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籍
一.原典古籍部分
壹.台灣地區出版
1.《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李學勤 主編,台灣古籍
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
2.《周易正義》,王弼 韓康伯 唐‧孔穎達 疏 (十三經版注疏本)初版
國立編譯館 新豐出版公司 2001年
3.《周易正義》,魏‧王弼 注,李學勤 主編,台灣古籍出版,2002年
4.《春秋左傳舊著疏證》,劉文淇 撰,中文出版社1971年
5.《春秋三傳比義》,傅隸樸 撰,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6.《漢書》,漢‧蘭台令 班固 著,武英殿版 新陸書局
7.《漢書》,班固 撰 顏師古 注,鼎文書局
8.《說文解字》,漢‧許慎 著,華世出版社 民國71年
9.《史記》,司馬遷 著,文馨出版社 民國64年
10.《新校後漢書》,宋‧范曄 撰,世界書局 民國62年
11.《三國志》,晉‧陳壽 撰,鼎文書局
12.《文心雕龍》,劉勰 著 王久烈 等注譯,弘道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65年
13.《周易集解纂疏》,唐‧李鼎祚 集解.李道平 纂疏廣文書局 民國68年
14.《宋書》,梁‧沈約 等撰,鼎文書局 民國64年
15.《漢上易傳》,宋‧朱震 撰,廣文書局印行 民國63年
16.《易程傳》,宋‧程頤 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7.《周易本義》,宋‧朱熹 撰,田中慶太郎 校訂,華聯出版社印行
民國67年
18.《朱子語類》,宋.黎靖德 編 四部善本新刊,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宋單疏本尚書正義》,楊家駱 主編,鼎文書局 民國61年
20.《論語注疏及補正》,楊家駱 主編,世界書局 民國79年
21.《新校本明史並附編六種》,楊家駱 主編,鼎文書局
22.《新校本遼史並附遼使源流考》,楊家駱 主編,鼎文書局
23.《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楊加駱 主編,鼎文書局
24.《新校本舊五代史並附編三種》,楊加駱 主編,鼎文書局
25.《來注易經圖解》,明‧來知德 著,武陵出版社 民國76年
26.《清史稿校註》,國史館 校註,台灣商務印書館
貳.大陸地區出版
1.《春秋左傳新注》,趙生群 著,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
2.《尚書正義》,唐‧孔穎達 等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3.《韓詩外傳箋疏》,屈守元箋疏,巴蜀書社
二.當代著作部分
壹.台灣地區學者
1.王忠林 注譯,《荀子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朱永嘉、蕭木 注譯,《呂氏春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4年
3.李宗侗.夏德儀 等校註,《資治通鑑今註》,台灣商務印書館
4.吳 怡 注譯,《老子解義》,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5.南懷瑾‧徐芹庭 註譯《周易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6.南懷瑾 著,《論語別材》,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2001年
7.陶梅生 注譯,《晏子春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8.陶梅生 注譯,《呂氏春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7年
9.姜義華 注譯,《禮記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
10.郭建勳 注譯,《易經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91年
11.陳鼓應‧趙建偉著《周易注譯與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12.湯孝純 注譯,《管子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7年
13.謝冰瑩 等編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民國62年
14.王新華 著,《周易繫辭傳研究》,文津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15.王敏政 編著,《讀史記‧學處事》,星光出版社 民國74年
16.李易儒 講解,《易經之道,》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李周龍 著,《易學窺餘》,文津出版社 民國80年
18.林義正 著,《孔子學說探微》,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76年
19.林顯庭 著,《文心雕龍的哲學與美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5年
20.范耕研 著,《周易詁辭》,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7年出版
21.徐芹庭 著,《易經詳解》,普賢王印刷有限公司 民國83年
22.蔡仁厚 著,《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學生書局 1989年
23.蔡仁厚 著,《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文津出版社 1999年
24.蔡仁厚 著,《儒學的常與變》,東大出版社 1980年
25.黃慶萱 著,《周易縱橫談》,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4年
26.曾春海 著,《儒家哲學論集》文津出版社 民國78年
27.張德文 著,《先秦儒家思想三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85年
28.程兆熊 著,《儒家思想-性情之教》,明文書局 民國75年
29.謝仲明 著,《儒學與現代世界》,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80年
30.傅佩榮 著,《儒家哲學新論》,業強出版社 1993年
31.熊禮匯 注譯,《淮南子》,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
32.顧寶田 注譯,《穀梁傳》,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3.鄭力為 著,《儒家方向與人的尊嚴》,文津出版社 民國76年
34.蘇新鋈 著,《先秦儒學論集》,文津出版社 民國81年
35.歐崇敬 著,《中國的知識論史觀》,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
(依姓氏筆畫排列)
貳.大陸地區學者
1.王志躍 著,《先秦儒學史概論》,文津出版社 民國83年
2.杜維明 著,《儒家思想》,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
3.吳 光 著,《儒家哲學片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2年
4.吳龍輝 著,《原始儒家考述》,文津出版社 民國84年
5.胡樸安 著,《周易古史觀》,明文書局 78年
6.徐子宏 譯注,《周易》,地球出版社 民國83年
7.孫星衍 撰,《尚書今古文注疏》,文津出版社 民國76年
8.錢 遜 著,《先秦儒學》,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4年
(依姓氏筆畫排列)
二.參考期刊論文
(1)台灣地區
1.左慧萱,〈《周易‧繫辭》修養論〉,東華大學 中文系 碩士論文民國102年1月
2.沈士勛,〈當代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考察:以基源問題研究法為中心〉,南華
大學哲學系 碩士論文 民國97年6月
3.林建邦,〈荀子理想人格類型的三種境界及其意義-以士、君子、聖人為論述
中心〉,政治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94年6月
4.林智偉,〈《易‧繫辭》憂患九卦的理解與解釋〉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99年6月
5.林佳瑜,〈《郭店儒簡》的君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99年6月
6.林葉連,〈《詩經》中「君子」的事例及言行特質〉, 興大中文學報,第十九期(2006 / 06 / 01)P97 - 119
7.杜保瑞,〈《易傳》中的哲學基本問題〉,《中華易學》,第20卷 1999.7
8.李杜,〈天人合一論〉《新亞學術集刊》,第17期,2001.7
9.李朝木,〈《易經》憂患意識之研究-以憂患九卦之詮釋為中心〉,南華大學
哲學與生命教育系 碩士論文 民國100年12月
10.李光泰,許宗興,〈中庸天人合德思想探究〉,《東南學報》第20期 1997.211.林盈全,〈美學形式與內容之關係:以攝影為例〉,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民國104年6月
12.施坤利,〈孔子迄荀子「賢者圖像」的變異-以君子為中心展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民國102年8月13.侯建州,〈魏晉君子概念研究-以魏初至西晉為研究階段〉,成功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93年6月
14.徐復觀,〈孔子的性與天道-人性論的建立者〉,《民主評論》第11卷
第22期1960/12
15.陳政陽,〈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 哲學系 博士論文
民國91年
16.陳靜宜,〈先秦儒家君子說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系 碩士論文 民國93年6月17.蔡仁厚,〈孔子思想中的「義」「命」觀念〉,《孔孟月刊》第10卷第四期,1997.12
18.蔡月娥,論〈《周易》「習險解難」之道〉,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2008年9月
19.簡世和,〈《易程傳》中君子修養功夫初探〉,興大中文研究所生論文集
2004年5月
20.傅佩榮,〈《易傳》的定性-儒家或道家〉,《中華易學》,第17卷 第一期1996年3月21.鄭志明,〈《易經》六十四卦的生命關懷〉,文與哲 第十期 2007.6(依姓氏筆畫排列)
二.大陸地區
1.趙源一,〈孔子的天人關係探微〉,《船山學刊》第一期2001年
2.劉長林,〈論《易傳》之德〉,《易學研究》,第1期,1999
3.龔群,〈中國的君子人格理想〉,紀念孔子誕辰紀念2555周年國際研討會
《論文集》
(依姓氏筆畫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