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2 21:1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怡嘉
研究生(外文):Yi-Jia Huang
論文名稱:醫護與社工學生對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認知與態度之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Investigation on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of Medical, Nursing and Social Work Students concerning the Medical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指導教授:汪淑娟汪淑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山醫學大學
系所名稱:醫學社會暨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3
中文關鍵詞: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病人自主醫療場域無障礙環境
外文關鍵詞: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medical rightspatient self-determinationmedical fieldbarrier-free environmen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因應我國身心障礙人口數已超過百萬人,政府在2014年將《身心障礙權利公約》(CRPD)國內法化,希望落實保障身心障礙者權利之精神,近幾年來也陸續簽屬數個國際公約,努力使我國與國際接軌,此外,更積極推動相關法令保障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2015年底,《病人自主權法案》三讀通過,法案明訂服務使用者擁有自己的醫療決策權等,雖然病患的自主意識的抬頭,但身心障礙者在社會中仍是弱勢族群,在就醫過程中,醫事專業人員(例如,醫師、護理師、社工師)的態度及認知極有可能影響到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的落實,本研究調查將來可能進入醫療院所工作的學生(醫學系、護理系及社工系),對於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的認知與態度,在我國推動身心障礙權利公約,並且將國際公約國內法化後,希望相關研究結果能作為未來身障政策擬定與身障教育的參考依據。
  本研究針對台中市內醫學系、護理系和社工系四年級的學生進行調查,以研究者自製問卷「學生對身心障礙者的醫療權利認知程度」,共發放985份,回收有效份數為657份,整體回收率66.7%,並得出以下的研究結果與建議。
一、 主修科系背景會影響學生對於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認知的程度,其中社工系的學生分數呈現較高、其次為護理系,最後為醫學系。
二、 有關無障礙環境與通用設計,和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的部分,研究結果發現學生的認知分數低,故未來仍需繼續宣導相關議題。
三、 有關學生對於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認知的部分,學生認知分數高,代表學生普遍了解身心障礙者擁有醫療權利。
四、 在受過課程訓練後,有助於提高學生對身心障礙者的認知。
五、 學生在提供身障服務的意願分數高,但對身障者的態度分數低,顯示仍有教育空間以提升友善服務態度。
In Taiwan, there are more than one million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he government endowed legal status by an Implementation Act for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RPD) in 2014. At the end of 2015, the parliament passed "Patient Self-Determination Act"(PSDA). All these efforts were to promote and to protect medical and human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To ensure that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can enjoy full medical rights,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of health professional, als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The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major in medicine, nursing, or social work. Since these college students are likely to practice their professions in medical fields after graduation, understanding their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s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ill help to better medical fields with equal rights for all.
Data was collected using questionnaire designed by the researcher. All the senior students with the three majors in Taichung area were included in this research; 985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The response rate was 66.7%. The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were as follows:
1. College majors affected students'' cognition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medical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Social work students had highest score, followed by nursing students and medical students.
2. Students were not familiar with barrier-free environments, general design and the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3. Students'' cognition scores toward the medical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were high.
4. Students taking related classes score higher than their counterparts on the whole questionnaire.
5. Students showed willingness to offer services to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but their attitude scores were relatively low indicating that students should be educated to better their attitudes.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第一節 醫事專業人員與身心障礙者的權力關係 ……………………………5
第二節 人權與身心障礙者相關公約 …………………………………………9
第三節 影響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的因素 …………………………………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0
第二節 研究過程 ……………………………………………………………22
第三節 研究工具 ……………………………………………………………23
第四節 研究步驟 ……………………………………………………………24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一節 受訪樣本特質 ………………………………………………………27
第二節 醫學系、護理系及社工系學生之特質 ……………………………30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認知分數 ………………………………………………34
第四節 醫療專業科系與身心障礙者認知態度分數 ………………………38

第五章 討論與建議
第一節 學生對身心障礙者相關權利之量化分析結果與討論 ……………42
第二節 身心障礙者對自身權利質性訪談結果與討論 ……………………45
第三節 建議與研究限制 ……………………………………………………48
參考文獻 …………………………………………………………………………50
附錄 ………………………………………………………………………………57


表次與圖次
圖次列表:
圖1 學生對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認知之研究架構 ……………………………21

表次列表:
表1 受訪者基本資料的次數與百分比分佈 ……………………………………28
表2 科系與其他變項交叉表 ……………………………………………………31
表3 身心障礙者醫療權利之平均分數 …………………………………………36
表4 科系的變異數分析 …………………………………………………………40
一、中文文獻
王玲玲(2009)。比較住院病人與醫療人員對病人權利之看法-以臺北市立聯合醫院為例(碩士論文)。取自華藝線上圖書館,(系統編號:tmu-98-M406095016-1)
王玲玲、林秋芬(2013)。住院病人對病人權利的重視與獲得。北市醫學雜誌,10(3),244-253。
王國羽(2008)。聯合國身心障礙權利公約對我國的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23, 106-116。
王增勇、范燕燕、官晨怡、廖瑞華、簡憶鈴(譯)(2005)。傅柯與社會工作(原作者: Chambon, A.S.)。臺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內政部、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中華民國100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報告,取自
http://www.mohw.gov.tw/dl-4758-648b1bea-f391-4cc2-88d7-314c7df8566
2.html。
中華民國總統府(2015年12月17日)。總統出席「2015年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國際研討會」。中華民國總統府電子報。取自:
http://www.president.gov.tw/Default.aspx?tabid=131&itemid=36370&rmid=514。
匡思聖、鍾文博、陳偉杰/共同主編,黃馨慧、李偉敬、王上維(2010)。人權影像-從電影文本認識醫療社會學。臺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2003)。正義論(原作者:Rawls, J.)。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何乏筆、龔卓軍、楊凱麟(譯)(2006)。傅柯考(原作者:Gros, F.)。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余玉眉(2003)。台灣醫療道德之演變-若干歷程及個案探討。臺北市: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唐山出版社。
吳全峰、黃文鴻(2007)。醫療人權之發展與權利體系。月旦法學雜誌,148,128-161。
李芳年(2010)。論醫師的說明義務與告知後同意。北市醫學雜誌,7(1),13-20。
吳建昌(2010)。精神疾病患者之意思能力。護理雜誌,57(6),5-10。
吳信鏘(2008)。彰化縣國小學童對身心障礙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臺東大學進修部暑期特教碩士班學位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振吉、蔡甫昌(2016)。簡評「病人自主權利法」及其影響。醫院雙月刊,49(1),6-10。
吳象元(2015年12月19日)。《病人自主權利法》通過 楊玉欣:新法讓民眾有選擇「拒絕醫療的權利」。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取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2922。
李瑞全、蔡篤堅、郭素珍、許樹珍、陳祖裕、曾建元、楊雅惠、蔣欣欣、蘇逸玲(2008)。醫學倫理諮詢-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宋維村(2009)。病人行為能力及其評估。澄清醫護管理雜誌,5(1),4-7。
邱大昕(2009)。無障礙環境建構過程中使用者問題之探討。台灣社會福利學刊,7(2),19-46。
林火旺(1998)。羅爾斯正義論。臺北市:臺灣書店。
周宇翔、李淑貞、謝東儒、陳政智、張聿淳(2015)。從服務使用者觀點探討身心障礙者鑑定與需求評估制度流程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13(2),86-106。
林金定(2008)。身心障礙者健康政策:原則與國際趨勢。身心障礙研究,6(1),1-12。
林怡華(2009)。身心障礙者的「鑑定/安置」:一個身體政治的觀點。政策研究學報,9,147-170。
林秀碧、蔡永杰、蔡政庭(2013)。從需求理論探討病人權利的落實認知與管理。醫務管理期刊,14 (1),18-37。
林葦芸(譯)(2006)。權力:基進觀點(原作者:Lukes, S.)。臺北市:商周出版。
邱滿艷(2011)。從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探討身心障礙者需求與地方政府資源。特殊教育季刊,118,13-23。
洪鐮德(1999)。馬克思主義與傳播理論。傳播文化,7,1-24。
胡藹若(2007)。人權理念之研究。復興崗學報,90,297-322。
柴松林(2000)。人權、人權基礎與人權譜系的擴增。新世紀智庫論壇,11,103-110。
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原作者:Bonnewitz, P.)。臺北市:麥田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夏子恒(2013)。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對身心障礙者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唐宜楨、陳心怡(2008)。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來探討身心障礙概念的新轉向。身心障礙研究,6(4),238-251。
唐宜楨、吳慧菁、陳心怡、張莉馨(2011)。省思嚴重精神疾患強制治療概念-以人權為主軸。身心障礙研究,9(1)。
唐紀絜、林金定、吳佳玲、詹文宏(2008)。優質健康中的獨立生活-由歐盟國家衛生政策經驗發展臺灣成人身心障礙者健康藍圖。身心障礙研究6(1),61-76。
唐峰正、劉東揚(2006)。以通用設計觀點探討推動無障礙環境教育策略。日本京都國際通用設計論壇專刊。
張國聖(2003)。現代人權的發展源流與意涵。通識研究集刊,4,1-18。
郭耀昌(2013)。台灣身心障礙者人權指標調查報告。社團法人中華人權協會編印,取自http://www.cahr.org.tw/eweb/uploadfile/20131201135957992.pdf
張玨、李柏翰、温桂君、張菊惠(2015)。國際人權法與心理健康權。中華心理衛生學刊,28(3),449-468。
曾凡慈(譯者)(2010)。污名:管理受損身分的筆記(原作者: Goffman,E.)。群學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
鈕文英(2011)。《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的發展及對障礙鑑定和服務提供的意涵。南屏特殊教育,3,1-22。
葉永文(1998)。排除理論。臺北市:揚智文化。
葉振彰(2006)。彰化縣國小學習障礙學生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曾淑瑜(2007)。醫療法律倫理。臺北市:元照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黃惠滿、孫凡軻(2013)。醫療人權之理論與實務-以及重症病人為例。臺灣健康照顧研究學刊,15, 1-18。
楊玉隆(2014)。論醫療上病患「自主決定權」 之憲法地位 —以宗教信仰為由拒絕輸血案判決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3,129-190。
輔仁大學社會文化研究中心翻譯(2005)。人權鏈環: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原作者:González, E. & Santosa, M.A.)。臺北縣:輔仁大學社會文化研究中心。
蔡友月(2012)。真的有精神病嗎?一個跨文化、跨領域精神醫療研究取徑的定位與反省。科技、醫療與社會,15,11-64。
劉北成(譯)(2015)。臨床醫學的誕生(原作者:Foucault, M.)。南京市:譯林出版社。
蔡采秀(譯)(2000)。傅柯(原作者:Barry, S.)。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
蔡甫昌(2003)。臨床生命倫理學(原作者:Singer, P.A.)。臺北市:金名圖書有限公司。
謝建全(2003)。國中生對智障同儕接納態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系統。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饒紀倫、陳雅苹、林靖瑛、劉燦宏(2012)。臺灣身心障礙者特別門診建構模式之初探。身心障礙研究,10(4),252-264。
錢俊譯(譯)(2001)。傅柯-超越結構主義與詮釋學(原作者:Dreyfus, H.L. & Rabinow, P.)。臺北市:桂冠圖書有限公司。
嚴久元(1999)。當代醫事倫理學。臺北市:橘井文化。
嚴嘉楓、林金定(2003)。身心障礙者人權與福利政策發展。身心障礙研究,1(1),20-31。
顧肅、劉雪梅(譯)(2010)。羅爾斯與正義論(原作者: Pogge, T.)。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二、英文文獻
Albert, B. (2004). Briefing Note: The social model of disability, human rights and development. Retrieved from https;//www.disabilitykar.net.
Arras, J.D., & Fenton, E.M. (2009). Bioethics & Human Rights: Access to Health-Related Goods. The Hastings Center Report, 39(5), 27-38.
Austin, W. (2001). Using the human rights paradigm in health ethics. Nursing Ethics, 8(3), 183-195.
Brennan, F. (2013). Dignity: A unifying concept for Palliative Care and human rights.Progress in Palliative Care, 26, 88-96.
Bruce, A., Burke, C., Castellino, J., Kenna, P.,Kilkelly, U., & Quinlivan, S. (2002).
Human Rights and Disability-The current use and future potential of United Nations human rights instruments in the context of disability. United Nations New York and Geneva.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hchr.org/Documents/Publications/HRDisabilityen.pdf.
Chima, S.C. (2013).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informed consent and contemporary clinical practices by medical doctors in South Africa: An empirical study. Chima
BMC Medical Ethics, 14(1).
Craigie, J. (2015). A fine balance: reconsidering patient autonomy in light of the UN convention on the rights of persons with disabilities, Bioethics, 29, 398-405.
Fronek, P., & Crawshaw, M. (2014). The‘New Family’ as an Emerging Norm: A Commentary on the Position of Social Work in Assisted Reproduction. 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Work, 45(2), 1-10.
Grady, C. (2015). Enduring and Emerging Challenges of Informed Consent,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72,855-862.
Hammell, K.W. (2015). Participation and occupation: The need for a human rights perspective. Canadian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Therapy, 82(1), 4-8.
Hein, I.M., Troost, P.W., Broersma, A., Vries, A.C.de, Daams, J.G., & Lindauer, R.J.L. (2015). Why is it hard to make progress in assessing children’s decision-making
competence? BMC Medical Ethics, 16(1), 88-96.
Jin, P. (2014). The physician charter on medical professionalism from the Chinese perspectiv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J Med Ethics, 41(7), 511-514.
McCormick, A.J. (2011). Self-Determination, the Right to Die, and Culture: A Literature Review. Social Work, 56(2), 119-128.
Nurjannah, I., Mills, J., Park, T., & Usher, K. (2015). Human rights of the mentally ill in Indonesia. International Nursing Review, 62, 153-161.
Shpigelman, C.N., Zlotnick, C., & Brand, R. (2016). Attitudes Toward Nursing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Promoting Social Inclusion.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55(8), 441-449.
Singh, J.A., Govender, M., & Mills, E.J. (2007). Do human rights matter to health? The Lancet, 370, 521-527.
Symons, A., Fish, R., McGuigan, D., Fox, J., & Akl, E. (2012).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Medical Students’ Attitudes Toward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Intellectual an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ies, 50(3), 251-260.
Szmukler, G., & Bach, M. (2015). Mental health disabilities and human rights protections. Global Mental Health, 2, 1-9.
Tarantola, D. (2000). Building on the Synergy between Health and Human Rights: A Global Perspective. François-Xavier Bagnold Center for Health & Human Rights.
Tervo, R.C., Palmer, G., & Redinius, P. (2004). Health professional student attitudes towards people with disability. Clinical Rehabilitation, 18(8), 908-915.
Verdugo, M.A., Navas, P., & Gómez, L.E. (2016). The concept of quality of life and its role in enhancing human rights in the field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Journal of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Research, 56(11),1036-1045.
Vos, M.A.de, Seeber, A.A., Gevers, S.K.M., Bos, A.P., Gevers, F., & Willems, D.L. (2015). Parents who wish no further treatment for their child. Med Ethics, 41,
195-2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玲玲、林秋芬(2013)。住院病人對病人權利的重視與獲得。北市醫學雜誌,10(3),244-253。
2. 王國羽(2008)。聯合國身心障礙權利公約對我國的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23, 106-116。
3. 吳全峰、黃文鴻(2007)。醫療人權之發展與權利體系。月旦法學雜誌,148,128-161。
4. 李芳年(2010)。論醫師的說明義務與告知後同意。北市醫學雜誌,7(1),13-20。
5. 吳建昌(2010)。精神疾病患者之意思能力。護理雜誌,57(6),5-10。
6. 吳振吉、蔡甫昌(2016)。簡評「病人自主權利法」及其影響。醫院雙月刊,49(1),6-10。
7. 宋維村(2009)。病人行為能力及其評估。澄清醫護管理雜誌,5(1),4-7。
8. 林秀碧、蔡永杰、蔡政庭(2013)。從需求理論探討病人權利的落實認知與管理。醫務管理期刊,14 (1),18-37。
9. 邱滿艷(2011)。從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探討身心障礙者需求與地方政府資源。特殊教育季刊,118,13-23。
10. 胡藹若(2007)。人權理念之研究。復興崗學報,90,297-322。
11. 柴松林(2000)。人權、人權基礎與人權譜系的擴增。新世紀智庫論壇,11,103-110。
12. 唐宜楨、陳心怡(2008)。從《身心障礙者權利公約》來探討身心障礙概念的新轉向。身心障礙研究,6(4),238-251。
13. 唐宜楨、吳慧菁、陳心怡、張莉馨(2011)。省思嚴重精神疾患強制治療概念-以人權為主軸。身心障礙研究,9(1)。
14. 張國聖(2003)。現代人權的發展源流與意涵。通識研究集刊,4,1-18。
15. 鈕文英(2011)。《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的發展及對障礙鑑定和服務提供的意涵。南屏特殊教育,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