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文芳(2003)。家屬安置老人於長期照護機構之經驗。中國醫藥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外山義等著(2002)。個室化・ュニットヶア。P8。東京都:地域ヶア政策ネットワーヮ。
江亮演(1998)。台灣老人生活意識之研究。台北︰蘭亭書局。
江亮演(2009)。高齡社會老人在地老化福利之探討,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季刊,第125期。
朱佩蘭(2001)。安老與社會工作。中文大學出版社。
李梅英(2008)。趨勢?商機?福利?台灣老人住宅區式發展之系統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李百麟(2008)。高齡者之生活滿意度與成功老化各因素關係之探討。危機管理季刊,第6卷,第2期。
李孝陵、彭淑惠、吳瓊滿等(2004)。淺談遷移至機構照護對老人的衝擊。長期照護雜誌7(4),頁371-385。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五南。
林歐貴英(2006)。老人與家庭-理論與實務。五南。
林三衛(1997)。老年生活品質︰非制度化功能支持網絡對老年主觀幸福的影響-台灣的例子。東海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靜湄(2001)。老人居住安排決定過程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京安(1995)。台灣老人遷入安養機構之感受分析。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計畫編號︰NSC81-0301-H-002-28-N1。
吳老德(2003a)。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P397-402。台北縣: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高紀惠總校閱(1996)。新護理診斷手冊。台北︰華杏。
范力尹(2009)。老人入住養護機構的生活適應經驗之探討。玄奘大學社會福利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徐磊青、楊公俠著(2005)。環境心理學。台北:五南。
徐立忠(1997)。高齡學導讀。中華高齡學學會。
徐玉雪(2009)。安養機構老人對服務品質的感受及其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學位在職專班論文。孫得雄(1997)。人口老化與老年照顧。P325-358。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高淑清(2011)。質性深度訪談方法技巧與策略第12期。嘉義︰國立中正大學清江學習中心研習。
許雅雯、盧俊宏(2010)。高齡者的身體自我概念。大專體育學刊,第12卷,第1期。
陳人豪等著;黃惠璣主編(2011)。老人服務與照護。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陳燕禎(2007)。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昭煜(2012)。高齡者對居住環境變化與需求之探討-以南投縣集集、水里為例。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芷如、徐亞瑛(2000)。承命生根的過程-台灣機構化失能老人遷居的心路歷程。長庚醫學院暨工程學院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口︰長庚醫學院暨工程學院。陳人瑜(2005)。失能老人住養護機構之過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峰瑛(2003)。獨居老人的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肇男(1999)。90年代台灣地區老人居住安排。胡正勝主編︰老人問題與政策討論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莊明貞、陳怡如譯(2005)。質性研究導論。台北:高等教育。
莊雅婷(2006)。養護機構老人自主性探討。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黃富順、楊國德著(2011)。高齡學。台北:五南。
黃庭郁(2006)。銀髮住宅,安養人生黃金期。中國時報,E3版。2006.06.31
黃宗正,劉樹泉,李世代(2003)。老化的認知、人格及心理社會層面。老年醫學(一)︰老年照護與老化之一般原則。台灣老年醫學會。
鈕文瑛(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雙葉書廊。
曾美玲(1992)。老人終老覺與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中市老人為對象。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曾竹寧(2001)。失能老人社區照顧服務網絡建構之研究。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博士論文。曾淑汝(1999)。護理之家老年住民的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之探討。未發表碩士論文。高雄︰高雄醫學院。曾思瑜(2010)。環境重新安置對日間照顧中心高齡者使用行為影響之研究-以某機構附設「混合收托型」日間照顧中心為例。建築學報,第74期。
曾思瑜、王伶芳(2006)。機構入居者生活行為模式與活動場所研究之—以南部某護理之家為例。設計學報第11卷第2期。
曾煥棠(1995)。台灣地區老人遷移類型及居住安排間關係之決定因素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學報。2︰195-227。
彭駕騂、彭懷真(2012)。老年學概論。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楊錦登(1999)。論述生活適應。菁莪。第11卷第3期。頁41-47。
葉肅科(2000)。社會老年學理論與福利政策應用。東吳社會學報,9,77-122。
趙文弘(1993)。台中市37個在宅老人個案的居住安排決定過程與居住空間問題研究。東海大學建築驗研究所碩士論文。趙善如、呂佩薰(2009)。在長期照顧服務中服務使用者自主權與選擇權之探討—以社政服務項目為例,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季刊,第125期。
張英陣(2000)。質性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
萬育維譯(2005)。老人照護工作-護理與社工的專業合作。紅葉。
劉芳蘭(2007)。社會工作者在護理之家角色之研究。天主教輔仁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劉志文(1999)。安養機構老人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衛生福利部(2016),長照十年計畫2.0,衛生福利部。
蔡文輝、徐麗君 (1998)。老年社會學-理論與實務。巨流。
蔡文玲(2004)。居家服務中社會工作者角色之研究。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
蔡春香(2014)。罹癌老人重建生命意義之研究-以某一公立安養機構為例。實踐大學家庭研究與兒童發展學系高齡家庭服務事業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韓培爾(2003)。社會科學研究方法Q&A。台北市︰風雲論壇。
蕭瑞麟(2007)。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台北市︰台灣培生教育。
謝臥龍等(2004)。質性研究。台北︰心理。
戴玉慈(1999)。老人遷居的壓力與調適,於戴玉慈等編著。老人護理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顏光麟(2011)。台北縣市地區老人自費入住安養機構之決定因素與生活滿意度之探討。實踐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P79-90。台北:田園城市文化。
關華山、齊力、陳格理、陳覺惠(1992)。台灣老人居住安排與居住問題之研究-兼論三
代同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專題研究報告。
廬蕙馨(2004)。參與觀察。謝臥龍主編。台北︰心理。
Nancy R.Hooyman、H.Asuman Kiyak著,黃久秦、白惠文、陳毓璟、李昆樺、周鉦翔、
黃玟娟、劉立凡、梁翠梅、張江清、劉慧俐譯(2012)。社會老人學(Ⅱ)社會取向。
華騰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Erik H.Erikson、Joan M. Erikson、Helen Q.Kivnick著,周炩利譯(2000)。老年研究報告。
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D.K. padgett(2000a)。資料蒐集(李婉萍,Trans.)In 質化研究與社會工作。台北:洪葉。
直井道子(1993a)。高齡者と家族。P94-132。東京都:サイエンス社。
二、外文部分
Atchley,R.C.(1989).A continuity theory of normal aging.Gerontology,29,183-190.
Armar,J.(1996).An exploration of factor influencing adjuesment among relacation rural elder.Image,28(1)︰35-38.
Appleton,J.V.(1995).Analysing qualitative interview data︰Addressing issues of validity and reliability.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2,993-997.
Blau,Z.(1961). Social constraints on friendship in old ag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rview,26,429-439.
Beverly A. Yawney and Darrell L. Slover.(1978).Relocation of the elderly.Social Work.May.
Carpenito,L.J.(1995).Nursing diagnosis︰Application to clinical practice.6(ed)︰728-739.Philadelphia︰J.B.Lipincott.
Chenitz,W.C.(1983).Entry into a nursing home as status passage︰A theory to guide nursing practice.Gastric Nursing.4,92-97.
Davis et al.(1997).Living Arrangements,Changes in Living Arrangements,and Survival among Community Dwelling Older Adults,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87(3)︰371-377.
Ferraro,K.F.(1982).The consequences of relocation among the age in the community.Journal of the Gerontology,38(1)︰90-96.
Friedman,S.M.&Williamson,J.(1995).Increase fall rates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 after relocation to a new facility.Journal of American Geriatrics Society Social,43(11)︰1237-1242.
Haight,B.K.(1995).Suiside risk in frail elderly people relocated to nursing home.Gastric Nursing,16(3)︰104-107.
Holzapfel,S.K.,Schoch,C.P.&Dodman,J.B.(1992).Response of Nursing home resident to entrain situional relocation.Geratric Nursing,13(4)︰192-195.
Lieberman,M.A.(1961).Relationship of mortality rates to entrance to a home for the aged.Geriatrics,16︰515-19.
McCraken,A.(1987).Emotional impact of possession loss.Joural of Gerontological Nursing,13(2)︰14-19.
Myles,J.(1989). Old age and the welfare state.Lawrence︰University of Kansas Press.
M.Novak,Issues in Aging:An Introduction to Gerontology(N.Y:Longman,1997).
Mikail,M.L.(1992).Psychological responses to relocation to a nursing home.Journal of Gerotological Nursing,18(3)︰35-39.
Nay.R.(1995). Nursing home residents perceptions relocation.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4(5)︰319-325.
Ofstedal, MaryBeth(1995) Coresidence choices of elderly parents and adult children in Taiwan,Thesis.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inardy J.R.(1995).Relocation to a new environment:decisional control and the mover to a nursing home.Health and Social Work,20(1)。
Schwartz P, Danziger S, & Smolensky E(1984) The Choice of Living Arrangements by the Elderly.In H. Aaron & G.Burtless(Eds), Retirment and Economic behavior.Washington DC︰The Brookings Ins.
Spitze G, Logan J.R,and Robinson J.(1992)Family Structure and Changes in Living Arrangement Among Elderly Nonmarried Parents, Journal of Gerontology,47(6)︰s289-s296.
Wilmoth J.M.(1998)Living Arrangement Transitions among Americaˊs Older Adults,The Gerontologist,38(4)︰434-444.
Rubin,H.J.& Rubin,I.S.(1995).Qualititive interviewing︰The art of hearing data.Newbury Park,CA︰Sage.
Denzin,N.K.&Lincoln,Y.S.(1998).Strategies of qualitative inquiry.Thousand Oaks,CA︰sage.
Lincoln,Y.S.&Guba,E.G.(1985).Naturalistic inquiry. Newbury Park,CA︰Sage.
Sandelowski,M.(1986).The problem of rigor in qualitative reaserch.Advances in
Nursing Science,8(3),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