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4 01:4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鍾榕榕
研究生(外文):
CHUNG,JUNG-JUNG
論文名稱:
服務型身心障礙組織變遷歷程探討-以心路基金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n the Organization Change of Service-Providing NPO for Disability – in the case of Syinlu Social Welfare Foundation
指導教授:
黃浩然
指導教授(外文):
Haw Ran, Wong
口試委員:
李禮孟
、
吳正中
口試日期:
2017-06-20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
非營利組織管理碩士學位學程在職專班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0
中文關鍵詞:
服務型非營利組織
、
身心障礙組織
、
智障者家長運動
、
組織變遷
、
計劃性變革
外文關鍵詞:
Service-providing NPO
、
Organization for disability
、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movement
、
Organization change
、
Planned chang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3
點閱:454
評分:
下載:39
書目收藏:1
近30年來,台灣非營利組織大量興起,1980年代的一波身心障礙權利運動,促使許多身心障礙類的非營利組織成立,這些組織透過組織化的運作、政策制度的倡議與監督、專業服務的建構與發展、社會的宣導教育,將台灣的身心障礙者權益與福利服務推展到全新的景況。迄今,身心障礙組織仍是台灣數量最多、發展也最成熟的一類非營利組織。本研究企圖透過此類組織的研究,探討非營利組織的變遷歷程,期待藉由系統性的整理及分析其組織發展經驗,做為其他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借鏡。
本研究以1987年即成立的服務型身心障礙組織「心路基金會」做為研究個案,透過文獻資料及深度訪談,除分析其發展變遷歷程,亦從組織變遷模型、計劃性變革、組織生命週期等理論,試圖探討影響其組織發展的內外部因素、組織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以及其所採取的調整與適應行動所帶來的成效。
本研究發現,台灣服務型身心障礙組織的發展,與台灣的政治、經濟、社會狀態息息相關,法規政策的合理與否、社會經濟的條件、政府與民間資源的支持程度、民眾對於權利意識的認知等等,都對身心障礙服務組織的發展產生不同程度的引導作用。面對變動快速的時代,本研究建議,服務型身心障礙組織一方面必須持續維持改變的動力,因應改變,發展適當的策略與行動,才能創造或回應趨勢;另一方面則必須重視組織運作機制的成熟與順暢,才能讓組織永續發展;最重要的是,時時保持組織自省的能力,傳承初衷與使命,做在服務對象的需求上,改變他們的困境,對社會持續做出貢獻,才是組織不變的價值。
Within recent 30 years, a large number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 in Taiwan have been established. Due to the disability rights movements in the 1980s, many organizations for disability were also established. These organizations through organizational operations, advocacy and supervision of policy system, building and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al services, and education of the society, have extended Taiwan disabilities’ rights and welfare services to a completely new situation. So far, disability organizations are still the largest and most mature category of NPOs in Taiwa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changing process of NPOs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se organizations; and hopefully to systematically organize the experience of the development, which may provide other NPOs a reference.
"Syinlu" is a service-providing NPO for disability established in 1987. This study takes it as our research case. Through review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s and in-depth interview, we analyze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 process, and intend to identify the influencing external factors, the ability to adapt to changes in the environment, how to take steps to get some effective results.
This study foun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ervice-providing NPO for disability is related to political situation, economic orientation and society status. It depends on reasonable regulatory policies, socio-economic conditions, government and private resources support, people's cognition of right awareness. All of these might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NPO for disability in different degrees. When facing rapid changes,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service-providing NPO for disability not only should maintain the force for continuous change, but also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moothness and maturity of organizational mechanism in order for the organization to develop sustainably. The most important inherited mission and original intention is to respond the client's need and help them to change their difficult positions. NPOs have to keep their organizational self-examination ability and to contribute to our society, which is the NPO's constant organizational core value.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3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台灣身心障礙組織發展 5
第二節 組織變遷相關理論探討 16
第三節 非營利組織之組織變遷影響因素探討 25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流程 33
第一節 研究方法 33
第二節 研究個案-心路基金會 3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45
第肆章 心路基金會之發展歷程 47
第一節 草創期(1986〜1987) 48
第二節 倡議宣導與服務並進期(1987~1990) 55
第三節 服務發展前期-多元服務發展(1991~2005) 67
第四節 服務發展後期-生活品質導向建構(2006迄今) 88
第五節 計劃性變革行動(2011、2016) 97
第六節 小結 119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肩負社會革新使命的非營利組織變革 124
第二節 建議:堅守核心價值,擁抱變革 127
參考文獻………………………………………………………135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啟智協會(1986.4)。「家長委員會主任委員報告」。啟智會訊,4,2。
中華民國啟智協會 (1992.4)。「三年回顧」。啟智會訊,9,1-2。
心路基金會(2007)。「懷念智障者家長運動的先驅-王光旭老師」,心路基金會20周年專刊, 10-12.
方武(1987) 。「對特殊教育法的一點感想」。心路雙月刊,2,9。
王仕圖、官有垣、李宜興 (2009)。非營利組織的相關理論,台北:巨流出版。
王光旭 (1988)。「智障者家長的感歎」,心路雙月刊,5,17。
王增勇(2009)。「解嚴後台灣福利運動建制化的過程」。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4,407-417。
田淑蘭(2016)。身心障礙運動的實踐與政治性探究:一個跨界反思的旅程。輔仁大學心理學系博士論文,台北。
江亮演、應福國(2005)。「社會福利與公設民營化制度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8,54-71。
但昭強(2006)。「組織創新變革的策略管理-以高雄市政府公教人力發展局為例」。李嵩賢(主持人),知識運用,公共組織變革管理學術研討會。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余坤東(1999)。「組織變革活動系絡與變革成效之探討」。輔仁管理評論,6(2), 1-22。
余孟勳(2014)。公益觀察2014。台灣公益責信協會, https://apatw.gitbooks.io/observation2014/TW/donation.html (2017/4/15)。
余佩珊譯(2004)。使命與領導(初版)。台北市:遠流出版。(原著:Peter F. Drucker(2004). Managing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Big Apple Tuttle-Mori Agency,Inc.
呂朝賢、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6。
李幼鳳(2008)。非營利組織變遷-以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李婉萍(2008)。「台灣社區居住與生活的服務發展歷程」。社區發展季刊,121, 151。
李婉萍、鍾榕榕、原慧心(2014)。「支持智能障礙者生活在社區、活出最大的可能-心路基金會發展歷程」。蕭新煌(主編)。書寫台灣第三部門史 (頁375-376)。台北:巨流出版。
身心障礙聯盟(2016)。身心障礙e能網,http://www.enable.org.tw (2016/11/30)。
周月清、朱貽莊(2011.5)。「檢視台灣身心障礙福利政策與法案之歷史進程與變革」。社會福利模式—從傳承到創新。2011年兩岸社會福利學術論壇,中國社會科學院社科會堂/中國北京。
周增祥(1987.1)。「編者的話」。心路雙月刊, 1, 4。
宗景宜(1987.1)。「為什麼要創辦心路?-創刊詞」。心路雙月刊, 1, 2。
宗景宜(1987.9)。「請參加心路文教基金會」。心路雙月刊,5,12。
宗景宜(1988.1)。「心路今後的展望」。心路雙月刊,7,4。
宗景宜(1989. 5)。「促進殘障福利法修正活動綜合報導」。心路雙月刊,15,3。
宗景宜(1989.9)。「智障者家庭巡迴服務計畫」。心路雙月刊,17,1。
宗景宜、邱淑絹(2010)。「非營利組織的變革與創新-從一個支持的觀點開始」。非營利組織的轉型與創新-實務團體經驗分享。非營利組織的發展與前瞻研討會,台北市中華救助總會。
官有垣(2010.10)。「服務型第三部門的研究-台灣福利服務型非營利組織的特質」。台灣第三部門學會成立大會暨座談會。台北。
官有垣、杜承嶸(2011)。「臺灣非營利部門自1950年迄今的發展特質、轉型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33,65-80。
林欽榮(2004)。 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揚智圖書公司。
林萬億、葉琇珊(1992)。「台灣的社會運動與社會政策-以福利弱勢團體運動為例」。社會工作學刊,1992(2),137-156.
孫煒(2008)。「政黨輪替對於台灣非營利組織之影響的分析架構:民主化研究」。東吳政治學報,27(2), 47-86。
孫煒(2014)。「台灣地方政府社會福利服務的契約治理」。蘇彩足(主編),地 方治理之趨勢與挑戰:臺灣經驗(頁271-319)。台北:臺灣民主基金會。
馬家蕙(1995)。台灣地區智障者家長團體之發展:兼論其與社工專業之互動。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台北市。
常如玉(2004)。公營金融事業機構組織變遷之研究-以台北銀行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張恆豪(2011)。「障礙者權利運動的策略與組織變遷-提供服務作為社會運動的手段」。何明修、林秀幸(主編),社會運動的年代:晚近20年來的台灣行動主義 (頁133)。台北:群學。
張恆豪、顏詩耕(2011)。「從慈善邁向權利:臺灣身心障礙福利的發展與挑戰」。 社區發展季刊,133,403-413。
張淑娟(1990)。「社區化的重要性-給智障者一個屬於他們的生活空間」。心路雙月刊,24, 8-9。
張淑娟(1992.11)。「社區家園概況與未來發展」。心路雙月刊,32,5-8。
張淑娟(2007)。「社區生活評量工具介紹-支持強度量表(SIS)在台灣推展情形」。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學術研討會,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身心障礙者轉銜及休閒教育研究所。
張德永(2005)。「非營利組織的特性、功能與發展趨勢」。T&D飛訊期刊,36, 6-24。
曹愛蘭(1987.1)。「特殊教育的理想環境」。心路雙月刊,1, 5。
許士軍(1995)。管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連宏華(2000)。公共組織改造理論與應用之研究-行政組織改造之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陳以亨(2016)。組織發展與變革(十版)。台北市:新加坡商聖智學習。(原著:Cummings T.G. & Worley C.G. 2015).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 Change,10e. California:Cengage Learning.
陳李綢(2000)。個案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俊良(1992)。「殘障福利運動」。社會工作學刊,2,177-198。
程香儒(1999)。組織使命對志工組織承諾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三家非營利機構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馮燕(2000)。「非營利組織領導功能之探討-非營利組織之定義、功能與發展」。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 (頁1-39)。台北:巨流出版。
黃珉蓉(2011)。台灣倡議型非營利聯盟組織的興起與發展:以殘障聯盟為例。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台北。
黃琢嵩、吳淑芬、劉寶娟(2005)。「社會福利團體承接政府公設民營服務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8,147-153。
楊開雲、陳美智(2000)。「組織真是理性的嗎?-一個組織社會學的新制度觀點」。東海社會科學學報,20,27-59。
溫金豐(2009)。組織理論與管理。台北:華泰文化。
趙碧華(2003)。我國社會福利民營化政策之評估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劉淑瓊(2009)。「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互動關係」。蕭新煌等,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 (頁 224-247)。台北:巨流出版。
鄭淑文(2007)。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
蕭新煌、孫志慧(2000)。「1980年代以來台灣社會福利運動的發展」。蕭新煌、林國明(主編),台灣的社會福利運動(頁35)。台北:巨流出版。
謝宗學(1997)。「殘障權利運動--中、美兩國經驗的比較」。身心障礙者人權週系列座談會。台北:中華民國身心障礙聯盟。
魏文達(2012)。從組織變遷途徑探討非營利組織之事業化-以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南投。
蘇麗瓊、陳素春、陳美蕙(2005)。「社會服務民營化-以內政部所屬社會福利機構業務委外辦理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8,7-10。
英文部分
BaileyGrochur, KarenDarlyne,. (1993). Aligning Leadership Needs To The Organizational Stage Of Development : Applying Management Theory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on Social Work.
ChangHeng-hao. (2009). From Housewives to Activists: Lived Experiences of Mothers for Disability Rights in Taiwan. AJWS Vol. 15 No.3, 34-59.
Cummings&Worley. (2001).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 (7#Ed.). Ohio: South-Weston.
HansmannH. (1981). The Rationale for Exemptio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form Corporate Income Taxation. The Yale Law Journal(91), 54-100.
KramerM.Ralph. (1987). Voluntary Agencies and Personal Social Services. The Non-profit Sector: A Research Handbook. New Haven, 59.
Steven P.RobbinsS. (1993). Organization Behavior. New York: Prentice-Hall.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組織使命對志工組織承諾相關影響因素之研究--以高雄市三家非營利機構為例
2.
紀實娛樂頻道節目全球在地化歷程探析—以Discovery在台灣的發展為例
3.
公共組織改造理論與應用之研究─ 行政組織改造之分析
4.
公營金融事業機構組織變遷之研究─以臺北銀行為例
5.
非營利組織變遷-以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
6.
從組織變遷途徑探討非營利組織之事業化—以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為例
7.
臺灣倡議型非營利聯盟組織之興起與發展-以殘障聯盟為例
8.
身心障礙運動的實踐與政治性探究:一個跨界反思的旅程
1.
江亮演、應福國(2005)。「社會福利與公設民營化制度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08,54-71。
2.
余坤東(1999)。「組織變革活動系絡與變革成效之探討」。輔仁管理評論,6(2), 1-22。
3.
呂朝賢、潘福財(2004)。「非營利組織變革:以聖心教養院為例」。臺灣社會福利學刊,3(2),79-116。
4.
李婉萍(2008)。「台灣社區居住與生活的服務發展歷程」。社區發展季刊,121, 151。
5.
官有垣、杜承嶸(2011)。「臺灣非營利部門自1950年迄今的發展特質、轉型與挑戰」。社區發展季刊,133,65-80。
6.
張恆豪、顏詩耕(2011)。「從慈善邁向權利:臺灣身心障礙福利的發展與挑戰」。 社區發展季刊,133,403-413。
7.
陳俊良(1992)。「殘障福利運動」。社會工作學刊,2,177-198。
8.
黃琢嵩、吳淑芬、劉寶娟(2005)。「社會福利團體承接政府公設民營服務之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8,147-153。
9.
楊開雲、陳美智(2000)。「組織真是理性的嗎?-一個組織社會學的新制度觀點」。東海社會科學學報,20,27-59。
10.
蘇麗瓊、陳素春、陳美蕙(2005)。「社會服務民營化-以內政部所屬社會福利機構業務委外辦理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8,7-10。
1.
庇護工場社會企業化探討-以喜憨兒與心路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
2.
為什麼台灣非營利組織不幽默?
3.
非營利組織變遷-以天主教善牧社會福利基金會為例
4.
非營利組織高階主管如何兼顧工作與學業 : 幸福感之觀點
5.
符號學應用於插畫創作之研究:以表現單身女子情感與概念為例
6.
重塑遣使會 ( 遣使會組織結構批判性分析基於弗雷德里克•拉盧克斯的觀點)
7.
會計師產業專精程度對客戶現金持有之影響: 資訊不對稱觀點
8.
我國2016年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內容分析
9.
基於線性調頻展頻於電力線通信之製作
10.
台灣勞資爭議之研究-以司法裁判分析為例
11.
從長者生命故事繪本活動探究其生命意義與大學生祖孫關係
12.
精品品牌銷售人員關係銷售行為、關係價值對品牌情感依附之影響
13.
營銷城市「集體記憶」? 沙坡尾再開發計畫之空間與社會分析
14.
EQ課程與兒童情緒智力之探討—以一所兒童EQ教育機構為例
15.
自我傷害後之高職生在復原階段其社會支持對其復原能力樣貌轉變之探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