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基吉(2011)。以消費者體驗觀點探討台南市美食與古蹟旅遊顧客滿意度行為意關連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南市,國立成功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研究所。宋威穎、雷文谷、熊婉君(2010)。自行車道遊客旅遊目的地意象與行為意圖之關係-以遊憩體驗為中介變項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3(2),22-37。李佳珮、莊茹倩、鍾志強(2010)。遊客旅遊意象、體驗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古坑旅遊地區為例。休閒運動期刊,9,47-59。李宜穎(2011)。遊憩動機、遊憩體驗對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聯性研究-以「六堆嘉年華」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縣,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研究所。杜崇信(2013)。遊客的動機、意象、決策因素及體驗之相關研究-以嘉義縣新港鄉板頭社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研究所。汪煜庭(2014)。海洋觀光遊客對服務創新、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墾丁海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沈進成、林宜欣、葉語瑄、林秀珊(2011)。休閒漁業顧客認知價值、體驗、旅遊意象與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布袋漁港為例。島嶼觀光研究,4(1),33-52。沈進成、廖若岑、周君妍(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與忠誠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華山咖啡爲例,戶外遊憩研究,18(3),59-79。林佳蒨(2011)。大陸遊客對阿里山旅遊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林宗賢(2013)。遊客知覺旅遊渡假區意象之比較:以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與主題遊樂園為例。大專體育學刊,15(4),383-393。林若慧、陳澤義、劉瓊如(2003)。海岸型風景區之旅遊意象對遊客行爲意圖之影響-以遊客滿意度爲仲介變數。戶外遊憩研究,16(2),1-22。林朝欽、李英弘(2001)。遊憩體驗之多階段性驗證。戶外遊憩研究,14(1),1-10。邱博賢(2003)。觀光意象、滿意度與行為意象間關聯之研究-以宜蘭地區四大休閒農場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世新大學,觀光研究所。邱皓政(201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台北市:五南。
侯錦雄、林宗賢(1996)。日月潭風景區目標市場定位策略中之旅遊意象度量探討。戶外遊憩研究,9(1),57-77。張廷宇(2013)。北埔地區遊客之遊憩特性、目的地吸引力、遊憩體驗與行為意向間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彰化縣,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張淑青(2006)。觀光旅遊品質知覺、價格知覺對行為意圖影響之研究-重遊意圖與推薦意圖的探討。台灣管理學刊,6(2),39-62。
張廖麗珠(2010)。遊客對鹿港鎮旅遊意象、旅遊品質、知覺價值與再遊意願之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3(1),62-80。莊茹倩(2010)。遊客涉入程度、活動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莊鎧溫、李宏洲(2013)遊憩吸引力、遊憩體驗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大東文化藝術中心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1(1),13-23。許秀貞、鍾志強(2011)。目的地意象、參與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登山步道遊客為例。台灣體育運動管理學報,11(3),233-253。
郭幸萍、吳綱立(2012)。民宿業之服務屬性對顧客行為意圖的影響─以關係品質為中介變數。戶外遊憩研究,25(4),51-78。郭彰仁、李彥希、張煥祺(2014)。小鎮觀光複合意象與旅遊體驗之關聯—以雲林虎尾為例。戶外遊憩研究,27(1),1-27。陳水源(1988)。遊憩體驗實證之研究-以陽明山國家公園爲例。戶外遊憩研究,1(1),39-75。陳汶楓(2004)。消費者體驗與購後關係之研究-以六福村主題樂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縣,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陳欣宏、陳佩君(2010)。遊客對目的地吸引力、體驗品質、知覺價值、行為意圖關係模式之研究-以小琉球為例。屏東教大體育,13,229-238。陳柏任(2009)。觀光節慶活動遊客旅遊意象、滿意度與重遊意向之研究-以高雄燈會藝術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餐旅學院旅遊管理研究所。曾慧慈、沈進成、陳麗如(2011)。礦業遺產觀光中真實性對觀光意象、地方感與遊後行爲意圖之影響。戶外遊憩研究,24(3),79-111。
黃宗成、吳忠宏、高崇倫(2000)。休閒農場遊客遊憩體驗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3(4),1-25。葉柏吟(2010)。賞蝶活動吸引力、休閒體驗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劉季貞、杜先惠、陳惠嫻、張明正、張偉雄(2009)。遊憩體驗對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的影響- 以高雄新光碼頭為例。運動健康與休閒學刊,13,109-120。
劉珦尹(2011)。「Live House」活動吸引力與服務品質對行為意圖之影響─以消費者體驗為中介變項。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劉瓊如、林若慧、吳正雄(2002)。海岸型風景區遊客旅遊意象之區隔研究-以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為例。戶外遊憩研究,15(3),55-78。劉瓊如、林濰榕、林若慧(2012)。休閒農場旅遊意象、品牌個性與旅遊意願之關係:自我形象一致性之中介效果。戶外遊憩研究,25(3),59-81。蔡幸娟(2015)。觀光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遊客滿意度關聯性之研究-以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市,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蔡嘉柔(2013)。自助旅行者旅遊意象、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遊後行為意關係之探討-以日本旅遊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花蓮縣,東華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蔡鳳兒(2005)。遊客體驗、旅遊意象、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嘉義縣,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鍾志強、蔡麗婷、蔡瑋娟、黃孟立(2010)。參與文化節慶活動之遊客目的地意象、參與體驗與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北港朝天宮元宵節為例。休閒事業研究,8(4),19-44。
蘇瑞蓮、金喆(2008)。旅遊意象、知覺價值、服務品質、知覺風險對遊後行為意圖的影響─以苗栗縣西湖渡假村為例。聯大學報,5(1),181-200。Ajzen, I., & Fishbein, M.(1980). Understanding attitudes and predicting social behavior.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Baloglu, S., & McCleary, K. W.(1999).A model of destination image formation.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6(4), 868-897.
Baron, R. M., & Kenny, D. A.(1986),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6), 1173-1182.
Birgit, L.(2001), “Image Segmentation: The Case of a Tourism Destination,” Journal of Service Marketing, Vol. 15, No. 1, 49-66.
Chen, C. F., & Tsai, D.(2007). How destination image and evaluative factors affect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8(4), 1115-1122.
Clawson, M. & Knetsch, J. L.(1966).Economics of outdoor recreation, (pp.33-36).Resources for the Future, Inc.
Dichter, E.(1985). What is an image.The Journal of Consumer Marketing, 2(1), 75-79.
Driver, B. L.& Toucher, R. C.(1970).Toward a behavioral interpretation of recreation of planning. Element of Outdoor Recreation Planning, 9-31.(IP) scale in the context of selected recreational and touristic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ch, 23(1), 51-66.
Fakeye,P. C., & Crompton, J. L.(1991).Image differences between prospective, first-time and repeat visitors to the lower Rio Grande Valley.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30(2), 10-16.
Gunn, C. A.(1972). Vacationscape: Designing tourist regions. Austin, TX: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 University of Texas.
Hair, J., Anderson, Jr. R., Tatham, R., & Black, W.(1998).Multivariate Date Analysis, New Jersey:Prentice-Hall.
Hunt, J. D.(1975), “Image as a factor in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Vol. 13, No. 3, 1-7
Moutinho, L.(1987).Consumer behavior in Tourism.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1(10),1-44.
Schmitt, B. H.(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How to get customers to sense, feel, think, act and relate to your company and brand. New York:The Free Press.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 A. & Berry, L. L.(1996).The behavioral consequences of service quality.Journal of marketing, 60(April),31-46.
交通部觀光局(2002)。觀光政策白皮書。資料引自http://admin.taiwan.net.tw/upload/contentFile/auser/b/wpage/page1.htm?no=121
交通部觀光局(2015)觀光統計年報。資料引自http://admin.taiwan.net.tw/statistics/year.aspx?no=134
小琉球觀光旅遊資訊網(2012)。資料引自http://www.liuchiu.gov.tw/liuqiu/web_tw.php
大鵬灣風管處(2015)。資料引自http://www.dbnsa.gov.tw/
葉奉達、何正鳳(民104年7月6日)。綠蠵龜、鯨鯊、熱帶魚、珊瑚 小琉球浮潛4賣點。TVBS新聞。資料引自http://news.tvb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