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4 01:4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薐雅
研究生(外文):Leng-Ya Liao
論文名稱:權力競逐下的敘利亞內戰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Balance of Powers and Syrian Civil War
指導教授:楊三億楊三億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蔡東杰蔡育岱
口試日期:2017-06-2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興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政治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政治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6
中文關鍵詞:敘利亞內戰阿拉伯之春權力平衡權力干預
外文關鍵詞:Syrian Civil WarArab SpringBalance of powersIntervention of pow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69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敘利亞內戰爆發於2011年,受阿拉伯之春風潮引發與其國內內部因素影響而爆發,並延續至今,遲遲無法結束,本文從敘利亞內戰為起點,嘗試理解該國內戰爆發與難以結束的原因探討。本文認為分析敘利亞內戰爆發,可從內部因素與外部因素兩大面向著手,分析這兩大因素與敘利亞內戰的關聯性。除透過歷史角度進行詮釋外,本文還採用權力平衡研究途徑以分析外部勢力介入敘利亞內戰之因,指出當前敘利亞內戰延續的主要因素。
本文理解敘利亞內戰為何爆發、內戰無法結束之因,主要觀察敘利亞內戰爆發之因來自於阿拉伯之春浪潮影響以及糾纏難清的內部因素,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敘利亞政權與反對勢力的角逐,內戰爆發使得交戰團體陷入外部強權的競逐過程,導致該國成為強權的競逐場,並連帶影響中東地區權力平衡關係。本文認為,交戰團體的強弱改變會造成敘利亞的勢力不均等,各行為者在利益考量下與外國勢力結合、選擇延長內戰時序,並將內戰外溢化與複雜化,導致敘利亞內戰當前結果。
Syrian Civil War broke out in 2011. It was caused by Arab Spring and its internal factors. Syrian Civil War continues to this day. This study starts from the Syrian Civil War, and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reasons why the civil war broke out and it is hard to end. This study considers that analyzing the reasons about the outbreak of Syrian Civil War to proceed from internal factors and external factors. Analyzing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and the Syrian civil war to find out relevance between factors and civil war. In addition to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research approach is balance of powers in this paper. By using the research approach, this study find out the reasons why the external forces want to participate in Syrian Civil War and it is continued to this day.
This study shows that the main reasons why the civil war broke out and it is hard to end. It was caused by Arab Spring and its internal factors. More, it is a very important factor abou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regime and external forces in Syria. The outbreak of civil war makes the country becomes a contest for powers. It broke out to influ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alance of powers in the Middle East. This study argues that the strength of the warring groups changes the forces of imbalance in Syria. The actors combine with foreign forces in terms of interests, and choose to extend the civil war timing. They make it is spillover and complication to lead to the current results of Syrian Civil War.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3
第三節 研究途徑與方法12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17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19
第二章 阿拉伯之春與敘利亞內戰22
第一節 阿拉伯之春肇始與背景22
第二節 阿拉伯之春的發展過程與影響30
第三節 阿拉伯之春與敘利亞內戰之關聯34
第四節 小結38
第三章 敘利亞內戰發展沿革40
第一節 敘利亞國情簡介40
第二節 敘利亞經濟、政治、宗教現況47
第三節 敘利亞內戰起因與發展55
第四節 小結62
第四章 權力干預64
第一節 國際強權介入64
第二節 鄰近國家介入75
第三節 非國家行為者的介入82
第四節 權力平衡與敘利亞內戰89
第五節 小結92
第五章 結論94
第一節 研究發現94
第二節 未來發展102
參考文獻105
一、中文部分105
二、外文部分11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Frederic S. Pearson、J. Martin Rochester著、胡祖慶譯(1989),《國際關係》。臺北:五南。
Inis L. Claude , Jr. 著、張保民譯(1976),《權力與國際關係》。臺北:幼獅。
Lewis.Bernard著、楊淑君譯(2003),《哪裡出了錯?:論西方與伊斯蘭世界的衝突》。臺北:商周出版。
Napoleoni.Loretta著、洪玉珊譯(2015),《這才是伊斯蘭國!: 史上最強「暗黑經濟體」, 用營銷策略顛覆全球秩序》。臺北:究竟出版。
Robert L. Pfaltzgraff著、胡祖慶譯(1993),《國際關係理論導讀》。臺北:五南。
日本經濟新聞社著、鄭舜瓏譯(2015),《世界紛爭現代史:遠在天邊、新聞沒報的衝突,怎麼影響我的口袋荷包、改變我的食衣住行》。臺北:大是文化。
王聯著(2009),《中東政治與社會=Middle East politics and society》。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非著(2013),《顏色革命》。臺北:時報文化。
周煦著(2003),《敘利亞史 : 以阿和平的關鍵國》。臺北:三民。
林疋愔著(2013),《透視茉莉花革命 : 符號力量的建構》。臺北:秀威資訊圖書。
派崔克.柯伯恩Patrick Cockburn著、周詩婷、簡怡君、林佑柔譯(2014),《伊斯蘭國:ISIS/IS/ISIL》。新北:好優文化。
宮崎正勝著、楊斐文譯(2016),《馬上了解中東與伊斯蘭世界》。臺中:晨星文化。
宮崎正勝著、劉惠美譯(2008),《中東與伊斯蘭世界史圖解》。臺北:商周出版。
張亞中、左正東編,陳欣之、廖舜右、曹雄源、黃競涓、林炫向、黃奎博、方天賜、張登及、李大中、左正東、周志杰、張亞中、江啟臣、郝培芝、羅至美、苗繼德、賴祥蔚、李河清著(2003),《國際關係總論》。新北:揚智文化。
郭建龍著(2016),《穿越百年中東》。臺北:平安文化。
陳婉容著(2014),《茉莉花開──中東革命與民主路》。香港:圓桌文化。
塞繆爾.羅洪Samuel Laurent著,張穎綺譯 (2014),《ISIS大解密:L’ETAT ISLAMIQUE》,新北:立緒文化。
瑞斯•埃利克Reese Erlich著、林佑柔譯(2016),《敘利亞內幕》。新北:好優文化。
閻學通、孫學峰著(2001),《國際關係研究實用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王建(2013),〈敘利亞危機緣何難以平息?〉,《西亞非洲》,第5期,頁16-28。
王新剛(2009),〈敘利亞現代政治發展影響因素分析〉,《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9卷第6期,頁153-157。
王震(2013),〈敘利亞上演“戰國時代”〉,《世界知識》,第14期,頁30-31。
王震(2016),〈“阿拉伯之春”五年後:阿拉伯人在想什麼——從《2015年阿拉伯輿論指數報告》說開去〉,《世界知識》,第5期,頁32-34。
巨克毅(2011),〈第四波民主化的背景與意義〉,《全球政治評論》,第34期,頁1-6。
平思寧(2014),〈中東北非地區的國內衝突起因之探析:政治與經濟的革命?〉,《問題與研究》,第53卷第3期,頁61-85。
田文林(2014),〈“伊斯蘭國”興起與美國的中東戰略〉,《現代國際關係》,第10期,頁24-30。
李群英(2013),〈中俄「攜手」制衡美國─軍事打擊敘利亞〉,《海峽評論》,第274期,頁22-25。
李群英(2013),〈美國「重返亞洲」與美俄冷戰─美俄角力敘利亞:新冷戰的到來?〉,《海峽評論》,第267期,頁28-33。
汪哲仁(2015),〈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之原因與未來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25期,頁23-31。
肖淩(2013),〈敘利亞危機的特點、背景及其走向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第6期,頁66-79。
林子立(2015),〈美歐俄在敘利亞議題之競爭關係〉,《全球政治評論》,第52期,頁23-28。
林佾靜(2014),〈敘利亞內戰問題之?示:一個失敗國家的形成與外溢危機〉,《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7卷第2期,頁359-418。
俞力工(2013),〈反恐戰爭與敘利亞的化學武器〉,《海峽評論》,第274期,頁.26-27。
洪祿淵、陳至潔(2012),〈俄否決安理會對敘利亞決議草案的立場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88期,頁48-57。
孫若怡(2011),〈美國製的顏色革命 敘利亞的動亂〉,《海峽評論》,第245期,頁9-12。
孫若怡(2015),〈阿拉伯之春的人禍與草芥 西方的人道主義與難民潮〉,《海峽評論》,第298期,頁23-30。
孫若怡(2016),〈敘利亞和平前景的困境〉,《海峽評論》,第311期,頁15-19。
崔小西(2014),〈俄羅斯應對敘利亞危機的政策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第2期,頁31-41。
張國誠(2015),〈以「權力平衡」分析美國對烏克蘭的外交〉,《台灣國際研究季刊》,第11卷第2期,頁73-91。
連弘宜(2013),〈俄美兩國在敘利亞議題上的交鋒〉,《戰略安全研析》,第103期,頁46-53。
陳季冰(2013),〈阿拉伯世界的改革者和獨裁者──巴沙爾其人〉,《同舟共進》,第12期,頁30-32。
陳明健(2014),〈“伊斯蘭國”:將美國拽回中東反恐戰場〉,《世界知識》,第21期,頁36-38。
陳貽繹(2013),〈敘利亞內戰的宗教族群派別衝突狀況分析〉,《阿拉伯世界研究》,第6期,頁53-65。
陳雙慶(2010),〈敘利亞的政治繼承與換代〉,《國際政治研究》,第3期,頁101-114。
陳雙慶(2011),〈敘利亞:這是怎樣一個國家〉,《世界知識》,第10期,頁33-35。
陳雙慶(2012),〈敘利亞局勢及其未來走向〉,《現代國際關係》,第1期,頁43-48。
程珊(2015),〈茉莉花革命的成果 歐洲面對難民全球大遷徙〉,《海峽評論》,第298期,頁31-34。
程富陽(2012),〈析論中東「阿拉伯之春」的衝擊與影響〉,《國防雜誌》,第27卷第1期,頁18-29。
黃柏欽(2016),〈俄羅斯在敘利亞執行軍事行動之原因探析〉,《國防雜誌》,第31卷第2期,頁31-54。
新華網國際頻道(2015),〈美國在敘利亞下的什麼棋〉,《遠望雜誌》,第319期,頁4-6。
劉月琴(2013),〈中東劇變中的“大國干預”與中東政治走向〉,《阿拉伯世界研究》,第6期,頁18-33。
蔡秀勤、張佑宗(2011),〈阿拉伯之春的啟示與反思〉,《壹灣民主季刊》,第8卷第3期,頁199-209。
鄭端耀(2003),〈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 Analytical Appraisal of Defensive vs. Offensive Realism〉,《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2期,頁1-21。
謝游麟(2015),〈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之意涵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125期,頁14-22。
羅英傑(2015),〈代理人戰爭:大國博弈的產物〉,《世界知識》,第9期,頁13-13。
羅賓.休斯著、倪海寧譯(2006),〈改革陷入困境,外部壓力推動軍力建設——敘利亞安全形勢透視〉,《國際展望》,第3期,頁34-39。
譚偉恩(2006),〈權力平衡理論之研究:現實主義的觀點〉,《政治關係學報》,第22期,頁129-165。
龔正(2014),〈美國討伐“伊斯蘭國”,中東各方都有盤算〉,《世界知識》,第21期,頁28-29。
(三)學位論文
王茹玉(2015),《敘利亞內戰問題與國際社會反應之研究(2011-2015年)= Study on Syria's Civil War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s Responses, 2011-2015》,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林惠真(2015),《敘利亞代理人戰爭之研究 = A Study on Proxy War in Syria》,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陳俞斌(2016),《敘利亞內戰與土耳其安全策略選擇 = Syrian Civil War and Turkey’s Security Strategic Choices》,臺中: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
(四)網路資料
〈【法廣RFI】大陸受邀解決敘利亞問題協商〉,《蘋果日報》(2017/4/21瀏覽),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0414/838993/
〈6大關鍵事實 你不可不知伊斯蘭國〉,《天下雜誌》(2017/5/28瀏覽),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0926。
〈8大關鍵點讓你看透敘利亞內戰為何打不完〉,《地球圖輯隊》(2017/3/29瀏覽),https://dq.yam.com/post.php?id=3542
〈一場空襲:俄羅斯如何讓美國「啞巴吃黃連」?〉,《端傳媒》(2016/12/18瀏覽),https://theinitium.com/article/20151015-international-Russiaairstrike/。
〈土耳其:戰略東移 地區角色吃重〉,《多維新聞》(2017/4/25瀏覽),http://global.dwnews.com/news/2010-12-30/57246789.html。
〈大國勢力博弈敘利亞〉,《人民網》(2016/12/18瀏覽),http://cpc.people.com.cn/BIG5/68742/187710/17446210.html
〈他們沒有朋友、只有山⋯最該獨立建國的庫德族,為何會遭到鄰國的無情屠殺?〉,《報橘》(2017/5/30瀏覽),https://buzzorange.com/2015/12/29/kurds-have-no-friends-but-mountains/。
〈以色列:利用敘利亞危機正式吞併戈蘭高地〉,《壹讀》(2017/4/23瀏覽),https://read01.com/0NxxgD.html。
〈打擊“伊斯蘭國”的戰爭還要多久〉,《新華網》(2017/5/30瀏覽),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6-06/25/c_1119110426.htm。
〈伊朗警告 敘利亞政權不能垮〉,《yahoo新聞》(2017/5/30瀏覽),https://tw.news.yahoo.com/%E4%BC%8A%E6%9C%97%E8%AD%A6%E5%91%8A-%E6%95%98%E5%88%A9%E4%BA%9E%E6%94%BF%E6%AC%8A%E4%B8%8D%E8%83%BD%E5%9E%AE-073504169.html。
〈全球媒體聚焦的「阿勒坡」,到底是怎麼回事?〉,《關鍵評論》(2016/12/19瀏覽),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4358。
〈全球週刊封面:美國的阿薩德難題 (20161023 國家利益)〉,《台灣醒報》(2016/12/19瀏覽),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1023-Mmiy。
〈在自己土地上打別人的戰爭:倒楣的敘利亞為何成為「中東的巴爾幹半島」〉,《關鍵評論》(2016/12/10瀏覽),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682。
〈安理會化武調查 難止敘利亞內戰(陳清泉)〉,《台灣醒報》(2016/12/19瀏覽),https://anntw.com/articles/20150811-tdAD。
〈自從突尼西亞前總統班.阿里1月14日逃離突尼西亞後,連日來突尼西亞國內民眾的抗議活動持續至今,希望政府能全新改組,徹底擺脫班.阿里獨裁政權的陰影。〉,《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2017/3/29瀏覽),http://www.soundofhope.org/b5_sync_nid_body.php?nid=71683
〈血戰4年 敘利亞收復阿勒坡〉,《蘋果日報》(2017/6/25瀏覽),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61224/1019711/
〈夾縫中求生存的敘利亞庫德人〉,《每日頭條》(2017/3/25瀏覽),https://kknews.cc/world/ymaxyg.html
〈阿拉伯之春5年 6國僅1國有快樂結局〉,《天下雜誌》(2016/12/29瀏覽),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310。
〈阿勒坡戰役終結 勝利代價慘重〉,《台灣醒報》(2016/12/19瀏覽),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1214-R4mb
〈突尼西亞臨時政府總理於近日宣布了新政府成員,隨著班.阿里前政府成員在新政府中紛紛落馬,突尼西亞開始出現平靜局面,而突尼西亞司法部也於日前表示將審判班.阿里夫婦與他的家族。〉,《希望之聲國際廣播電臺》(2017/3/29瀏覽),http://www.soundofhope.org/b5_sync_nid_body.php?nid=76899
〈突尼斯恐襲:茉莉花革命後 恐怖主義崛起〉,《東網》(2017/3/23瀏覽),http://hk.on.cc/int/bkn/cnt/news/20150318/bknint-20150318232521594-0318_17011_001.html
〈茉莉花革命:北非政權相繼更替,漠南非洲持續抗拒〉,《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17/3/24瀏覽),http://iiro.nccu.edu.tw/attachments/journal/add/5/2011-1-15.pdf
〈茉莉花革命僅存碩果 突尼西亞首度完成總統民選〉,《民報》(2017/3/28瀏覽),http://www.peoplenews.tw/news/49748fad-7a17-4eb3-a4ac-1f890818c4c0
〈捍衛「茉莉花革命」民主成果 突尼西亞公民團體獲2015諾貝爾和平獎〉,《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2017/3/29瀏覽),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251
〈特稿:誰偷走了中東這五年〉,《每日頭條》(2017/3/28瀏覽),https://kknews.cc/news/l8pkpnz.html
〈停火協議一張紙 敘利亞戰火難熄(陳清泉)〉,《台灣醒報》(2016/12/19瀏覽),https://anntw.com/articles/20160221-dTuU。
〈敘利亞危機背後的政治經濟學解釋〉,《和訊評論》(2017/4/15瀏覽),http://opinion.hexun.com/2015-10-08/179648801.html
〈敘利亞地理位置圖 看看戰火不斷的敘利亞在哪兒〉,《壹讀》(2017/4/15瀏覽),https://read01.com/AGJm6J.html
〈敘利亞政經現況〉,《貿易俱樂部》(2017/4/8瀏覽),http://www.eximclub.com.tw/countries/information-02c.asp?idno=1463&continen=4&country=%B1%D4%A7Q%A8%C8
〈敘利亞是迄今為止最大的遜尼派和什葉派鬥爭戰場,這將影響未來中東格局的變化和恐怖主義的擴散。〉,《視界奇觀》(2016/12/21瀏覽),http://wonder4.co/2015/11/%E6%95%98%E5%88%A9%E4%BA%9E%E5%85%A7%E6%88%B0%E6%87%B6%E4%BA%BA%E5%8C%85%EF%BC%9A5w%E5%B8%B6%E4%BD%A0%E4%BA%86%E8%A7%A3isis%E5%A6%82%E4%BD%95%E5%B4%9B%E8%B5%B7%EF%BC%81/。
〈敘利亞旅遊簡介〉,《發現者旅行社》(2017/4/15瀏覽),http://www.travel104.com.tw/me/me-sly.htm
〈敘利亞停火!六年戰事始末一次了解〉,《新唐人電視台》(2017/6/25瀏覽),http://www.ntdtv.com.tw/b5/20161230/video/187199.html?%E6%95%98%E5%88%A9%E4%BA%9E%E5%81%9C%E7%81%AB%EF%BC%81%E5%85%AD%E5%B9%B4%E6%88%B0%E4%BA%8B%E5%A7%8B%E6%9C%AB%E4%B8%80%E6%AC%A1%E4%BA%86%E8%A7%A3
〈敘利亞境內庫德族挺身 宣布建立聯邦自治區〉,《風傳媒》(2017/6/1瀏覽),http://www.storm.mg/article/89944。
〈敘利亞選舉結果顯示阿薩德控制力〉,《紐約時報中文網》(2017/6/8瀏覽),https://cn.nytimes.com/world/20140605/c05syria/zh-hant/
〈深度│「民主化」為何不能拯救中東?〉,《每日頭條》(2017/3/28瀏覽),https://kknews.cc/world/aamxv6.html
〈解析庫德族各派系武裝分佈圖〉,《中時電子報》(2017/5/30瀏覽),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60901004844-260417。
〈銳評:5年了,「阿拉伯之春」究竟留下了什麼? 〉,《民報》(2017/3/28瀏覽),https://read01.com/7DKKDL.html
〈戰爭推翻了薩達姆,西式民主毀了伊拉克〉,《每日頭條》(2017/5/30瀏覽),https://kknews.cc/world/jr8qop.html。
〈壞人殘殺好人?被「人權」敘事隱蔽的敘利亞內戰起源〉,《苦勞網》(2016/12/14瀏覽),http://www.coolloud.org.tw/node/83522。
二、外文部分
(一)期刊
Carpenter Ted Galen, “Tangled Web: The Syrian Civil War and Its Implications.,” Mediterranean Quarterly, Vol.24, No.1(2013), pp.1-11.
Dajani Rana, “The Arab Spring offers hope but no quick fix,” Nature , Vol.477, No.7362(2011), pp.7.
(二)網路資料
“Arab uprising: Country by country - Syria” , BBC NEWS(2017/6/27), http://www.bbc.com/news/world-12482309
“Mid-East unrest: Syrian protests in Damascus and Aleppo” , BBC NEWS(2017/6/27), http://www.bbc.com/news/world-middle-east-12749674
Carothers Thomas, “The “Jasmine Revolution” in Tunisia: Not Just Another Color” , 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2017/6/8),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1/01/19/jasmine-revolution-in-tunisia-not-just-another-color-pub-42334
Data Bank, “Syrian Arab Republic” ,THE WORLD BANK (2017/6/30), http://data.worldbank.org.cn/country/syrian-arab-republic
Rajab Nabeel, “THE 'ARAB SPRING': FIVE YEARS ON” , Amnesty International(2017/6/9),https://www.amnesty.org/en/latest/campaigns/2016/01/arab-spring-five-years-on/
Yulis Max and Falber Zach, “The Syrian Civil War: The Origins, Actors, and Economic Aftermath,”PENN WHARTON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7/6/8),https://publicpolicy.wharton.upenn.edu/live/news/1766-the-syrian-civil-war-the-origins-actors-and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巨克毅(2011),〈第四波民主化的背景與意義〉,《全球政治評論》,第34期,頁1-6。
2. 巨克毅(2011),〈第四波民主化的背景與意義〉,《全球政治評論》,第34期,頁1-6。
3. 平思寧(2014),〈中東北非地區的國內衝突起因之探析:政治與經濟的革命?〉,《問題與研究》,第53卷第3期,頁61-85。
4. 平思寧(2014),〈中東北非地區的國內衝突起因之探析:政治與經濟的革命?〉,《問題與研究》,第53卷第3期,頁61-85。
5. 汪哲仁(2015),〈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之原因與未來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25期,頁23-31。
6. 汪哲仁(2015),〈俄羅斯軍事介入敘利亞之原因與未來發展〉,《戰略安全研析》,第125期,頁23-31。
7. 林子立(2015),〈美歐俄在敘利亞議題之競爭關係〉,《全球政治評論》,第52期,頁23-28。
8. 林子立(2015),〈美歐俄在敘利亞議題之競爭關係〉,《全球政治評論》,第52期,頁23-28。
9. 林佾靜(2014),〈敘利亞內戰問題之?示:一個失敗國家的形成與外溢危機〉,《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7卷第2期,頁359-418。
10. 林佾靜(2014),〈敘利亞內戰問題之?示:一個失敗國家的形成與外溢危機〉,《長庚人文社會學報》,第7卷第2期,頁359-418。
11. 洪祿淵、陳至潔(2012),〈俄否決安理會對敘利亞決議草案的立場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88期,頁48-57。
12. 洪祿淵、陳至潔(2012),〈俄否決安理會對敘利亞決議草案的立場分析〉,《戰略安全研析》,第88期,頁48-57。
13. 孫若怡(2011),〈美國製的顏色革命 敘利亞的動亂〉,《海峽評論》,第245期,頁9-12。
14. 孫若怡(2011),〈美國製的顏色革命 敘利亞的動亂〉,《海峽評論》,第245期,頁9-12。
15. 連弘宜(2013),〈俄美兩國在敘利亞議題上的交鋒〉,《戰略安全研析》,第103期,頁4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