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1. 王宗華,2006,實驗設計法與田口品質工程,新產品開發與品保技術系列研習營。
2. 朱伯鈞,2014,運用系統模擬最佳化生產配置-以A公司為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3. 江恒杰,2003,利用動物模式比較噴砂與加上雷射雙酸蝕表面處理的人工牙根扭力與組織反應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4. 呂金河,2009,STATISTIC實驗設計,南台科技大學知識分享平台。
5. 呂政冀,2009,應用部分因子實驗設計進行LED磊晶之MOCVD製程最佳參數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6. 呂碧真,2012,全球醫療器材品質管理系統之驗證實務整合-以人工牙根H公司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7. 李佳瑜,2017,以系統模擬方式探討廠區巡迴車之派車問題,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8. 林則孟,2001,系統模擬理論與應用,滄海書局。
9. 林紘緯,2011,醫療級氧化鋯人工牙根粉末射出成形研究,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0. 虎門科技,2018,工業4.0製程分析與參數最佳化系統模擬體驗課程。
11. 姜育辰,2014,運用系統模擬在連續式生產系統資源最佳化,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12. 孫書勝,2007,人工牙根電腦輔助製造之設計研發,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3. 張書承,2014,製鞋生產線模擬與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14. 張勝惟,2012,噴砂酸蝕合併鹼酸熱處理對牙科植體骨整合之影響評估:動物試驗,國立臺灣大學,碩士論文。15. 張翔、廖崇智,2014,提綱挈領學統計,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6. 郭幸民,2014,系統模擬與Arena應用,滄海書局。
17. 陳正昌,2015,Minitab與統計分析,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8. 陳志瑋,2011,協同開發新產品延遲上市關鍵因素之研究-以製鞋業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9. 陳昶旭,2004,醫院健康檢查中心流程之模擬研究,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20. 陳順宇,2004,多變量分析,華泰書局。
21. 童麗清,2013,運用系統模擬技術縮短手術房病患等候時間之研究-以中部某區域教學醫院手術室為例,東海大學,碩士論文。22. 黃正凱,2014,應用系統模擬進行人力最佳化決策模式之研究-以化合物半導體晶圓製造代工廠為例,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3. 黃永宗,2015,應用系統模擬於新生產線建置之研究-以M公司為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24. 黃柏儒,2015,模糊派工策略於彈性製造系統資源指派的應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5. 黃國信,2010,微電流放電加工法之人工牙根表面改質與製作,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6. 勤美悠植牙醫,2016,純鈦金屬植體較好? 三大植體材質解析。
27. 新竹科學工業園區,2016,全球人工牙根市場發展現況。
28. 楊志雄,2007,植牙用鈦金屬表面多層鍍膜之研究,中臺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9. 楊政峰,2003,電化學方式形成不同氧化膜層厚度及孔徑大小於鈦金屬表面對類骨母細胞之影響,國立臺北醫學大學,碩士論文。30. 經濟日報,2013,國內人工牙根產業發現況與未來。
31. 經濟日報,2018,九年後將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的負擔台灣怎麼扛?。
32. 經濟部工業局,2017,生技產業白皮書。
33. 葉金昌,2010,物料自動化搬運系統之模擬-以某鑄造廠為例,元智大學,碩士論文。
34. 號角月報,2015,健康寶鑒:植牙之父。
35. 維基百科,人工牙根。
36. 維基百科,噴砂處理。
37. 維基百科,數值控制工具機。
38. 劉智光,2008,跨國協同研發績效管理之研究-以車用電腦模組ODM產業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39. 慶達科技,2016,開創人工牙根植體新未來。
40. 蔡聿蔆,2017,以系統模擬改善高階健康檢查流程-以北區醫學中心附設之健康管理中心為例,國立臺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41. 蔡宗和,2008,建構全球採購與運輸快速管理決策系統¬¬ 以高科技產品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42. 鴻君科技,2018,技術能力。
英文部分
1. Bos, V and Kleijn, JJT, 2002, “Formal Spec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duction System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pp.3879-3894.
2. Coleman,J.S., and Montgomery,D.C., 1993, “A System Approach to Planning for Designed Industrial Experiment”, Technometrics, Vol. 35, pp.1-13.
3. Gamberi, M, Gamberini, R, Manzini, R, and Regattieri, A, 2008,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valuati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Batch-Production-Oriented Lin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pp.729-740.
4. Garavelli, AC, 2001,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Batch Production System with Limited Flexibilit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pp.39-48.
5. Kelton, 2007, Simulation with Arena Fourth Edition, McGraw-Hill.
6. Khalili, M. and Zahedi, F., 2013,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Mattress Production Line Using Promodel”, Proceeding of the 2013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pp.2598-2609.
7. Laws,S., and Kelton,C., 1982,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Analysis.
8. Lima, E., Chwif, L., and Ribeiro, M., 2008, “Methodology for Selecting the Best Suitable Bottleneck Detection Method”, Proceedings of the 2008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pp.1764-1751.
9. Montgomery, D.C., 2005, Design and Analysis of Experiments, 6th edition, New York.
10. Palominos, P., Quezada, L. and Moncada, G., 2009, “Modeling the Response Capability of a Production System”,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pp.458-468.
11. Sargent, R., 2013, “An Introduction to 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of Simulation Models”, Proceedings of the 2013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pp.321-327.
12. Sheng-Jen (Tony) Hsieh, 2002, “Hybrid Analytic and Simulation Models for Assembly Line Design and Production Planning”, Simulation Modeling Practice and Theory, Vol. 10, pp.87-108.
13. Uhrmacher, A.M., 2012, “Seven Pitfalls in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Research”, Proceedings of the 2012 Winter Simulation Conference, pp.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