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遲子建作品(按出版時間排序)
遲子建,〈晚風中眺望彼岸〉,《花城》,1997年第4期。
遲子建,《遲子建影記》,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9月。
遲子建,《北方的鹽》,南京:江蘇文藝出版社,2006年1月。
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臺北:泰電電業,2006年12月。
遲子建,《白雪烏鴉》,臺北:聯經出版社,2012年3月。
遲子建,《晚安玫瑰》,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3年4月。
遲子建,《樹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月。
遲子建,《晨鐘響徹黃昏》,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月。
遲子建,《偽滿洲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月。
遲子建,《越過雲層的晴朗》,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年1月。
遲子建,《遲子建作品中學生讀本》,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2014年7月。
遲子建,《群山之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年1月。
遲子建,《熱鳥》,北京:天天出版社,2016年1月。
二、專著(按姓氏筆劃排序)
Dan Cohn-Sherbok著、傅湘雯譯,《猶太教的世界》,臺北: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12月。
Frank Dikötter著、向淑容、堯嘉寧譯,《文化大革命:人民的歷史1962-1976》,臺北市:聯經出版社,2016年12月。
Jean-Paul Sartre著、陳宣良譯,《存在與虛無》,上海:三聯書店出版社,1987年3月。
丁世良、趙放主編,《中國地方志民俗資料匯編‧西北卷》,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89年9月。
山室信一著、林琪禎、沈玉慧、黃耀進、徐浤馨譯,《滿洲國的實相與幻象》,新北市:八旗文化出版:遠足文化發行,2016年5月。
干志耿、孫秀仁,《黑龍江古代民族史綱》,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6年。
方守金,《北國的精靈──遲子建論》,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1月。
文史知識編輯部,《古代禮制風俗漫談(一)》,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83年6月。
王如宗,《圖解京劇藝術》,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
王佐榮,《大滿洲帝國史話寫真:煙雲樂土十四載》,臺北:蒼璧出版社,2016年5月。
王肯、隋書金、宮欽科、耿瑛、宋德胤、任光偉,《東北俗文化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7月。
王紹光,《理性與瘋狂:文化大革命中的群眾》,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3年。
王達敏,《中國當代人道主義文學思潮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年3月。
朱狄,《信仰時代的文明──中西文化的趨同與差異》,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9年6月。
任騁,《中國民俗通志‧禁忌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3月。
呂光天,《北方民族原始社會形態研究》,寧夏:寧夏人民出版社,1981年2月。
呂晴飛主編,《中國當代青年女作家評傳》,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1990年6月。
宋兆麟,《圖說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臺北:世界書局出版社,2010年5月。
宋德胤,《黑龍江民俗》,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4年11月。
李明濱,《中國與俄蘇文化交流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李淑娟等著,《日本殖民統治與東北農民生活:1931~1945年》,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4年8月。
波‧少布主編,《黑龍江民族歷史與文化》,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10月。
周保欣,《倫理視野下的中國當代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12月。
宗懍著、譚麟譯注,《荊楚歲時記譯注》,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
孟繁華、程光煒,《中國當代文學發展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4年1月。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年8月。
范震威,《一個城市的記憶與夢想──哈爾濱百年過影》,哈爾濱:黑龍江美術出版社,2012年4月。
胡平,《毛澤東為什麼發動文化大革命?》,臺北:允晨文化,2016年6月。
陳伯霖,《黑龍江少數民族風俗》,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1993年9月。
陳思和,《還原民間:文學的省思》,臺北市:東大出版社,1997年6月。
陳雪薇,《伍連德研究:經驗、認同、書寫》,新加坡: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2014年10月。
高丙中,《民間風俗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高倩藝,《二十四節氣民俗》,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0年2月。
孫進己,《東北各民族文化交流史》,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2年8月。
凌純聲,《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南京: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34年。
常城主編,《東北近現代史綱》,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87年12月。
莊吉發,《薩滿信仰的歷史考察》,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6年2月。
張鐵江,《揭開哈爾濱猶太人歷史之謎──哈爾濱猶太人社區考察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5月。
黃任遠、黃永剛、薛菁,《中國民俗知識──黑龍江民俗》,甘肅: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年。
黃鈞、徐希博,《京劇文化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1年12月。
富育光、郭淑雲,《薩滿文化論》,臺北:臺灣學生書局出版社,2005年9月。
焦潤明,《清末東北三省鼠疫災難及防疫措施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1年9月。
愛新覺羅‧溥儀,《歷史人物──末代皇帝》,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89年12月。
董國堯,《北方民族文化論稿》,臺北:洪葉文化,1997年4月。
管懷國,《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長沙:中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7月。
鄭土有,《中國民俗通志‧信仰志》,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
劉必權,《世界列國誌‧俄羅斯》,臺北縣:川流出版社,2008年8月。
劉曉,《意識形態與文化大革命》,臺北市:洪葉文化,2000年8月。
劉曉航,《流散中國的猶太人》,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4年3月。
潘光、王健,《猶太人與中國:近代以來兩個古老文明的交往和友誼》,北京:時事出版社,2010年1月。
戴錦華,《涉渡之舟──新時期中國女性寫作與女性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顏翔林,《死亡美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8月。
關捷、楊惠萍、高景新、李曉菲,《滿、錫伯、赫哲、鄂溫克、鄂倫春、朝鮮族文化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10月。
嚴家其、高皋,《文化大革命十年史(上冊)》,臺北市:遠流出版社,1990年2月。
三、單篇期刊(按姓氏筆劃排序)
方守金,〈遲子建論〉,《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1年第1期,頁63-67。
方守金、遲子建,〈自然化育文學精靈──遲子建訪談錄〉,《文藝評論》,2001年第3期,頁80-86。
文能、遲子建,〈暢飲「天河之水」──遲子建訪談錄〉,《花城》,1998年第1期,頁114-120。
文莉,〈論遲子建小說的民間傾向〉,《咸陽師範學院學報》,2002年第5期,頁50-52。
王博雅,〈鄉關何處──論遲子建原始自然與文明都市選擇的矛盾〉,《江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13年第6期,頁71-72。
申霞艷,〈當神性遇見現代性──遲子建論〉,《文藝爭鳴》,2011年第14期,頁111-117。
汪樹東,〈遲子建長篇小說創作論〉,《理論與創作》,2007年第2期,頁82-86。
汪樹東,〈對大自然的詩意懷想──生態意識與遲子建小說〉,《石河子大學學報》,2007年10月第21卷第5期,頁61-65。
吳景明,〈自然「復魅」與現代化反思──遲子建小說的生態意識〉,《華夏文化論壇》,2014年第11期,頁78-84。
吳義勤,〈遲子建論〉,《新華文摘》,2007年第20期。
杜連東,〈重聚記憶中的歷史碎片──遲子建《白雪烏鴉》歷史表達的獨特性〉,《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1年第1期,頁131-134。
李崢,〈試析遲子建的《白雪烏鴉》〉,《文學教育》,2011年第9期,頁62-63。
李薇,〈遲子建小說中的民間苦難〉,《經營管理者》,2011年第7期,頁325。
何芹、李新青,〈救贖與皈依──評遲子建的中篇小說《晚安玫瑰》〉,《文藝評論》,2014年第11期,頁85-87。
林予涵,〈論遲子建《群山之巔》的人物書寫〉,《奇萊論衡:東華文哲研究集刊》,2016年第1期,頁115-138。金鋼,〈都市文學視野下的遲子建小說──論遲子建小說中的哈爾濱〉,《文藝理論與批評》,2012年第5期,頁72-77。
周玲玲,〈溫情之殤──遲子建論〉,《揚子江評論》,2009年第5期,頁48-51。
周景雷,〈每個人都有自己有限的人生之巔──關於遲子建《群山之巔》的幾點認識〉,《當代作家評論》,2015年第6期,頁97-103。
洪士惠,〈誰在說原住民/少數民族的故事?──論杜修蘭《沃野之鹿》與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歷史書寫〉,《成大中文學報》,2012年第38期,頁177-200。
胡殷紅、遲子建,〈人類文明進程的尷尬、悲哀與無奈──與遲子建談長篇新作《額爾古納河右岸》〉,《藝術廣角》,2006年第2期,頁34-35。
逄增玉,〈來自大野的生命意志與性格強力──東北作家群筆下的農民形象與地域文化〉,《戲劇文學》,1995年第11期,頁58-63。
徐勇、王迅,〈全球化進程與「中間地帶」的「鄉鎮寫作」──以遲子建的長篇小說《群山之巔》為中心〉,《文藝研究》,2015年第9期,頁66-72。
陳俊萍,〈論遲子建小說的生命美學內涵〉,《麗水學院學報》,2014年第4期,頁41-44。
陳壽琴、張婧,〈論遲子建歷史題材小說的宏大敘事──以《偽滿洲國》為例〉,《戲劇之家》,2014年第8期,頁361-363。
郭力、遲子建,〈遲子建與新時期文學──現代文明的傷懷者〉,《南方文壇》,2008年第1期,頁58-64。
閆秋紅、遲子建,〈我只想寫自己的東西〉,《小說評論》,2002年第2期,頁28-31。
閆機超,〈論遲子建小說的生命意識〉,《作家》,2015年第22期,頁15-16。
張沛,〈論《額爾古納河右岸》中敘事視角的設置〉,《北方文學(下半月)》,2011年第3期,頁27-28。
張迎軍,〈遲子建小說敘事中的「自然」母題〉,《常州工學院學報(社科版)》,2006年6月第24卷第3期,頁58-61。
張舒、邵維加,〈遲子建小說的生態敘事策略〉,《寧波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12月第7卷第4期,頁20。
張麗麗,〈遲子建小說的民間情懷〉,《小說評論》,2010年第4期,頁119-124。
張懿紅,〈回歸自然:遲子建的終極鄉土〉,《當代文壇》,2007年第6期,頁75-77。
崔敏,〈生命的永恆:苦難與溫情──遲子建中短篇小說略論〉,《語文學刊(高教版)》,2007年第1期,頁34-36。
舒晉瑜、遲子建,〈我熱愛世俗生活〉,《上海文學》,2013年第11期,頁98-105。
費虹,〈構建充滿溫暖和愛意的精神家園──遲子建都市題材小說論〉,《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8年第10期,頁69-72。
溫蕾,〈瑣碎裡找尋遺跡 平淡中折射歷史──論遲子建歷史題材小說的創作〉,《作家》,2011年第10期,頁2-3。
董倩,〈論遲子建《額爾古納河右岸》中的民俗書寫〉,《德州學院學報》,2011年第1期,頁60-63。
董燕,〈從《偽滿洲國》到《額爾古納河右岸》的歷史演繹論遲子建小說的歷史敘事〉,《名作欣賞》,2011年第35期,頁58-60。
葉淑媛,〈民族志小說「寫民族文化」的新探索──以遲子建的《額爾古納河右岸》為中心〉,《西北民俗研究》,2014年第4期,頁73-79。
楊瑞峰,〈《群山之巔》生態關懷的三個維度〉,《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6年第2期總第33期,頁112-114。
楊曉丹,〈青春如歌的正午:遲子建筆下的小人物分析〉,《長春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0年第3期總第101期,頁74-78。
鄭麗娜,〈對作家思想潛質與藝術真髓的精彩探尋──評管懷國的《遲子建藝術世界中的關鍵詞》〉,《名作欣賞》,2008年第10期,頁85。
趙德利,〈中國文學民間文化批評導論〉,《社會科學》,2015年第12期,頁169-177。
蔣興立,〈論《丁莊夢》及《白雪烏鴉》中的貧病書寫〉,《高雄師大國文學報》,2016年第24期,頁49-74。劉曉紅,〈遲子建都市題材小說創作問題窺探〉,《四川文理學院學報》,2015年第4期,頁74-78。
龍紅蓮、汪樹東,〈論遲子建小說的反現代性立場〉,《邊疆經濟與文化》,2010年第3期總第75期,頁56-58。
謝有順,〈憂傷而不絕望的寫作──我讀遲子建的小說〉,《當代作家評論》,1996年第1期,頁66-71。
戴錦華,〈遲子建:極地之女〉,《山花》,1998年第1期,頁73-78。
韓剛,〈遲子建《晚安玫瑰》中的孤獨意識〉,《芒種》,2014年第24期,頁12-13。
魏斌,〈《群山之巔》:人性與自然的雙重變奏〉,《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年第3期總第76期,頁92-96。
關峰,〈變化的寓言──評遲子建長篇小說《群山之巔》〉,《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年第4期總第29期,頁119-122。
蘇彥華,〈論遲子建小說的死亡意識〉,《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8年第11期,頁79-80。
蘇童,〈關於遲子建〉,《當代作家評論》,2005年第1期,頁55-56。
四、學位論文(按姓氏筆劃排序)
于曉巍,《遲子建小說的二維解讀》,河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王若拙,《論遲子建小說研究》,吉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王筱穎,《遲子建鄉土與都市小說創作的比較》,南昌大學統招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吉建明,《白山黑水間的大地歌者──論遲子建小說的「民間性」特徵》,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李倩,《論遲子建長篇小說的寫作藝術》,湖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李雪,《遲子建與獎項──論當代批評視野中的遲子建創作》,哈爾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宋黎明,《論遲子建小說的民間書寫》,南昌大學統招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胡振梅,《論遲子建小說的民間維度》,淮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范慧敬,《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死亡敘述》,河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年。。
徐瑩,《生命殘缺的溫情化抒寫──遲子建小說論》,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徐慧穎,《論遲子建小說的生命美學觀》,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年。。
陳琛,《論東北文化視域下的遲子建小說創作》,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桂璐璐,《遲子建城市小說創作論》,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張晨,《論遲子建小說中的民間文化》,湖北民族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張莉萍,《論遲子建小說中的災難書寫》,陝西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年。。
程維,《遲子建長篇小說研究》,安徽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6年。。
黃宇,《論遲子建小說中的人文情懷》,南京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楊藝嫄,《遲子建小說創作流變論》,長沙理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5年。。
楊麗榮,《論遲子建鄉土小說中的人性書寫》,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年。
蔣蕾,《論遲子建小說的生命意識》,西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繆慧,《在歷史與現實之間──《偽滿洲國》的歷史觀解讀》,山東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年。。
五、其他(按姓氏筆劃排序)
丁楊、遲子建,〈遲子建談《白雪烏鴉》:我要用文字復原那個時代〉,《中華讀書報》,2010年10月26日。
丁楊、遲子建,〈遲子建:撿拾人性珍珠鑲嵌在山巔〉,《中華讀書報》,2015年2月4日。
舒晉瑜、遲子建,〈吸收各種營養才會健康——訪女作家遲子建〉,《中華讀書報》,2000年6月28日。
楊宏海、白燁,〈都市文學的現狀與走向〉,《深圳特區報》,2005年7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