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 C.L., Tsuang, B.J., Tu, C.Y., Cheng, W.L. and Lin, M.D., Wintertime vertical profiles of air pollutants over a suburban area in central Taiwan, Atmosphere Environment, Vol. 36, 2049-2059, 2002.
Chang, S.C. and Lee, C.T., Secondary aerosol formation through photochemical reactions estimated by using air quality monitoring data in Taipei City from 1994 to 2003,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41, 4002–4017, 2007.
Chu, S.H., PM2.5 episodes as observed in the speciation trends network,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Vol. 38, 5237-5246, 2004.
Lin, C.Y., Liu, S.C., Chou, C.K., Huang, S.J., Liu, C.M., Kuo, C.H. and Young, C.Y., Long-range transport of aerosols and their impact on the air quality of Taiwa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39, 6066-6076, 2005.
Weitkamp, E.A., Sage, A.M., Pierce, J.R., Donahue, N.M. and Robinson, A.L., Organic aerosol formation from photochemical oxidation of diesel exhaust in a smog chamber,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1, 6969–6975, 2007.
李崇垓,大氣氣膠微粒物化特性與氣象因子對高雄都會區能見度之影響研究,國立中山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葉旗福,季節性、傳輸路徑及東亞沙塵暴對台灣南部都市海岸地區大氣微粒化學特徵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博士論文,2016。
邱振源,臺灣西部及外島地區低能見度環境特徵分析及模擬,國防大學理工學院環境資訊及工程學系大氣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6。李國瑞,台灣北部三個空品測站大氣超細微粒的特性,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4。林思帆,採樣干擾對手動PM2.5採樣器質量濃度的影響,國立交通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吳修旻,南台灣空氣品質長期趨勢分析,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葉士鳴,大氣中懸浮微粒含碳成分之分布與來源, 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林群燁,沙塵暴對台南地區大氣氣膠物化特性之影響,國立成功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宋鎮宇,台灣地區大氣氣膠特性之研究---高雄及台北都會區氣膠特性與散光係數,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施韋羽,台灣都會區細懸浮微粒(PM2.5)濃度變化影響因子、污染來源及其對大氣能見度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許家綺,2011-2015年台灣都會區細懸浮微粒(PM2.5)成分濃度變化、污染來源推估及對能見度影響,國立中央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林源海,台中都會區大氣懸浮微粒化學組成與盛行能見度變化特性之探討,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丁育頡,台中都會區大氣懸浮微粒與氣象因子對盛行能見度之影響,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蕭雅文,台中地區大氣懸浮微粒的金屬元素特性及其可能來源分析,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謝慶衡,大氣粗細懸浮微粒的金屬元素季節性變化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林銘煌,境外傳輸對台灣空氣品質影響及臭氧污染之氣象特徵分析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2008。李哲瑋,斗六地區PM2.5與酸性氣膠季節特徵分佈探討,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環境與安全衛生工程系,碩士論文,2016。林孟希,大氣粒狀物粒徑分佈影響因子分析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與衛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10。李崇德、周崇光、張士昱、蕭大智,104-105年細懸浮微粒(PM2.5)化學成分監測專案工作計畫,環保署EPA-104-L102-02-103,2016。
吳義林、蔡德明、王錫豐,細懸浮微粒(PM2.5)管制策略研擬及減量成效分析,期末報告,環保署EPA-102-FA11-03-A082,2014。
吳義林、蔡德明、王錫豐,臺灣細懸浮微粒(PM2.5)成分與形成速率分析,期末報告,環保署EPA-103-FA11-03-A321,2015。
吳義林、賴進興、林清和、蔡德明、王錫豐,台灣細懸浮微粒(PM2.5)成因分析與管制策略研擬,期末報告,環保署EPA-101-FA11-03-A177,2013。
周崇光,懸浮微粒污染源特徵指標技術之建置與評析,期末報告,環保署EPA-103-1602-02-06,2014。
鄭尊仁、吳焜裕、陳保中、郭育良、吳章甫、林先和、李崇德、陳主智、何文照、趙馨副、周崇光,空氣品質標準檢討評估、細懸浮微粒空氣品質標準研訂計畫,期末報告,環保署NSC 99-EPA-M-001-001,2011。
張順欽,北臺灣PM2.5污染來源與管制方向之探討,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監測及資訊處技術彙刊,2010。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網站,歷年監測資料下載
http://taqm.epa.gov.tw/taqm/tw/YearlyDataDownload.aspx(2017.4 查閱)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環境檢驗所網站,空氣細懸浮微粒(PM2.5)檢測方法
https://www.niea.gov.tw/niea/pdf/AIR/A20511C.pdf (2017.4 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