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12:2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俐伶
研究生(外文):CHEN, LI-LING
論文名稱:韓愈文學思想研究
指導教授:胡正之胡正之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林明昌陳恬儀
口試日期:2017-01-11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97
中文關鍵詞:韓愈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文內容以韓愈作為主軸開展,重點在於互相配合的各個層面,也就是說雖
然以論述文學理論的內容為主要討論方向,延展而出與幾個層面所形成的交互關
係亦有關照。文中內容主要集中論述其提出的創作主張與觀點,進而完整的架構
出一套文學理論。其中所談及文學理論的部分,不免涉及韓愈其他相關的主張,
尤以思想關涉最為重疊,從中可見於其創作觀念中二者關係互通有無、相輔相成。
由此,本文所著重的部分除了詳述韓愈文學創作的重要特色,亦期望尋出他在創
作之際對於文學與思想的輕重取捨,以及對於文學與思想結合的貢獻。
除大範圍的討論文學與思想的結合觀念,此外便是創作觀點的融會。韓愈的
文學理論包含古文與詩歌,其於古文創作方面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亦較為人所稱
道,然綜觀其文學理論,便可發現古文與詩歌雖屬兩種不同的創作體裁,在其文
學理論中卻具有相同的核心觀點,了解其中相合部分亦為本文一大重點,進而得
知韓愈完整的文學創作構思。
接著,討論關於影響的問題,影響的發生在於接受,接受、學習與否將會反
映到影響程度的高低。其所提出的創作觀點於當代效果較微,到了北宋時期有了
重大的開展,除了論述韓愈的文學理論對於北宋文人創作所造成的影響之外,亦
運用影響焦慮的角度來討論韓愈提出文學理論的因素,以及北宋文人受到韓愈影
響所產生的焦慮問題,進而從另一種角度觀察與了解影響韓愈提出文學理論的原
因,以及其影響北宋文壇的深淺程度。
由上述可知,本文著重於韓愈,尤其以其文學理論所擴散而出的幾個重要層
面為主,不僅期望釐清韓愈文學理論的內容與特色,也關照其中與思想、國家社
會以及後代發展所形成的交互關係,藉此了解其提出文學理論的種種原因以及在
文壇或文學史上的價值與地位。

目次
緒論...........................................................................................................................1
第一節、問題擬議............................................................................................1
第二節、文獻回顧............................................................................................2
第三節、研究進程與方法 ................................................................................8
一、研究進程............................................................................................8
二、研究方法..........................................................................................11
第一章、韓愈所處的文學背景 ..............................................................................13
第一節、當時文學風氣形成原因...................................................................14
一、文學改革的源流 ..............................................................................14
二、社會、思想的影響 ..........................................................................18
(一)社會與文學 ............................................................................. 19
(二)思想與文學 ............................................................................. 21
第二節、當時創作的主要變化方向...............................................................24
一、書寫內容與題材 ..............................................................................24
二、主要文學風格..................................................................................27
(一)奇險風格 ................................................................................. 27
(二)寫實風格 ................................................................................. 29
小結.................................................................................................................34
第二章、韓愈的文章觀點......................................................................................36
第一節、修養論..............................................................................................36
一、作家修養..........................................................................................36
(一)修養的意義 ............................................................................. 36
(二)性情三品 ................................................................................. 37
二、修養與文學......................................................................................40
(一)修養說的繼承.......................................................................... 40
(二)氣盛言宜 ................................................................................. 45
第二節、以儒家為內容..................................................................................49
一、文以明道-儒家道統.................................................................. 49
(一)道的意涵.......................................................................... 49
(二)韓愈〈原道〉與劉勰〈原道〉....................................... 54
(1)原因與動機.............................................................. 54
(2)文道關係.................................................................. 55
(三)以儒家思想為文章內容................................................... 59
II
二、不平則鳴-明志之作.................................................................. 62
(一)不平則鳴的意涵.............................................................. 62
(二)提出不平則鳴的原因 ...................................................... 64
(三)不平則鳴與儒家思想的關係........................................... 67
(四)不平則鳴呈現的方式 ...................................................... 69
第三節、自然抒寫..........................................................................................70
一、反對駢文-自然為文.................................................................. 70
(一)反映文壇風氣.................................................................. 70
(二)質文兼重.......................................................................... 72
二、文貴自創-奇與道並立.............................................................. 74
(一)自創 ................................................................................. 74
(二)習古 ................................................................................. 75
第四節、講究文章之實用性及功能性...........................................................77
一、實用目的-政治理想.................................................................. 77
二、創作文章對於後世的影響 .......................................................... 80
小結.................................................................................................................81
第三章、韓愈詩歌風格與詩文關係.......................................................................84
第一節、奇險風格的原因與來源...................................................................84
一、時代因素..........................................................................................85
二、個人因素..........................................................................................88
第二節、奇險風格的呈現方式.......................................................................97
一、題材..................................................................................................97
二、用字................................................................................................100
三、造句................................................................................................103
(一)詞語排列 ............................................................................... 103
(二)長短句................................................................................... 105
(三)聯章結構 ............................................................................... 106
第三節、詩文相關的觀點 ............................................................................107
一、存道................................................................................................107
(一)維護儒家道統........................................................................ 108
(二)敘述當時思想情況................................................................ 112
(三)表達己身立場........................................................................ 114
二、言志................................................................................................119
(一)對於仕宦生涯之不順的感慨................................................. 119
(二)對於國家社會貢獻一己之力................................................. 123
三、情真................................................................................................125
四、諷諭................................................................................................127
III
(一)批評時政 ............................................................................... 127
(二)譏刺小人 ............................................................................... 131
五、好奇................................................................................................134
小結...............................................................................................................139
第四章、韓愈文學觀點的影響 ............................................................................142
第一節、文道合一........................................................................................142
一、古文與駢文 ............................................................................... 142
二、文道結合................................................................................... 146
(一)肯定韓愈........................................................................ 146
(二)崇尚儒道........................................................................ 154
第二節、藝術美感........................................................................................157
一、個人風格................................................................................... 157
二、文辭並重................................................................................... 161
第三節、北宋對韓愈的批評與影響焦慮 .....................................................163
一、文學理論的批評........................................................................ 163
(一)文學 ............................................................................... 163
(二)思想 ............................................................................... 165
二、影響焦慮................................................................................... 169
(一)韓愈....................................................................................... 171
(二)北宋文人 ............................................................................... 174
小結...............................................................................................................177
結論.......................................................................................................................180
第一節、本文總論........................................................................................180
第二節、未來展望與檢討 ............................................................................183
參考文獻...............................................................................................................185
一、核心書目................................................................................................185
(一)詩文集(依作者年代排序) .........................................................185
(二)總集(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186
二、背景書目................................................................................................187
(一)史傳(依作者年代排序).............................................................187
(二)唐代政治思想相關研究(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187
(二)唐代文學相關研究(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187
(三)研究方法相關書籍(依出版年代排序)..................................188
三、近代書目(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188
(一)韓愈相關研究 ............................................................................188
(二)其餘相關研究 ............................................................................188
四、期刊論文(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189
參考文獻
一、核心書目
(一)詩文集(依作者年代排序)
屈守元.常思春主編:《韓愈全集校注》,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66 年。
唐.韓愈:《韓昌黎文集校注》,臺北:世界書局,1960[民 49]年。
唐.韓愈;錢仲聯集釋:《韓昌黎詩繫年集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年。
唐・柳宗元撰,尹占華、韓文奇校注:《柳宗元集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13
年。
唐.白居易著;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79 年。
唐.元稹撰;冀勤點校:《元稹集》,北京:中華書局,1982 年。
宋.歐陽修:《歐陽修全集》,臺北:世界書局,民 76 年。
宋.梅堯臣著;朱東潤編年校注:《梅堯臣集編年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2006 年。
宋.王安石:《王安石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年。
宋.范仲淹撰;清.范能濬編集、薛正興校點:《范仲淹全集上》,南京:鳳凰
出版社,2004 年。
宋.曾鞏:《曾鞏全集.曾南豐詩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 64 年。
宋.程顥、程頤:《二程集》,臺北:里仁書局,民 71 年。
宋.蘇洵:《蘇洵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 64 年。
宋.蘇軾:《蘇東坡全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民 64 年。
宋.蘇轍:《蘇轍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曾棗荘、馬德富校點:《欒城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2009 年。
宋.石介:《徂徠石先生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186
宋.王令撰;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七集.廣陵集》,影印古籍:欽定四
庫全書.集部三.別集類。
宋.柳開:《河東先生集》,《四部叢刊初編》中第 799~801 冊,景上海涵芬樓
藏校鈔本。
宋.張耒:《張耒集》,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宋.司馬光撰;李文澤、霞紹暉校點整理:《司馬光集》,成都:四川大學出版
社,2010 年。
宋.范仲淹撰;清.范能濬編集、薛正興校點:《范仲淹全集》,南京:鳳凰出
版社,2004 年。
(二)總集(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清.郭慶藩撰;王孝魚點校:《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 年。
朱謙之撰:《老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84 年。
汪榮寶:《法言義疏》,北京:中華書局,1987 年。
晉.陸機撰;民國.張少康集釋:《文賦集釋》,臺北縣: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
司,民 76 年。
黃暉:《論衡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年。
梁.劉勰;范文瀾註:《文心雕龍注》,臺北:學海出版社,民國 80 年。
梁.蕭統:《文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1991 年。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說文解字注》,臺北市:洪葉文化,1999 年。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 年。
宋・周敦頤撰,徐洪興導讀:《周子通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
王文錦譯解:《禮記譯解》,北京:中華書局,2001 年。
漢.孔安國傳;唐.孔穎達正義;黃懷信整理:《尚書正義》(上海:上海古籍
出版社,2007 年。
漢.荀悅;明.黃省曾注;孫啓治校補:《申鑑注校補》,北京:中華書局,2012
年。
187
二、背景書目
(一)史傳(依作者年代排序)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臺北:國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 66 年。
宋.歐陽修,宋祁合撰:《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民 65 年。
脫脫等撰:《宋史》,臺北:鼎文書局,民 67。
(二)唐代政治思想相關研究(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臺北:里仁書局,1980 年。
羅宗強:《隋唐五代文學思想史》,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民 75]年。
傅璇琮:《唐代科舉與文學》,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6 年。
胡可先:《中唐政治與文學:以永貞革命為研究中心》,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000 年。
陳弱水:《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 年。
劉志華、于志鵬、成曙霞:《經濟視野下的唐代文學》,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
2011 年。
(二)唐代文學相關研究(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孫昌武:《唐代文學與佛教》,新店:谷風出版社,1987 年。
孟二冬:《中唐詩歌之開拓與新變》,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喬維德,尚永亮著:《唐代詩學》,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 年。
唐曉敏:《中唐文學思想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年。
王輝斌:《唐代文學探論》,合肥:黃山書社,2009 年。
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學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年。
李貴:《中唐至北宋的典範選擇與詩歌因革》,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 年。
188
(三)研究方法相關書籍(依出版年代排序)
顏崑陽:《李商隱詩箋釋方法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 80 年。
陳榮華:《葛達瑪詮釋學與中國哲學的詮釋》,臺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1998 年。
潘德榮:《詮釋學導論》,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 88 年。
三、近代書目(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一)韓愈相關研究
林紓:《韓柳文硏究法》,臺北市:廣文書局,民 65[1976]年。
羅聯添:《韓愈》,臺北市:國家出版社,民 71 年。
鄧潭州:《韓愈研究》,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 年。
鄧國光:《韓愈文統探微》,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 81 年。
王基倫:《韓柳古文新論》(臺北:里仁書局,1996 年)。
汴孝萱、張清華、閻琦:《韓愈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年。
陳克明:《韓愈年譜及詩文繫年》,成都:巴蜀書社,1999 年。
李建崑:《韓愈詩探析》,台北縣:花木蘭出版社,2009 年。
查金萍:《宋代韓愈文學接受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0 年。
林明昌:《韓愈詩文新論》,臺北:唐山書局,民 101 年。
(二)其餘相關研究
錢冬父:《唐宋古文運動》,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1962[民 51]年。
尹雪曼:《中國文學概論》,臺北:三民書局,民 64 年。
黃春貴:《文心雕龍之創作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 67 年。
周振甫:《文心雕龍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189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 年。
韓理洲:《陳子昂評傳》,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1987 年。
蔡義忠:《中國八大散文家》,永和市:漢威出版社,1988[民 77]年。
廖美雲:《元白新樂府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民 78 年。
哈羅德.布魯姆《影響的焦慮》,臺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1990 年。
吳孟復:《唐宋古文八家概述》,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年。
鍾優民:《新樂府詩派研究》,瀋陽:遼寧大學出版社,1997 年。
陳耀南:《唐宋八大家》,臺北:臺灣書店,民 87 年。
石家宜:《文心雕龍系統觀》,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 年。
劉紹瑾:《復古與復元古:中國復古文學理論的美學探源》,北京:中國社會科
學出版社,2001 年。
王邦雄、岑溢成、楊祖漢、高柏園:《中國思想史》,臺北:里仁書局,2005 年。
黃侃著;黃延祖重輯:《文心雕龍札記》,北京:中華書局,2006 年。
黃偉倫:《魏晉文學自覺論題新探》,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年。
姚維:《才性之辨——人格主題與魏晉玄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年。
林明昌:《想像的投射:文藝接受美學探索》,臺北:唐山書局,2009 年。
趙玉萍:《魏晉南北朝文學發展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年。
李生龍:《儒家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學》,長沙:岳麓書社,2009 年。
陳昭吟:《宋代詩人之『影響的焦慮』研究》,台北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9
年。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北京:商務印書館,2015 年。
四、期刊論文(依出版年代先後排序)
(一)期刊
羅敬之:〈儒家思想的流變〉,孔孟月刊,第 24 卷第 6 期,民 75 年。
190
王幼華:〈韓愈思想論析.上〉,孔孟月刊,第 28 卷第 2 期,民 78 年。
羅聯添:〈論韓愈古文幾個問題〉,漢學研究,第 9 卷第 2 期,民 80 年。(亦收
錄於《唐代文學研究》論輯中)
應鳳凰:〈韓愈的文學思想〉,明道文藝,第 199 卷,1992[民 81]年。
簡光明:〈韓愈對莊子的接受與評論〉國文學報,第 11 期,2010 [民 99]年,頁 1-25。
林裕學:〈由〈原性〉析論韓愈性論主張與影響〉問學,第 14 期,2010 [民 99]
年,頁 47-63。
張瑞麟:〈歐陽脩「尊韓」的意蘊〉宋代文哲研究集刊,第 1 期,2011 [民 100]
年,頁 101-151。
范凱婷:〈試論韓愈文學集團與中唐文學社會的關係〉,問學集,第 18 期,2011
[民 100]年,頁 70-82。
蔣寅:〈韓愈詩風變革的美學意義〉,政大中文學報,第 18 期,2012 [民 101]年,
頁 1-29。
孫慧琦:〈基於儒學道統觀的「文以明道」--試論韓愈的文道觀〉,輔大中研所學
刊,第 31 期,2015 [民 104]年,頁 35-52。
張華:〈師道與文道--淺議韓柳師道觀對古文復興的推動〉,新亞論叢,第 16 期,
2015[民 104]年,頁 159-164。
(二)論文
簡添興:《韓愈之思想及其文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76 年。
高八美:《韓愈詩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1985 年。
胡正之:《中唐世人文化反省研究》,輔仁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民 86 年。
高光敏:《北宋時期對韓愈接受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
文,2003 年。
黃舜彬:《韓愈詩美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年。
曾金承:《韓愈詩歌唐宋接受研究》,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07 年。
191
顏正雄:《韓愈生平、思想與古文運動研究》,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 年。
張瑞麟:《韓愈與宋學──以北宋文道觀為討論核心》,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
系碩博士班博士論文,2009 年。
林鳳嬛:《韓愈貶謫詩探析-以貶謫潮州時期為限》,南華大學,2013 年。
林錦婷:《韓愈文學思想與詩賦旨趣研究》,逢甲大學,2014 年。
陳英木:《韓愈文道觀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6 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