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9 22: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倪漢傑
研究生(外文):NI,HAN-CHIEH
論文名稱:邊坡監測及預警方式之探討-以太魯閣國家公園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Monitoring System and early Warning Methods of Slope Stability in Taroko National Park
指導教授:江文卿江文卿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涂耀賢江文卿王錦華
口試日期:2016-07-25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漢技術學院
系所名稱: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研究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土木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雷射掃瞄監測落石率定
外文關鍵詞:Laser ScannerMonitoringFall of rockCalibr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5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太魯閣國家公園位於台灣東部花蓮縣北部境內,因土地區域跨越菲律濱海板塊與歐亞板塊聚會地帶,板塊活動激烈,地震頻繁,且屬於亞熱帶氣候,而大規模的造山運動使得山區岩層相當破碎,多褶皺、斷層等,加上每年四月至十月平均有三至四個颱風來襲。颱風所夾帶大量的豪雨,常導致山區邊坡落石、崩落、大規模滑動。且在此兩大自然條件交互作用下,使得園區內常發生落石、崩落、大規模滑動,93年道路落石、94年文山溫泉落石均發生造成遊客生命財產嚴重損失。
為能掌握園區內危險邊坡狀況確保遊客安全,因此擬進行邊坡現況監測及落石量體檢測,據以探討落石頻率較高及量體較大嚴重區域進行邊坡防護工程規劃工作的依據。
傳統之土石位移量監測方法多採用接觸式測定儀器,此方法須將儀器埋設或安裝於觀測地區;而於本案計畫區域內因地形險峻、裸露破碎岩體分布於廣大坡面、大部份地區無法抵達及施工,且安裝後其重複使用率不高,一旦發生較大規模之土石位移時,往往使得儀器遭受外力而破壞甚至遺失,易造成資源上之浪費,況且這類儀器並無法針對岩體變動區域進行土方量估算,現今雖可使用衛星遙測方式進行土石方估算,唯其精度並不高;使用於大區域面積之監測及評估作業具極佳之效果。但使用於小區域、零星獨立岩體崩落及陡峭邊坡之區域則無法適用。
近年來因觀測儀器設備之長足進步,針對監測作業的局限性已發展出其他的方法,如GPS及3D雷射掃描等方法。但使用之儀器設備皆為國外進口,價格相當昂貴,無法普及。如何於合理之設備費用下進行具備精度且有效率之監測作業,提供危險邊坡之相關數據以為後續進行邊坡防護工程規劃工作的依據,為本研究執行之重要課題。
本研究針對園區內七處易發生落石崩塌區域進行監測作業,透過本次計劃之執行已建立監測區域之初始資料,除可供後續監測作業之比對依據外,因本次研究區域為傳統測量方式無法施測之區域,於工程規劃時欠缺相關地形資料,本次研究成果亦可提供利用。
針對文山溫泉監測區部分,經現場相片比對及雷射掃描成果,發現尚有落石狀況發生,應審慎評估相關事宜。

In order to forecast the collapsible rocky slopes that would refrain from occurrence of disaster at the Toroko National Park, by adopting a non-contactable surveying instrument, its selection is basing at national park’s easily collapsible rocky sections to conduct field monitoring.
During the period of monitoring, it is discovered that part of sections have the propensity of rock collapsing. Furthermore, there have been few major incidences of rock collapsing at the period of monitoring. Therefore, in considerations of personnel incapable to reach certain areas, and requirements of scenery remain unharmed and conservation of water and soil, it is evident that the monitoring technique of application of non-contactable surveying instrument at national park’s precipitous and exposed pebble slopes requires further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摘 要 I
ABSTRACT III
誌 謝 IV
目 錄 VI
圖 目 錄 VIII
第一章 緒 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與方法 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2.1 邊坡監測 5
2.2 邊坡傳統(接觸式)預警監測 6
2.3 邊坡滑動TDR預警監測[三聯公司] 11
2.4 邊坡破壞-影像感測預警監測[1] 12
2.5 邊坡落石災害分析[2] 12
2.6 邊坡監測整合系統 1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7
3.1 計畫執行內容 17
3.2 研究範圍概述 18
3.2.1 資料蒐集 18
3.2.1.1 地理位置 18
3.2.1.2 地形特性 22
3.2.1.3 地質特性 25
3.2.1.4 氣候 28
3.2.2 監測位置之選定 29
3.2.3 預期成果 43
3.3 研究範圍概述 43
3.3.1 方法概述 43
3.3.2 儀器設備 44
3.3.2.1 雷射全測站經緯儀 44
3.3.2.2 數位相機 45
3.3.2.3 輔助目視設備 45
3.3.2.4 相機率定覘標 46
3.3.2.5 相機支架 48
3.3.2.6 應用程式撰寫 49
3.3.3 監測系統架構 51
3.3.4 作業流程 52
3.4 設備精度檢核及率定 53
3.4.1 雷射全測站經緯儀 53
3.4.2 非量測型數位相機率定作業 53
3.5 控制點埋設及控制測量 63
3.5.1 控制點之設置 63
3.5.2 控制測量 63
3.6 監測作業執行 64
3.6.1 監測區掃描作業之執行 64
3.6.2 近景攝影測量 65
3.7 監測資料整理 66
3.7.1 資料精度之檢核 66
3.7.2 監測資料之整理及計算 66
3.8 近景攝影測量資料之整理 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79
參考文獻 87

[1]梁閔智、羅佳明,”影像感測於邊坡監測應用之適用性探討”,應用營建工程與管理學術研討會,2014。
[2]顧承宇、冀樹勇、譚志豪,”落石災害分析技術研究”,中興工程,第112期,pp91-96,2011。
[3] 周南山,2005 山區道路邊坡災害防治。森林遊憩設施規劃設計與施工研習會暨94年度林務局育樂工程計畫內容說明。
[4] 溫琇玲、廖洪鈞、林郁欽、蘭雅森,2001 鑑別分析法應用於坡地社區邊坡崩塌機率之評估研究。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學報」第37期。
[5] 蕭淵展、李秉乾、周天穎、衷嵐焜、陳家豪,2003 山區道路邊坡即時監測系統。
[6] 黃博函、翁禎祥,邊坡防災自動警示系統。
[7] 羅志強,2002 邊坡工程監測技術分析。中國公路2002年5月第5期。
[8] 葉致翔,2003 TDR邊坡資訊自動化監測系統。國立交通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
[9] 林玉峰、倪漢傑、許華杞(2003/2),雷射測距系統於隧道斷面收方之應用。測量工程;第四十五卷、第一期。
[10] 廖彥舒,2002 非量測型數位相機應用於近景攝影測量之研究-使用三~六百萬畫塑相機。逢甲大學土地管理學系碩士論文。
[11] 謝瑞斌,2000 低價位數位相機空間量測實用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
[12] 陳孝宇,2004 雷射掃描系統開發與土石位移監測之可行性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環境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莊浚育,2004 電腦輔助建築攝影測量之研究。逢甲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王之卓,攝影測量原理、攝影測量原理續編。
[15] 王文穎、趙培洲、吳正春,工程與近景攝影測量
[16] 粱福榮、張舜孔、李德河,攝影測量於評估公路邊坡崩塌量量測之應用。2006 岩盤工程研討會
[17] 吳宗江、陳文福、陳春盛,3D雷射掃描技術於危險邊坡監測之研究。200第二十三屆測量學術及應用研討會。
[18] 柯季柏、石宏揚、史天元,自動化面量測系統之研究。
[19] 何維信,2000 航空攝影測量學。大中國圖書公司。
[20] 廖瑞堂,2001 山坡地護坡工程設計。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21] 社團法人日本測量學會,2002 -•100選 新訂版。
[22] Photomod 使用手冊,RACURS Co.,
[23] PhotoMODELER 使用手冊,Eos System Inc.
[24] T.Ohdake、H.Chikatsu,3D MODELING OF HIGH RELIEF SCULPTURE USING IMAGE BASED INTEGRATED MEASUREMENT SYSTEM
[25] H.CHIKATSU、J.KANEKO,DEVELOPMENT OF HYBRID DIGITAL CAMERA FOR DIGITAL ARCHIVS OF HISTORICAL STRUCTURES
[26] E.Lambrou、G.Pantazis,A new geodetic methodology for the accurate Docu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inaccessible surfac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