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1. 呂豐昌 (2011)。應用中介系統解決企業行動化資訊系統架構難題。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灣,新竹市。2. 吳宣厚 (2012)。RFID與影像辨識雙重認證之門禁與人事管理系統。私立南台科技大學通訊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3. 林照紘 (2014)。iBeacon室內定位結合Raspberry Pi應用。私立龍華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灣,桃園市。
4. 周鴻志 (2004)。科技接受模式在遠距教學網站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北市。5. 洪士軒 (2004)。企業導入行動化之採用因素、應用功能與績效相關性之研究。私立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6. 洪菁苗 (2008)。RFID門禁及考勤系統之研究。私立義守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高雄市。7. 胡惠君 (2015)。察覺 App 使用者之心智模式-以即時通訊軟體LINE為例。設計學報(Journal of Design),20(2)。8. 陳其生 (2007)。智慧型手機之消費者行為研究-以商務人士為例。私立銘傳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台灣,台北市。9. 黃顯閔 (2004)。新產品功能需求分析-智慧型手機之探討。私立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北市。10. 黃正傑 (2009)。全球企業行動化趨勢與商機剖析。收錄於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研究報告。
11. 黃政源 (2014)。台灣企業對導入員工自帶裝置政策採用意圖探討。私立世新大學資訊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北市。12. 楊銀濤 (2009)。智慧型手機發展的趨勢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灣,台南市。13. 楊敦凱 (2014)。藍芽技術新發展-iBeacon。收錄於行政院科技部補助新媒體科普傳播實作計畫-網路科技、電子商務與創業,以及虛擬社群和社交網路,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系,台灣,高雄市。
14. 董和昇 (2014)。管理資訊系統概論。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台灣,台北市。
15. 劉炯毅 (2010)。校園行動裝置門禁管理系統之研究。私立高苑科技大學資訊科技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高雄市。16. 劉家瑜 (2012)。商務人士與企業爭相使用,行動化應用百花齊放。貿易雜誌,第250期,20~26頁。
17. 潘季豪 (2013)。企業對員工可攜式設備管理之研究-以H公司為例。私立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灣,新北市。18. 蔡瑋哲 (2013)。智慧型手機即時通訊軟體使用行為之調查研究。TANET2013臺灣網際網路研討會,台灣,台中市。
19. 韓宜庭 (2010)。從科技接受模式探討3G手機行動上網之使用態度與意願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灣,台北市。20. 鍾欣倫 (2011)。以科技接受模式探討影響使用行動上網之行為意願。國立東華大學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灣,花蓮縣。英文文獻
1. Ajzen, I., Fishbein, M. (1975),“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 An Introduction of Theory and Research,”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2. Basole, R. (2007),“Strategic planning for enterprise mobility: A readiness-centric approach,”AMCIS 2007 Proceedings, 491.
3. Burt, J. (2011),“BYOD trend pressures corporate networks,”eweek, 28(14), 30-31.
4. Ballagas, R., Rohs, M., Sheridan, J. G., & Borchers, J. (2004),“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In Proceedings of the Workshop on Ubiquitous Display Environments, Ubicomp (Vol. 2004).
5. Conte, G., De Marchi, M., Nacci, A. A., Rana, V., & Sciuto, D. (2014),“BlueSentinel: a first approach using iBeacon for an energy efficient occupancy detection system,”In BuildSys@ SenSys (pp. 11-19).
6. Davis, F. D., Bagozzi, R. P., & Warshaw, P. R. (1989),“User acceptanc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 comparison of two theoretical models,”Management Science, 35(8), 982-1003.
7. Moon, Ji-Won & Kim, Young-Gul (2001),“Extending the TAM for a World-Wide-Web context,”Information & Management, 38, 217-230.
8. Saponas, T., Lester, J., Froehlich, J., Fogarty, J., & Landay, J. (2008),“Ilearn on the iphone: Real-time human activity classification on commodity mobile phone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CSE Tech Report UW-CSE-08-04-02, 2008.
9. Shoewu, O., & Idowu, O. A. (2012),“Development of attendance management system using biometrics,”The Pacific Journa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3(1), 300-307.
10. Saraswat, C., & Kumar, A. (2010),“An efficient automatic attendance system using fingerprint verification technique,”International Journal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2(02), 264-269.
電子資源
1. Apple at http://www.apple.com
2. DIGITIMES at http://www.digitimes.com.tw
3. Gartner at http://www.gartner.com
4. GFK at http://www.gfk.com
5. Giichinese at http://www.giichinese.com.tw
6. IDC at http://www.idc.com.tw
7. MIC at http://mic.iii.org.tw
8. TNS at http://www.tns-global.com.tw
9. Trendforce at http://www.trendforce.com.tw
10. Wikipedia at https://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