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內政部移民署,「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需求調查」,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s://www.immigration.gov.tw/lp.asp?ctNode=35627&CtUnit=19349&BaseDSD=7&mp=1。
(2)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內政部統計應用名詞定義」,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www.moi.gov.tw/stat/list.aspx。
(3)王永銘(2004),「國小學童金錢態度、消費行為與電視廣告態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王怡又(2000),「祖父母照顧的幼兒如何表達情緒?」,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5)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移民與國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1,99-127。
(6)王俊卿(2001),「購物代理人對消費者購物決策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7)行政院主計處,「15至49歲已婚女性子女之主要照顧者」,未出版之統計數據,https://www.dgbas.gov.tw/fp.asp?xItem=35733&ctNode=3304。
(8)朱岑樓、高梓、趙錦華(1983) ,「談隔代教養問題」,今日生活,203期,6-13頁。
(9)呂志方(2010) ,「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家長理財態度與金錢教養行為之關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10)林世彪(2006),「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1)林萬億、秦文力 (1992) ,「臺北市市單親家庭問題及因應策略之研究」,臺北市政府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
(12)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3)徐淑敏(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研究─第一、二、三階段知識概念層面分析」,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4)張耐(2002),「老少配、祖孫情-祖父母家庭親職教育方案」,師友,第422期,頁41-48。
(15)李調棟、呂錘卿 (1990),「國民小學中高年級兒童零用錢調查報告」,教育資料文摘,26(5),123-167。(16)李文欽(2002),「國民小學單親兒童與雙親兒童行為困擾及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17)李玉冠(2000),「隔代教養祖孫關係之探討──以臺北縣低收入戶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18)呂勝瑛、楊沛穎(2009),「國小學童同儕關係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之研究」,稻江學報,4 (1),141-164。(19)邱宜箴(2003),「國小學童金錢態度量表之編製及理論模式驗證」,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測驗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林芳如 (2001),「國小學童金錢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1)林世彪(2006),「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22)林宜君(2012),「國小五年級學童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新北市永和國小為例」,玄奘大學國際企業學系碩士論文。(23)林盈弟(2006),「外籍配偶教養方式及其子女學校生活適應情形之研究--以高雄市的外籍配偶為例」, 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24)林麗華(2006),「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5)洪慕妮(1993),「對兒童消費社會化之影響─以零售消費知識、技巧與態度為指標」,國立中央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6)洪惠娟(1987),「臺北市高中(職)學生消費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7)洪淑蘭、趙威、鍾志從(1999),「幼兒的金錢概念、金錢使用能力及其父母金錢教養之影響」,家政教育學報,第二期,90-110。(28)洪藝真(2005),「東南亞外籍新娘來適應歷程、教養方式及子女氣質之個案研究」,台北市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9)胡蘭沁(1997),「我國小學生消費狀況與消費教育問題之初探」,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30)胡蘭沁(2002a),「由零用錢之運用探討中小學生消費行為之社會化」,台南師院學報,35,227-266。
(31)胡蘭沁(2002b),「在學青少年消費能力發展狀況與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九十一學年度師範院校教育學術論文發表論文集,497-523。
(32)高毓婷 (2000),「台北都會區青少年消費文化初探--以兩所不同社會階級學區的國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3)韋雪琴(1988),「教孩子用錢」,台北市,時報文化。
(34)夏韻芬(2006),「有錢是教出來的-夏韻芬親子理財秘笈」,麥田。
(35)范書菁(1999),「低收入戶單親家長的問題與社會支持網絡-以台北市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36)徐良熙、林忠正(1984),「家庭結構與社會變遷:中美單親家庭之比較」,中國社會學刊,(8),1-22。
(37)張耐(2002),「老少配祖孫情—祖父母家庭親職教育方案」。師友月刊,422期,41-44。(38)張惠炤(2009),「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台中縣海線國小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
(39)許雅惠(2001),「建構單親家庭支持方案之政策建議:台灣單親家庭之現況與政策研討會」,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40)許玉玲(1999),「隔代教養學童的生活世界---一個個案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碩士論文。(41)許芳菊(2006),「全球化下的關鍵能力:你的孩子該學什麼?」。天下雜誌,22-27。
(42)許惠瑾(1984),「家庭內聚型態與兒童自尊行為困擾及性別角色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3)陳麗敏(2006),「生命轉彎處-隔代教養家庭祖父母之生活經驗探究」,嘉義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44)陳翠臻(2009),「原鄉地區之隔代教養分析─以花蓮縣光復鄉為例」。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季刊,2(2), 137-161。
(45)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2000),「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 (上) 」。成人教育通訊,2,37-40。(46)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2000),「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 (下) 」。成人教育通訊,4,51-66。(47)陳珮雯(2009),「全臺兒童一年零用金415億元」,親子天下,8。
(48)彭淑華、張英陣(1995),「單親家庭的正面功能」,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
(49)黃文彥(2005),「壽險業務員之人格特質、金錢態度與工作滿足對離職傾向之影響」,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碩士論文。(50)黃妤卉(2011),「客家地區學童家庭金錢教養與金錢態度之研究-以桃園縣觀音國小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研究所。
(51)黃富源、鄧煌發(1999),「單親家庭結構與功能對少年非行之影響:臺北市之調查研究結果分析」,警察大學學報,35,329-392。
(52)黃迺毓(2005),「遇見圖畫書看見生命花園」,好消息雜誌,128,18-19。
(53)黃韻瑜(2006),「隔代教養祖父母親職教育之研究-以嘉義縣三所教育優先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54)黃學瑛(2007),「屏東地區國小兒童速食消費行為之研究-以麥當勞為例」,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55)黃麗美(2006),「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金錢觀與消費型態之研究」,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所碩士論文。(56)葉賢政(2014),「新竹縣國中生金錢教養與消費行為之相關研究」,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57)齊君蕙(2005),「新住民家庭母親對子女教養與子女員所生活適應之研究-以臺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58)劉美芳(2001),「跨國婚姻中菲籍女性的生命述說」,高雄醫學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59)劉秀燕(2003),「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環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60)蔡美瑛(1992),「青少年傳播行為、自我認同與其消費行為關聯性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62)蔡政宏(2008),「青少年金錢態度與消費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
(63)蔡瑞華(2000),「台北市國中生的金錢態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64)蔡賜婷(2005),「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與消費態度、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65)蔡麗鴻(2009),「父母離婚兒童生活適應之行動研究」,私立靜宜大學碩士論文。(66)蕭昭娟(2000),「國際遷移之調適研究:以彰化縣社頭鄉外籍新娘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67)蕭美智(1993b),「板橋國小高年級兒童零用錢調查研究(下) 」,教育資料文摘,32(1),163-181。(68)鍾佳樺(2015),「探討桃園市中壢區中年級學童的金錢態度、消費行為及儲蓄習慣之關係」,玄奘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69)鍾志從、魏秀珍、陳彥玲、陳寧容 (2003),「小學生的金錢概念、態度、與消費技能研究」,家政教育學報, 4, 20-39。
(70)簡宏旭(2009),「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消費社會化與消費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與亞太區域研究所碩士論文。(71)簡郁雅(2004),「隔代教養家庭面面觀」,南華大學社會研究所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43。
(72)羅伯特.清崎Robert. T. Kiyosaki(2001),「富爸爸,窮爸爸」。楊軍、楊明譯,高寶國際。
(73)羅美紅(2004),「東南亞外籍母親對子女教養信念之探討-以大臺北地區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74)蘇容瑾(2004),「外籍配偶對母職之角色覺察與子女教養態度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技職教育及人力資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75)蘇慧玲(2008),「國小兒童便利商店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西文文獻
(76)Dannison L;Smith ,A.B. & Tammy,V.H.(1998).when ”grandma” is “mon” :what today’s teachers need to know . Childhood Education,75,12-16.
(77)Demby, E. (1974). Psychographics and From Whence it came Life Style and Psychographics, 22-29.
(78)Engel, J. F., Blackwell, R. D. and Miniard, P. W. (1995), “Consumer Behavior (8th ed.),” Chicago Dryden Press.
(79)Engel J. E., Blackwell, R. D. and Miniard, P. W. (1993). Consumer behavior (7 Th Ed.). Chicago: Dryden Press.
(80) Glock, C.Y., Nicosia, F.M.(1963) , “Sociology and the Study of Comsumers” , Journal of Marketing , Vol.56 , January , pp:6~21.
(81)Jones, M. R., & Hansen, C. (1996). Caregiving Behaviors which Predict Adjustment of Children Raised by Grandparent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04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Division of Child, Youth and Family Servic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09986)
(82)Kim, Y. K., Kang, J., & Kim, M. (2005).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family and social interaction, loneliness, mall shopping motivation, and mall spending of older consumers. Psychology & Marketing, 22(12), 995-1015.
(83)Kotler, P. (1974). 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ning, and control ( ed.).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84)Kot1er, P. (2000), Marketing management, Prentice Hall.
(85)Perer, J. P. and Olson, J. C. (1990) , Consumer Behavior and Marketing Strategy,Irwin, IL: Homewood.
(86)Peter, J. Paul,Jerry C. Olson(1996).Consumer Behavior: Marketing strategy perspective.Homewood, IL:Irwin.
(87)Pratt, J. W. R. (1974), “Measuring Purchase Behavior”,Handbook of Marketing,Robert Ferber ed., New York, McGraw-Hill Co.
(88)Schiffman, L. G. & Kanuk, L. L. (1991).Consumer Behavior,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89)Smith, A., Dannison, L. & Vacha-Haase, T. (1998). When "Grandma" is "Mom": What today''s teachers need to know. Childhood Education, 75 (1), 12-16.
(90)Smith, T. W., & Anderson. K. B. (1995). Models of personality and of clinical coronary heart disease by a test fir the coronary-prone behavior pattern.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90, 1271-1275.
(91)Solomon JC1, Marx J.(1995)"To grandmother''s house we go": health and school adjustment of children raised solely by grandparents.
(92)Walters, C.G. and Paul, W.G. (1970), Consumer Behaviors: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NY: Richard D., Irwin.
(93)Williams, R. G. (1982) , Consumer Behavior Fundamental and Strategies, St. PaulMinn:West Publishing Co. , pp.5-6.
(94)Wolf, M. (1978). Child training and the Chinese family. In M.Wolf (Ed.) Studies in Chinese society.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