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0 17:0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洪君妤
研究生(外文):Chun-Yu Hung
論文名稱:戰國竹書伊尹文獻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Yi-yin in the Bamboo Slips during Warring States Period
指導教授:林清源林清源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宋建華陳美蘭
口試日期:2017-07-2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伊尹竹書楚簡清華簡上博簡
外文關鍵詞:Yi-yinBamboo Slipsbamboo inscriptions collected in Tsinghua UniversityChu Bamboo Slips of Warring States in Shanghai Museu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5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篇論文研究的對象為戰國竹書中的伊尹相關文獻,包含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之〈尹至〉與〈尹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參)》之〈赤鳩之集湯之屋〉與〈良臣〉,《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之〈湯居於湯丘〉與〈湯在帝門〉,以及《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之〈容成氏〉。全篇共分四章,第一章為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相關文獻的研究成果與論文架構;第二章為七篇與伊尹相關的竹書釋讀及疑難字詞研究與討論、譯文;第三章為竹書中所呈現的伊尹傳說之內涵,包含諸篇文本的性質,庖人、巫者與賢臣的形象,以及篇章中所蘊含的駁雜思想等等,最後則是結論,歸結研究成果與戰國時期傳世與出土文獻不同面向之伊尹其人。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範圍 1
第二節 研究文獻回顧 1
第三節 章節架構 8
第二章 戰國竹書伊尹傳說相關文獻釋讀 9
第一節 〈尹至〉釋讀 9
一、前言 9
二、釋文 9
三、問題討論 11
四、譯文 16
第二節 〈尹誥〉釋讀 17
一、前言 17
二、釋文 18
三、問題討論 18
四、譯文 22
第三節 〈赤鳩之集湯之屋〉釋讀 22
一、前言 22
二、釋文 23
三、問題討論 26
四、譯文 33
第四節 〈湯居於湯丘〉釋讀 33
一、前言 34
二、釋文 34
三、問題討論 37
四、譯文 52
第五節 〈湯在帝門〉釋讀 53
一、 前言 53
二、釋文 53
二、問題討論 57
四、譯文 65
第六節 〈良臣〉與〈容成氏〉伊尹相關文句釋讀 66
一、前言 66
二、〈良臣〉伊尹相關部分釋文與問題討論 67
三、〈容成氏〉伊尹相關文句釋讀與編聯問題 68
四、譯文 74
第三章 伊尹身分形象與思想內涵 75
第一節 伊尹身分形象 75
一、庖人 75
二、臣子 78
三、與巫的關聯 80
第二節 思想內涵 81
一、黃老刑名 82
二、尚賢思想 84
第四章 結論 86
第一節 篇章釋讀結果 86
第二節 伊尹身分形象與思想內涵 87
第三節 未來展望 89
參考書目 91
一 、傳世古籍

む戰國め呂不韋著,陳奇猷校譯:《呂氏春秋新校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む明め李時珍:《本草綱目》,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10年,金陵本。
む清め王先慎:《韓非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98。
む清め王先謙撰,沈嘯賽、王星賢點校:《荀子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8。
む清め孫詒讓:《墨子閒詁》,北京:中華書局,2001。
む清め焦循撰:《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
む清め劉文典撰:《淮南鴻烈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9。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尚書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論語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李學勤主編:《十三經注疏.周禮注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程樹德撰:《論語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0。
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
瀧川資言考證:《史記會注考證》,北京:文學古籍刊行社,1955。

二、論著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2。
白於藍:《戰國秦漢簡帛古書通假字彙纂》,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2。
朱彥名:《商族的起源、遷徙與發展》,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宋兆麟:《巫與巫術》,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89。
宋華強:《新蔡葛陵楚簡初探》,武昌: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
宋鎮豪:《商代社會生活與禮俗》,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宋鎮豪主編;韓江蘇、江林昌著:《商代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李乃龍:《文選文研究》,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李零:《李零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8。
李學勤:《初識清華簡》,上海:中西書局,2013。
李學勤:《當代學者自選文庫:李學勤卷》,合肥:安徽出版社,1998。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上海:中西書局,2010。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參)》,上海:中西書局,2012。
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上海:中西書局,2015。

李學勤主編;孟士凱著:《商史與商代文明》,上海: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7。
季旭昇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讀本》,臺北:藝文印書館,2013。
林富士:《宗教與醫療》,臺北:聯經出版社,2011。
邱德修:《上博楚簡容成氏注譯考證》,台北:台灣古籍出版有限公司,2003。
馬承源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馬飛海主編:《中國歷代貨幣大系1:先秦貨幣》,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
張光直:《美術、神話與祭祀》,臺北:稻鄉出版社,1993。
郭永秉:《古文字與古文獻論集續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考釋》,上海:上海書店,1999。
陳鼓應:《黃帝四經今注今譯:馬王堆漢墓出土帛書》,北京:商務印書館,2007。
陳麗桂:《戰國時期的黃老思想》,臺北:聯經出版,1991。
劉國忠:《走進清華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鄭瑞俠:《中國早期文學社會邊緣角色研究》,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3。
鄭樑生:《史學方法》,臺北:五南圖書出版,2002。
蘇建洲:〈《容成氏》譯釋〉,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處竹書(二)讀本》,臺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三 、期刊與會議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永昌:〈清華簡文字釋讀四則〉,《管子學刊》,2016年第一期。
王青:〈《容成氏》注釋論說〉,收錄於丁元植主編:《新出簡帛文獻注釋論說》,台北:台灣書房,2008。
白於藍:〈《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三)》拾遺〉,《中國文字研究(第二十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4。
白於藍:〈上海博物館藏竹簡《容成氏》「凡民俾 者」考〉,《文物》2005年第11期。
何志虎:〈關於《尚書》的幾個問題──與劉國忠博士商榷〉,《寶雞文理學院》2012年第2期。
何琳儀:〈滬簡二冊選釋〉,《學術界》2003年第1期。
呂佩珊:〈論《清華簡.湯丘》「絕 旨以飿」〉,《古文字與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廣州:古文字與出土文獻語言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
李守奎:〈漢代伊尹文獻的分類與清華簡中伊尹諸篇的性質〉,《深圳大學學報》第32卷第3期。
李守奎:〈漢字倒寫構形與古文字的釋讀〉,《漢學研究》第卅三卷第二期。
李學勤:〈新整理清華簡六種概述〉,《文物》2012年第8期。
杜勇:〈清華簡《尹誥》與晚書《咸有一德》辨偽〉,《天津師範大學學報》2012年第3期。
杜勇:〈清華簡與伊尹傳說之謎〉,《中原文化研究》,2015年4月號。
杜鋒:〈清華簡《赤鵠之集湯之屋》與巫醫交合〉,《蘭台世界》2014年第06期。
沈建華:〈清華楚簡《尹至》釋文試解〉,《中國史研究》2011年第1期,頁69。
沈建華:〈清華簡《唐(湯)處於唐丘》與《墨子.貴義》文本〉,《中國史研究》2016年第1期。
沈建華:〈略說清華簡《湯處于湯丘》〉,煙臺:《〈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與儒學經典專題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14年12月。
沈建華:〈楚簡「唐丘」與?南夏商遺跡考〉,《出土文獻(第六輯)》,上海:中西書局,2015。
肖芸曉:〈試論清華竹書伊尹三篇的關聯〉,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主編:《簡帛(第八輯)》,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周鳳五:〈楚簡文字零釋〉,《第一屆應用出土資料國際學術研討會》(苗栗:育達商業技術學院),2003。
季旭昇:〈清華壹〈尹至〉〈尹誥〉中的「吉」字〉,《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三十二期,2016年6月。
姚小鷗、孟祥笑:〈清華簡《赤む鳥咎め之集湯之屋》開篇「曰」字的句讀問題〉,《中國文化研究》,2014年夏之卷。
姚小鷗、盧翮:〈《清華簡.赤鵠》篇與「后土」人格化〉,《民俗研究》2013年第3期。
姚小鷗:〈清華簡《赤 》篇與中國早期小說的文體特徵〉,《文藝研究》2014年第2期。
姚蘇杰:〈清華簡《尹誥》「一德」論析〉,《中華文史論叢》2013年第2期。
孫飛燕:〈讀《尹至》、《尹誥》札記〉,《出土文獻研究》第十輯,2011年。
孫衛華:〈《容成氏》「尚賢」思想辨析〉,丁四新主編:《楚地簡帛思想研究(二)》,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馬楠:〈清華簡《良臣》所見三晉《書》學〉,《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
張兵:〈清華簡《尹誥》與《咸有一德》相關文獻梳理及其關系考論〉,《濟南大學學報》2016年第1期。
曹方向:〈清華五與馬王堆醫書對比探析(兩則)〉,《第二十七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中國文字學會,2016。
曹峰:〈清華簡《湯在啻門》與「氣」相關內容研究〉,《哲學研究》2016年第12期。
淺野裕一:〈《容成氏》的禪讓與放伐〉,《戰國楚簡研究》,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4。
許兆昌:〈先秦社會的巫、巫術與祭祀〉,《史學集刊》,1997年第3期。
郭麗:〈清華簡《良臣》文本結構與思路考略〉,《山東理工大學學報》第31卷第4期。
陳民鎮:〈清華簡《尹誥》釋文校補〉,《中華文化論壇》2011。
陳夢家:〈商代的神話與巫術〉,《燕京學報》第二十期,1936年。
陳劍:〈上博楚簡《容成氏》與古史傳說〉,收錄於《中央研究院成立75週年紀念論文集─中國南方文明學術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2003。
陳劍:〈甲骨金文「 」字補釋〉,《甲骨金文考釋論集》,北京:線裝書局2007。
陳劍:〈清華簡字義零札兩則〉,「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
陳劍:〈據《清華伍》的「古文虞」字說毛公鼎和音需甲骨文有關諸字〉,第五屆古文字與古代史國際學術研討會暨第二屆古文字學青年論壇,2016。
單育辰:〈《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釋文訂補》〉,「戰國文字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2015。
程薇:〈「民人皆瞀禺麗」補說〉,《出土文獻(第六輯)》,上海:中西書局,2015。
馮勝君:〈清華簡《尹至》「茲乃柔大縈」解〉,《出土文獻研究》第十三輯,2014。
馮勝君:〈讀清華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札記》〉,「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2013。
黃冠雲:〈《湯在啻門》論氣一段文字的前半部份〉,「2016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2016。
黃德寬:〈清華簡《赤鵠之集湯之屋》與先秦「小說」──略說清華簡對先秦文學研究的價值〉,《復旦學報》2013年第4期。
黃澤鈞:〈清華伍〈湯在啻門〉釋文補注〉,《第二十七屆中國文字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國立臺中教育大學、中國文字學會,2016。
黃懷信:〈由清華簡《尹誥》看《古文尚書》〉,《魯東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
黃麗娟:〈清華三《赤鳩之集湯之屋》巫術文化及其文獻性質研究〉,《2016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2016出土文獻研究視野與方法國際學術研討會,2016。
楊善群:〈清華簡《尹誥》引發古文《尚書》真偽之爭──《咸有一德》篇名、時代與體例辨析〉,《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9期。
楊蒙生:〈清華簡(三)《良臣》篇管見〉,《深圳大學學報》2014。
楊蒙生:〈讀清華簡《赤 之集湯之屋》筆記〉,《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主辦,2013。
虞萬里:〈由清華簡《尹誥》論《古文尚書.咸有一德》之性質〉,《清華簡研究(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012。
鄔可晶:〈《尹至》「惟胾虐德暴 亡典」句試解〉,《出土文獻》第九輯,2016。
廖名春:〈清華簡《尹誥》研究〉,《史學史研究》2011。
廖名春:〈清華簡與《尚書》研究〉,《文史哲》2010。
趙平安:〈「地真」、「女真」與「真人」〉,《管子學刊》2015年第2期。
劉子珍:〈清華簡《赤鵠之集湯之屋》所見古代巫術傳統淺說〉,《唐山文學》,2015年第5期。
劉成群:〈清華簡《湯處於湯丘》與商湯始居地考辨〉,《人文雜誌》2015年第9期,2015。
劉成群:〈清華簡與先秦時代的黃老之學〉,《人文雜誌》2016年第2期。
劉傳賓:〈讀簡札記三則〉,《中國文字研究》第22輯,上海:上海書店,2016。
魯普平:〈清華簡《尹誥》篇名擬定之商榷〉,《哈爾濱學院學報》2014年第2期。
蕭萐父:〈《黃老帛書》哲學淺議〉,陳鼓應主編:《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臺北:文史哲出版,1990。
謝維揚:〈從《清華簡(壹)》看古文成書和流傳的一些問題〉,《清華簡研究(第一輯)》,上海:中西書局,2012。
韓宇嬌:〈清華簡《良臣》的性質與時代辨析〉,《中國高校社會科學》2013年第6期。
魏棟:〈清華簡《湯處於湯丘》校讀記〉,《管子學刊》,2016年第一期。
羅琨:〈讀《尹至》「自夏徂毫」〉,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出土文獻》第二輯,北京:中西書局,2011。
羅聯添、張蓓蓓、戴景賢、方介編:《國學概要》,臺北:巨流圖書出版,2009。
譚生力:〈由清華簡《赤 之集湯之屋》看伊尹傳說──兼論該篇傳說的文化內涵〉,《文藝評論》2013年第10期。
譚若麗:〈清華簡《赤鵠之集湯之屋》與古小說源流──兼論相關出土文獻〉,《西安文理文院學報》第19卷第3期。
蘇建洲:〈《容成氏》譯釋〉,季旭昇主編:《上海博物館藏戰國處竹書(二)讀本》,台北:萬卷樓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03。

四、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王昆:《清華簡《尹至》、《尹誥》、《赤鵠之集湯之屋》集釋》,河北大學碩士論文,2016。
李宛庭:《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肆).筮法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16。
李爽:《清華簡「伊尹」五篇集釋》,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6。
林聖?:《傳抄古文構形研究》,中興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3。
孫飛燕:《〈容成氏〉文本整理及研究》,清華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10。
馬嘉賢:《清華壹〈尹至〉、〈尹誥〉、〈皇門〉、〈祭公之顧命〉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博士論文,2015。
梁鶴:《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壹)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通假字整理》,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2。
溫皓月:《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之伊尹材料整理及相關問題研究》,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16。
葉懿芳:《伊尹的神話與傳說之研究》,中興大學碩士論文,2000。
蘇建洲:《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竹書(二)校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

五、學術網路文章(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列)

ee:〈清華七《子犯子餘》初讀〉11樓,簡帛網,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458&page=2,2017.04.24。
《史原》論壇古代史讀書會:〈清華簡〈尹至〉「亡典」和「余與汝皆亡」新釋〉,《史原》論壇,https://goo.gl/G2RSDA,2012.3.31。
丁若山:〈讀清華三懸想一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7,2013.01.12。
于凱:〈上博楚簡《容成氏》疏札九則〉,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showarticle.asp?articleid=756,2003.09.26。
子居:〈上博二《容成氏》再編連〉,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52,2008.06.07。
子居:〈清華簡《尹至》解析〉,http://www.confucius2000.com/admin/list.asp?id=5146,2011.12.19。
小墉:〈說《容成氏》的「墍為丹宮」〉,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414,2008.04.27。
方稚松:〈甲骨文字考釋四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778,2009.05.01。
王恩田:〈清華簡「湯丘」與「湯社」〉,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9#_edn1,2015.03.15。
王挺濱:〈清華簡《尹誥》「遠邦歸志」考〉,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2082,2013.06.30。
王寧(知北游):〈說「民」與「眾」〉,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c4f8f10101fnfn.html,2012.12.15。
王寧:〈上博二《容成氏》湯伐桀記載辨析〉,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64,2015.03.11。
王寧:〈清華簡《尹至》「勞」字臆解〉,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24,2012.07.31。
王寧:〈清華簡「湯丘」為「商丘」說〉,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1,2015.02.22。
王寧:〈清華簡湯與伊尹故事五篇的性質問題〉,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42/2015/20150601090347272748590/20150601090347272748590_.html,2015.06.01。
王寧:〈讀《湯在啻門》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13,2015.05.06。
王寧:〈讀清華五《湯處於湯丘》散札〉,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論文,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501,2015.04.21。
王寧:〈讀清華簡三《赤鵠之集湯之屋》散札〉,簡帛網,2013.01.16,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4。
史傑鵬:〈釋郭店老子簡的「勃」字〉,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52,2009.05.14。
申超:〈清華簡《尹誥》「我克協我友,今惟民遠邦歸志」試說〉,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672,2012.04.20。
亦曉:〈清華簡「湯丘」與「湯社」〉2樓,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59#_edn1,2015.03.11。
安徽大學古文字研究室:〈上海楚竹書(二)研讀記〉,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Wssf/2003/chengyan01.htm,2003.01.03。
何有祖:〈上博楚簡試讀三則〉,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424,2006.09.20。
何有祖:〈清華大學藏簡讀札(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72,2011.01.08。
吳雪飛:〈也談清華簡(三)《赤鵠之集湯之屋》之「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7,2013.01.16。
宋華強:〈清華簡校讀散札〉,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0#_edn7,2011.01.10。
李銳:〈上博館藏楚簡(二)初札〉,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wssf/2003/lirui01.htm,2003.01.05。
肖芸曉:〈試論清華竹書伊尹三篇的關聯〉,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34,2013.03.07。
邢文:〈談清華簡《尹至》的「動亡典,夏有祥」〉,簡帛網,2011年3月25日,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23,2011.03.25。
侯乃峰:〈《赤鵠之集湯之屋》的「赤鵠」或當是「赤鳩」〉,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86,2013.01.08。
侯乃峰:〈清華簡(三)所見「倒山形」之字構形臆說〉,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11,2013.01.14。
范常喜:〈上博簡《容成氏》和《天子建州》中「鹿」字合證〉,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695,2007.08.10。
夏世華:〈《上博二.容成氏》拼合與編連問題復議〉,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064#_edn11,2009.06.05。
孫飛燕:〈試論《尹至》的「至在湯」與《尹誥》的「及湯」〉,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1373,2011.01.10。
孫飛燕:〈讀《容成氏》札記二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666,2009.01.17。
馬文增:〈清華簡《湯處於湯丘》新釋、注譯、析辨〉,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34,2015.05.19。
張崇禮:〈清華簡《尹誥》考釋〉,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2400,2014.12.17。
梁月娥:〈說《清華(參)》〈赤鵠之集湯之屋〉之「洀」〉,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93,2013.01.08。
清華大學出土文獻讀書會:〈清華簡第五冊整理報告補正〉,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5/20150408112711717568509/20150408112711717568509_.html,2015.04.06。
許全勝:〈《容成氏》補釋〉,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Wssf/2003/xuquansheng01.htm,2002.01。
郭永秉:〈關於「穗、秀」問題致白於藍教授〉,古文字微刊,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U4NTMwNQ==&mid=405425877&idx=1&sn=f43f7a0661566349fc1351d187021879&3rd=MzA3MDU4NTYzMw==&scene=6#rd,2016.04.08。
陳民鎮:〈清華簡《尹至》集釋〉,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1647,2011.09.12。
陳偉:〈《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良臣》初讀〉,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769,2013.01.04。
陳偉:〈上博楚竹書《王居》新編校釋〉,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516,2011.07.20。
陳偉:〈讀《清華竹簡(伍)》札記(續)〉,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92,2015.04.11。
陳偉:〈讀《清華竹簡〔伍〕》札記(三則)〉,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89,2015.04.11。
陳劍:〈《容成氏》第2、3兩簡改接於第37簡之後的問題〉,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學術討論」,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675,2008.10.11。
陳劍:〈《清華簡(伍)》與舊說互證兩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2494,2015.04.14。
陳劍:〈上博簡《容成氏》的拼合與編連問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Wssf/2003/chenjian02.htm#_ednref11,2003.01.07。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九簡研讀札記〉學者評論,〈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1166,2010.05.30。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生讀書會:《清華簡〈皇門〉研讀札記》,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45,2011.01.08。
復旦讀書會:〈清華簡《尹至》、《尹誥》研讀札記(附:《尹至》、《尹誥》、《程寤》釋文)〉,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Web/Show/1352,2011.01.05。
散宜凌:〈清華簡《湯處於湯丘》補說〉,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5/20150413083749907794842/20150413083749907794842_.html,2015.04.13。
程燕:〈清華五劄記〉,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187#_ftnref4,2016.04.10。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出土文獻研究工作室:〈讀《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書後(三)〉,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211,2015.04.17。
黃人二、趙思木:〈清華簡《尹至》餘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385,2011.01.12。
黃傑:〈初讀清華簡(參)《赤 之集湯之屋》筆記〉,簡帛網,2013.01.10,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802。
黃傑:〈清華簡《赤鳩之集湯之屋》及《詩經》「甘心」考兼論「疢」字〉,簡帛論壇,http://www.bsm.org.cn/bbs/read.php?tid=3184,2014.06.05。
黃錫全:〈讀上博簡(二)劄記(三)〉,簡帛研究網,http://www.bamboosilk.org/Wssf/2003/huangxiquan03.htm,2003.03.19。
黃懷信:〈清華簡《尹至》補釋〉,簡帛網,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1416,2011.03.17。
楊蒙生:〈清華簡《良臣》篇性質蠡測〉,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5153501836757619/20130105153501836757619_.html,2013.01.05。
劉波:〈清華簡《尹至》「僮亡典」補說〉,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421,2011.01.10。
劉信芳:〈清華簡(壹)試讀〉,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1643,2011.09.09。
劉釗:〈《容成氏》釋讀一則(二)〉,簡帛研究網,http://www.jianbo.org/wssf/liuzhao02.htm,2003.04.06。
劉樂賢:〈釋《赤鵠之集湯之屋》的「埱」字〉,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3/20130105155850543558094/20130105155850543558094_.html。
薛培武:〈「琱生器」中用為「寔/實」之字補論〉,武漢大學簡帛研究中心,http://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id=2411,2015.12.31。
鵬宇:〈《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伍)》零識〉,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cetrp/6831/2015/20150410081248634790207/20150410081248634790207_.html,2015.04.10。
蘇建州:〈《清華簡》考釋四則〉,復旦網,http://www.gwz.fudan.edu.cn/old/SrcShow.asp?Src_ID=1368,2011.01.09。
蘇建州:〈釋《赤鵠之集湯之屋》的「奰」字〉,復旦大學出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http://www.gwz.fudan.edu.cn/SrcShow.asp?Src_ID=1994,2013.01.16。
蘇建洲(網名海天):〈試說《容成氏》的「德惠而不瑕」〉8樓,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網站「學術討論」,http://www.gwz.fudan.edu.cn/ShowPost.asp?ThreadID=1732,2009.07.16。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