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192.49.7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9 23:4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白玉鳳
研究生(外文):
PAI,YU-FONG
論文名稱:
逍遙視野下的郭象心性論
論文名稱(外文):
Free and leisure from Mind-nature theory of Kuo Hsiang
指導教授:
汪惠娟
口試委員:
陳福濱
、
謝仁真
口試日期:
2017-01-19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2
中文關鍵詞:
適性
、
性
、
心
、
無心
、
逍遙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285
評分:
下載:60
書目收藏:0
摘要
郭象在《莊子注》哲學中,認為只要「無心順有」,就能「適性當分」而達「逍遙」,本論文首先以歷史溯源的方式,了解先秦哲學諸子論「心性」概念;其次從郭象對「性」這概念,性的性質是自生、自然、無待以及性的活動是獨化而生的、性之「迹」與「所以迹」的循環與「命」之限定去分析「性」概念,以釐清郭象論的「性」是與先秦諸子所論的「性」是不同的。再來對郭象「心」與「無心」概念分析,在郭象「心」的概念,「心」的功能與「無心」交互作用。再則論述「心」是「知欲」的發動者,是破壞「本性」之主要來源。另一意義是「心」又可以「虛心與無心」,排除對知欲之影響,使所有萬物恢復原本真性。最後論述郭象的「適性逍遙」,它是不需要「主體」的工夫實踐和精神境界的提升即可實現,是一種從「性分」上而言的實現客觀形態。
目次 1
摘要 3
第一章 緒論 5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9
第三節 先前學者研究成果的反思 10
第二章 先秦哲學「心性」概念溯源 17
第一節 儒家從「天命」論「性」17
第二節 道家從「德」論「性」22
第三章 郭象論「性」29
第一節 性的性質 30
第二節 性的活動 36
第三節 性的規律 40
第四節 性的限定 46
第四章 郭象論心 53
第一節 心的意義 53
第二節 無心的意義 59
第三節 論無心與成心 63
第五章 無心順性之實踐工夫 67
第一節「心」與「性」的關係 67
第二節 「強學矯性」與「習以成性」75
第三節 「遊外以冥內」與「無心以順有」80
第六章 郭象心性論之逍遙境界 85
第一節 莊子之無待說逍遙 85
第二節 郭象之適性說逍遙 89
第三節 莊子與郭象逍遙內涵之比較 97
結論 99
參考文獻 105
參考文獻(依姓氏筆劃排列)
一、原典
《續修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市,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郭慶藩:《莊子集釋》,(晉)郭象注,(唐)陸德明釋文,(唐)成玄英,(清)郭慶藩集釋,《莊子集釋》,台北市,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
許慎:《說文解字》,香港,中華書局,1998
劉劭:《人物志》,台北市,金楓,1986
劉義慶:《世說新語》,上海,上海書局,1986
二、原典註釋
王先謙:《莊子集解》,上海,上海書局,1994
王叔岷:《莊子校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94
王忠林注譯:《新譯荀子讀本》,台北市,三民,2009
王基倫撰述:《孟子》,台北市,金楓,1987
林聰舜導讀:(晉)郭象《郭象注莊(上)(下)》,台灣,久博圖書,1987
陳鼓應註譯:《莊子今註今譯》,台北,台灣商務,2011
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台北市,台灣商務,2000
潘重規:《論語今注》,台北市,里仁書局,2000
樓宇烈:《王弼集校釋》,台北市,華正書局,1992
三、研究專書
王淮:《郭象之莊學》,新北,印刻文學生活雜誌,2011
王江松:《郭象個體主義哲學的現代闡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王葆玹:《老莊學新探》,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
王叔岷:《郭象莊子注校記》,上海,上海商務印書館,1950
王曉毅:《郭象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
王博:《莊子哲學》,北京,北大出版社,2004
牟宗三:《才性與玄理》,台北市,台灣學生,民1993
林聰舜:《向郭莊學之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1
台灣中華書局編輯部:《魏晉思想論》,台北市,台灣中華,2015
余敦康:《魏晉玄學史》,北京,北京大學,2004
李日章:《莊子逍遙境的裡與外》,高雄,麗文文化,2000
杜保瑞:《莊周夢蝶莊子哲學》,台北市,五南,2006
南懷瑾:《禪與道概論》,台北,老古文化,2013
周紹賢,劉貴傑:《魏晉哲學》,台北市,五南,1996
吳汝鈞:《老莊哲學的現代析論》,台北市,文津,1998
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市,文津,1991
陳鼓應:《老莊新論》,台北市,五南,2007
唐翼明:《魏晉清談》,台北,東大,1992
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市,文津,1992
崔大華:《莊學研究》,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崔大華:《道家與中國文化精神》,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
徐小躍:《禪與老莊》,浙江,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孫傳:《道與幸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康中乾:《從莊子到郭象,莊子與莊子注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黃聖平:《郭象玄學研究,延著本性論的道路》,北京,華齡出版社,2007
黃錦鈜:《莊子及其文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84
湯一介:《郭象》,台北市,東大,1999
湯一介:《郭象與魏晉玄學》,台北市,谷風出版社,1987
湯用彤:《魏晉玄學論稿及其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湯用彤:《理學、佛學、玄學》,台北,淑馨出版社,1992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台北,中華書局,2010
莊耀郎:《郭象玄學》,台北市,里仁,1998
傅佩榮:《解讀莊子》,台北,立緒文化,2002
曾春海:《兩漢魏晉哲學史》,台北市,五南,2008
許抗生:《魏晉玄學史》,陝西,新華書店,1989
許建良:《魏晉玄學倫理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葛榮晉:《道家文化與現代文明》,台北市,新文豐,1993
楊立華:《郭象莊子注研究》,北京,北京大學,2010
楊儒賓:《莊周風貌》,台北市,黎明文化,1991
蒙培元:《論郭象的玄冥之境,一種心靈境界》,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錢穆:《莊老通辨》,香港,三聯書店,2002
暴慶剛:《反思與重構--郭象莊子注研究》,南京,南京大學,2013
蘇新鋈:《郭象莊學平議》,台北市,台灣學生,1980
四、一般論著
方東美:《中國哲學精神及其發展(上)》,台北市,黎明文化,2004
方立天::《中國古代哲學問題發展史》,北京,中華書局,1990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市,台灣學生,1994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台北縣,正中,1968
李澤厚:《中國古代思想史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朱漢民:《玄學與理學的學術思想理路研究》,台北市,台大出版中心,2011
台灣哲學學會:《儒家哲學》,台北縣,桂冠,2004
杜保瑞:《中國哲學方法論》,台北市,台灣商務,2013
陳平坤:《慧能禪法之般若與佛性》,台北市,大千出版社,2005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6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市,台灣商務,1969
張立文:《周易與儒道墨》,台北市,東大,1991
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台北市,藍燈,1992
張岱年:《中國古典哲學概念範疇要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9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精萃叢書,心》,台北,七略,1996
張立文:《中國哲學範疇精萃叢書,性》,台北,七略,1997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台北,台灣商務,1993
馮達文、郭齊勇:《新編中國哲學史(下冊)》台北市,洪葉文化,2005
馮達文:《早期中國哲學略論》廣東,廣東人民出版社,1998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台北,三民,2010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二)》,台北,三民,2010
曾春海:《中國哲學概論》,台北,五南,2005
傅佩榮:《哲學入門》,台北,正中,2010
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楊惠南:《佛教思想發展史》,台北,東大,2008
葛榮晉:《中國哲學範疇導論》,台北市,萬卷樓發行,1993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中)》,台北市,台灣學生,2009.07
劉笑敢:《詮釋與定向: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探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錢穆:《中國思想史》,台北,學生書局,1993
五、學術論文
李元耀:《郭象莊子注中哲學思想體系及其構成》,天主教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李玲珠:《魏晉自生概念研究》,臺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2
肖中雲:《論莊子心性思想及其意義》,湘潭大學碩士論文,2007
黃聖平:《郭象玄學研究》,北京大學博士論文,2003
陳黎君:《郭象哲學體系中的自然概念之探義》,輔仁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1997
張哲挺:《郭象心性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張碧芬:《莊子與郭象莊子注人生哲學之比較》,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5
游定璇:《郭象莊子注天人關係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
鍾姿芳:《郭象的性論及人生、政治思想》,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鄭煥鍾:《郭象思想研究》,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
盧桂珍:《王弼與郭象之聖人論》,國立台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
鍾竹連:《莊子與郭象思想之比較研究,以逍遙義為中心》,高雄師大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
錢國盈:《魏晉人性論研究》,臺灣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91
六、期刊論文
王中江:〈早期道家的德性論與人情論〉,江南大學學報,2012年04月
王中江:〈郭象哲學及其解釋:從「性分」和「惑者說」來看〉,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二輯,廣西出版社,2007,頁152-182
王江松:〈論郭象的自性逍遙觀〉,哲學研究期刊, 2006(05)
尤煌傑:〈人與世界:從中國的人性論談起〉,哲學與文化,19卷4期,1992年4月
甘俠芳:〈「適性為治」郭象基於性分思想的無為哲學思想研究〉,北方文學,2015
年4期
任萬明:〈適性即逍遙,郭象人生哲學的旨歸〉,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4期
余敦康:〈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哲學與文化,21卷第8期,1994
李昌舒:〈自然與自由:論郭象哲學之性〉,中國哲學史,2005年3期
李增:〈向郭注莊與老莊思想之比較〉,哲學與文化,10卷第1期,1993
李耀南:〈論郭象玄學中的自生、性分和逍遙〉,鵝湖月刊,371期,2006.05
沈素因:〈郭象自生義之深層意涵探析〉,鵝湖月刊,389期,2007.11
康中乾:〈論郭象獨化範疇的哲學意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3期
馬曉樂:〈郭象「性分」觀念探微〉, 管子學刊,2004(02)
陳少峰:〈向秀郭象莊子注中的性、心之學〉,道家文化,2002年6期
莊耀郎:〈郭象的名教觀〉,中國學術年刊,19期,1998年3月
曹曉虎:〈試析莊子心性論〉,玉溪師範學院學報,2003年12期
崔珍皙:〈郭象對性的解釋及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意義〉,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02年3期
曾春海:〈對郭象人生論的考察〉,哲學與文化,24卷第5期,1997.5
黃錦鈜:〈關於莊子向秀注與郭象注〉,淡江學報,第9期,1970
常超:〈郭象莊子注心之範疇義〉,湖南學院學報,2013年2期
陳軍燕:〈郭象性分理論淺析〉,哲學百家,2012.09
陳鼓應:〈莊子論人性的真與美〉,哲學研究,2010年12期
陳鼓應:〈「理」範疇理論模式的道家詮釋〉,台大文史哲學報,60期,2004.05
孫世民:〈郭象身體思維研究〉,彰師大國文學誌,第13期,2006.12
楊儒賓:〈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史學評論,第9期,頁93-127
葉海煙:〈玄學人性論的現代意義〉,哲學與文化,26卷7期,1999年7月
劉晨:〈無心而順性與習以成性〉,學術探索,2015.08
劉笑敢:〈郭象之自足逍遙與莊子之超越逍遙:論詮釋方向之解析及其評價標準〉,中國哲學與文化,第二輯,頁126-151,2007
劉笑敢:〈兩種逍遙與兩種自由〉,師大華中學報,哲學與文化,33卷7期,2006.07
謝如柏:〈郭象的無心與忘境之說〉,漢學研究,30卷4期,2012.12
蕭裕民:〈論《莊子》的「德」字意涵---個別殊異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師大學報,2005,18,頁149-161
蕭振聲:〈《莊子》的人性論: 批判、分析與解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三十一期 (2014 年 1 月) 頁 67-105
盧桂珍:〈郭象玄學中含藏的辯證模式,以「待而非待」、「為而非為」的分析為主〉,哲學與文化,29卷6期,2002.06
賴錫三:〈莊子的死生隱喻與自然變化〉,漢學研究,29卷4期,2011.12,頁1-34
戴璉璋:〈郭象的自生說與玄冥論〉,中國哲學研究集刊,台北,1995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孟子與莊子「內聖外王」研究
2.
論先秦儒家思想中禮的人文精神
3.
先秦道家的心術與主術──以《老子》、《莊子》、《管子》四篇為核心
4.
郭象思想研究
5.
荀子論「心」之學的研究
6.
劉蕺山哲學研究
7.
論荀子的心性關係及其價值根源
8.
荀子哲學的秩序性建構及其困境
9.
朱子對論語的詮釋
10.
孟子內聖之學中「心」、「性」、「天」、「命」觀念的研究
11.
攝王於禮、攝禮於德-荀子之智德及倫理社會建構之意涵
12.
劉蕺山對王學的反思與批判之研究
13.
荀子心性論之研究
14.
孟子心性義理之探究
15.
宋代湖湘學派研究
1.
余敦康:〈從莊子到郭象莊子注〉,哲學與文化,21卷第8期,1994
2.
李增:〈向郭注莊與老莊思想之比較〉,哲學與文化,10卷第1期,1993
3.
李耀南:〈論郭象玄學中的自生、性分和逍遙〉,鵝湖月刊,371期,2006.05
4.
沈素因:〈郭象自生義之深層意涵探析〉,鵝湖月刊,389期,2007.11
5.
莊耀郎:〈郭象的名教觀〉,中國學術年刊,19期,1998年3月
6.
曾春海:〈對郭象人生論的考察〉,哲學與文化,24卷第5期,1997.5
7.
孫世民:〈郭象身體思維研究〉,彰師大國文學誌,第13期,2006.12
8.
楊儒賓:〈向郭莊子注的適性說與向郭支道林對於逍遙義的爭辯〉,史學評論,第9期,頁93-127
9.
葉海煙:〈玄學人性論的現代意義〉,哲學與文化,26卷7期,1999年7月
10.
劉笑敢:〈兩種逍遙與兩種自由〉,師大華中學報,哲學與文化,33卷7期,2006.07
11.
謝如柏:〈郭象的無心與忘境之說〉,漢學研究,30卷4期,2012.12
12.
蕭振聲:〈《莊子》的人性論: 批判、分析與解釋〉,國立政治大學哲學學報,第三十一期 (2014 年 1 月) 頁 67-105
13.
盧桂珍:〈郭象玄學中含藏的辯證模式,以「待而非待」、「為而非為」的分析為主〉,哲學與文化,29卷6期,2002.06
14.
賴錫三:〈莊子的死生隱喻與自然變化〉,漢學研究,29卷4期,2011.12,頁1-34
1.
郭象《莊子注》的詮釋向度
2.
郭象《莊子注》義理重詮
3.
郭象《莊子注》中的「聖凡關係」
4.
郭象《莊子注》的思想體系
5.
郭象玄理之省察
6.
郭象《莊子注》中哲學思想體系及其構成
7.
郭象《莊子注》天人關係研究
8.
《莊子》的挑戰:論郭象如何詮釋《莊子》
9.
郭象《莊子注》的詮釋理路--以〈逍遙遊〉和〈齊物論〉為核心
10.
王弼與郭象之「性」及其比較研究
11.
嵇康與郭象「名教與自然」思想之比較研究
12.
成玄英與郭象對《莊子.逍遙遊》詮釋之比較研究
13.
園藝福祉庭園景觀設計與應用之研究
14.
伯恩哈德.隆貝爾格十首大提琴協奏曲之研究
15.
巴爾托克中提琴協奏曲之作品分析與詮釋 (彼得.巴爾托克編輯)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