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68.1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4/02 02:2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鍾國偉
研究生(外文):CHUNG,KUO-WEI
論文名稱:從《周易》憂患九卦論君子成立之道
論文名稱(外文):On The Methods of Gentlemen Establishment with Nine Distressful Symbols in "Book of Changes"
指導教授:林顯庭林顯庭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林武佐陳政揚
口試日期:2016-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5
中文關鍵詞:周易繫辭傳憂患九卦儒家君子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4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要】
《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預防之。」患者﹐即是憂患也。《孟子》:「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是以吾人可知「憂患意識」在於儒家是非常重要的一種思想精神,它也是一種勤奮戒慎於恐懼憂患降臨的預防思想。此一戒慎恐懼的「憂患意識」﹐學人以為它近則可以為君子修身之用,遠之則可以安邦定國,是以本篇即以「憂患意識」為主軸﹐以進行討論如何運用《易》之〈憂患九卦〉以成就儒家君子之道。
〈憂患九卦〉者﹐即是:〈履 、謙 、復 、恆 、損 、益 、困 、井 、巽 〉等九卦。學人於詮釋卦義之餘,於每爻之後亦將加入一個歷史典故做為該爻之印證,合計約有加入六十三則古今之歷史故事,期能利益於欲學習君子之道者對該爻之運用時能有所助益。
本文之另一重點在於探討儒家君子如何成就其道?學人於文中將以先秦儒家之說為主要的討論範圍,嘗試去廓清「君子」之容貌﹐與其品德之高尚處。期待能經由本文之探討,讓現今功利社會﹐唯利是圖的通象中,注入一點能夠產生清流的機會,期許有更多的人願意再回復到學習儒家「君子之德」的道路上。



關鍵字:《周易》、《繫辭傳》、憂患九卦、儒家、君子

【目錄】
〈摘要〉
〈正文〉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2
壹.研究動機 2
貳.研究目的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方向與參考文獻 4
壹.研究方法與方向 4
貳.參考文獻 6
第三節 章節說明 7
第二章 憂患九卦君子義之詮釋 10
第一節 《周易》憂患九卦之由來與所謂的憂患意識 10
第二節 履卦、謙卦、復卦 論君子人生修養的基石 15
壹﹑天澤履 ‧釋履卦君子克己復禮義 15
貳﹑地山謙 ‧釋謙卦君子蘊德自養義 22
參﹑地雷復 ‧釋復卦君子復天地心義 29
第三節 恆卦、損卦、益卦 論君子品德養成的提升 39
壹﹑雷風恆 ‧釋恆卦君子恆志不懈義 37
貳﹑山澤損 ‧釋損卦君子損欲進德義 47
參﹑風雷益 ‧釋益卦君子藏富於民義 55
第四節 困卦、井卦、巽卦 論君子道德成就之圓滿 63
壹﹑澤水困 ‧釋困卦君子處困無憂義 61
貳﹑水風井 ‧釋井卦君子聚德養民義 70
參﹑巽為風 ‧釋巽卦君子順行中道義 78
第三章 先秦儒家「君子」意涵的思想 87
第一節 自先秦以來「君子」之價值與作用 93
壹﹑儒家士、君子與聖人之道德價值觀 94
貳﹑儒家在政治上之德治思想 103
一.端正名分 104
二.禮法治國 107
第二節 君子「內聖」以成其德 115
壹﹑君子之「德」的境界養成 116
一﹑儒家君子學的教育 117
(一)儒家君子為政之德 118
(二)儒家君子與小人的區別 120
(三)儒家君子的修學德目 123
二﹑儒家君子品德培養的藝術美學 127
(一)孔子論「詩」之美 129
(二)孔子論「樂」之美 132
貳﹑君子如何把握「仁」之意境原則 136
一﹑「仁」在儒家的價值 140
二﹑儒家的「禮、義」與「仁」的關係 143
(一)論「仁」與「義」的關係 144
(二)論「仁」與「禮」的關係 146
第三節 君子「外王」之奉獻社會 150
壹﹑尊德顯義之君子為政 150
貳﹑全德君子於孔門一貫之道 152
第四章《周易》憂患意識對君子之道的促進與長養 159
第一節 《周易》涵攝君子生命的意義 161
壹.天人一貫的《易》之道 162
貳.《易》的天、人、地三才之論 164
第二節《周易》在人文學上的價值 166
壹.《易》在人文學的起源性作用 167
一.自然之道的《易》理 168
二.《易》卦的符號與語言文字 169
貳.《易》為人文學樹立的原則 171
一.「聖人立象以盡意」的《易》之象徵作用 171
二.《易》之脩辭以立其「誠」的原則 172
參.在美學形式上《易》所產生的作用 173
一.《易》卦排列講求「對比的勻稱性」 174
二.《易》卦的符號「排列多樣性」 175
第三節《繫辭傳》的君子道德憂患觀 177
壹.《繫辭傳》與《論語》中君子憂患思想 177
一.孔子言君子外王之事業 178
二.《易》對君子之道的指導 179
三.《易》憂患九卦與《論語》之君子成德基礎 180
貳.《繫辭傳》與《中庸》中君子憂患思想 182
一.君子達致「天人合德」思想之核心精神 183
二.《中庸》之「中和」與「誠」 184
第五章 結論 188
〈參考書籍與期刊〉
〈謝詞〉

參考書籍
一.原典古籍部分
壹.台灣地區出版
1.《毛詩正義》,漢‧毛亨傳,鄭玄箋,唐孔穎達疏,李學勤 主編,台灣古籍
出版有限公司 2001年
2.《周易正義》,王弼 韓康伯 唐‧孔穎達 疏 (十三經版注疏本)初版
國立編譯館 新豐出版公司 2001年
3.《周易正義》,魏‧王弼 注,李學勤 主編,台灣古籍出版,2002年
4.《春秋左傳舊著疏證》,劉文淇 撰,中文出版社1971年
5.《春秋三傳比義》,傅隸樸 撰,台灣商務印書館2006年
6.《漢書》,漢‧蘭台令 班固 著,武英殿版 新陸書局
7.《漢書》,班固 撰 顏師古 注,鼎文書局
8.《說文解字》,漢‧許慎 著,華世出版社 民國71年
9.《史記》,司馬遷 著,文馨出版社 民國64年
10.《新校後漢書》,宋‧范曄 撰,世界書局 民國62年
11.《三國志》,晉‧陳壽 撰,鼎文書局
12.《文心雕龍》,劉勰 著 王久烈 等注譯,弘道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65年
13.《周易集解纂疏》,唐‧李鼎祚 集解.李道平 纂疏廣文書局 民國68年
14.《宋書》,梁‧沈約 等撰,鼎文書局 民國64年
15.《漢上易傳》,宋‧朱震 撰,廣文書局印行 民國63年
16.《易程傳》,宋‧程頤 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7.《周易本義》,宋‧朱熹 撰,田中慶太郎 校訂,華聯出版社印行
民國67年
18.《朱子語類》,宋.黎靖德 編 四部善本新刊,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19.《宋單疏本尚書正義》,楊家駱 主編,鼎文書局 民國61年
20.《論語注疏及補正》,楊家駱 主編,世界書局 民國79年
21.《新校本明史並附編六種》,楊家駱 主編,鼎文書局
22.《新校本遼史並附遼使源流考》,楊家駱 主編,鼎文書局
23.《新校本晉書並附編六種》,楊加駱 主編,鼎文書局
24.《新校本舊五代史並附編三種》,楊加駱 主編,鼎文書局
25.《來注易經圖解》,明‧來知德 著,武陵出版社 民國76年
26.《清史稿校註》,國史館 校註,台灣商務印書館
貳.大陸地區出版
1.《春秋左傳新注》,趙生群 著,陝西人民出版社 2008年
2.《尚書正義》,唐‧孔穎達 等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0年
3.《韓詩外傳箋疏》,屈守元箋疏,巴蜀書社
二.當代著作部分
壹.台灣地區學者
1.王忠林 注譯,《荀子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2.朱永嘉、蕭木 注譯,《呂氏春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4年
3.李宗侗.夏德儀 等校註,《資治通鑑今註》,台灣商務印書館
4.吳 怡 注譯,《老子解義》,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5.南懷瑾‧徐芹庭 註譯《周易今註今譯》,台灣商務印書館
6.南懷瑾 著,《論語別材》,老古文化事業公司 2001年
7.陶梅生 注譯,《晏子春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8.陶梅生 注譯,《呂氏春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7年
9.姜義華 注譯,《禮記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
10.郭建勳 注譯,《易經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91年
11.陳鼓應‧趙建偉著《周易注譯與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2000年
12.湯孝純 注譯,《管子讀本》,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7年
13.謝冰瑩 等編譯,《四書讀本》,三民書局民國62年
14.王新華 著,《周易繫辭傳研究》,文津出版有限公司 1998年
15.王敏政 編著,《讀史記‧學處事》,星光出版社 民國74年
16.李易儒 講解,《易經之道,》藍燈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7.李周龍 著,《易學窺餘》,文津出版社 民國80年
18.林義正 著,《孔子學說探微》,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76年
19.林顯庭 著,《文心雕龍的哲學與美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2015年
20.范耕研 著,《周易詁辭》,文史哲出版社 民國87年出版
21.徐芹庭 著,《易經詳解》,普賢王印刷有限公司 民國83年
22.蔡仁厚 著,《新儒家的精神方向》,學生書局 1989年
23.蔡仁厚 著,《儒家思想的現代意義》,文津出版社 1999年
24.蔡仁厚 著,《儒學的常與變》,東大出版社 1980年
25.黃慶萱 著,《周易縱橫談》,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4年
26.曾春海 著,《儒家哲學論集》文津出版社 民國78年
27.張德文 著,《先秦儒家思想三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民國85年
28.程兆熊 著,《儒家思想-性情之教》,明文書局 民國75年
29.謝仲明 著,《儒學與現代世界》,台灣學生書局 民國80年
30.傅佩榮 著,《儒家哲學新論》,業強出版社 1993年
31.熊禮匯 注譯,《淮南子》,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
32.顧寶田 注譯,《穀梁傳》,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33.鄭力為 著,《儒家方向與人的尊嚴》,文津出版社 民國76年
34.蘇新鋈 著,《先秦儒學論集》,文津出版社 民國81年
35.歐崇敬 著,《中國的知識論史觀》,洪葉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998年
(依姓氏筆畫排列)
貳.大陸地區學者
1.王志躍 著,《先秦儒學史概論》,文津出版社 民國83年
2.杜維明 著,《儒家思想》,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6年
3.吳 光 著,《儒家哲學片論》,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民國82年
4.吳龍輝 著,《原始儒家考述》,文津出版社 民國84年
5.胡樸安 著,《周易古史觀》,明文書局 78年
6.徐子宏 譯注,《周易》,地球出版社 民國83年
7.孫星衍 撰,《尚書今古文注疏》,文津出版社 民國76年
8.錢 遜 著,《先秦儒學》,遼寧教育出版社 1994年
(依姓氏筆畫排列)
二.參考期刊論文
(1)台灣地區
1.左慧萱,〈《周易‧繫辭》修養論〉,東華大學 中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102年1月
2.沈士勛,〈當代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考察:以基源問題研究法為中心〉,南華
大學哲學系 碩士論文 民國97年6月
3.林建邦,〈荀子理想人格類型的三種境界及其意義-以士、君子、聖人為論述
中心〉,政治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94年6月
4.林智偉,〈《易‧繫辭》憂患九卦的理解與解釋〉 輔仁大學中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中華民國99年6月
5.林佳瑜,〈《郭店儒簡》的君子〉,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99年6月
6.林葉連,〈《詩經》中「君子」的事例及言行特質〉, 興大中文學報,
第十九期(2006 / 06 / 01)P97 - 119
7.杜保瑞,〈《易傳》中的哲學基本問題〉,《中華易學》,第20卷 1999.7
8.李杜,〈天人合一論〉《新亞學術集刊》,第17期,2001.7
9.李朝木,〈《易經》憂患意識之研究-以憂患九卦之詮釋為中心〉,南華大學
哲學與生命教育系 碩士論文 民國100年12月
10.李光泰,許宗興,〈中庸天人合德思想探究〉,《東南學報》第20期 1997.2
11.林盈全,〈美學形式與內容之關係:以攝影為例〉,東海大學哲學系博士論文
民國104年6月
12.施坤利,〈孔子迄荀子「賢者圖像」的變異-以君子為中心展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民國102年8月
13.侯建州,〈魏晉君子概念研究-以魏初至西晉為研究階段〉,成功大學中文系
碩士論文 民國93年6月
14.徐復觀,〈孔子的性與天道-人性論的建立者〉,《民主評論》第11卷
第22期1960/12
15.陳政陽,〈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東海大學 哲學系 博士論文
民國91年
16.陳靜宜,〈先秦儒家君子說之研究〉,東海大學政治系 碩士論文 民國93年6月
17.蔡仁厚,〈孔子思想中的「義」「命」觀念〉,《孔孟月刊》第10卷
第四期,1997.12
18.蔡月娥,論〈《周易》「習險解難」之道〉,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5期,
2008年9月
19.簡世和,〈《易程傳》中君子修養功夫初探〉,興大中文研究所生論文集
2004年5月
20.傅佩榮,〈《易傳》的定性-儒家或道家〉,《中華易學》,第17卷 第一期1996年3月
21.鄭志明,〈《易經》六十四卦的生命關懷〉,文與哲 第十期 2007.6
(依姓氏筆畫排列)
二.大陸地區
1.趙源一,〈孔子的天人關係探微〉,《船山學刊》第一期2001年
2.劉長林,〈論《易傳》之德〉,《易學研究》,第1期,1999
3.龔群,〈中國的君子人格理想〉,紀念孔子誕辰紀念2555周年國際研討會
《論文集》
(依姓氏筆畫排列)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