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王淑美,探討台灣地區移動式污染源與空氣品質之環境顧志耐曲線,農業與經濟,7(1),55-72。
2.江漢全,以PSI相關指標評析花蓮縣之空氣品質,國立宜蘭大學工程學刊,3,87-96,(2007)。
3.許明晃、黃文達等,北投垃圾焚化廠運轉後空氣品質及氣象因子影響SPOT衛星遙測關渡平原水稻生長之輝關聯分析,中華農學報,7(3),2006。
4.謝瑞豪、李睿桓等,台灣大氣中PM2.5污染濃度和污染源的時空分布,台灣醫學,20(4),367-376,2016。
5.余泰毅、張益誠等,台灣中部地區空氣品質與氣象參數之分析,明新學報,35(1),105-117,2009。
6.葉雨松、徐澄清,台灣地區空氣品質測站介紹,化學,74(4),345-356,2012。7.葉雨松,台灣地區空氣品質測站介紹,科儀新知,26(5),47-53,2005。8.白賜清,台灣空氣品質的省思,品質學刊,12,30-35,2007。
9.薛益忠、程仁宏,民眾對地方政府執行空氣品質改善,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地理研究保告,13,2000。
10.潘浙楠,賴盛振,多變量製程能力指標在評估空氣品質上之比較研究-以台灣地區空氣污染資料為例,品質期刊,16(1),1-13,2009。
11.張順欽,亞洲沙塵暴對空氣品質影響與測報,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刊,25(2),134-139,2003。12.程仁宏、林宜德,空氣污染排放量改善效率之評估-以台灣地區各縣市政府為例,中國文化大學地理學系研究報告,13,141-152,2000。
13.謝惠紅、黃彬芳等,空氣品質與上呼吸道癌症死亡率相關性之探討,致遠環境資源彙刊,1(1),1-10,2006。
14.張立農、江孟玲等,台灣交通空氣品質監測站PM10變異影響因素之研究,47(1),1235-1246,2015。
15.陳王琨、林忠銓等,裸露地粒狀污染模擬及防制技術之建立-結合衛星影像判讀與空氣品質模式之評估技術,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刊,31(1),36-47,2007。
16.許明晃、黃文達等,關渡平原2004年空氣品質及氣象因子影響SPOT衛星遙測水稻生長之灰關聯分析,作物環境與生物資訊,3,177-184,2006。
17.許鼎居、俞宗欽,臺北地區臭氧濃度與其他空氣污染物相關性之研究,萬能學報,34,257-267,2005。18.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2),空氣品質標準,法規條文。
19.李庭宇(2009),雲嘉南地區高臭氧污染時空變異與污染來源分析探討。臺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李智惠(2009),雲嘉南地區空氣品質與氣象因子之分析。國立嘉義大學史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1.林春利、程萬里、張家豪、白玨玲(2002),台中火力發電廠排煙脫硫設備(FGD)對中部地區空品之探討,第1 期,第54-81頁。
22.林翊逵(2006),回顧近七年來南投地區臭氧變化。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3.林文印、張艮輝(2007),空氣品質監測站網臭氧分佈解析,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專案計畫。
24.林致平(2008),宜蘭空氣品質區懸浮微粒與臭氧變化相關性分析。蘭陽學報,第7 期,第23-31 頁。
25.林孟希(2009),大氣粒狀物粒徑分佈影響因子分析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環境安全衛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6.林炯明(2010),都市熱島效應之影響及其環境意涵。環境與生態學報,第3 卷第1 期,第1-15 頁。27.胡桂英、高巍、王薇(2011),臭氧消毒滅菌技術的進展。中華護理學會第5 屆全國消毒供應中心發展論壇論文集,第296-297頁。
28.張哲明、張隆男、吳國榮、呂世宗(2004),氣候變遷對台灣地區空氣污染潛勢衝擊之評估。中華民國環境保護學會學刊,第27 卷第1 期,第106-120 頁。29.莊寶玉(2005),空氣品質資料分析-以中部空品區臭氧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環境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0.陳鴻烈、羅惠芬(2009),空氣污染物及其光化反應生成臭氧濃度之日變化分析。水土保持學報,第1 期,第1-15 頁。31.許鼎居、俞宗欽(2012),臺北地區臭氧濃度與其他空氣污染物相關性之研究。萬能學報,第34 期,第257-264 頁。32.陳冠佑(2013),探討新竹境內懸浮微粒貢獻來源與傳輸特性。
33.逢甲大學,環境工程與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34.許鼎居、葉麗芬、林智雄、張建民(2013),臺灣北部地區硫氧化物與其他空氣污染物之相關性研究。萬能學報,第35 期,第279-285 頁。35.程萬里、鄭曼婷、白玨玲、林煜棋、林宗賢(2001),臺中盆地氣象環境對懸浮微粒濃度分佈之影響--案例分析。第七屆海峽兩岸環境保護學術研討會。
36.經濟部工業局(2013),工業區開發管理102 年度年報,第40頁。
網路資訊
經濟部水利署網站
http://iriver.wra.gov.tw/dredge_mileage.aspx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2017),空氣品質監測網。
http://taqm.epa.gov.tw/taqm/tw/default.aspx
英文文獻
1.Bhaskar, B. V., Mehta, V. M.(2010),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Pollutant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Meteorology in Ahmedabad.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4: 301-315.
2.Chelani, A. B.(2013), Statist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mbient PM2.5 Concentration at a Traffic Site in Delhi: Source Identification Using Persistence Analysis and Nonparametric Wind Regression.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6: 1768-1778.
3.Liu, C. M., Huang, C. Y., Shieh, S. L., Wu, C.(1993), Important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for Ozone Episodes Experienced in the Taipei Basin. Atmospheric Environment, 1: 159-173.
4.Sun, Z. H., Cui, Y. P.(2013), An Overview of PM2.5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5.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 75-78.
6.Wang, W. C., Chen, K. S.(2008), Modeling and Analysis of Source Contribution of PM10 during Severe Pollution Events in Southern Taiwan. Aerosol and Air Quality Research, 3: 319-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