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4.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3/03/24 11:3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家媺
研究生(外文):LIN,JIA-MEEI
論文名稱:臺中市某私立中學學生體育課之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in a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指導教授:王金成王金成引用關係黃蕙娟黃蕙娟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JIN-CHERNGHUANG,HUI-CHUAN
口試委員:王金成陳曉偉顧兆台黃蕙娟
口試委員(外文):WANG,JIN-CHERNGCHEN,HSIAO-WEIGU,ZHAO-TAIHUANG,HUI-CHUAN
口試日期:2016-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育達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觀光休閒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2
中文關鍵詞: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體育態度
外文關鍵詞:learning attitudelearning satisfaction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9
  • 點閱點閱:3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中市某私立中學學生體育課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在這三個構面上的差異情形。根據研究目的,研究者以104學年度入學之7~12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採用「臺中市某私立中學學生體育課之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問卷」進行調查,共發出6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0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100%。所得之資料以SPSS 18.0 版統計軟體,分別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事後檢定以及皮爾遜績差相關等統計方法分析,其結果歸納如下:

一、影響體育課學習態度各項因素由高至低依序為:「運動參與誘因」、「認知」、「課程
 期望與動機」、「行動意向」。
二、影響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項因素由高至低依序為:「友善運動環境」、「教師教學」、「教師專業」、「行政支持」、「體育活動規劃」。
三、影響體育態度各項因素由高至低依序為「認知評價」、「情感意向」。
四、不同性別及年級在體育課學習態度方面達顯著差異。
五、不同年級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方面達顯著差異。
六、不同年級、是否參與學校運動社團、是否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在體育態度在體育
態度方面達顯著差異。
七、體育課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呈高度正相關、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呈高
高度正相關、體育課學習態度與體育態度呈高度正相關。


This study examined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satisfi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in a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The study looked at the demographic and background of the students and their difference in above three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focused on students who enrolled in seventh to twelfth grade during the school year 2015. A survey, “Taichung’s private senior high school’s learning attitude,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questionnaire” was used to support the study. Six hundred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with six hundred valid re-sponses returned, a 100% valid response rate. The collected data was analyzed with following statistical modeling using SPSS 18.0: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ova, Scheffé Posterior Comparison,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The results were the following:

1.Factors that influence learning attitude, from high to low, include: “Sports involvement and incentive”, “cognition”, “curriculum anticipation and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in tention”.
2.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from high to low, include: “friendly physi 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 “teaching style”, “teacher’s professionalism”, “administra tion support”, and “activities planning”
3.Factors that influence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from high to low, include “cognitive as sessment”, and “affective intention”
4.Students in different genders and grad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attitude.
5.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learning satisfaction.
6.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The same difference was also observed for students who join school’s sports association or team, versus those who don’t.
7.Learning attitude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a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Learning sati-sfac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a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Learning atti-tude and physical education attitude are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謝誌 I
摘要 II
Abstract III
目錄 IV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中等學校體育課之現況 6
第二節 學習態度之相關文獻探討 12
第三節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相關文獻探討 14
第四節 體育態度相關文獻討論 17
第五節 體育課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2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7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2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與討論 43
第一節 受試者人口統計變項資料分析 43
第二節 體育課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現況分析 45
第三節 人口統計變項在學生體育課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之差異分析 52
第四節 體育課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4
第五節 體育課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相關分析 6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68
第一節 結論 68
第二節 建議 69
參考文獻 72
一、參考網站 72
二、中文文獻 72
三、英文文獻 77
【附錄一】 (國中組/預試問卷) 79
【附錄二】 (高中組/預試問卷) 85
【附錄三】 (國中組/正式問卷) 91
【附錄四】 (高中組/正式問卷) 97

表目錄
表2-1 國中體育課新舊課程之比較 7
表2-2 高中體育課程特色 9
表2-3 高中體育課教材內容、評量項目及比例 10
表2-4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 15
表2-5 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 18
表2-6 學生體育課之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文獻摘要 20
表3-1 臺中市某私立中學各年級學生抽樣人數表 26
表3-2 體育課之學習態度問卷 27
表3-3 體育課之習滿意度問卷 29
表3-4 體育態度之問卷 30
表3-5 體育課學習態度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31
表3-6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32
表3-7 體育態度項目分析結果摘要表 34
表3-8 體育課學習態度問卷之因素分析表 35
表3-9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問卷之因素分析表 36
表3-10 體育態度問卷之因素分析表 39
表3-11 體育課學習態度各因素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40
表3-12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因素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40
表3-13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因素之信度分析摘要表 41
表4-1 人口統計變項分析摘要表(n=600) 43
表4-2 體育課學習態度各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5
表4-3 認知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5
表4-4 行動意向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6
表4-5 運動參與誘因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6
表4-6 課程期望與動機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7
表4-7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7
表4-8 教師專業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8
表4-9 教師教學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8
表4-10 友善運動環境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8
表4-11 行政支持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49
表4-12 體育活動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0
表4-13 體育態度各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0
表4-14 知評價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0
表4-15 情感意向構面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51
表4-16 高、國中學生體育課學習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2
表4-17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3
表4-18 不同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3
表4-19 是否參與學校運動社團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4
表4-20 是否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5
表4-21 家長對學生參與運動支持與否在學生體育課學習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5
表4-22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體育課學習態度各構面上之差異分析彙整表 56
表4-23 高、國中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6
表4-24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7
表4-25 不同年級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57
表4-26 是否參與學校運動社團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8
表4-27 是否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的學生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59
表4-28 家長對於學生參與運動的態度在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60
表4-29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構面上之差異分析彙整表 60
表4-30 高、國中學生體育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61
表4-31 不同性別的學生在體育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61
表4-32 不同年級學生體育態度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61
表4-33 是否參與學校運動社團的學生體育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62
表4-34 是否參與學校運動代表隊的學生體育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62
表4-35 家長對於學生參與運動的態度在學生體育態度之t考驗分析摘要表 63
表4-36 不同人口統計變項在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構面上之差異分析彙整表 63
表4-37 體育課學習態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4
表4-38 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4
表4-39 體育課態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5
表4-40 體育課學習態度與滿意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6
表4-41 體育課學滿意度與體育態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6
表4-42 體育課學習態度與體育態度各構面之相關分析 67


圖目錄
圖2-1 Rosenberg and Hovland 態度概念圖(資料來源:李美枝,1989) 12
圖2-2 應用在運動的態度三元素觀點(資料來源:陳忠強、蔣億德,2005) 17
圖3-1 研究架構圖 23
圖3-2 研究流程圖 25
一、參考網站
教育部 (2007),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檢索日期:2015年12月30日,取自
(http://dict.revised.moe.edu.tw/cbdic/)
教育部(200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檢索日期:2015年12月30,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08),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檢索日期:2015年12月30,取自
(http://www.ntsh.ntpc.edu.tw/mediafile/331/faq/2282/2011-7/2011-7-20-12-4-55-nf1.pdf)
教育部(2014),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教育部。檢索日期:2015年12月30,取
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120007)
教育部(2014),私立學校法。檢索日期:2015年12月30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20001)
教育部(2016),體育運動大辭典。檢索日期:2016年1月20日,取自
(http://sportspedia.perdc.ntnu.edu.tw/)
詹昭能(2000),教育大辭書,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國家教育研究
院。檢索日期:2016年2月10日,取自(http://terms.naer.edu.tw/)

二、中文文獻
王偉仁 (2010),臺東縣綜合高中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研究。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淑儀 (2011),國中體育教師對九年一貫建體領域課程改革之探討。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嵐亭 (2011),臺北市一般高中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福林 (1990),新制師院學生與師專學生家庭社經地位及其學習行為、學業成就之調查分析。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逸君 (200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學生運動態度、運動行為與健康生活品質關係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江良規 (1951),新體育原理。臺北市:臺灣商務。
朱文揚 (2004),臺北市立公立高中女生體育教學滿意度之調查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皓正(201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臺北市:五南圖書。
余光國 (1996),社會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李美枝 (1989),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臺北市:大洋。
李 梅 (2010),桃園縣國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進中 (2014),國中男女校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身體自我概念為調節變項。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慶泰 (2002),國小學童身心健康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婷宜、楊仁仁、楊欽城 (2014),體育課程期望與滿意度之研究。朝陽人文學刊, 12(1),29–62。
呂寶澎、張育瑋、翁叔淼 (2009),苗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1,29–42。
周紹忠、岑漢康(2000),運動心理學。臺北:亞太圖書。
周幸莉 (2012),高職學生體育課程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苗栗縣私立中興高級商工職業學校為例。苗栗縣:育達商業科技大學(未出版)。
林子立 (2012),臺灣高中學生休閒運動參與現況與體育課學習態度之研究-以新北市、 桃園縣市為例。桃園縣: 國立體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本源 (2002),編制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之研究。桃園縣:國立體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哲群 (2012),體育課學習態度與滿意度對身體活動之研究。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國瑞 (2001),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效能信念及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臺北:柯政。
林博文 (1997),綜合高中學生對工業類科職業課程學習滿意度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鴻治 (2008),苗栗縣高中職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錫波、王榮錫、陳堅錐 (2007),運動性別刻板印象之探討。北體學報,15,
164–172。
林珊伊、陳美華 (2012),雙性單性教育環境對高中女生運動行為的影響。體育學報,45,311–320。
林巧齡 (2011),國中生參與休閒活動與課業壓力之研究-以臺南市七年級學生為對
象。臺北市:康寧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蘭 (2012),運動改造大腦:IQ和EQ大進步的關鍵。(原作者John J. Ratey, MD,謝維玲譯)
侯秋有 (2011),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的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臺東縣: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秦夢群 (1992)。高中教師管理心態、學生內外控與學生學習習慣與態度之關係研
究。教育與心理研究,15,129–172。
高珍珍 (2005),親少年問題探究及其對策。更生保護,11,14-17。
郭仰三 (2005),高雄市高級中學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文鶴、郭黎、馬俊傑、林岳軍(2004),長期木蘭拳練習對中老年人平衡調節的影響。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8(1),68-71。
陳志強 (2014),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以臺南市高中職學生為例。
臺南市:臺灣首府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品希 (2007),花東地區國中生的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臺東市: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忠強、蔣億德 (2005),健身運動態度有關的理論模式之探討。大專體育,81,
137–144。
陳嘉玲(2008),臺北市國民中學學生評鑑體育教師教學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相關
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秀 (2000),體育教師課程價值取向對學生體育學習思考與學習態度之影響。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春興 (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 (2000b),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新仁 (1982),國中學生學習行為—學習方法、學習習、學習態度之研究。臺北市:
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教育部 (2013),體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1992),體育大辭典。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許淑莉 (2008),高中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義雄 (20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探討。學校體育,55,10–18。
曾冠諦 (2008),新竹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學習態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彥勳 (2014),基隆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體育態度相關性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安邦 (1991),心理測驗。臺北:五南。
黃惠如 (2012),改變孩子一生的5個習慣。康健雜誌,161,142–152。
黃嵩豪 (2004),臺北市公立國民中學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美蓉 (2003),新竹地區高中職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彥翔 (2014),國中男女校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身體自我概念為
調節變項。臺中市: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鄒淑如 (2013),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生健康與體育領域之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 效之研究。臺中市:中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鄒敏(2015),青少年體育態度與體育行為的關係。教育測量與評價,9,47–51。
楊裕隆 (1998),臺大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大專體育,36,112–118。
詹燕凱 (2009),高雄市高級職業學校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
高雄市: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蓋浙生 (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臺北市:三民。
鄭伊真 (2010),金門地區國中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花蓮縣: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
  文(未出版)。
蔡育佑、徐欽賢 (2006),仁德護專學生體育態度之研究。成大體育,39(1),
57–66。
歐富國 (2010),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態度之研究。臺北市: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冠霖 (2009),屏東地區高中職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及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昭羽 (2015),社會支持對國中生體育態度及運動涉入之影響研究-以彰化縣國中為
例。彰化縣: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潘豐泉、徐茂洲、陳秀雯 (2008),高職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國立屏東高工
為例,大仁學報,33,61–75。
劉穎暉 (2011),新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萍、王振宏(2003),大學生體育態度與心理健康的關係。中國學校衛生,24(6), 635–636。
蔡坤陵 (2014),新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市:臺
北市立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聰敏 (2007),情緒調適地運動處方。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344–350。
蔡國憲、林聖峰 (2006),運動與情緒的調適。大專體育,82,141–146。
蔣倍欣 (2011),學生對體育課程學習態度、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彰化國中為例。彰化縣:大葉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富元、林秀姿、江逸之(2012),愛運動的孩子更聰明。天下雜誌,494,
110–117。
蕭世原 (2004),臺北市國小學童體育態度、身體活動量及體育課學習成效之影響。臺北市:臺北市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欣怡 (2008),桃園市國中學生體育課教學效能知覺、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臺北縣:輔仁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賴錦堂 (2004),臺北縣國小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調查研究。桃園縣:國立體育學
  院(未出版)。
賴雅馨、廖主民 (2008),父母與兒童的運動期望價值信念及行為的影響機制與兒童
知覺父母涉入的品質。體育學報,41,3,15–28。
謝應裕 (20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探討。學校體育,55,8。
羅美惠(1999),附錄。載於陳如山、黃慈(主編),成長與學習,115-117。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研究處。
蘇泓俊 (2015),新竹地區國小學童體育課學習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新竹市: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未出版)。

三、英文文獻
Allport, G. W. (1935). Attitudes. In: Murchison, C., (Ed.), A handbook of social phy-cology. Worcester, MNA: Clark University Press.
Domer, D. E.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Fishbein, M.(1967). Attitude and the prediction of behavior. In M. Fishbein(Ed.), Readings in attitude theory and measurement., N. Y.:Wiley.
Herzberg, F., Mausner, B., Peterson, R.O., & Capwell, D. F. (1957). Job attitudes: Re-view of research and opinion. Pittsburgh, Penn.: Psychological Services.
Horne, M.D.(1985). Attitudes toward handicapped students: professional, peer, and parent reaction.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Kenyon, G. S. (1968). Six scales for assessing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activity. New York, N.Y.: Mc. Graw-Hill.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rn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ew York: Association.
Locke, E. A. (1969). What is job satisfactio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4, 309-336.
Lodewyk, K. R., & Winne, P. H. (2005). Relations among the structure of learning tasks, achievement, and changes in self-efficacy in secondary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7(1), 3-12.
Murray, H. A. (1938). Explorations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artin, C. L. (1988). Enhancing children’s satisfaction and participation using a predictive regression model of bowling performance norms. The Physical educator, 45(4). 196-209.
Rosenberg, M. J. and Hovland, C. I.,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 in Rosenberg, M. J. and Hovland, C. I.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14.
Rosenberg, M. J. and Hovland, C. I., (1960). Cognitive, Affective, and Behavioral Com-ponents of Attitude, in Rosenberg, M. J. and Hovland, C. I. (Eds.), Attitude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An Analysis of Consistency among Attitude Component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14
Schiffman L. G. & Kanuk L. L,(1994). Consumer Behavior. Prentice-Hall.
Sliverman, S., & Subramaniam, P.R.(1999). Student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a review of measurement issues and outcom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19,97-125.
Slater, A., & Tiggemann, M. (2010a). A test of objectification theory in adolescent girls.
Tough, A.(1982). The Adult Learning Projects (2nd ed.). Ontari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Sex Roles, 46, 343–349.
Ullrich-French, S., & Smith, A. L. (2009). Social and motivational predictors of con
tinued youth sport participation.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10, 87–9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