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王昭榮(2014)。長期照護機構經營關鍵成功因素分析-以南投縣長期照護機構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管理學院經營管理研究所。
王雲東、薛承泰、鄧志松、陳信木、楊培珊和詹慶恩(2012),我國失能與失智人口及其所需照顧服務員人力之推估。臺大社工學刊,25,51-102。
吳肖琪、蔡誾誾和葉馨婷(2015)。偏遠地區長期照護服務之供給與需求評估。長期照護雜誌,19(3),305-315。吳美珠(2011)。臺北市老人長期照護政策之研究:跨域治理觀點。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研究所。
吳淑瓊、呂寶靜、盧瑞芬(1998)。配合我國社會福利制度之長期照護政策研究(研究報告出版編號:研考II-1289)。臺北市: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吳文祥、林進財、江宜蓁、彭廣興(2008)。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於緊急醫療救護資源分布之研究-以臺北市及高雄市為例。醫護科技學刊,10(1),41-53。李欣慈、吳淑貞、黃川芳、吳郁梅和鄭淑貞(2013)。長期照護機構之老年緩和照護需求。長期照護雜誌,17(3),313-343。
李蔚真(2008)。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失能者長期照護服務使用情形之比較。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周天穎、葉美伶、吳政庭(2016)。輕輕鬆鬆學Arc GIS 10。臺北:儒林圖書發行。
周偉詩(2006)。機構式長期照護需求之影響因素及建構長期照護體系之雛議。國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
邱啟潤、黃鈺琦(2010)。居家照護病患及主要照顧者在長期照顧資源的利用及可近性探討。長期照護雜誌,14(3),293-309。張文瓊(2014)。長期照護安排,醫療照護連續性與醫療服務利用。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章殷超、溫在弘、賴美淑(2009)。利用地理資訊系統探討肝癌病患就醫地理可近性與醫院選擇間之相關性。臺灣衛誌,28(6),517-529。
章殷超、溫在弘、賴美淑(2011)。比較不同地理可近性分析方法於評估臺灣各鄉鎮每萬人口西醫師數之差異。臺灣衛誌,30(6),558-572。
陳柏琪、張靜貞和陳肇男(2015)。臺灣老年長期照護需求之推計─GEMTEE模型之應用。人口學刊,51,43-93。覃玉蓉(2013)。地方治理與居家服務:比較南投縣與新北市的經驗。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研究所。
黃郁超(2015)。外籍看護與家庭照護者對接受居家照顧老人住院與死亡風險之差異。國立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健康政策與管理研究所。
溫在弘(2015)。空間分析方法與應用。臺北:雙葉書廊發行。
廖興中(2013)。臺灣小兒科醫療資源空間可接近性分析。公共行政學報,44,1-39。廖興中(2014)。應用空間可接近性分析於臺灣婦產科醫療資源的評估。民主與治理,1(2),83-118。
臺灣地理資訊學會暨內政部 「國土資訊系統統計區建置計畫整體規劃暨試作成果報告書」 羅國華。普查地理之發展與應用—臺灣經驗。行政院主計處。
趙碧華(2004)。社會福利民營化執行面的評估檢視-以大臺北地區公設民營機構為例。東吳社會工作學報,11,89-137。潘佩君、嚴嘉楓(2011)。老年身心障礙者的福利資源配置及服務輸送:以臺灣與英國為例。身心障礙研究,9(2)。劉萱、邱啟潤(2012)。長照機構之老年住民復原力及其相關因素探討。護理暨健康照護研究,8(3),179-190。
衛生福利部(2016)。2025 衛生福利政策白皮書電子版第一版。
衛生福利部(2016)。長期照顧十年計畫2.0(106~115年)核定本。取自https://goo.gl/lMr3yN.
蕭琮琦(2013)。臺灣家庭經濟安全探析:生命歷程與貧窮動態觀點的詮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系研究所。
謝惠紅(2015)。地理資訊系統 Quantum GIS 實作範例。臺北:華都文化發行。
護理及健康照護司(2016)。衛生福利部醫療發展基金補助計畫-辦理獎助「發展偏遠地區(含山地離島)在地且社區化長期照護服務體系計畫」。
二、英文文獻
Aday, L. A. & R. M. Andersen (1974). A framework for the study of access to medical care. Health Service Research, Fall, 208-220.
Khan, A. A. (1992).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measuring potential spatial access to health care services. Socioeconomic Planning Sciences, 26(4), 275-287.
Kane, R. & Kane, R. L. (1986). Long-Term Care:Principles, Programs, and Policies. New York:Springer.
Luo, W., & F. Wang (2003). Measures of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health care in a GISenvironment: Synthesis and a case study in the Chicago region. Environment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30, 865-884.
Luo, W., & Y. Qi (2009). An enhanced two-step floating catchment area (E2SFCA)method for measuring spatial accessibility to primary care physicians. Health &Place, 15, 1100-1107.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2016). The Global strategy and action plan on ageing and health.
http://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9/A69_17-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