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17.16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7 05: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蕭允琇
研究生(外文):HSIAO, YUN-HSIU
論文名稱:故事創作方法之教學與應用
論文名稱(外文):Pedagogical Applications of Story-making Methods
指導教授:余啟仁曾志成曾志成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 CHII-ZENTSENG, CHIN-CHENG
口試委員:余啟仁曾志成郭乃仁林鴻南
口試委員(外文):YU, CHII-ZENTSENG, CHIN-CHENGGUO, NAI-RENLIN, HONG-NAN
口試日期:2016-06-0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
系所名稱:動畫遊戲設計學系碩士班
學門:設計學門
學類:綜合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3
中文關鍵詞:故事創作方法圖卡排列組合方法創造思考
外文關鍵詞:story-making methodcard permutation methodcreative think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6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每一部動畫電影,都是許多專業人士齊心合力的心血,其中,以第一階段的「故事企劃」尤為重要,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動畫的靈魂。若想要創造出能感動人心的的故事,需具備優秀的寫作能力與創造思考能力,而創造思考能力是可以藉由創造思考教學來培養與提升的。
研究者透過「圖卡排列組合故事創作法」的教學和「故事創作評分規準」的評量,藉以探討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對國中生在故事創作方面的影響,本論文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比較容易寫出故事類型2的故事作品。
二、女生的故事多元性高於男生,且男女生都較容易以類型2的故事類型進行創作。
三、在所有國中生創作的七種故事類型中,有三種故事類型容易獲得較高的故事分數,依平均
高低依序為:類型8、類型4以及類型5。
四、女國中生在故事創作上的整體表現較男國中生優秀。
五、故事分數與作文成績呈現正向的關係。

Each animation movie is the very work of many professionals. And story making plays the essential part. It requires abilities in writ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 to make a heart touching story. And creative thinking abilities can be improved by creative instructions. This study evaluates the seventh-grade students’ stories through “Story-making Methods of Card Permutation” and “ Assessment Criteria of Story-making Methods.”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Students are more likely to create type 2 stories.
2. Girls’ stories have more diversities than boys’. And there are no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ir tendencies to make type 2 stories.
3. All the stories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7 types. And among them, type 8,
type 4 and type 5 tend to get higher grades.
4. Overall, the girls outperform the boys in the story-making activities.
5. There ar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scores in story making and those in
writing.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  錄………………………………………………………………………………iii
表 目 錄…………………………………………….………………………………..vi
圖 目 錄……………………………………………………………………...……viii
第一章  緒論…………………………………………………………………….…1
1.1 研究動機與背景……………………………………………………....…1
1.2 研究目的與問題……………………………………………………...….2
1.3 名詞操作定義……………………………………………………........…3
1.4 研究限制…………………….…………………………………….…......8
1.5 論文架構…………………….…………………………………….…......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0
2.1 故事的十種類型………………………………………………….……..10
2.2 劇本結構的相關研究…………………………………………….……13
2.2.1 三幕劇結構………………………………………………...…….13
2.2.2 「起承轉合」在劇本結構上的應用…………………………….….16
2.2.3 「四段結構編劇法」與「三幕劇結構」的關係……………………..17
2.2.4 英雄的旅程……………………………………………………..…19
2.3 寫作能力與創造力的相關研究………………………………….…..…24
2.3.1 寫作能力與創造之間的相似性………………………………..…24
2.3.2 創造力與寫作能力的正向關係………………………………..…25
2.4 創造思考教學策略對寫作能力的正向影響 …………........………….26
2.5 性別與寫作表現的關係……………………………………………...…27
2.6 圖片連想法與看圖作文……………………………………………...…28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30
3.1 參與故事創作活動的研究對象……………………………..……..…30
3.2 故事創作活動的實施時間……………………………………………31
3.3 故事創作活動的實施方式………………………………….………...31
3.4 研究工具……………………………………………………….……...34
3.4.1 Dixit Quest(妙語說書人2)…………………………………….34
3.4.2 故事創作評分規準……………………………………….……35
3.4.3 月考作文分數…………………………………………….……38
3.4.4 相關分析………………………………………………….……39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40
4.1 國中生的故事作品類型…………...…..……...………………….…...40
4.2 男女國中生在故事作品類型上的表現情形…………………….…...42
4.2.1 男國中生…………………………………………………..…...42
4.2.2 女國中生……………………………………………………….45
4.3 國中生故事作品類型在成績上的表現情形………………………....47
4.3.1 故事作品類型與分數………………………………………….48
4.3.2 故事作品類型的分數排名………………………………….....50
4.4 國中生故事創作成績與性別的相關分析………………...………….51
4.4.1 男國中生的故事分數表現…………………………………...…51
4.4.2 女國中生的故事分數表現……………………………...………52
4.4.3 小結…………………………………………………………...…54
4.5 國中生故事創作分數與作文成績的關係……………………………55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59
5.1 結論……………………………………………………………………59
5.2 建議……………………………………………………………………63
參考文獻……………………………………………………………………………...65
附 錄 一、高中生的故事作品…………...…………………………………………..71
附 錄 二、國中生故事創作表單………...…………………………………………..83
附 錄 三、寫作測驗評分歸準…………...……………………………………….….84
附 錄 四、國中生故事作品的類型與分數…..………………………...……………86
附 錄 五、高中生的故事作品類型…………………..……………………………...88
附 錄 六、國中生故事作品與作文同分的案例……..……………………………...89

中文部分
人間福報(2009)。國小 低升中、中升高 新學期S型編班。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40377
王歧獎與尹初本(1999)。化學創造教育初探。化學教育(北京),2。
毛連塭(1984)。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展創造性教學研討會結論報告—創造性教學資料彙編。台北市: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考選部(2002)。國家考試國文科專案研究報告。台北市:考選部。
朱侃如譯(1997)。千面英雄(原作者:Joseph Campbell,1949)。台北市:立緒。
全國法規資料庫(2009)。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26
我在蘆洲‧屎不停(2009)。文章的起承轉合。寶貝家庭親子網。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ww.babyhome.com.tw/mboard/topic.php?bid=15&style=education&sID=2304653&page=1
李洛克(2015a)。起承轉合-4段結構編劇法。「小說界的李洛克」Blog。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ww.rocknovels.com/2015/04/blog-post_12.html
李洛克(2015b)。從三幕劇談起承轉合。「小說界的李洛克」Blog。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ww.rocknovels.com/2015/04/blog-post_17.html
李洛克(2015c)。大眾小說的10大故事類型。「小說界的李洛克」Blog。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ww.rocknovels.com/2015/05/goodstory.html
李洛克(2015d)。故事編劇公式的9階段(1)。「小說界的李洛克」Blog。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ww.rocknovels.com/2015/02/blog-post_8.html
余香青(2007)。創造力融入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余為政(1997)。美國動畫的發展。黃玉珊、余為政編,動畫電影探索,頁93-100。
台北市:遠流。
呂冠賢(2012)。導入同儕互評於數位故事創作。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
所碩士論文。
杜淑貞(1986)。國小作文教學探究。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吳秉霖(2014)。奇幻風格動畫電影劇本結構解析。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
樂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咕小喵、兔娜(2011)。【教學】故事編劇基礎入門(一)三幕劇結構。痞客邦。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pmatch.pixnet.net/blog/post/82141541-%5B%E6%95%99%E5%AD%B8%5D%E6%95%85%E4%BA%8B%E7%B7%A8%E5%8A%87%E5%9F%BA%E7%A4%8E%E5%85%A5%E9%96%80%EF%BC%88%E4%B8%80%EF%BC%89%E4%B8%89%E5%B9%95%E5%8A%87%E7%B5%90%E6%A7%8B
易智言等譯(1994)。電影編劇新論 (原作者:Ken Dancyger & Jeff Rush,1991)。
台北市:遠流。
林幸台(1974)。創造性教學對才賦優異者創造力發展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宜龍(2003)。國小語文領域創造思考寫作教學之研究—一個教學視導人員行動
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平(1984)。作文和繪畫創造性教學方案對國小四年級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國
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建平(1991)。創意的寫作教室(四版)。台北:心理。
林建平(1996)。創意的寫作教室。台北:心理。
林嘉琪(2009)。「創造思考教學法」對國中生創造力、寫作能力及寫作興趣之影
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乃華(2002)。創造思考教學成效之後設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業教育研究
所碩士論文。
施錚懿(1997)。國小六年級寫作學習障礙與普通學生在故事與說明文寫作成果之
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紀淑琴(1998)。「思考性寫作教學方案」對國中生寫作能力、後設認知、批判思
考及創造思考影響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彬(2008)。國中普通學生與學習障礙學生寫作能力之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
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琪(2001)。全語言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批判思考、寫作表現和學習內發動
機的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志哲(2003)。小學「限制式寫作」情境式命題教學探究—以第二階段兒童為實施對象(上)。國文天地,18卷,11期,85-88。
陳明彥(2002)。國小學童語言能力、閱讀理解能力與寫作表現關係之研究。台中
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彥君(2007)。文章結構作文教學對國中學習障礙學生限制式寫作之成效。國立
台南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英豪、吳鐵雄、簡真真(1994)。創造思考與情意教學。高雄:復文。
陳龍安(1984)。「問、想、做、評」創造思考教學模式的建立與驗證。國立台灣
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龍安(1993)。啟發孩子的創造力。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龍安(199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三版五刷)。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龍安(1998)。做個聰明人—創造與批判思考的自我訓練。台北市:心理。
陳龍安(1999)。從全腦模式談創意潛能開發,師大演講稿。
統計分析(n.d.)。相關。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mail.scu.edu.tw/~swlean/statistics4.htm
許家芬(2005)。國小四年級學童寫作能力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
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雅惠(2004)。「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
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教育心裡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雅晴(2008)。創意讓文學更有魅力~「創意文學營」課程設計與實施成效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創造力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西霸譯(2008)。實用電影編劇技巧 (原作者:Syd Field,1982)。台北市:遠流。
黃秀莉(2004)。國民小學限制式寫作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
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彭震球(1991)。創造性教學之實踐。台北:五南。
楊坤堂(2000)。國小兒童書寫語文能力診斷測驗編製之研究。教育部特殊教育推
行小組委託研究。
楊坤堂(2002)。書寫語文學習障礙學生的補救教學。國小特殊教育,33,1-8。
微電影製作手冊(2014)。「三幕劇」最基礎的故事結構。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wimov.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28.html
廖永昭(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寫作創造力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鵑如譯(2013)。作家之路:從英雄的旅程學習說一個好故事(原作者:Christopher
Vogler,2007)。台北市:商周出版。
蔡銘津(1991)。寫作過程教學法對國小學兒童寫作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奇懿(2007)。論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寫作測驗之評分方式。國文天地,22(12),
21-27。
魏伶娟(2005)。創造思考教學策略應用於童話寫作教學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人資處語文教學所碩士論文。
顏福南(2006)。國小三年級學童實施限制式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教育
大學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鐘玄惠(2002)。國小教師實施創造性教學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碩士論文。

英文部分
Blake Snyder.(2005). Save the Cat!: The Last Book on Screenwriting That You’ll Ever Need. Studio City: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Brand, A.G. (1991). Construction tasks for direct writing assessment: A frontier revisited. (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340037.)
Campbell, Joseph. (1949).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 NJ.
Carter, J.M.(1983). Creative letter writing for the gifted and talented. The Creative Child and Adult Quarterly, 8, p92-95.
Gallagher, J. J. (1975):Teaching the gifted child. Boston: Allyn & Bacon.
Huot, B. (1990). The literature of direct writing assessment: Major concerns and prevailing trends.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rch. 60(2), 237-263.
Keats, J. (1989). Evaluating student writing. In I. M. Tiedt (Ed.), Teaching Writing: From Topic to Evaluation(pp. 167-202).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Meadows, D. (2003). Digital storytelling: Research-based practice in new meida. Visual Communication, 2(2), 189-193. doi:10.1177/1470357203002002004
Poole, M. (1980). Creativity across the curriculum.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Turner, T.N.(1978).Creative activities resource book for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 Reston, Virginia:Prentice-Hall Company.
Vogel, Christopher. (2007). The Writer's Journey: Mythic Structure For Writers. Michael Wiese Productions: Studio City, CA.
White, E. M. (1984). College Composition and Communication, 35(4), 400-409.
Wikipedia (2016)。Monomyth。Retrieved June 7, 2016,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omyth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