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1. 王文科、王至弘(201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2. 王財隱(2003),中部地區國小學生環境災害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颱風、地震為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 江宛容(2008),國小五年級學童人為災害防災素養之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05),水土保持手冊。南投: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
5. 行政院農委會水土保持局(2010),那些土石流教我的事。台北市:天下文化
6.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數位科技。
7. 吳俊鴻(2005),國小颱風洪水防災網路化教材發展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8. 吳惠雯(2007),臺北市國小六年級學童土石流防災課程教學成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9. 吳鈴筑(2010),國內外環境教育法比較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0.吳爾芙(Anita Woolfolk )(2006),教育心理學。台北:培生
11.吳燿任(2007),我國國中與國小學生防災素養之調查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2.汪靜明(2000),「學校環境教育的理念與原理」。環境教育季刊,43,11-27。13.易岒?(2009),國小學童實施防災教育之教學成效研究-以嘉義縣龍山國小為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林美(2008),多媒體教材輔助防災教育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5.林昭遠、林家榮、鄭旭涵、劉昌文(2006),「石門水庫集水區艾利颱風土砂災因之探討」。中華水土學報,37(4),333。
16.林家賢(2012),情境冒險遊戲平台製作與應用之研究-以防災教育為例,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碩士論文。17.林曉君(2005),不同的地震防災教學之教學成效比較研究,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8.洪淑琳(2004),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相關概念調查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洪婉萍(2012),以小林村莫拉克風災為例論樹林地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20.孫錦進(2014),以內容分析法探討中小學教科書水土資源教材之適宜性,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21.陳玉青(2007),天然災害防災教育融入式課程之教學實驗研究—以國中地理科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2.陳成恭(2003),國民小學實施防震教育成效之研究-以臺北縣清水國小為例,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3.陳品樺(2010),運用繪本實施國小低年級環境教育之行動研究-以全球暖化為例,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4.陳廷甄(2011),「土石流防災教育活動成效之研究-以921地震教育園區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5.陳姿因(2011),資訊融入防災教育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三年級自編颱風課程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6.陳信宏(2016),利用水土保持戶外教室提升國中生環境教育認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27.陳素珠(2004),九二一重建區民眾對土石流防災認知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
28.陳彙方、范懿文(2000),「認知負荷對多媒體對電腦輔助學習成效之研究」。資訊管理研究,中央大學,2(2),45-60
29.陳壁瑜(2003),國小學生環境覺知學習之探討-以二年級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30.張宏仁(2008),國民小學實施防災教育成效之研究-以南投內湖國小學童為例,南華大學環境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張婷怡(2011),情境式影片對國小學童學習結果與學習態度之影響─以槓桿原理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科技與數位學習學程碩論文。
32.許惠卿(2002),國小防震教育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3.許智惟(2014),影片學習策略對學習成效之影響,崑山科技大學數位生活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34.莊慶旺,張嘉麟(2005),「國小學生對土石流的認知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學報,19(2),35-51。
35.莊瓊瑩(2014),影片融入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社會學習領域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36.郭璟瑜,周惠文(2006),「影音數位教材對學習之影響」。資訊科學應用期刊,2,71-85。37.國立高雄師範大學(2009),防災素養檢測手冊。教育部顧問室。
38.黃明豐(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地震迷思概念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9.黃貞貞(2000),災區與非災區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地震知識程度、災後壓力、攻擊行為傾向與震後學習比較,臺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40.黃淑玲(2011),「以研究證據為基礎之多媒體學習理論-劍橋多媒體手冊之分析」。課程研究,6,113-119。41.楊世瑩(2015),SPSS統計分析與實務。台北:旗標。
42.楊冠政(1992),「環境教育發展簡史」。博物館學季刊,6(3),3-943.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
44.楊敦熙(2002),天然災害發生後國小學生環境覺知、認知與行動之探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45.葉建明(2015),國民小學海嘯防災教育的認知與提升,明新科技大學土木工程與環境資源管理管理系碩士專班碩士論文。46.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47.董芸萍(2009),台北縣國小三年級學童火災防災教學之成效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48.廖苑晴(2006),九年一貫防災教育量表之發展,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49.廖慎撰(2011),國小學童防災技能之實作評量,國立臺中教育大學 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
50.劉珍岑(2005),運用地震相關概念課程探究台北市國小五年級學童對地震概念認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1.劉惠元(2003),融入式環境教育課程對國小學童環境素養影響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52.劉建華(2005),國小學童颱風豪雨等天然災害知識及態度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53.藍宥嘉(2014),水土資源保育與防災環境教育教材之研發,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論文。54.謝杉舟(2009),攜手合作深耕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計畫,水土保持環境教育
55.謝寶淩(2013),國小五年級學童土石流防災數位學習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56.蘇文茜(2013),3D虛擬實境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防災教育的成效研究,亞洲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碩士論文。57.蘇聖哲(2008),以不同教學方式進行防災教學之研究-以六年級為例,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應用與推廣學系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58.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59.96 年度「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推動成果與檢討
https://ncdr.nat.gov.tw/enhance/Upload/200812/admin_20081226150101_64%20%E7%B2%BE%E7%B0%A1%E5%A0%B1%E5%91%8A-%E3%80%8C%E9%98%B2%E7%81%BD%E7%A7%91%E6%8A%80%E6%95%99%E8%82%B2%E6%B7%B1%E8%80%95%E5%AF%A6%E9%A9%97%E7%A0%94%E7%99%BC%E8%A8%88%E7%95%AB%E3%80%8D%E6%8E%A8%E5%8B%95%E8%BE%A6%E5%85%AC%E5%AE%A4_970520.pdf
60. 98 年度「防災科技教育深耕實驗研發計畫」推動成果與檢討
http://ncdr.nat.gov.tw/enhance/Upload/201005/admin_20100513120546_80-98%E5%BC%B7%E5%8C%96%E6%96%B9%E6%A1%88%E8%AB%96%E6%96%87%E5%85%A7%E6%96%87-%E9%98%B2%E7%81%BD%E7%A7%91%E6%8A%80%E6%95%99%E8%82%B2%E6%B7%B1%E8%80%95%E5%AF%A6%E9%A9%97%E7%A0%94%E7%99%BC%E8%A8%88%E7%95%AB%E6%8E%A8%E5%8B%95%E8%BE%A6%E5%85%AC%E5%AE%A4.pdf
61.九年一貫防災教育課程綱要、能力指標http://www.sdec.ntpc.edu.tw/epaper/10009/5.htm
62.九年一貫防災教材
http://www.tpes.tp.edu.tw/www/fire/
63.土石流防災資訊網http://246.swcb.gov.tw/debrisClassInfo/disasterstactic/disasterstactic1.aspx
64.中央氣象局全球資訊網
http://www.cwb.gov.tw/V7/index.htm
65.小學防災知識學習網http://fireheroes.ntpc.gov.tw/knowledge.php
66.台灣土石流數位博物館http://www.hmhsieh.idv.tw/mis2005/www/2-1.html
67.水土保持與農村再生教育網
http://learning.swcb.gov.tw/Learn_swcb_NEW/default.aspx
68.水土保持宣導動畫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xamDw11jBM
69.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全球資訊網─影音專區
http://www.swcb.gov.tw/form/index.asp?m=2&m1=32&m2=734&gp=692
70.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兒童網站http://kids.swcb.gov.tw/index.asp
71.防災教育白皮書http://a12.tajen.edu.tw/ezfiles/12/1012/attach/31/pta_2321_4398156_07807.pdf
72.防災教育宣導手冊─國中小學生適用
http://a12.tajen.edu.tw/ezfiles/12/1012/attach/30/pta_2320_8836668_07782.pdf
73.為什麼森林能防止水土流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nJGHgU4A90
74.陳光勳(2012),「數學暨資訊教育精進」
http://me.ntue.edu.tw/research/recruit.php?Sn=177
75.鄭皆達 種樹造林是水土保持的萬靈丹? (全文刊載於八十七年四月二十日自立早報第十六版) https://market.cloud.edu.tw/content/senior/earth/yl_ld/content/11-3/k2.htm
76.環境教育的趨勢 新竹市教育網
http://www4.hc.edu.tw/epaper/200912/tendency.asp
外文
1.高橋和雄、河內健吾、近藤久泰、中村聖三(2008),2005年台風14号ズれんペ土砂災害警戒情報ソ運用シ鹿児島県内市町村れプヂ住民ソ対応,自然災害科学,J.JSNDS 26-4 ,pages 343~352
2.Alexander, D. (1993 ). Natural Disasters. UCL Press and Chapman & Hall, New York, 632 pp.
3.Barkun, N. (1974 ). Disaster and the Millenium. Yale Univ. Press, New Haven.
4.Dewey, J. (1938). Experience and Education. New York:Collier Books.
5.Fleming, N. D. (1995). I’m different; not dumb. Modes of presentation(VARK) in the tertiary.
6.Fleming, N. D. and D. Baume. (2006). Learning Style Arain: VARKing up the right tree! Educaion Development, SEDA Ltd, Issue7-4, Nov, p4-7.
7.Keith, S. (1996). Environmental hazard-assessing risk and reducing disaster. London: Routledge. Mileti, Dennis S. (1999 ) Disaster by Design:A Reassessment of Natural Hazard in the United States. Washington D. C.:Joseph Henry.
8.Maskrey, A. (1992). Disaster Mitigation:A Community Based Approach, Development Guidelines, Oxford:Oxfam.
9.Mayer, R. (2001). Multimedia learnin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Mayer, R. and Moreno, R. (2001). A split-attention effect in multimedia learning:Evidence for dual processing systems in working memor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0, 312-320.
11.Moreno, R. and Mayer, R. (1999). Cognitive principles of multimedia learning.The role of modality and contiguit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91, 358-368.
12.Inhelder, B. and Piaget, J. (1958). The Growth of Logical Thinking from Childhood to Adolesence. New York:Basic Books.(originally published, 1955).
13.Pasuto A. and M. Soldati(2004). An integrated approach of hazard assessment and mitigation of debris flows in the Italian Dolomites. Geomorphology, Volume61, Issues1-2, p59-70.
14.Piaget, J. (1964). The Early Growth of Logical in the Child: Classification and Seriation.Translated from the French by E. A. Lunze, E. A. and D. Papert, D., Routledge & Kegan Paul,London. (originally published,1959).
15.Piaget, J. (1964).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children: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Science teaching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easoning. Karplus,R.etal.(Eds.), U.of California, Berkel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