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神農大帝在臺灣的信仰中,不同於以往媽祖海神信仰、去除瘟疫的王爺信仰、原鄉信仰所帶來的渡海保身神明如:漳州人的開漳聖王、泉州人的廣澤尊王、同安人的保生大帝等等,臺灣五穀廟全臺達間194間,更不另計陪祀數目更多,顯示神農在臺灣的普遍性。在臺灣信仰中神農給人的形象是藥作與農業,筆者藉由臺灣日日新報等史料,探討臺灣神農因在地化,神農神格轉化更加多元。 本文所探討區域為戰後苗栗縣所分佈範圍,分析其中的五穀宮廟。藉由在地的五穀宮廟宇石碑、歷史記載等去了解當地族群拓墾的發展,族群的拓墾移動讓五穀爺信仰更深植於其中。本文將藉由日治初期針對人口的戶政資料、鄉貫調查,分析村莊中地緣分佈,思考早期神農信仰與族群間的關係。 筆者藉由苗栗13間神農廟宇田調資料,以神農形象、祭典、藥籤、陪祀神四個方面著手分析,討論13間神農信仰在當地的重要性,藉以突出苗栗在臺灣神農中有何不同之處。 關鍵詞:神農、苗栗、民間信仰、地緣、神格轉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