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翊倫,「建構台灣地區太陽能發電系統之發電量預測模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2]經濟部能源委員會,「中華民國一零四年台灣能源統計年報」,經濟部能源委員會出版,2016。
[3]經濟部能源局,能源政策白皮書,經濟部能源局,2014。
[4]行政院,綠色能源產業躍升計畫,行政院,2014。
[5]郭成聰,「台灣太陽能發展的現況、問題、解決方案或建議」,核能研究所,2014。
[6]鄞邵殷,「太陽光電發電系統發電量預測模式之建構—以台灣地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
[7]黃秉鈞,「台灣如何利用太陽能發電?」,科學人雜誌,第七十二期,2008。[8] 張子文,「太陽電池應用於建築上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9] 莊嘉琛,「太陽能工程-太陽電池篇」,全華圖書出版,1997。
[10]羅運俊、何梓年,太陽能發電技術與應用,新京文開發出版公司,2007。
[11]王文宏,高效率太陽光電能源轉換系統,元智大學電機工程學系碩士論文,2006。[12]唐麗英、王春和,從範例學MINITAB統計分析與應用,二版,新北,博碩出版社,2017。
[13]林敬傑,颱風對太陽光電系統的影響-基礎與支架問題,2015。
[14]內政部營建署,住宅資訊調查研究報告,2005。
[15]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World Oil Outlook”, 2008.
[16]Gregg, A.,Parker, T. and Swenson, R.”A real world examination of PV system design and performances,’’ The 31st.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2005.
[17]Marion, B., Adelstein, J. and Boyle, K. “Performance Parameters for Grid-Connected PV systems”, The 31 st. IEEE Photovoltaic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5.