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信惠(2007)。宗教觀光地旅遊意象、知覺價值、旅遊品質、滿意度與遊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北港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王正瑋(2012)。遊客目的地意象、旅遊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馬祖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吳亮儀(2012)。遊客觀光意象、旅遊體驗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新化老街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交通部觀光局(2014)。2014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指出,資料引自 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market.aspx?no=133
交通部觀光局(2012)。臺灣十大觀光小城出爐,資料引自http://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17730
李佳珮(2010)。旅遊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古坑旅遊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
李蕙貞、戴仲良、鍾志強(2009)。博物館休閒動機、遊客體驗關係之研究--以國立科學博物館為例。休閒運動期刊,8,1-13。李育維(2014)。大雪山森林遊樂區目的地意象與遊客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李蓓芬、吳文凱、 蔡坤宏、李育如、賴羽珊、張凌敏、趙芳瑜、李柏翰、林雅文(2014)。臺南老屋觀光遊客屬性、旅遊動機與認同度之研究。華醫學報,40,123-140李美惠(2010)。目的地意象與遊後行為意圖之研究: 以台中縣新社鄉遊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邱柏綺(2013)。寶島時代村遊客之體驗、體驗價值與忠誠度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資料分析範例。臺北市:五南。
余文晴(2014)。遊客對紅毛港文化園區文化認知、文化體驗及整體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漁業生產與管理研究所。宋源烽(2010)。外國旅客旅遊台灣之旅遊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銘傳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周由莉(2010)。花東地區民宿旅客的遊客體驗與旅遊意象對遊客忠誠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北市,景文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周妙玲(2010)。遊客旅遊動機、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乳牛的家休閒牧場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亞洲大學休閒與遊憩管理學系碩士班。高紹源、胡俊傑、張良漢、楊宜樺(2012)。女性觀光客對澎湖海域遊憩吸引力、休閒體驗、知覺價值及再遊意願之影響。休閒事業研究,10(3),76–90。
項退結(1989)。西洋哲學辭典。台北市:華香園出版社。
許順旺、朱蘭平、黃韶顏 (2011)。南庄地區民宿之旅遊意象、滿意度與顧客忠誠度之相關研究--以實際體驗為干擾變項。輔仁民生學誌,17(2),1-23許秀貞、鍾志強(2011)。目的地意象、參與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登山步道遊客為例,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1(3),頁233-254。陳屏妤(2013)。消費者品牌形象、觀賞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舞次方舞蹈工坊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陳祺富(2010)。球隊認同、周邊商品知覺價值與購買意願之研究-以現場觀賞中華職棒賽事球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碩士班。陳簾伃(2004)。體驗品質對情緒、價值、體驗滿意度、承諾及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以台灣現代戲劇演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新北市,輔仁大學管理學研究所。
陳水蓮、林瑩昭(2008)。 遊客屬性與遊憩動機、遊憩知覺價值、遊憩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南元休閒農場為例。臺灣鄉村研究,101-132陳欣宏、陳佩君(2010)。遊客對目的地吸引力、體驗品質、知覺價值、行為意圖關係模式之研究─以小琉球為例。屏東教大體育,13,229-238陳泰淵(2013)。中老年人旅遊行為、旅遊吸引力及旅遊行為意圖間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投縣,南開科技大學。莊芝山(2010)。大陸遊客旅遊意象對知覺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嶺東科技大學觀光與休閒管理研究所。莊如倩、田麗、鍾志強(2009)。遊客涉入程度、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雲林縣音樂嘉年華會為例。休閒運動期刊,9,73-84。
郭志偉(2011)。棒球觀賞者觀賞動機、觀賞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郭家瑜(2011)。漁村觀光之旅遊動機對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澎湖縣,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張書榮(2009),遊客對高雄世界運動會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及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長榮大學運動休閒管理學系(所)。張孝銘(2009)。遊客對海域運動觀光吸引力認知、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2(3),31-51。
游丞秀(2013)。觀光工廠服務品質、知覺價值與忠誠度之關係 —以大同醬油黑金釀造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曾詩馨(2011)。古蹟旅遊遊客體驗、遊客動機、目的地意象、滿意度與遊後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台南市赤崁樓遊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曾鈺倫(2014)。觀眾涉入程度、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逆轉勝:臺灣棒球特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鄒文恩(2005)。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滿意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華納威秀電影院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廖于涵(2015)。大甲地區觀光吸引力、遊客滿意度、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系。潘英琴(2012)。旅遊動機、生態旅遊涉入、體驗及行為意向之關係-以小琉球風景特定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飲管理系。
蔡幸娟(2015)。觀光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遊客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蔡文凱(2005)。主題遊樂園服務品質、顧客滿意、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月眉育樂世界探索樂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市,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戴雅蓉(2015)。遊客對旅遊動機、目的地意象、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以彰化縣鹿港鎮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魏鼎耀(2005)。目的地意象、知覺價值與遊後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魏伊君(2014)。高雄馬拉松賽事參與者的觀光吸引力、參與動機、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鍾志強、羅雯心(2008)。休閒農場消費者商店印象、體驗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 1(1),56。
謝文達(2014),澎湖新鮮玩:遊客吸引力、體驗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澎湖縣,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顧宣宣,郭建志譯斯托克斯,D.著(2003年),行銷學理論與實務,台北:學富。
英文部分
Ajzen, I., & Fishbein, M. (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 NJ: Prentice Hall.
Baker, D.A.& Crompton,J.L.(2000).Quality,SatisfactionandBehaviouralIntentions .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7(3),785-804.
Clawson, M. & Knetsch, J.L. (1966).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p.33-36).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Inc.
Dodds, W.B., Monroe, K.B., & Grewal, D. (1991).The effects of price, brand and store information on buyers’ product evaluation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3), 307-319.
Engel, J.F. ,Blackwell, R.D. & Miniard, P.W.(1995).Consumer Behavior .8thed. Dryden Press,361-401 .
Fishbein, M., & Ajzen, I. (1975).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reading.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7, 61-84. Retrieved from Business Source Premier, EBSCO.
Hair, J.F., Jr., Anderson, R.E., Tatham, R.L., & Black, W.C. (1998). Multivariate data analysi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Hellier,P.K., Geursen, G.M., Carr. R.A. and Rickard. J.A. (2003). “Customer Repurchase Intention :A Gener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no.37,1762-1763.
Joy, A., & Sherry, J.F. (2003). Speaking of Art As EmbodiedImagination Amultisensory Approach to Understanding AestheticExperienc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Gainesville, 30(2),259.
Iso Ahola. S.E., & Mannell, R.C. (1985).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onstraints on leisure.In M. G. Wade(Ed.), Constraints on leisure,111-151.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Publisher.
Kelly, J.R. (1987). Freedom to Be: A New Sociology of Leisure. New York: MacMillan.
Leszinski, R., & Marn, M.V. (1997).Setting value, not price. The Mckinsey Quarterly, 1, 99-115.
Monroe , K.B. & Krishnan, R(1985).The Effect of PriceonSubjective Product Evaluations, InPerceivedQuality , ed. J .Jacoby and J.Olson, MA:Lexingt on Books , 209-232.
Murphyetal.(1999). The American Genetic Association.TheJournalof Heredity ,92(6),516-519.
Neulinger, J.(1974).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Springfield, IL: Thomas
Neulinger, J. (1981). To leisure: An introduction. Boston: Allyn & Bacon.
Oliver, R.L., & Desarbo, W.S. (1988).Respones determinants in satisfaction judg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4(4), 495-507.
Pine, B.J. ,& Gilmore, J.H. (1999). The experience economy: Workis theatre and every business a stage. Massachusetts: HarvardBusiness School Press,25- 42.
Pine II, B.J. and Gilmore, J.H.(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4(1),97-105
Parasuraman, A. and Grewal, D. (2000). The impact of texhnology on the quality-value-loyalty chain: A research agenda. Journal of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8(1), 168-174.
Raija, K., Riikka, I., & David, A.(2016).Social holidays as a tourist experience in Finland. Original Research Article . Volume 52.,521-532
Sheth, J.N., Newman,B.I.&Gross,B.L.(1991).ConsumptionValues and Market Choices :Theor and Applications,Cincinnati,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9(4), 487-489.
Schmitt,B.H. (1999).Experiential Marketing.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Woodruff,R.B.(1997).Customer Value: The Next Sourcefor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Science,25(2),139-153.
Wang,W.F., Chen,J.S.,Fan,L.L.&Lu,J.Y.(2012).Tourist experience and Wetland parks: A case of Zhejiang, China. Article in Annals ofTourism Research 39(4):1763–1778.
Zeithaml,V.A.(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3),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