用情形調查報告」。擷取於 2016 年 3 月 12 日,自http://ws.moe.edu.tw/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015)。「家長憂心家庭網路成癮現象」。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24 日,自http://twgrassroots.org/
國家發展委員會。(2014)。「103 年個人/家戶數位機會調查報告」。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4 日,自http://www.ndc.gov.tw/
教育部。(2011)。「國民教育法」。擷取於 2015 年 10 月 4 日,自http://edu.law.moe.gov.tw/
創市際市場研究顧問股份有限公司。(2012)。「2012 年 03 月上網行為篇」。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19 日,自http://www.insightxplorer.com/
黃葳威。(2011)。「2011 台灣網路社群親子參與調查報告」。「關懷白絲帶,心懷e世代」記者會。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17 日,自http://www.twmf.org.tw/
黃葳威。(2013)。「2013 台灣青少兒網路使用與價值觀調查報告」。「關懷白絲帶,心懷e世代」記者會。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17 日,自http://www.twmf.org.tw/
資策會FIND。(2014)。「2014 年我國家庭寬頻現況與需求調查-家戶篇」。擷取於 2015 年 8 月 5 日,自http://www.find.org.tw/
B.英文
a. For Internet article
Anthony Crupi. (2015). Televisions Are No Longer the Screen of Choice for Kids. Retrieved August 2, 2015, from http://adage.com/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