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3:3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佳德
研究生(外文):Ka-Tik Tan
論文名稱:消暑利器—日治時期臺灣的電扇發展(1905-1940)
論文名稱(外文):A Great Tool of Cooling down—The Development of Fan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1905-1940)
指導教授:吳政憲吳政憲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孟祥瀚王靜儀
口試日期:2017-04-10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歷史學系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9
中文關鍵詞:電扇電力日治
外文關鍵詞:Fan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6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本文主要探討臺灣日治時期的電扇發展過程,並以電扇為切入點,深入了解當時臺灣社會的電力普及狀況、家電應用、經濟發展及社會結構等面向,藉此建構1905年至1940年間,電扇在臺灣社會的發展。
本文內容大致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過日治時期的統計資料為基礎,配合相關史料,建構當時電扇的發展過程以及地域分布。章節方面則分成第二章和第三章,前者是探討電扇歷年數據的變化與普及程度,並以不同面向勾勒出電扇的發展概況;後者則是著重於分析電扇在地域的分布情況、城鄉差距、以及造成電扇分布不均的原因。
第二部分探討電扇的各種費用,以了解使用電扇的成本、經濟門檻、以及和今日的差別。包含電扇使用權的取得方式、售價、租金、主要附加費用,以及電扇的電費費率和計費方式,並比較不同電力會社的制度差異。
第三部分則是由經濟與社會層面切入,其中,第五章主要由家庭經濟的角度,探討當時不同階級的家庭,對於電扇的使用、負擔能力和使用電扇的機會成本,藉此了解電扇不普及的原因。第六章則藉由社會性史料,分析不同時期電扇用戶的職業,以了解當時社會的結構,同時也將分析時人對於電扇的使用,以及對於電扇用途的看法,以完整建構電扇在臺灣日治時期發展的歷史。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及研究方法 ............................... 3
第三節 文獻回顧......................................... 5
第四節 史料分析 ........................................ 7
第五節 章節架構 ....................................... 11
第二章 電扇的發展概況分析 .............................. 15
第一節 電扇的起源、供應商與供電商 ....................... 16
第二節 日治前期的電扇發展與普及概況 (1905-1918) ......... 25
第三節 日治後期的電扇發展與普及概況 (1919-1940) ......... 31
第四節 電扇規格與馬力數 ................................ 39
第五節 自動電扇的發展 .................................. 50
小結 ................................................. 54
第三章 電扇的地域分布 .................................. 57
第一節 電扇分布的區域差距 .............................. 58
第二節 電扇分布的城鄉差距—以臺中州為例 .................. 65
第三節 電扇集中臺北的因素 .............................. 71
小結 ................................................. 80
第四章 電扇的各項使用費用 .............................. 83
第一節 電扇售價的演變 .................................. 84
第二節 電扇的租金 ..................................... 88
第三節 電扇的定額制電費 ................................ 99
第四節 電扇的從量制電費 ............................... 108
第五節 電扇的其他收費項目 ............................. 119
小結 ................................................ 126
第五章 電扇與家庭經濟 ................................. 131
第一節 白領階級的電氣費與電扇使用情況 .................. 131
第二節 藍領階級的電氣費與電扇負擔能力 .................. 144
第三節 米價與電扇費用的比較 ........................... 153
小結 ................................................ 161
第六章 電扇用戶的社會階層與使用 ........................ 165
第一節 日治前期電扇用戶的社會階層(1905-1918)........... 166
第二節 日治後期電扇用戶的擴張(1919-1940) ............. 175
第三節 電扇的使用、演變與社會觀點 ...................... 183
小結 ................................................ 192
第七章 結論 .......................................... 197
徵引書目 ............................................. 205
徵引書目
壹、 中文部分
一、 史料
《水竹居主人日記》
《吳新榮日記》
《黃旺成日記》
《灌園先生日記》
陳懷澄,〈沁園詩存(附無悶詞)〉《臺灣先賢詩文集彙刊第四輯》,(鹿
港:1921 年,出版:臺北縣,萬億圖書,2006 年 5 月)。
楊逵,〈模範村〉,《楊逵全集》,(臺北巿 : 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
心籌備處,1998 年出版)。
廖學昆等著,《拾五週年記念—菼社同人錄》,(雲林:自印,1940 年 1
月 20 日)。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統計室,《臺灣省五十一年統計提要》,(臺北:該
署,1946 年 12 月出版)。
謝汝銓,《奎府樓詩草》,(臺北:謝汝銓自印,1931 年 11 月 15 日)。
二、 學位論文
王慧瑜,《日治時期臺北地區日本人的物質生活》,(臺北:國立臺灣師
範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年)。
吳政憲,《新能源時代:近代臺灣電力發展》,(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
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3 年)。
吳政憲《日治時期臺灣的電燈發展(1895-1945)》,(臺北: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8 年)。
李采蓉,《西螺菼社研究》,(嘉義:南華大學碩士論文,2008 年 6 月)。
李陸梅,《鄭坤五《鯤島逸史》研究》,(臺中: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
士論文,2002 年 6 月 30 日。
李毓嵐,《世變與時變—日治時期臺灣傳統文人的肆應》,(臺北: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8 年)
林蘭芳,《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臺灣的電力事業》(臺北:國立政治
大學歷史學系博士論文,2003 年)。
張家綸,《草屯社會發展與地方菁英(1751-1945)》,(臺北:國立臺灣
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年 6 月)。
206
陳欣慧,《「詩」的權力網絡:日治時期桃園吟社、以文吟社的文學/文化
/社會考察》,(臺中: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2008 年 7 月 12 日)。
蔡孟達,《中國大陸恩格爾係數的變動因素分析》,(臺北:國立政治大
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年)。
三、 近人期刊論文
王振勳,〈冰心麗藻結詩緣-日治時期苑裡霧峰兩地文人的交遊〉,《朝陽
學報》第 8 期,(臺中:朝陽科技大學,2003 年)。
王振勳,〈林獻堂的土地經營與業佃關係研究〉,《止善》第 4 期,(臺
中:朝陽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8 年 6 月)。
吳聰敏,〈臺灣長期的物價與物價指數〉,教育部八十五年會計年度「人
文社會科學教育改進計畫」台灣長期經濟統計之編制與相關課程規劃
成果報告初稿,(臺北:1996 年)。
李毓嵐,〈1920 年代臺中士紳蔡蓮舫的家庭生活〉,《台灣史研究》第
20 卷第 4 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2013 年 12 月)。
林玉茹,〈過新年:從傳統到現代臺灣節慶生活的交錯與嫁接(1890-1945)〉,
《台灣史研究》第 21 卷第 1 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2014 年 3 月)。
陳玉箴,〈日本化的西洋味:. 日治時期臺灣的西洋料理及臺人的消費實
踐〉,《臺灣史研究》第 20 卷第 1 期,(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
究所,2013 年 3 月)。
蔡慧玉,〈日治時期行政官僚的形塑:日本帝國的文官考試制度、人才流
動和殖民行政〉,《臺灣史研究》第 14 卷第 4 期,(臺北:中央研究
院臺灣史研究所,2007 年 12 月)。
四、 近人專書
吳文星,《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臺北:五南圖書,2008 年
5 月)。
吳政憲,《新能源時代-近代臺灣電力發展》,(新北:花木蘭文化出版
社,2013 年 3 月)。
林蘭芳,《工業化的推手-日治時期臺灣的電力事業》,(臺北:國立政
治大學歷史學系,2011 年 5 月)。
厲復平,《府城•戲影•寫真: 日治時期臺南市商業戲院》,(桃園:時
報文化,2017 年 2 月 10 日)。
鍾騰,《南瀛大地主誌新化區卷》,(臺南新營:臺南縣政府,2009 年 3
月)。
207
五、 報紙及雜誌
《申報》,(1872∼1949)。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5∼1911)。
《臺灣新民報》,(1930 年∼1932 年)。
貳、 日文部分
一、 官方史料
《宜蘭廳統計書》,第 5 統計書,(1909 年)。
《國勢調查結果表》
《農家經濟調查•其в一,米作農家》,(臺北:臺灣總督府殖產局農務
課,1936 年 3 月 31 日出版)。
《電氣事業要覽》,(1925 年∼1938 年)。
《臺中市產業統計》,昭和 13 年,(1938 年)。
《臺中州統計書》,(1925 年)。
《臺北州統計書》,昭和 2 年∼昭和 13 年,(1929 年∼1938 年)。
《臺南州統計書》,第 9∼21 統計書,(1927 年∼1939 年)。
《臺灣國勢調查第一回》
《臺灣國勢調查集計原表》,第一回,1924 年 2 月 5 日。
《臺灣常住戶口統計》,(1934 年∼1938 年)。
《臺灣現住人口統計》,(1905 年∼1933 年)。
《臺灣統計摘要》,第 13 統計摘要,(1918 年)。
《臺灣總督府府報》,(1905 年∼1940 年)。
《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檔案》
《臺灣總督府統計書》,第 13∼44 統計書,(1909 年∼1940 年)。
《臺灣總督府學事年報》,第 8 年報∼第 36 年報,(1909 年∼1937 年)。
西村高兄,《臺灣總督官房企畫部家計調查報告》,(臺北:臺灣總督官
房企畫部,1940 年 3 月 31 日出版)。
臺灣總督府,《臺灣列紳傳》,(臺北:臺灣總督府,1916 年 6 月 15 日)。
臺灣總督府土木局,《臺灣電氣事業概況》,(臺北:該局,1921 年 10
月出版)。
臺灣總督府土木部,《臺灣總督府土木部第二年報》,(臺北:該部,1911
年 4 月 20 日)。
208
二、 報章雜誌
《社會事業ソ友》第 104 期,(臺北:臺灣社會事業協會,1937 年 7 月 1
日出版)。
《專賣通信》第 15 卷第 4 期∼第 15 卷第 9 期,(1936 年 4 月∼1936 年 9
月),臺北:總督府專賣局。
《詩報》,第 17 期∼第 49 期,(1931∼1932),(基隆/桃園:吟稿合刊
詩報社)。
《臺法月報》第 4 期第 10 卷,(臺北:臺法月報出版社,1915 年 4 月 20
日)。
《臺南新報》,(1921∼1937)。
《臺衛新報》第 94 期,(臺北:臺衞新報社,1936 年 7 月 1 日)。。
《臺灣日日新報》,(1905∼1945)。
《臺灣米報》第 97 期,(臺北:臺灣正米組合、臺灣米穀移出商同業組合,
1938 年 6 月 6 日出版)。
《臺灣婦人界》,1934 年第 11 期∼1936 年第 10 期,(1934 年∼1936 年),
臺北:臺灣婦人社。
《臺灣愛國婦人》第 88 號,(臺北:愛國婦人會臺灣支部,1916 年 3 月 1
日出版)。
《臺灣警察時報》,第 198 期∼第 299 期,(1932 年∼1940 年),(臺北:
臺灣警察協會)。
《讀賣新聞》,(1899∼1928)。
三、 電力會社文書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報》
花蓮港電氣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第 1 回∼38 回,(1920 年∼1938
年)。
新竹電燈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第 13∼38 回,(1919 年∼1932 年)。
嘉義電燈株式會社,《事業報告書》第 1∼27 期,(1919 年∼1932 年)。
臺灣合同電氣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第 2∼44 回,(1921 年∼1940
年)。
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第 1∼51 回,(1919 年∼1944 年)。
臺灣電燈株式會社,《營業報告書》第 28 期∼第 43 期(1932 年∼1940
年)。
四、 時人著作
杉浦和作〈臺灣旅行案內〉,《臺灣視察手引》,(臺北:杉浦和作發行,
大正 5 年)。
209
林進發,《臺灣人物評》,(臺北:赤陽社,1929 年 8 月 29 日)。
興南新聞社,《臺灣人士鑑》,(臺北:該社,1943 年 3 月 25 日)。
五、 近人著作
溝口敏行、梅村又次,《舊日本植民地經濟統計:推計シ分析》(東京-
東洋經濟新報社,1988)。
參、 資料庫
《大鐸版臺灣日日新報》:http://hunteq.com/ddn.htm
《日治時期期刊影像系統》:http://stfj.ntl.edu.tw/
《日治時期圖書全文影像系統》:http://stfb.ntl.edu.tw/
《全臺詩—智慧型全臺詩知識庫》:http://xdcm.nmtl.gov.tw/twp/
《得泓版臺灣日日新報》:http://www.dhcdb.com.tw/SP/
《臺灣日記知識庫》:http://taco.ith.sinica.edu.tw/
《臺灣法研究實證資料庫》:http://tcsd.lib.ntu.edu.tw/
《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http://db2.lib.nccu.edu.tw/view/
《賴和紀念館》:http://cls.hs.yzu.edu.tw/laihe/
《讀賣新聞歷史館》:https://database.yomiuri.co.jp/rekishikan/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