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部份 1. 吳怡儒,蔡文榮&李林滄(2012)。彰化縣偏遠地區國中學生數 學學習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教育科學期刊,11(1), 25-57。 2. 李佳容(1999)。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 度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1,12-56。 3. 林寶山(1988)。教學原理。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4. 施玉惠,周中天,陳淑嬌&朱惠美(1998)。國小英語教學實施 現況與未來規劃方向。第七屆中華民國英語文教學國際研討會 論文集,第二冊,759-779。 5. 張啟隆(2000)。雙語教育在台灣之施行及展望─以雲林縣私立 維多利亞雙語小學為例:國民教育。 6. 曹純瓊&郝佳華(2010)。國小學童學前英語學習經驗對其學習 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Journal of Educat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23(2), 95-124。 7. 許瑞蘭(2006)。南投縣英語史懷哲計畫中協同教學之分析: 國立中正大學外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8. 郭生玉(2012)。心理與教育研究法:精華。 9. 陳佳韻(2004)。台中市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調查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中師範學院語文教育研究所。臺中市。 -64- 10. 陳建銘(2008)。外師英語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課堂學習歷 程影響之研究-以一所臺北市的公立國民小學爲例。師資培育與 教師專業發展期刊,1(1),51-72。 11. 陳淳麗(1999)。揭開師訓的面紗:談國小英語師資之培訓— 參與台北市國小英語師訓有感:敦煌英語教學雜誌。. 12. 陳錦芬,黃三吉,簡雅臻,沈雅文&陳書民(2006),探討臺北 市國民小學英語外師需求與最佳聘任模式,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委託之專題研究成果報告。臺北市:教育局。 13. 覃詩(2009)。讀者劇場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文認字能力,學 習態度及英語成績影響之研究。 14. 黃月純&楊德清(2011)國小低年級弱勢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與 信心之研究。嘉大教育研究學刊(26),113-145。 15. 楊式美(2010)。中外師協同教學對臺中市國小三年級與五年 級學童英語學習興趣與態度之影響。SPECTRUM: NCUE Studies in Language, Literature, Translation(6), 181-204。 16. 楊鴻昌(1985)。學習興趣(pp. 158-198):中國大百科全書智 慧藏網域。 17. 葛慈陽(2006)。學童實作影片融入國小自然科教學對學習影 響之研究。 18. 劉顯親(2000)。英語師資培育及專業發展:以教學反省為例: 教育研究資訊。. 19. 蔡文榮&蔡佩君(2012)。互動式電子白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 對學習成就與學習態度之影響。 20. 盧秀鳳(1995)。國民小學開設英語課程可行途徑之研究,國 -65- 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21. 蕭佩欣(2011)。台中市國民中學中外籍教師協同教學之研究。 22. 簡曉琳(2004)。國小學童英語學習策略,學習動機與學業成 就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近郊學校為例。大葉大學。碩士論文。 二、英文部分 1. Á rva, V., & Medgyes, P. (2000). Native and non-native teachers in the classroom. System, 28(3), 355-372. 2. Chiang, M.-H. (2007). Partners in Pedagogy: Intercultural Team Teaching in Fourth-Grade English Classes. 東吳外語學報(25), 31-58. 3. Chomsky, N. (1998). Minimalist inquiries: The framework: MIT Working Papers in Linguistics, MIT, Department of Linguistics. 4. Freudenstein, R. (1991). Europe after 1992: chances and problems for the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s. FIPLV World News, 55 (21), 1-3. 5. Gardner, R. C., & Lambert, W. (1973).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Their role in second-language acquisition: JSTOR. 6. Herbert, P., & Wu, H.-F. (2009). Cultural diversity in the classroom: Shortcomings and successes of English co-teaching programs in East Asia. Zeitschrift für Interkulturellen Fremdsprachenunterricht, 14(1). 7. Lenneberg, E. H. (1967). The biological foundations of language. Hospital Practice, 2(12), 59-67. 8. Phillipson, R. (1996). Linguistic imperialism: African perspectives. ELT journal, 50(2), 160-167. 9. Shrigley, R. L. (1990). Attitude and behavior are correlates. Journal of -66-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7(2), 97-113. 10. Strauss, A., & Corbin, 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Vol. 15): Newbury Park, CA: Sage. 11. Welch, M., & Sheridan, S. M. (1995). Educational partnerships: Serving students at risk: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