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67.1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5 05:2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瑜鴻
研究生(外文):Chen, Yu-Hung
論文名稱:非營利組織反對華南路開發案之經驗分析:以政策倡導聯盟為框架
論文名稱(外文):Experience Analysis of NPO Campaigns against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of Hua-Nan Road: Base o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指導教授:陳秋政陳秋政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en, Chiu-Cheng
口試委員:李宗勳陳俊明
口試委員(外文):Li, Tsung-HsunChen, Chun-Ming
口試日期:2016-01-1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4
中文關鍵詞:華南路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倡導架構聯盟石虎
外文關鍵詞:Hua-Nan RoadNon-Profit OrganizationsPolicy Advocacy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Leopard ca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5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臺中縣市合併之際,位於大肚山西南側山坡上的華南路正式動工,卻也引發了「石虎」、「狗花椒」等珍稀動植物棲地破壞的爭議,非營利組織基於生態保護的理念,開始進行了一連串的政策倡導行動,與主導開發的臺中市政府、民意代表分庭抗禮。然而,華南路最終仍以生態休憩道路之名順利完工。相較於其他涉及石虎議題的政策倡導案例,華南路的倡導成果格外令研究者感到好奇。故本研究欲探究華南路的政策發展歷程,作為日後非營利組織發揮其政策倡議影響力之借鏡。
本研究以Sabatier所提出的倡導聯盟架構作為研究架構,探究政府機關在這一系列的政治決策和行動過程中,和非營利組織的訴求產生哪些衝突,闢建與停建兩個聯盟的政策信仰如何形成,在政策次級系統內的互動中,各採以什麼樣的策略工具去影響政策之產出。並觀察華南路闢建過程存在哪些外部因素,對次級系統內的政策行動者造成資源上的限制和影響。進而分析非營利組織倡導未果的原因為何?非營利組織如果想發揮其政策倡導能力與影響力,應採行的改善策略或具體作法為何?
研究發現如下:首先,人本交通思維穩固為華南路政策演變歷程中的鮮明變項,人本和生態開發思維的轉型對政策變遷共識程度、政治體系的開放性、以及雙方聯盟方的資源和限制都有很大的影響。其次,倡導聯盟實力不均的情況下,並不一定存在政治掮客居中調解、協商。而在缺乏溝通管道和互動的情況下,停建方未能善用闢建方的政策信仰分歧。最後,相較於其他環保抗爭案例,華南路的石虎保育議題並未充分發揮。基於前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三點建議:非營利組織應與地方保持良性互動,降低溝通成本以利於政策信仰的行銷;訴諸更高層次的策略工具,訴求對象由地方提升至中央層級,或尋求上位結構的法令制衡;橫向擴張聯盟的規模,透過資源共享及經驗交流,調整更有效率的策略工具,增加倡導聯盟的強度。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華南路興建爭議探討 3
第三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14
第二章 文獻回顧 17
第一節 非營利組織的政策倡導功能與策略途徑 17
第二節 政策倡導研究結果分析 21
第三節 倡導聯盟架構理論發展與內涵介紹 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研究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 33
第二節 倡導聯盟架構應用探討 36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0
第四章 深度訪談成果分析 45
第一節 政策信仰、資源與策略工具層面之分析 45
第二節 外部因素層面之分析 62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於個案倡議之經驗反思 74
第五章 結論 83
第一節 研究發現 83
第二節 研究建議與限制 87
參考書目 93
附錄一、訪談同意書 101
附錄二、E1訪談逐字稿 103
附錄三、E2訪談逐字稿 119
附錄四、E3訪談逐字稿 141
附錄五、D1訪談逐字稿 163
附錄六、D2訪談逐字稿 167
附錄七、D3訪談逐字稿 179
附錄八、D4訪談逐字稿 187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丘昌泰(2003)。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李允傑、丘昌泰(2003)。政策執行與評估。台北:元照出版。
吳定(2003)。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
吳定(2008)。公共政策。台北:五南。
林淑馨(2008)。非營利組織管理。台北:三民。
林淑馨(2011)。非營利組織概論。高雄:巨流。
范麗娟(2004)。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台北:風雲論壇。
畢恆達(2010)。教授為什麼沒告訴我。新北:小畢。
蕭新煌(2000)。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

二、譯著
鄧征(2011)。政策變遷與學習:一種倡議聯盟途徑(Paul Sabatier & Jenkins-Smith)。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期刊論文
方凱弘、梁綰琪(2009)。政策爲何變遷?以桃園縣開徵地方稅爲例。臺灣民主季刊,6(3),125-167。
朱斌妤、李素貞(1998)。環境影響評估中民眾參與機制之檢討。中國行政評論,8(1),85-114。
江明修、陳定銘(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政策遊說的途徑與策略。公共行政學報,4,153-192。
李翠萍(2005)。我國社會福利政策執行與政策議題倡導網絡之分析。經社法制論叢,35,71-107。
林德昌、王重陽(2007)。非政府組織和公民社會的建構與發展:國際與國家層面的解  
   析。非政府組織學刊,2,1-24。
徐世榮(1995)。試論科技在地方環保抗爭運動中所扮演的角色。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8,125-152。
施文真(2004)。由相關國際環境公約檢視我國環境影響評估法制中之民眾參與制度。律師雜誌,292,42-58。
曾家宏、張長義(2007)。誰是民眾、如何參與--論目前民眾參與環境影響評估之困境。工程會刊,80(1),47-59。
魯炳炎、張永明(2006)。政策倡導聯盟架構之研究:以國道五號蘇花段高速公路為例。政治科學論叢,30,161-163。
湯京平、邱崇源(2007)。多元民主、政治吸納與政策回應:從台鹼汙染案檢視台灣環保公益團體的政策角色。人文及科學季刊,19(1),93-127。
莊文忠,(2007),倡議型非營利組織倡議的創新策略與途徑,第三部門學刊,7,頁 115-138。
張世賢(2007)。永續發展政策執行:公私夥伴、倡導聯盟和制度發展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16(1),95-126。
莊文忠、徐明莉、張鐙文(2009)。非營利組織的議程設定與政策倡議的形成:質化研究的檢證。公共行政學報,33,121-163。
魯俊孟、邱偉誠(2011)。農村與大學在社區總體營造事務之伙伴關係探討: 以倡導聯盟觀點視之。政治與政策,1(1),123-154。
羅金棟(2007)。國家治理中非政府組織的角色與政策倡議策略:以菸害防制法為例。非政府組織學刊,2,69-90。
四、學位論文
江金山(1985)。公共利益團體影響公共政策之研究: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佳欣(2013)。社區治理網絡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何思誼(2010)。雲林縣八色鳥生態藝術之創作論述。國立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姜誌貞,(1998)。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之研究:以婦女團體為例。東吳大學政治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文忠(2003)。政策體系與政策變遷之研究:停建核四政策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睿智(2006)。由斷續均衡模型析論開放大陸人士來台觀光之政策制訂研究。開南大學公共事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珈錚(2008)。臺中市大坑風景區政策倡導之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羅依婷 (2009)。非營利組織的政策倡導策略與社會資本之型塑-以推動性別工作平等之婦女團體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葉峯谷(2010)。公共政策制定過程的均衡與斷續─以毒奶粉事件處理模式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宗賢(2012)。國家文官學院職掌變遷(1993-2010)之研究:政策倡議聯盟觀點的應用。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莊珮怡(2013)。議題網絡對我國社會住宅政策形成之影響: 以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為例。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志良(2013)。政策倡導聯盟框架之探究:以中科二林科學園區開發爭議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臺中。
楊素卿(2013)。非營利組織政策倡導功能之研究:以中華民國學校護理人員協進會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佳欣(2013)。社區治理網絡中非營利組織政策倡議之研究-台北市八頭里仁協會之個案研究。國立中央大學法律與政府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
林承南(2014)。樂生療養院政策變遷-倡導聯盟架構的觀點。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五、報紙
張明慧(2011年5月14日)。大肚闢路被批破壞保安林。聯合報,B1版。
六、網路等電子化資料
市政新聞(2012)。「大肚山華南路開闢工程」建設局強調並無違反環境影響差異分析報
告,2012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taichung.gov.tw/ct.asp?xItem=167410&ctNode=7462&mp=100040。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0)。臺中縣大肚鄉華南路開闢工程環境影響評估施工前公開說
明會會議紀錄,2010年6月29日,取自: http://atftp.epa.gov.tw/EIAforum/Default.aspx?page=PubExplainDetail&peid=298。
俞泊霖(2012)。〈中部〉華南路易集水 生態專家憂新路變水路,2012年8月22日,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09109。
俞泊霖(2012)。〈中部〉節省3分鐘 學者︰華南路無經濟效益,2012年10月22日,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24465/print。
俞泊霖(2012)。〈中部〉遷墓公告重來,大肚華南路「凍」工,2012年9月23日,取
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17179。
俞泊霖(2014)。〈中部〉大肚山珍稀植物 官方調查不足,2014年1月26日,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749938/print。
唐在馨(2011)。〈中部〉《徵地20米 僅開6米寬》議員憂華南路交通打結,2011年4
月22日,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486416。
唐在馨(2012)。〈中部〉執行力不佳 多項工程上榜,2012年9月23日,取自:
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617181/print。
陳世宗(2014)。台中華南路延宕 林汝洲請命,2014年3月17日,取自:
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0317004536-260405。
陳佳利(2009)。「我們的島:獵人變身-張景開」,2009年5月11日,取自:
http://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7%8D%B5%E4%BA%BA%E8%AE%8A%E8%BA%AB-%E2%80%94%E5%BC%B5%E6%99%AF%E9%96%8B#sthash.lJxaw0Q7.37MOvH4Q.dpbs。
陳佳利(2011)。石虎之路,2011年2月28日,取自:
http://ourisland.pts.org.tw/content/%E7%9F%B3%E8%99%8E%E4%B9%8B%E8%B7%AF#sthash.88vdM08k.dpbs。
陳建志(2010)。〈中部〉林地拍到石虎 環團籲停闢大肚華南路,2010年6月30日,
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ocal/paper/407298/print。
陳惠美(2015)。注意!石虎出沒,2015年4月2日,取自:
http://dms.nmns.edu.tw/webfile/epaper/100000804.htm。
梁添義(2010)。大肚鄉華南路開工動土典禮,2010年5月18日,取自:
http://rvn.com.tw/?www=info&info=view&view=36720。
楊國禎(2008)。狗花椒─大肚山特殊的有刺樹木,2008年1月8日,取自:\
http://ecology.org.tw/publication/18/issue1801.htm。
趙宏進(2012)。中縣府爭取開闢大肚鄉華南路交通部長允協助,2002年12月9日,
取自:http://0-210.69.89.224.jenda.lib.nccu.edu.tw/search/hypage.cgi。
蔡佳妤(2010)。4號道、華南路開通,大肚地價漲3成,2010年5月8日,取自:
http://house.udn.com/mag/house/storypage.jsp?f_ART_ID=210400。
蔡智豪(2010)。政府對待大肚山華南路的態度值得期待,2010年7月15日。取自:
http://ecology.org.tw/epaper/view.php?id=276。
蔡智豪(2011)。大肚山華南路6米生態休憩用途,政客骨子裡想要再拓寬成20米,2011
年5月2日,取自:http://www.peopo.org/news/75969。
蔡智豪(2012)。破壞大肚山森林的華南路,即將8月通車,2012年3月26日,取自:
http://www.peopo.org/news/93016。
蘋果日報(2011)。連署嗆市府,中市拓路 危石虎棲地,2011年11月5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11105/33793889/。
蘋果日報(2012)。大肚山開路,恐危石虎棲地,2012年10月22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21022/34589976/。
蘋果日報(2013)。凱道八月雪,25萬人送仲丘,2013年8月4日,取自: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804/35197794/。

貳、西文部分
一、專書
Berry, J. M. (1977). Lobbing for the people: The political behavior of public interest groups. New Jerse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ryce, H. J. (2005). Players in the public policy process: Nonprofits as social capital
and agent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Press.
Heclo, Hugh(1974). Modern social politics in Britain and Sweden.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Kingdon, John W. (1984). Agendas, alternatives, and public policies.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Kramer, R. M. (1981). Voluntary agencies in the welfare stat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Mazmanian, D. A., & Sabatier, P. A. (1989). Implementation and public policy:
with a new postscript.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Morgan, R. K. (1998).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A methodological perspective. London: Chapman & Hall.
Sabatier, P. A. & Jenkins-Smith, H. C. (1993). Policy change and learning: An advocacy coalition approach. San Francisco, CA: Westview Press.
Sabatier, P. A. & Jenkins-Smith, H. C. (1999).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
assessment. In Paul A. Sabatier(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p.
117-166). Boulder,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Wolf, T. (1990). Managing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
Wood, C. (1996).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London: Longman.
二、期刊類
Child, C. D., & Grønbjerg, K. A. (2007). Nonprofit advocacy organization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activities. Social Science Quarterly, 88(1), 259-281.
Dolan, C. J. (2003). Economic policy and decision making at the intersection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s: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nd the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 Policy Studies Journal, 31(1), 209-236.
Hall, Peter A. (1993). Policy paradigms, social Learning, and the State: The case of
  economic policymaking in Britain, Comparative Politics, 25(3), 275-297.
Hansmann, H. B. (1980). The role of nonprofit enterprise. Yale Law Journal, 89(5), 835-901.
Handy, F. (2001). Advocacy by environmental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 optional strategy for address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Economics, 28(8), 648-666.
Sabatier, P. A. (1988). An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of policy change and the role of policy-oriented learning therein. Policy Sciences, 21, 129-168.
Schneider, M. Teske, P. Marschall, M. Mintrom, M. and Roch, C. (1997).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and the creation of social capital: The effects of public school choic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91(1), 82-93.
三、專書論文
Sabatier, P. A. & Christopher M. Weible (2007). The 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Innovation and Clarifications. In Paul A. Sabatier (Ed.), Theories of
the policy process (pp. 189-220). Colorado: Westview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