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部分 王千逸(2006)。實習教師求職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王以仁、陳芳玲、林本喬(2005)。教師心理衛生。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內政部統計處(2016)。戶籍人口統計年報-育齡婦女生育率。2016年9 月26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year/y02- 04.ods。 井敏珠(1992)。已婚職業婦女生活壓力與因應策略、社會支持之研究。 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石宜家、謝季宏、吳和堂(2011)。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工作滿意度與 生命意義感因果關係之研究。教育學刊,37,177-214。 江敏滋(2011)。國小教師超額工作壓力之研究─以台中市西屯區為例。東 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余永卿(2011)。國民小學教師超額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立臺 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吳宗立(1996)。國民中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教學 報,8,99-131。 吳宗立、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 究。國教學報,15,193-230。 李幸桂(2012)。屏東縣國小教師知覺超額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定、張潤書、陳德禹、賴維堯(1996)。行政學(二)。台北:國立空 中大學。 吳明順(2002)。國民中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杜昌霖(2005)。行政工作壓力、壓力因應方式與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以 高雄市國民小學主任暨組長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行政研究所 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吳昆霖(2006)。國民小學教師對少子化效應觀點之研究一以三重市某國 民小學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 北。 吳坤壅(2007)。少子化對國民小學教育影響與因應之研究。國立臺東大 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吳美華(2009)。屏東縣減班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氣氛與教師工作壓力關 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 東。 吳清山、林天祐(2005)。人口少子化。教育研究月刊,135,155。 吳煜明(2010)。國民小學超額教師調查研究-以花蓮縣一所國小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行政與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宋禮彰(2001)。組織變革中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工作壓力及因應方式之研 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李麗日、郭宏德、姜明雄、連建傑、陳佳雯(2008)。超額制度對於國民 小學超額教師影響之研究-以臺中縣市爲例。社會科教育研究,13, 125-152。 邱志淳(2003)。危機管理與應變機制。銓敘部行政管理論文選輯,17, 211—212,未出版。 林金生(2003)。國民中學輔導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負面情緒經驗 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昭男(2001)。國小初任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高雄師 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純文(1996)。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 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周哲賢(2008)。台北市國小教師對減班超額壓力及因應之研究。臺灣師 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未出版,臺北。 邱從益(2004)。高雄市國民中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學校組織 氣氛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 文,未出版,高雄。 林參昱(2011)。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工作投入關係之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 出版,屏東。 施宏彥(2005)。強化幼兒教育政策減緩少子化衝擊之研究。嘉南學報, 31,476-492。 涂淑芬(2007)。國民小學特教組長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教學效能之相 關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屏 東。 施淑卿(2010)。台中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超額教師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 研究。中臺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孫本初(2001)。公共管理。臺北:智勝。 涂玉盈(2015)。少子化對國小教育的影響與因應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 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高雄市教育產業工會(2015)。《少子化延燒至國中,教師超額風暴衝擊 教師人力、教育品質的穩定,情況堪憂!》新聞稿。2016年9月29日 取自http://www.keu.org.tw/keu/newView.aspx? keuNewsId=2214 徐榮崇、范源訓、吳昆霖(2008)。鐵飯碗不見了?—談國小教師對少子化 的認知與因應。臺灣人口學會 2008 年學術研討會,第四場-少子女 化社會的生育與兒童。 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總綱修正草案對 照表。2016年9月29日取自 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郭生玉(1989)。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心厭關係之研究。教育心理學報, 22, 131-146。 陳世昌(2006)。從“鐵飯碗到“沒飯碗?-談中小學“流浪教師與“超額 教師之法律問題。律師雜誌,324,51-64。 許利綸、賴韻涵(2013)。已婚特教教師工作壓力量表編製及其信、效度 之檢驗。家庭教育雙月刊,43,54-70。 陳美莉(2015)。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教學倦怠關係之研究。 國立屏東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春興(1991)。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5)。普通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重修二版)。臺北 市:東華。 莊博文(2009)。國小小型學校兼任行政業務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 探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雅惠(2007)。台北市國民小學因應減班超額教師問題對策及教師意見 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 出版,臺北市。 莊淑灣、呂錘卿(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 研究。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19(2),127-150. 許智盛(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減班超額壓力與工作滿意度調查之研 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硯堯(2010)。臺北市國小教師知覺超額壓力與調適之研究。臺北市立 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瑋婷(2011)。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教育心理 學報,43(2),439-456。 張嘉茹(2009)。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 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澤民(2008)。少子化現象對台北市國民中學校務經營影響之研究。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張憲庭(2005)。少子化現象對學校經營管理之衝擊與因應之道。學校行 政雙月刊,36,87-93。 程一民(199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台北市立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曾怡菁(2011)。傾聽他們的聲音—三位國小教師在超額問題下的處境與調 適。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黃貞琇(2007)。國小教師面臨超額壓力之身心狀況與因應方式研究。國 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黃智斌(2015)。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畢業生教師專業知能需 求之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彰化。 黃義良(1999)。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調適方式之研究。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馮觀富(1992)。壓力、失落的危機管理。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葉兆祺(2000)。國民小學實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 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楊啟男(2008)。高雄縣國小教師覺知少子化壓力工作滿足與工作投入關 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蔡先口(1984)。國民中學教師工作壓力和專業態度的關係及其相關因素 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純姿(1998)。國民小學教師覺知教育改革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鄭淑芬(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面對超額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 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雪花(2016)。國中教師知覺少子女化工作壓力、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 之研究-以屏東縣立國民中學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 術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蔡翠娥(2005)。台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 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蔡璧煌(1989)。國民中小學教師壓力之研究。師大學報,34,75-114。 蕭佳純、董旭英、黃宗顯(2009)。少子化現象對國小教育發展之影響及 其因應對策。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3(1),25-47。 潘奕陵(2008)。國小啟聰教育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師效能之相關研究。國 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謝淑珺(2009)。花蓮地區幼稚園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 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薛曉華(2004)。少子化的教育生態轉變是危機或是轉機?兩種價值觀的檢 視-兼論因應少子化時代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政策。台灣教育雙月 刊,630,21-29。 謝韻雯(2010)。國民小學超額教師的壓力及因應策略之個案研究。中臺 科技大學文教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藍采風、廖榮利(1988)。組織行為學(二版)。臺北市:三民書局。 羅靖姈(2009)。超額問題對教師教學品質影響之研究-以苗栗縣國小現職 教師為例。育達商業技術學院卅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苗 栗。 蘇榮長(2006)。國民小學超額教師介聘之調查研究-以宜蘭縣為例。臺灣 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英文部分
Benz, J. C. (1987). An analysis of the stress, strain and coping levels of public school teachers of serious emotionally.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891. Billings, A. G., & Moos, R. H. (1984). Coping, stress, and social resources among adults with unipolar depress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77. Chaplain, R. P. (1995).Stress and job satisfaction:A study of English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Educational Psychology,15(4), 473-498. Folkman, S. (1984). Personal control and stress and coping processes: A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6(4), 839. Folkman, S., Lazarus, R. S., Gruen, R. J., & DeLongis, A. (1986). Appraisal, coping, health status, and psychological symptom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0, 571-579. Gmelch, W. H. (1984). Pressures of the professoriate : Individual and institutional coping strateg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78284). Ivancevich, J. M., & Matteson, M. T. (1980). Stress and work: A managerial perspective. Glenview, IL: Scott, Foresman. Jarvis, M. (2002). Teacher stress: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s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Stress News,14(1), 12–16 .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A model of teacher stress. Educational Studies,29, 299-306. Kyriacou, C. & Sutcliffe, J.(1978). Teachers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Educational Psychology, 48(2),159-167.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78(3), 178-185. Martin, T.N. & Schermerharm, J.R. (1983). Works & non- work influence on health.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8(4), 650-659. Moracco , J. C , & McFadden, H.(1982).The counselor’s role in reducing teacher stress. The Personal and Guidance Journal, 60(9), 549-552. Moracco, J. C, & McFadden, H. (1984).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 between teachers who are contented and discontented in their career choic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4(1), 84-92. Osipow, S. H., Doty, R. E., & Spokane, A. R. (1985). Occupational stress,stress and coping across the life span. 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 27, 98-108. Payne, M. A. & Furnham, A. (1987). Dimensions of occupational stress in West Indian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7(2), 141-150. Robbins, S. P., & DeCenzo, D. A. (2005). Fundamentals of management: Essential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 J.: Pearson Education.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ew York: McGraw- Hill. Tellenback, S., Brenner, S. O., & Lofgren, H. (1983). Teacher stress: Exploratory model building.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56(1), 19-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