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4年起有兩年半的時間、筆者多次連結台日之間從農者、進行直接交流、意見交換、以及經驗分享。並在此契機下進行農事體驗活動的企劃及推動。 在彼此互相學習及經驗交換的過程中、我深深感受到建立由生產者向消費者傳達「食物的安心安全性」機制的重要性。交流之間、每個人都對自己現在面臨的問題有更清晰的掌握、也發現各自的新課題。在這樣的過程中、為嘗試解決問題、筆者多次為鯉魚潭村無毒米栽種農家進行活動企劃。 筆者過去長年在日本從事專案行銷工作、正好派上用場。筆者以該為對象進行行銷活動設計、在台灣與栽種無毒米的農家並肩挑戰。共同活動之初、為了擴大無毒米的販售通路、我們原本希望能夠經營一產地直賣所。但在赴日本考察直賣所情形、並且掌握可一同參與的生產者們之現況後、我們感覺現階段此方式的營運有困難且並不經濟。因此我們改以進行食農教育活動、讓消費者能夠直接感受農產品及生產區域的安心安全性、進而提高無毒米農家知名度的方式來進行推廣。由於當地為初次進行這一類的推廣活動、因此有必要建構可以做為今後基軸的農食育活動實踐模型。 本論中將詳述筆者如何不斷與農家反覆討論並實際進行活動、以建構可長遠運作之農食育活動實踐模型。針對今後之發展、就台灣的行銷活動之基礎設計、筆者亦將提出在與面臨各自困難的地方居民共同活動時的發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