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13: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奕蘭
研究生(外文):Yang, Yi Lan
論文名稱:產業情境分析與策略發展-以上海臺商子女學校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case study on the scenario analysis and strategy development of Shanghai Taiwanese Children School
指導教授:邱奕嘉邱奕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u, Yi Chia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5
中文關鍵詞:產業情境分析環境不確定性上海臺商子女學校中國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25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境外臺校依我國教育學制與宗旨辦學提供我國籍學生正規教育及臺灣文化傳承功能,協助臺商子女完成學業並銜接升學,並且成為「臺灣教育櫥窗」。臺商學校的發展深受許多環境條件影響,包含了兩岸關係、國內外法令限制與政經局勢,而辦學經費與資源、教育人力流動等更對臺商學校發展影響甚深。綜觀境外學校現況,臺商學校辦學與發展仍有許多未知因素,作為臺商學校教職人員是如何看待自身學校的環境不確定?而哪些關鍵因素影響學校的發展?臺商學校又該如何因應?

本研究探討上海臺商學校,找出境外學校辦學時會面對哪些不確定性因素,並且影響境外學校成功的關鍵因素。其次,藉由建立多元情境,以新分析工具來思考外未來策略,並檢視未來未知預測,幫助臺商學校系統研討不確定性對選擇不同策略下的影響。在發展多元情境後,針對各個情境做出策略制定,供主管機關及海外學校參考。期待組織在面臨當下各模擬情境,亦保持其彈性,以應環境的不確定性,緩減環境波動所帶來的影響。

本研究所採用研究方法為質性研究法中的個案研究,個案選擇上海臺商子女學校經營營運中的重要歷程與執行細節進行深度訪談與討論,完成研究資料的收集。經過資料的整理與歸納,瞭解臺商學校將可能遭遇的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在這些不確定性因素下所發展的情境來模擬出一套因應策略。藉由整理專家意見與個案歸納,本研究之研究問題總結為以下三點:

1. 上海臺校發展不確定性因素與關鍵因素

2. 關鍵不確定性因素所發展情境模擬

3. 根據多元情境中上海臺校的因應策略
第一章 緒論 8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8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9
第二章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策略彈性 11
第二節 環境不確定性與策略發展 15
第三節 情境模擬分析 1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質性研究法 25
第二節 個案研究法 27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9
第四節 資料蒐集來源 30
第四章 個案介紹 31
第一節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背景介紹 31
第二節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發展概況 42
第三節 上海臺商子女學校發展困境 49
第五章 個案情境分析與策略發展 52
第一節 確認研究對象 52
第二節 分析影響個案因素之來源 52
第三節 關鍵不確定性因素 57
第四節 選擇內部一致性之情境 63
第五節 各情境因應策略發展 65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7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71
第二節 研究建議 71
參考文獻 73
一、中文參考文獻

王慧玉,(民102)。「遷移世代」文化認同之研究:以海峽兩岸台商子女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何瑋芳,(民98)。產業情境分析與策略發展—以遠距居家照護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興企業管理學研究所,臺中市。
吳建華、陳鏗任,(民100),經濟全球化下臺灣海外學校的挑戰與因 應:以東莞臺商子弟學校為個案。教育研究與發展期刊,7(3),181-214。
林淑貞,(民98)。海外臺灣學校之發展現況及未來展望。載於董鵬程(主編),興華文集(頁45-55)。臺北市:世界華文。
波特(Porter, M. E.),(1985);李明軒、邱如美譯,(1999)。競爭優勢(Competitive advantage)。臺北市:天下文化。
婁方灝,(民95)。遊戲產業未來情境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彰化縣。
曹敏娟,(民96)。影響東莞台校學生身分認同的因素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桃園市。
許士軍,(民81)。管理學。臺北市:東華出版社。
陳秀芳,(民96)。中國大陸臺商子女學校發展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新北市。
陳建男,(民92)。產業情境分析與策略發展關係之研究—以TFT-LCD 產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組織管理學研究所,桃園縣。
陳鏗任、吳建華,(民95)。是故鄉,還是異鄉?從東莞臺校學生的學習經驗看臺商子女的身分認同意象。師大學報:教育類,51(2),173-193。
鄭仁偉,(民94)。組織彈性研究。T&D飛訊,38。
鄭筱芸,(民94)。動態能力之前置因素與後續效果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組織管理研究所,花蓮縣。
蕭瑞麟,(民96)。不用數字的研究—鍛鍊深度思考力的質性研究。臺北市:培生。
蘇玉龍、林志忠、黃淑玲、揚洲松,民99。《海外臺灣學校在馬來西亞、印尼、越南之發展與改進》(教育部委托專案研究報告)。臺北市:教育部。
蘇祐磊,(民97)。落地生根或落葉歸根:族群接觸與上海台商子女身份認同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臺北市。

二、英文參考文獻

Ansoff, H. I.(1965). Corporate Strategy, New York: Mcgraw-Hill. April. 1-18
Aker, D. A., & Mascarenhas, B.(1984). The Need for Strategic Flexibity.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5(2), 74-82
Celuch, K., Murphy, G. B., & Callaway, S. K.(2007). More bang for your buck: Samll firms and the importance of align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flexibility. Journal of High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 17, 187-197.
Coates, J. F.(2000). Scenario Planning. Technology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65, 115-123.
Daft, L.,& Richard(2004). Organization theory and design,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ing. USA.
David, A. A., & Mascarenhas, B.(1984). The Need for Strategic Flexibity. Journal of Business Strategy, 15(2), 74-82
Dess, G. G.,& Beard, D. W.(1984). Dimensions of organizational task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29, 52-73.
Dreyer, B., Gronhuang, K.(2004). Uncertainty, flexibility,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57, 484-494.
Guba, E. G., & Lincoln, Y. S.(1994).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Knight, F. H.(1921). Risk, Uncertainty, and Profit. New York, NY: Hart, Schaffner, and Marx.
Patton, M.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Schoemaker, Paul J. H.(1995). Scenario Planning: A tool for strategic thinking.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36(2), 25-40.
Sanchez, R.(1995). Strategic flexibility in product competit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6, 135-159.
Skordoulis, R. T.(2004). Strategic flexibilty and change: an aid to strategic thinking or another managerial abstraction? Strategic Change, 13, 253-258.
Teece, D. J., Pisano, G, & Shuen, A. (1997).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Strategic Managemaent Journal, 18(7), 509-533.
Van Horn R. L. (1973), Empirical Studies on M.I.S Wharton Conference on Research on Computers in Organizations, October, 69.
Volberda H. W. (1996). Toward the flexbility form: How to remain vital in hypercompetitive environments. Organization Science, 7(4), 359-274.
Yin, R.K., (1994), 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ons.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