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3 05: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宛真
研究生(外文):WU, WAN-CHEN
論文名稱:航空站從業人員休閒阻礙、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金門航空站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on Airport Personnel-A Case Study of Kinmen Airport
指導教授:李文良李文良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 WEN-LIANG
口試委員:葉怡衿杜佩蘭
口試委員(外文):YE, YI-JINDU, PEY-LAN
口試日期:2017-06-1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金門大學
系所名稱:運動與休閒學系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0
中文關鍵詞:航空站從業人員休閒阻礙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Airport PersonnelLeisure ConstraintsLeisure ParticipationLeisure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金門航空站是台灣與金門往返最重要的交通工具,在2016年旅客過境人數達到230萬人,面對人潮的忙碌及密集的航班,航空站從業人員的休閒情況,值得被探討。本研目的為探討航空站人員在休閒阻礙、休閒參與活動與休閒滿意度,於2017年4月25日起至4月30日期間,針對金門航空站從業人員為對象,以航空公司運務員(包含立榮航空、華信航空、遠東航空)、地勤作業人員(包含立榮勤務及台灣航勤)、航空駐站人員、航空警察金門分駐所警員及金坊免稅店員工。本研究透過問卷調查法共發出240份問卷,有效問卷231份,有效回收率達到96%。利用SPSS分析工具,進行描述型統計、因素分析、差異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以驗證研究假設。研究結果指出,金門航空站從業人員在「休閒參與」與「休閒滿意度」具有顯著的正相關,代表休閒參與愈高,則休閒滿意度也愈高;金門航空站從業人員在「休閒參與」與「休閒阻礙」具有顯著的負相關,代表休閒參與越高,休閒阻礙則越低,而金門航空站從業人員在「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具有顯著的負相關,意即休閒阻礙愈高,休閒滿意度就會愈低。本研究結果應可作為航空站相關單位對於員工在休閒參與實務上之參考。
Kinmen airport is no doubt the most significant means of transportation between Taiwan and Kinmen. In 2016,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passing through the city, Kinmenhas already reached 2.3 million. Faced with the hustle and bustle and extremely intensive flights, the leisure situation of aviation staff was worth exploring more deeply. So 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leisure constraint,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During the period from April 25, 2017 to April 30, Airport personnel are the main target and as followings: the airline ground staff (including UNI Air, Mandarin Airlines, Far Eastern Airlines), ground operating personnel (including Uni-Air operating and TASCO), aviation practitioners in Kinmen Airport, aviation police, and duty free shop staff.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were 240 questionnaires distributed and 231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in the questionnaire (Overall valid response rate reaching 96 %). The SPSS analysis too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descriptive statistic, factor analysis,(t-test Analysis)(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OVA), 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etc., , which were applied to validate the study hypothesis.The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here certainly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for Kinmen aviation operators, and the higher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is, the higher the leisure satisfaction is.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eisure participation for the Kinmen airline personnel is engaged in, which means that the higher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is, the lower the leisure constraint is, And there is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constraints"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for the Kinmen airline personnel, which means the higher the satisfaction of leisure will be lower.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uld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taff of the aeronautical station.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五節 研究問題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休閒的意涵 9
第二節 休閒阻礙 12
第三節 休閒參與 21
第四節 休閒滿意度 28
第五節 各變項之間的關係 31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2
第一節 研究流程 32
第二節 研究架構 33
第三節 研究假設 34
第四節 操作型定義 35
第五節 研究對象 36
第六節 研究工具 36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方法 40
第肆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 42
第一節 個人背景變項描述性統計分析 42
第二節 個人背景變項之差異分析 45
第三節 個人背景變項之相關分析 62
第伍章 結論與分析 65
第一節 結論 65
第二節 建議 66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68
英文文獻 75

表目錄
表2-1 國內研究者對休閒阻礙之定義 14
表2-2 國內學者休閒阻礙因素之分類 19
表2-3 休閒參與類型綜合歸類分析 25
表3-1 休閒參與量表題項對照表 37
表3-2 休閒阻礙量表題項對照表 38
表3-3 休閒滿意度量表題項對照 39
表4-1 個人背景變項描述型資料分析 44
表4-2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阻礙之個人性阻礙分析表 46
表4-3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阻礙之人際性阻礙分析表 47
表4-4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阻礙之結構性阻礙分析表 48
表4-5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之社交參與分析表 51
表4-6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之自我娛樂分析表 52
表4-7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之戶外健身分析表 53
表4-8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之藝文遊憩分析表 54
表4-9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參與之消費享樂分析表 55
表4-10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滿意度之心理面向分析表 57
表4-11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滿意度之生理面向分析表 58
表4-12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滿意度之放鬆面向分析表 59
表4-13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滿意度之教育面向分析表 60
表4-14 個人背景變項在休閒滿意度之社會面向分析表 61
表4-15 各變項之平均數、標準差及相關係數表 64

圖目錄
圖2-1 休閒阻礙三因子架構圖 15
圖2-2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 17
圖2-3 休閒阻礙間之互動架構圖 18
圖3-1 研究流程圖 32
圖3-2 研究架構圖 33


中文文獻
王水文 (1994)。台南市國中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台中市。
王琦瑜(2006)。臺北市國中生課業壓力與休閒需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志達(2011)。台北市銀髮族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之相關研究。亞洲高齡全人健康及產業發展期刊,1,1-12。
王宏彰(2005)。不同世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與休閒需求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王志慧、蔡英美、陳盈幸(2008)。幼教老師休閒知覺自由、休閒利益和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1),17-27。
王宗吉、徐耀憚(2001)。休閒運動與健康管理,休閒活動,1-14 。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王梅香、江澤群(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11,203-216。
方彥博、袁小雄(2010)。金門縣教師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5(1),77-94。
白家倫(2005)。青少年性別角色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間關係之研究-以南投縣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江茂坤(2003)。國軍駐防外島地區士官兵生活適應調查。政治作戰學校,台北市。
江慧敏(2005)。國小教師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滿意與工作滿意線性結構關 係模式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沈文雄(2010)。航空公司運務員專業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旅學院,高雄市。
汪孝玲 (2014)。工作壓力、休閒因應、休閒參與和健康之關係─以臺北市國小英語教師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何福田(1990)。青少年生活適應與休閒活動規劃之研究。台北:行政院青 年輔導委員會。
何而淵(2007)。國軍人員人格特質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以空軍軍官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李美萱(2003)。護理人員休閒參與、工作無聊感與生活滿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台中市。
李君如、張芸愷(2007)。國際航線女性空服員身心健康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5(1),1-23。
李靜怡(2002)。休閒從業人員之個人特質、工作特性與工作壓力和休閒行為之關係:以中地區為例。大葉大學,彰化縣。
李芳儀 (2014)。嘉義縣國小教師生活型態對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兼論休閒參與的調節效果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市。
李枝樺(2009)。台中縣市國小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宋瓊瑛(2003)。國中生家庭因素、休閒態度和休閒教育需求間關係之研究-以六 所彰化縣立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范美玉(2011)。台北市松山區高關懷家庭學童戶外遊憩活動空間與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繼正、陳淑芬(2008)。建構空服員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對身心健康狀況影響模式。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1),1-17。
林東泰(1992)。《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東泰(1994)。 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研究 。民意研究季刊, 18841-67頁。
林東泰(1997)。青少年休閒價值觀之研究。台北市: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台中市。
林國順(2005)。陸軍軍官學校學生身體自我概念、休閒活動類型及休閒滿意度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林秀卿、郭丁豪、馬上閔(2011)。休閒運動參與、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小教師為列(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市。
林莉莉(2005)。航空公司全職、部分工時人員角色認知對工作特性與工作表現關係之中介作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台北市。
林炳煌(2011)。婚姻移民女性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台北市。
周瀅瀅(2007)。台北地區消費者之溫泉知識、休閒態度與休閒行為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周慶和(2006)。臺北市公立學校人事人員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杜家妤(2005)。彈性工時者的休閒活動型態與休閒阻礙-以私人診所執業之牙醫師為例。立德管理學院,臺南市。
吳怡慧(2016)。國中教師參與不同休閒活動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 -以高雄市五福國中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康寧大學,台南市。
吳美珍、林房儹(2013)。嘉義縣國小教師休閒運動阻礙因素及生活滿意度量表編製與發展。國際休閒遊憩與運動管理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國立台灣體育運動大學,台中市。
吳明蒼、林原勗(2006) 。大學生休閒阻礙模式之建構與驗證。致遠管理學院學報 1期,P237 -260。
吳明蒼(2008)。大學生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滿意度與休閒行為因果關係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2(2),83-100。國立台南大學。
吳水丕、呂佩珊(2008)。大台北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1(1),49-61。
房家儀(2008)。空服員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及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中華航空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柯玟秀(2008)。領隊休閒需求與休閒參與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臺中縣。
柯政利(2008)。教師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國民 小學教師為例。大葉大學,彰化縣。
胡信吉(2003)。花蓮地區青少年休閒活動現況與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施清發(1999)。老人的休閒參與程度與休閒體驗中自由感、無聊感及休閒需要間之關係。國立高雄醫學院,高雄市。
徐育宏(2004)。台東地區高中職原住民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阻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
高俊雄(2001a)。休閒社會學相關課題。載於蔡特龍(主編),休閒活動,59-65。臺北市:中華民國體育學會。
高懿楷(2004)。基隆市基層警察人員休閒參與現況和休閒阻礙之研究。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曉茜(2007)。老年婦女之休閒參與與休閒體驗之質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 大葉大學,彰化縣
黃光賢(2003)。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休閒滿意度與生活品質之研究。未出版碩士 論文,南華大學,嘉義市。
黃任閔、趙嘉裕、劉美英 (2012)。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 第十一卷一期 200-213頁 2012年4月 ISSN : 1815-7319。
黃淑貞、洪文綺(2003)。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115-135。
陳宛如(2012)航空公司運務人員雇用型態對心理賦能、工作滿足及情緒耗竭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世新大學,新北市。
陳瑪莉(2003)。公務人員休閒認知、休閒需求與休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政治大學,台北市。
陳明勇(2005)。國小教師休閒阻礙及休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靖宜(2004)。桃園地區國民中學教師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與休閒無聊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
陳淑芳(2007)。台灣就業人口工時偏好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央大學,桃園市。
陳彥呈(2003)。家庭相關因素對青少年休閒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台北市。
陳彥丞(2008)。宗教志工志願服務行為、休閒參與、與生活滿意度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張宮熊(2008)。休閒事業管理。臺北縣:揚智文化。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新北市。
張少熙 (2002 )台灣地區中學教師參與休閒運動行為模式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新北市。
張耿介,陳文長(2004)。休閒社會學。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張耿介,陳文長(2015)。休閒社會學第二版。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運動休閒阻礙參與阻礙與性別及自尊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3(1),41-61。
許建民、高俊雄(2006)。青少年休閒參與動機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3),51-63。
許耀文(2010)。工作壓力、休閒參與與身心健康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地區幼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市。
許秀妮(2016) 。2015年1-5月臺灣金門、馬祖(南/北竿)與桃園機場成霧時之天氣診斷分析。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飛航服務總臺臺北航空氣象中心。
楊政樺(2001)。航空地勤服務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梁文嘉(1995)。導遊及領對人員工作壓力、家庭壓力與休閒行為之關係。靜宜大學,臺中市。
梁坤茂(2000)。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盈卿(2000)。空服員之工作壓力、工作滿意、休閒滿意與工作倦怠之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曾中正(2007)。基層員警之工作壓力、休閒參與、休閒滿意度與生活滿意度之探 討-以台南地區為例。南華大學,嘉義市。
劉泳倫(2003)。基層消防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蔡樹芬(2005)。青少年人格特質、休閒態度與休閒活動偏好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蔡志明(2003)。國小學生休閒態度及休閒參與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台東市。
蔡忠昌、劉蕙綾(2006)。運動對於腦部功能的影響-多上體育課會影響學業成績嗎。大專體育,87,184-190。
謝政龍(2008)。彰化市秀傳紀念醫院護理人員休閒參與、工作壓力及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 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十四卷,第二期,63-84 頁。
曾慈慧、辛純靚、沈進成 (2008)。泰國勞工在台之休閒行為與生活滿意度影響關係之研究, 運動與遊憩研究ISSN:1992-5530 第二卷 第四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第42頁。

英文文獻
Black, J.S. & Stevens, G.K. (1989).The influence of the spouse on American expatriate adjustment and intent to stay in Pacific Rim overseas assignments. Journal of Management, 15, 529-544
Bammel, G., &Burrus-Bammel, L.L. (1982).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Iowa: Wm.c.Brown Company Publisher.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0).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eard, J. G., & Ragheb, M. G. (1983).Measuring leisure attitud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2), 155-167.
Bobby, G. (1995). The importance of leisure satisfaction.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 279-299.
Crawford, D. W,.& Godbey, G. C. (1987).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99-127.
Crawford, D., Jackson, E., & Godbey, G. (1991).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 13, 309-320.
Cordes, K. A., & Ibrahim, H. M. (1999).Application in recreation & leisure for today and the future.
Driver, B. L., & Brown, P. J. (1975).A Social psychological definition of recreation demand with implication for recreation resource planning,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Eills, G. & Witt, P. (1991).The measurement of perceived freedom in leisure.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3), 110-123.
Fraenkel, J. R., & Wallen, N. E. (2003) How to design and evaluate research in Education 5th ed. Boston: McGraw Hill.
Gunter, B. C. (1987). The leisure experience: Selected proper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9(2), 115-130.
Hsieh, C.M.(1998). Leisure attitudes, motivation, participation, and satisfaction:Test of a model of leisure behavio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IN.
Hultsman, W. Z. (1993). The influence of others as a barrier to recreation among early adolescents.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5(2), 150-164.
Jackson, E. L., & Henderson, K. A. (1995).Gender-based analysis of leisure constraints.Leisure Sciences, 17, 31-51.
Jackson, E.L. ,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10(3):203-215.
Kaplan, M. (1975).Leisure: Theory and polic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Kando, T. M. (1980).Leisure and popular culture in transition. C. V. Mos Company.
Kelly, J. R. (1990).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Kraus, R. G. (1990). Recreation and Leisure in Modern Society. (4thEd.). NY: Harper Collins.
Kelly,J.R. (1990).Leisure.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
Lounsbury, J. W ., & Polik, J. R .(1992).Leisure needs and vacation satisfaction. Leisure Sciences, 14, 105-119
Losier, G. F. and Bourque, P. E. (1993),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in the elderly, Journal of Psychology, 127(2), 153-171.
Mendenhall, M., & Oddou, G.R. (1985). The dimensions of expatriate acculturation: A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 39-47.
Maslow, A.(1970).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3,. NY:Harper Collins.
Misra, R., & McKean, M. (2000).College students' academic stress and its relation to their anxiety, time management,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tudies, 16(1), 41-52.
Rossman, R. J. (1995).Recreation programming: 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
Champaign, IL: Sagamore Publishing Co.Inc.
Rossman, J. R.,& Schlatter, B. E. (2000). Recreation programming:Designing leisure experiences (3rd).Sagamore Publishing.
Vaughan, J. L. (1981). Life satisfaction, work satisfac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among state/federal rehabilitation counselors.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The 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志慧、蔡英美、陳盈幸(2008)。幼教老師休閒知覺自由、休閒利益和休閒阻礙與休閒參與關係之研究。國立臺中技術學院學報,9(1),17-27。
2. 王梅香、江澤群(2003)。臺北市青少年休閒動機與休閒參與之研究。北體學報,11,203-216。
3. 方彥博、袁小雄(2010)。金門縣教師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觀光旅遊研究學刊,5(1),77-94。
4. 李君如、張芸愷(2007)。國際航線女性空服員身心健康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健康管理學刊,5(1),1-23。
5. 林繼正、陳淑芬(2008)。建構空服員工作壓力、職業倦怠對身心健康狀況影響模式。運動休閒管理學報,5(1),1-17。
6. 吳明蒼、林原勗(2006) 。大學生休閒阻礙模式之建構與驗證。致遠管理學院學報 1期,P237 -260。
7. 吳明蒼(2008)。大學生休閒態度、休閒動機、休閒滿意度與休閒行為因果關係模式之研究。教育研究學報,42(2),83-100。國立台南大學。
8. 吳水丕、呂佩珊(2008)。大台北地區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關係研究。工作與休閒學刊,1(1),49-61。
9. 黃淑貞、洪文綺(2003)。大學生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之長期追蹤研究。衛生教育學報,19,115-135。
10. 許建民、高俊雄(2000)。以三類型阻礙模式探討都市六年級學童運動休閒阻礙參與阻礙與性別及自尊之關係。戶外遊憩研究,13(1),41-61。
11. 許建民、高俊雄(2006)。青少年休閒參與動機模式之研究。大專體育學刊,8(3),51-63。
12. 蔡忠昌、劉蕙綾(2006)。運動對於腦部功能的影響-多上體育課會影響學業成績嗎。大專體育,87,184-190。
13. 謝淑芬(2001)。已婚職業婦女與全職家庭主婦對休閒活動參與阻礙與阻礙協商策 略差異之研究。戶外遊憩研究,第十四卷,第二期,63-84 頁。
14. 曾慈慧、辛純靚、沈進成 (2008)。泰國勞工在台之休閒行為與生活滿意度影響關係之研究, 運動與遊憩研究ISSN:1992-5530 第二卷 第四期 中華民國九十七年六月第4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