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1 04: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家展
研究生(外文):Chia-ChanHuang
論文名稱:孫維民詩主題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the themes in Sun Wei-min’s poetry
指導教授:翁文嫻翁文嫻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an-Han Yu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成功大學
系所名稱:中國文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7
畢業學年度:10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2
中文關鍵詞:孫維民現代詩動植物書寫生活書寫人性之惡
外文關鍵詞:Sun Wei-minmodern poetrywriting on fauna and florawriting on livingthe evil of human nat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47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孫維民之詩作善於調和知性與感性,呈現冷冽凝絕之詩風。其詩作多立基於生活經驗,寫其對塵俗凡世的凝視。孫維民詩文乍看淺近平易,但在簡潔明暢的詩句背後,有詩人深重的憂慮與焦灼。其詩作主題繁多,無論是對生活瞬間的捕捉,對動、植物的觀照,或是對都市生活的速寫等,都可見其細密的觀察與斐然的成就。孫維民為虔誠基督教徒,故其作品受基督教神學影響甚深,其詩作常呈現對人的存在價值與生命的侷限性之反覆思索;尤其在對於人受困於惡的書寫,更是其詩主題中最精湛之處。本論文欲透過現象學、文本分析、保羅‧里爾克惡的初級象徵等文學批評方法,對孫維民詩整理、耙梳,以期統攝出孫維民詩作中主題,更貼近其詩美學之核心。
Sun Wei-min's poetry are good at reconciling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showing a cold and condensate poetic style. His poems are based on life experience, showing his views of the mortal world. Sun Wei-min poetry seems simple and clear at first glance, but behind the concise verse, there are deep anxiety of the poet. The themes of his poetry, whether it is the moment of life to capture, observation on fauna and flora, or sketches of urban life, readers can easily sense the poet’s ambivalence towards the world whether one exists as an individual or represents the mankind.
Sun Wei-min is a devout Christian, so his poetry is deeply influenced by Christian theology, which often presents his thoughts in the poem for the existence of human values and the limitations of life; especially for people suffering from evil. In this thesis, we want to sort out the theme of Sun Wei-min's poetry, and be closer to the core of his poetic aesthetics.
目錄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4
一、 研究範圍 4
二、 研究方法 8
第三節 文獻回顧與探討 13
一、 專書 13
二、 學位論文 13
三、 期刊 14
四、 網路資料 18
第四節 章節架構 19
第貳章 樂園的遺跡──動、植物書寫 22
第一節 墮落與昇華──動物書寫 23
一、 鳥──無助,疲憊與不得逃遁 23
二、 蟬──對生死的思索 33
第二節 凋萎與重生──植物書寫 37
一、 樹──永恆與治癒 37
二、 花──愛與解脫 44
三、 盆栽──同病相憐 49
第三節 小結 57
一、 換位思考──詩人的移情與社會觀察 58
二、 節制的距離──為詩人代言 59
第參章 以細物構築情感天塔──生活書寫 60
第一節 懷人與致人 62
一、 懷人──絕望與耽溺 62
二、 致人──諷刺與悲憫 67
第二節 感時與傷逝 74
一、 感時──節令的本質與季節的生死哲思 74
二、 傷逝──時間的逆轉與哀傷的餘韻 83
第三節 瑣屑與素描 93
一、 瑣屑──以生活碎片拼貼與剪粘出一張人臉 93
二、 素描──黑白分明的冷峻都市浮世繪 99
第四節小結 106
一、 以絕望為基調 107
二、 善用全知角度與換位思考 107
三、 諷刺與悲憫共存 107
四、 對於時間與生死本質的思索 108
第肆章 人是神魔的戰場──惡的書寫 109
第一節 不潔與褻瀆──惡的覺察 110
第二節 穢物與垃圾──惡的環繞 119
第三節 傳染與疾病──惡的入侵 131
第四節 死亡──惡的終結 142
第五節 小結 151
一、 對於身為「人」的厭棄與悲哀 151
二、 基督教思想的意象與救贖渴望 152
三、 穢物書寫的深意 152
第伍章 結論 154
第一節 本文之研究成果與考察 154
一、 對「未完成欲望」的欲望 154
二、 善惡對立的二元性 155
三、 冷凝而節制的書寫 155
四、 換位思考 156
第二節 本文之研究之未來展望 156
一、 研究範圍之缺漏 156
二、 以橫向的主題討論而生的遺珠之憾 157
三、 形式與詩藝上的探究不足 157
參考文獻 158
一、孫維民著作
(一)專書
孫維民:《異形》,台北:書林,1997年。
孫維民:《所羅門與百合花》。(台北:九歌,1998年),
孫維民:《麒麟》,台北:九歌,2002年
孫維民:《日子》,台南:孫維民,2010年
孫維民:《拜波之塔》,台南:有河文化,2015年(再版)。
(二)單篇
孫維民:〈〈觀念詩〉:現代詩的一條歧途〉,《藍星詩刊》第24期,1990年1月,頁5-7。
孫維民:〈意義和藝術:詩的縱橫座標〉,《藍星詩刊》第24期,1990年7月,頁34-36。
孫維民:〈詩的難與易〉,《藍星詩刊》第29期,1991年10月,頁52-53。
孫維民:〈聖誕夜〉,《八十五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7年),頁149。
孫維民:〈自由詩的音樂性──以楊牧詩為例〉,《臺灣詩學季刊》,第27期, 1999年6月,頁124-127。
孫維民:〈冗長瑣碎之必要〉,《藍星詩學》,2000年中秋號,第七期。頁148-149。
孫維民:〈詩和地理位置〉,《幼獅文藝》,第602期,2004年2月,頁128-129。
孫維民:〈關於生活和詩──致楊牧〉,《新地文學》,第10期,2009年12月,頁311-312。
二、其他相關專書
白靈主編:《九十一年詩選》。台北:台灣詩學季刊雜誌社,2003年。
白靈:《新詩三十家》,台北:九歌,2008年。
向明、張默主編:《八十一年度詩選》,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3年。
辛鬱、白靈主編:《八十四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6年。
余光中、蕭蕭主編:《八十五年詩選》,台北:現代詩季刊社,1997年。
克莉斯蒂娃著,彭仁郁譯,《恐怖的力量》,台北:桂冠,2003年。
林亨泰:《找尋現代詩的原點》,彰化: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
林于弘:《台灣新詩分類學》,台北:鷹漢文化,2004年。
林明德編:《台灣現代詩經緯》,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孟樊:《當代台灣新詩理論》,台北:揚智文化,1998年。
保羅‧里克爾著,翁紹軍譯:《惡的象徵》,台北:桂冠,1992年。
柯志明:《談惡──呂格爾《惡的象徵》簡釋》,台北:臺灣書店,1997年。
翁文嫻:《創作的契機》,台北:唐山出版社,1998年
翁文嫻:《變形詩學》,北京:北京大學,2013年。
高友工:《中國美典與文學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2011年
陳千武:《台灣新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年。
陳義芝:《聲納──台灣現代主義詩學流變》,台北:九歌,2006年。
陳政彥:《台灣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理論與實踐》,台北:萬卷樓,2011年。
程抱一著,涂衛群譯:《中國詩畫語言研究》,台北:典雅藝術家庭,2011年。
張灝:《幽暗意識和民主傳統》,台北:聯經,1989年。
張默:《台灣現代詩概觀》,台北:爾雅,1997年。
張默:《台灣現代詩筆記》,台北:三民書局,2004年。
楊牧:《一首詩的完成》,台北:洪範出版,1989年。
海德格爾著,王慶節、陳嘉映譯:《存在與時間》,台北:久大,1990年。
劉正忠:《現代漢詩的魔怪書寫》,台北:臺灣學生書局,2010年。
趙衛民:《新詩啟蒙》,台北:里仁書局,2011年。
蕭蕭:《現代詩學》,台北,東大圖書,1987年。
蕭蕭:《現代新詩美學》,台北:爾雅,2007年。
簡政珍:《詩的瞬間狂喜》,台北:時報出版,1991年。
簡政珍:《詩心與詩學》,台北:書林出版,1999年。
簡政珍:《放逐詩學》,台北:聯合文學,2003年。
簡政珍:《臺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文化,2004年。
顏翔林:《死亡美學》,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三、學位論文
郭淑玲:《現代詩死亡書寫研究──以孫維民、陳克華、許悔之三家為例》,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學教學碩士論文,2012年。

四、期刊論文
余光中:〈形而上的微妙之境〉,《藍星詩刊》第31期,1992年4月,頁23。
唐捐:〈附魔與驅魔──讀孫維民的《異形》〉,《現代詩季刊》,復刊第30、31期合刊1997年12月,頁86-88。
徐曜均:〈知性與感性的婚慶──試析孫維民詩集《拜波之塔》〉,《臺灣詩學季刊》,第22期,1998年3月,頁23-29。
陳政彥:〈冷冽的都市形上學──孫維明民小論〉,《創世紀詩雜誌》第162期,2010年3月,頁14-17。
陳政彥:〈惡的象徵:孫維民詩研究〉,《臺灣詩學學刊》,第18期,2011年12月,頁31-52。
落蒂:〈突破公式化的人性書寫──讀孫維民作品〈異形〉〉,《創世紀詩雜誌》,第151期, 2007年6月,頁58-62。
簡政珍:〈詩在似有似無之間--評孫維民的詩集《麒麟》〉,《文訊》,第237期,2005年7月,頁30-32。
五、網路資料
(一)網路文章
黃梁:〈孫維民的詩歌歷程〉,《野鶴原》,2014年12月。資料網址:http://huangliangpoem.blogspot.tw/2014/12/blog-post_31.html,檢索日期:2016年5月6日。
鄭聿:〈為厭世者代擬──孫維民談《地表上》〉,《自由時報‧副刊》,2016年10月4日,網址:http://news.ltn.com.tw/news/supplement/paper/1038345。檢索日期:2016年12月3日)
遲鈍:〈解麟──再讀孫維民〉,《PChome個人新聞台》,2002年12月,http://mypaper.pchome.com.tw/vincentlkm/post/1870968,檢索日期2016年12月8日。
(二)網路辭條
《維基百科‧底片》,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BA%95%E7%89%87,擷取時間:106年5月2日。
《維基百科‧擬態》,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8B%9F%E6%80%81,擷取日期:2016年5月4日。
《維基百科‧變態》,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F%98%E6%80%81_(%E7%94%9F%E7%89%A9),擷取日期:2016年5月4日。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孫維民:〈〈觀念詩〉:現代詩的一條歧途〉,《藍星詩刊》第24期,1990年1月,頁5-7。
2. 孫維民:〈〈觀念詩〉:現代詩的一條歧途〉,《藍星詩刊》第24期,1990年1月,頁5-7。
3. 孫維民:〈意義和藝術:詩的縱橫座標〉,《藍星詩刊》第24期,1990年7月,頁34-36。
4. 孫維民:〈意義和藝術:詩的縱橫座標〉,《藍星詩刊》第24期,1990年7月,頁34-36。
5. 孫維民:〈詩的難與易〉,《藍星詩刊》第29期,1991年10月,頁52-53。
6. 孫維民:〈詩的難與易〉,《藍星詩刊》第29期,1991年10月,頁52-53。
7. 孫維民:〈自由詩的音樂性──以楊牧詩為例〉,《臺灣詩學季刊》,第27期, 1999年6月,頁124-127。
8. 孫維民:〈自由詩的音樂性──以楊牧詩為例〉,《臺灣詩學季刊》,第27期, 1999年6月,頁124-127。
9. 孫維民:〈詩和地理位置〉,《幼獅文藝》,第602期,2004年2月,頁128-129。
10. 孫維民:〈詩和地理位置〉,《幼獅文藝》,第602期,2004年2月,頁128-129。
11. 孫維民:〈關於生活和詩──致楊牧〉,《新地文學》,第10期,2009年12月,頁311-312。
12. 孫維民:〈關於生活和詩──致楊牧〉,《新地文學》,第10期,2009年12月,頁311-312。
13. 徐曜均:〈知性與感性的婚慶──試析孫維民詩集《拜波之塔》〉,《臺灣詩學季刊》,第22期,1998年3月,頁23-29。
14. 徐曜均:〈知性與感性的婚慶──試析孫維民詩集《拜波之塔》〉,《臺灣詩學季刊》,第22期,1998年3月,頁23-29。
15. 陳政彥:〈冷冽的都市形上學──孫維明民小論〉,《創世紀詩雜誌》第162期,2010年3月,頁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