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1. 田振榮、黃廷合(2002)。建立技專校院提昇教學品質指標之研 究,(國科會,No.NSC90-006),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 江冠儀(201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3. 朱敬先(2002), 健康心理學 ,台北:五南。
4. 艾育(2009), 國小類教師檢定通關寶典 ,187-189。台北:千華。
5. 吳晨妤(2006)。台北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6. 吳宗立、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 國教學報, 15,193-230。
7. 李勝彰(2003)。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退休態度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8. 李強(1998)。社會支持與個體心理健康。 天津社會科學 ,1998(1)。
9. 李旺憲(2008)。屏東縣兼任組長教師之人格特質、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工作耗竭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10. 李新民(2004)。幼兒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 私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 6(1),47-68。
11. 李新鄉、黃振恭(2009)。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表現之相關研究, 南台人文社會學報, 1,1-30。
12. 巫錦秀(2012)。教師工作壓力、人格特質及工作投入對教學品質之影響研究。私立大葉大學工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13. 林憲民(1999)。運用品質機能展開法規劃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管系之課程設計。雲林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林宗賢(2008)。國小教師激勵因素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15. 林建煌(2002)。 現代管理學 。台北市:華泰。
16. 林生傳(2015)。 教育心理學 。台北:五南。
17. 邱柏樹(2005) 。我國高職專業科目教師教學品質知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18. 邱懷萱、李麗日(2012)。教師工作壓力與自我效能感之相關研 究─以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為例。 區域與社會發展研究, 3, 193-244。
19. 洪含詩(2006)。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倦怠之探討。 教師之友, 47(1),35-41。20. 姜佳瑗、林珮君(2015)。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新竹縣教師為例。 中華科技大學學報, 62,41-68。
21. 范美華、黃娟娟(2012)。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身心健康影響之研究。 高應科大體育學刊, 11,65-75。22. 柳立偉、徐志輝、楊尚賢(2015)。體育班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研究。 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14(1),35-45。
23. 徐善德(1997)。高職教師工作價值觀, 組織承諾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4. 徐鶯娟(1995)。國民小學教師成就動機、參與決定與其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雄市。25. 高明珠(1999)。國小兒童親子關係、內外控人格特質、社會支持與其生活及學習適應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26. 梁靜芳(2010)。國小教師知覺校長激勵語言與教師工作投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
27. 許惠英、蔡慧敏(2013)。新北市國小健康與體育教師社會支持、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之關係, 中原體育學報, 3,68-75。28. 許桂鳳(2009)。桃園縣高級中學教師工作壓力、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29. 張清濱(2008)。 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 。五南文化。
30. 張和然、江俊龍(2011)。學校組織文化及教師工作價值觀對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 學校行政雙月刊, 73,83-102。
31. 張郁芬(2001)。國小教師工作壓力、社會支持與身心健康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2. 張禕芸(2008)。桃園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33. 張新仁(2005)。「教師變與不變」的省思, 學生輔導季刊, 98, 113-119。
34. 張潤書(1985)。 組織行為與管理 。台北市:五南。
35. 張春興(2007)。 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 第 2版 )。東華。
36. 黃旭鈞(2004)。課程品質管理的理念與策略。 教育研究月刊, 200407 (123)。
37. 陳怡如(2006)。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對管教行為影響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38. 陳玫妤(2005)。高雄縣市國小教師全球化認知與校務參與、工作投入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39.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0. 陳惠智(2013)。現今國小教師所面臨的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探析。 臺灣教育, 682,44-47。41. 陳綉香、許志賢、黃于庭(201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調適之研究。 運動與遊憩研究, 7(4),138- 159。42. 陳星貝(2006) 。憂鬱的現代夫子,國政分析,取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EC/095/EC-B-095-027.htm
43. 陳淑嬌 (198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模式、教師工作投入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4. 教育部(2011) 。重大教育改革發展歷程。取自 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7
45.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規準(2012) 。取自 http://tepd.moe.gov.tw/chinese/05_download/01_list.php?fy=2
46. 單小琳(1989)。教師的社會支持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 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1,123-154。
47. 葉子明、楊健炘、白凢芸(2011)。彰化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之關係研究。 工作與休閒學刊, 2(2), 125-138。 48. 葉若春、江行全(1996)。實施教學品保制度經驗談。 品質管制月刊 ,24-31。
49. 楊育安、黃永寬(2015)。體育安親班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 真理大學運動知識學報, 12,255-265。
50. 趙麗君、劉雲豔(2009)。社會支持對幼兒園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研究。 教師發展, 429 、 430,52-55。
51. 廖文靖(1999) 。影響高職機械科學技能學習成效因素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52. 蔡佩宜(2009)。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休閒調適策略與健康相關生活品質之相關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事業創新經營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臺北。53. 鄭媛文(2005)。桃園縣國小資源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4. 鄭國良(2013)。國小教師社會支持、教師自我效能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55. 鄭皓文(2012)。國民小學高年級級任教師情緒管理、正向管教及社會支持對班級經營效能之影響嶺東科技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56. 劉碧雲(2007)。馬祖地區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滿意度及教師工作投入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57. 劉惠嬋、胡益進(2014)。國中教師內外控信念、社會支持及工作壓力與幸福戚相關因素之研究: 以新北市某國中為例。 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報, 41,83-111。
58. 劉若蘭(2003) 。從學生滿意度談大學教學成果的提升。 學術廣場, 42(1),22-23。
59. 謝天德(1998)。國小教師工作投入、團體凝聚力與社會閒散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 版,屏東縣。60. 謝慧雯(2009)國小教師人格特質與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61. 藍采風(2000)。 壓力與適應 。臺北市: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62. 饒達欽、鄭添財(1997) 。談教師教學品質。 技職及職業教育雙月刊, 42,8。
二、西文文獻
1. Allport, G. W. (1947). The Psychology of Participa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52, 117 132.
2. Brwon, G. W. (1974). Meaning, measurement and stress of life events. In Dohrenwend,B. P. (Eds.), Stressful life events: Their nature and effects (pp. 313–332). NY: John Wily & Sons.
3. Canter, L. (1994). The high–performing teacher.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80460)
4. Caplan, R. D., & Jones, K. W. (1975). Effectts of Workload, Role Ambiguity, and Type Apersonality on Anxiety, Depression, and Heart Rate. Journal of Applled Psychology, 60,713-719.
5. Cobb, S.(1976). Social support as a moderator of life stress. Psychosomatic Medicine, 3, 300-314.
6. Cohen, S., & Wills, T. A. (1985). Stress, Social Support and the Buffering Hypothe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98(2), 310-357.
7. Cohen, S., Underwood, L.G., & Gottlieb, B. H.(Eds.). (2000). Social support measurement and intervention: A guide for health and social scientists.London:Oxford.
8. Cooper, C. J., & Marshall,J.(1976).Occupational sources of stress: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relating to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mental Health.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49,11-28.
9. Lazarus, R. S., & Folkman, S. (1984). Stress, appraisal , and coping. New York: Springer.
10. House, J. S. (1981). Work stress and social support.Philippine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1.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Occupational stress, strain and coping 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7, 98-108.
12. Kanungo, R.N.(1982), “Measurement of Job and work involvement”,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67(3), pp.341-349.
13. Knoop, R. (1995). Relationships among Job 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for Nurses.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9(6), 643- 647
14. Kyiacou, C., & Sutcliffe.(1978).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4,4-6.
15. Kyriacou, C., & Chien, P. Y. (2004). Teacher stress in Taiwanese primary school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Enquiry, 5(2), 86-104.
16. Litt,M.D. & Turk, D. C.(1985).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ch,78(3),178-185.
17. Oakes,J.(1986). Educational indicators: A guide for policymakers. New Brunswick,N.J.: Center for Policy Research in Education.
18. Robbins S. P & Coulter, M. (2007) Management (9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19. Robinowitz S. & Hall D.T. (1977),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on job involvemen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84, pp265-288.
20. Salami , S. O. (2011). Job stress and burnout among lecturer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support as moderators. Asian social science, 7(5), 110-121.
21. Swindle, M. J. (1983).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 NY: John Wiley.
22. Tellenback, S., Brenner, S. D. & Lofgren,H.(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56,19-33.
23. Vroom, V.H.(1962), “Ego involvement, job satisfaction, and job performance”, Personnel Psychology, 15(6), pp.159-177.
24. Vroom, V. H. (1964). Work and motivation. New York, NY: John, Wiley & Sons.
25. Zinn, L. F. (1997). Supports and barriers to teacher leadership: Resource of teacher lead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